強迫癥(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 什么是真正的強迫癥,?強迫癥的痛苦如何來形容,?大部分認為自己有強迫癥或者完美主義的人都只是給自己的小懶惰、失誤,、拖延,、無聊找些漂亮、時髦又能減輕負罪感的借口而已,。,。。 先看一個案例 小明發(fā)現(xiàn),,只要他擦馬桶,,他的焦慮就會減輕很多!于是,,每次他一看到自己殺了大家的畫面,, 他就會跑去廁所里死命刷馬桶! 刷啊刷啊他就感覺自己能夠控制自己一些了,! 可是現(xiàn)在問題來了,, 畫面侵入太頻繁了, 他一天需要花超過2個小時刷馬桶,! 刷得他人也累了手也算了皮也破了,, 而且工作一半就跑去刷馬桶, 上司開始呱呱叫,, 同事開始斜眼看他,。 小明知道自己的想法不正常,。 他根本就不會殺人嘛! 可是他沒辦法控制,! 他也知道自己刷馬桶的行為不正常,。 他也不想要一直一直刷馬桶, 他身體累,, 心也累,! 他因為自己的行為還有想法, 搞得自己非常非常的不舒服不愉快不開心,。 小明的case表現(xiàn)出了強迫癥為什么那么痛苦,。 因為強迫癥的特性是自我排斥! 小明的自我沒有辦法和自己的疾病兼容,! 他煩死了,! (一)臨床表現(xiàn) 以不能為主觀意志所克制,反復出現(xiàn)的觀念,、意向和行為為臨床特征,。患者認識到這些 觀念和行為是毫無意義的,、不合理的,又無法放棄這些觀念和行為,,以致引起顯著的焦慮或痛苦的一種心理障礙,。 美國 2.5%,6 個月時點患病率 1.6%,;我國 0.03%,,男高峰 13-15 歲,女高峰 20-24 歲,。 男女比例基本接近,, 約 50%-70%患者在一次應激事件之后發(fā)病。 疾病初期大多極力掩蓋癥狀,, 故很多需 5-10 年才就診,,國外統(tǒng)計,首次住院平均 30 多歲,。 分為強迫觀念(obsessions)和強迫行為(compulsion)兩類,。 1.強迫觀念: 表現(xiàn)為反復而持久的觀念、思想,、印象或沖動念頭,。 強迫思維: 一種想法反復涌現(xiàn),如這樣我就一定能學好 強迫性回憶: 回憶某些細節(jié),,如回憶進門時先邁的是哪只腳 對立性思維: 別人說平安,,就馬上想到危險 強迫表象: 反復呈現(xiàn)逼真,、形象的內容,如看見“火”字,,想到一片大火 強迫意向: 又稱強迫沖動,,即將要行動起來的沖動感,如看見利器竟想自己要用它傷人 2.強迫行為: 又名強迫動作,,指重復一種無意義的行為,。 強迫洗滌: 洗手、洗衣物,、洗澡,,有幾百遍并且有次序 強迫檢查: 毫無必要地反復檢查燈、開關,、門窗 強迫計數(shù): 比如上班路上數(shù)電線桿數(shù)目,,一旦漏數(shù)就重來。(這個就是吃飽了找抽?。?/span> 強迫儀式行為: 對抗性或控制性強迫行為(復雜的有固定格式的行為組合,,如進門立正) (二)病因學 1.生物學因素 遺傳: 約 1/2 患者有抑郁,一級親屬中 OCD 患病率 15-20%,,同卵雙生子同病率 65% 腦功能異常: 是強迫癥產生的中介機制,,主要涉及前額葉、扣帶回,、尾狀核,、基底 節(jié),也可能與 5-HT 相關 2.心理社會因素 人格因素: 約 15%一 35%的 OCD 患者病前具有強迫型人格障礙(此障礙并非強迫癥的必要條件) 心理動力學派: 強迫行為來源于被壓抑的攻擊性沖動或性欲望,。自我采用的與 OCD 相關的防御機制,,如反向形成和消退。 行為治療: 強迫觀念是致焦慮的刺激和該觀念間建立了條件聯(lián)系的結果,,如果患者發(fā)現(xiàn)某一行為能緩解焦慮,,該行為就被強化,從而反復出現(xiàn),,形成了強迫行為或 儀式性動作,。 認知行為觀點: 絕對化的認知的歪曲(如絕對性思考方式、完美主義的要求,、過高的責任感和夸大危險的想象等)易于對重復出現(xiàn)的想法賦予負性評價于是采 取具體的或象征性的中和行為以預防和排除威脅或危險回避或強迫行 為減輕了焦慮,,得到強化,形成持久的強迫癥狀引起焦慮的強迫觀念和 減輕焦慮的強迫行為及精神儀式之間的惡性循環(huán),,形成了強迫癥病人的 “自我搏斗”的核心征象. (三)治療 治療依從性差:病人無法停下來,,絕對性思考方式等認知曲解阻止他們接受其它看法。 心理分析治療法: 治療的目標是此患者領悟癥狀中無意識的真實含義 行為療法: 脫敏療法,,反應阻止法,,沖去療法,,厭惡條件化療法. 下一次你看到人說 “我是處女座! 我喜歡把東西依據(jù)大小排列,!我有強迫癥,!” 你就可以在心里吐槽說你只是比較整齊(and無聊and空閑)吧! 然后微笑著守護他們,! 因為你懂得,!引用你說的一句話, 這只是他們“無聊找些漂亮,、時髦又能減輕負罪感的借口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