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覺得,,華箏這個角色,在《射雕英雄傳》里篇幅不算特別多,,但是每一次出場,,存在感都特別強,對劇情總是有顛覆性的改變,。 華箏第一次出場把郭靖帶入蒙古上流社會,小時候幾次出場帶來了雙雕,馬鈺和梅超風(fēng),,長大后中原出場把原本完成度達(dá)到90%的靖蓉戀情一下打回解放前,,蒙古的第一次出場讓郭靖又一次陷入了婚約愛情兩難,再出場一次原本已經(jīng)和好的靖蓉又再一次誤會脫鉤,,蒙古的后一次出場間接害死了郭靖母親…… 而華箏在《射雕英雄傳》里最后一次“出場”是關(guān)于一封信,。這封信是華箏給郭靖的,信中說:“我累君母慘亡,,終身無面目見君,,將遠(yuǎn)赴絕漠,以依兄長,,終身不履故土矣,。” 就是這封信,,對《射雕》劇情影響可以說非常巨大:原本劇情進(jìn)行到這里的時候,,郭靖黃蓉是在回桃花島的路上,打算回島成親療愈喪母傷痛,,可是這封信一來,,讓郭靖得知了蒙軍南攻之事,促使了郭靖思考報國之事,,也促使了郭靖第一次守襄陽(青州)的發(fā)生: 郭靖懷里藏著華箏刻著字的那塊皮革,,想到兒時與華箏、拖雷同在大漠游戲,,種種情狀宛在目前,,對華箏雖無兒女之情,但想她以如花年華,,在西域孤身依術(shù)赤而居,,自必郁郁寡歡,心頭甚有黯然之意,。又想到蒙古大軍南侵,,宋朝主昏臣庸,兵將腐朽,,難以抵擋,,千萬百姓勢必遭劫。蒙古南侵,,如去向朝廷稟告,,朝廷亦必?zé)o對策,只怕促使早日向蒙古投降,,有損無益,。黃蓉任他呆呆出神,,自行在燈下縫補衣衫。 從這個角度來看,,華箏這封信,,是促使俠之大者郭靖誕生的契機,說一信千鈞并不為過,。 那么從這點出發(fā),華箏為什么要“不履故土”呢,?好像就稍微可以解釋了——這很可能是華箏的自我懲罰。 華箏懲罰自己的第一點是懲罰自己害死了郭靖的母親,。這點在“我累君母慘亡,,愧無面目再見”這里就能看得出來了。因為我們都知道,,華箏在小說里面地位是很高的,,成吉思汗的嫡女,備受寵愛的那種——
所以如果留在蒙古大本營,華箏會享有夸張的榮華富貴,,而西赴絕域,,則是一種覺得自己不配擁有這些東西的自我懲罰。 但這還不是全部的原因,,我猜華箏自我懲罰的第二個原因,應(yīng)該是她“泄露”軍情給郭靖帶來的一系列后果,。這一點,,在新修版華箏的信里可以看得更清楚,這版華箏的信多了些內(nèi)容(下文黑體): “我?guī)熌瞎?,將襲大宋,,我父雖知君南返,但攻宋之意不改,。知君精忠為國,,冒死以聞,。我累君母慘亡,愧無面目再見,,西赴絕域以依長兄,,終身不履故土矣。諺語云駱駝雖壯,,難負(fù)千夫,,挺身負(fù)重,雖死無益,。愿君善自珍重,,福壽無極?!?p>那革上并未寫上下款,,但郭靖一見,即知是華箏公主的手筆,,當(dāng)下將革上文字譯給黃蓉聽了,,問道:“蓉兒,你說該當(dāng)如何,?” 新加的這句就厲害了。一開始讀的時候我還不太懂,,反復(fù)思考后我才明白華箏這話是什么意思——她已經(jīng)猜到了以郭靖的性格,,他一定會去守衛(wèi)國家犧牲性命,就像要背負(fù)千夫的駱駝一樣,,舍己為國,! 那去了的結(jié)果會是怎樣?十有八九,,是戰(zhàn)死沙場吧…… “挺身負(fù)重,,雖死無益”——所以,這是華箏給郭靖留的勸誡,,也是她對郭靖了解的證明,。從這點看,,說華箏是郭靖的知己,并不為過,。 其實華箏寫這封信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我覺得應(yīng)該挺值得思考,。首先當(dāng)然是對郭母之死的愧疚,,這個不用啰嗦了。而至于告訴郭靖蒙古攻宋的消息,,又寫下“駱駝難負(fù)千夫”的警示語,,華箏的的內(nèi)心應(yīng)該是相當(dāng)糾結(jié)的吧? 以郭靖的性格志氣,,如果這樣的軍情不告訴他,,難以彌補華箏內(nèi)心對郭母之死的愧疚。 但是一旦這樣的軍情告訴郭靖,,郭靖必然挺身赴死,,很可能戰(zhàn)死沙場,。 不管哪個選擇,自己的罪孽都更為深重,。所以到最后,,華箏估計也只能西赴絕域,舍卻大公主的榮華富貴,,來做自我懲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