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個用 “奇幻” 二字就能定義的故事 《長城》里的長城不在北京,,也不在陜西,?!堕L城》的長城是在青島西南端填海新填出來的一片地面上,。從地圖上看,這個長城甚至都不在陸地上,,而是在海上,。偶爾從海上飄來一大團濃霧,把長城罩起來,,像一艘靜止的方舟,。 長城是個一千多人的劇組,里面的人各色各樣,。除了那些拿過奧斯卡獎的主創(chuàng),,還有一些抱著學(xué)習(xí)心態(tài)來觀摩的:比如炸玻璃的爆破師其實是成龍的御用替身,燈光組的翻譯其實是網(wǎng)劇《萬萬沒想到》的攝像,。他們都想到長城來看一下,,好萊塢是什么樣子。 海邊的長城 我是以翻譯的身份進組的,?!堕L城》可能是中國電影史上人最多的一個劇組,光翻譯就有100多人,,分散在不同的組里,,聽別人說話,替別人溝通,。好萊塢來的這幫人發(fā)生了什么事,,翻譯都一清二楚。 我被分到了副導(dǎo)演組,,接到的第一個任務(wù)是翻譯導(dǎo)演和攝影指導(dǎo)的一個會議,。攝影指導(dǎo)有點信不過我。問我知不知道 gradient 是什么意思,?我告訴他,,我會用 photoshop,知道一些基本的詞匯。 其實我是硬著頭皮去的,。攝影指導(dǎo)是 Stuart Dryburgh,,他拍過《鋼琴課》,當(dāng)年提名了奧斯卡,,不過輸給了《辛德勒的名單》,。張藝謀再怎么說也是國師,給他們倆當(dāng)翻譯還是挺緊張的,,去之前我讀了好幾遍劇本,,還抱佛腳記了一些攝影詞匯。 張藝謀正在跟演員們講戲,,他們的影子投在綠幕上 結(jié)果這些都沒用上,,我只是陪著兩個老頭慢悠悠地聊了倆小時,說了說如何把樹葉放在鏡頭前,,做出神秘的光影效果。還趕潮流地聊了一下女主角能不能用她的長槍當(dāng)自拍桿,,在打饕餮的時候給觀眾一種身臨其境的視角,。 看著兩個老頭兒特別認(rèn)真地在討論在打怪獸的時候自拍,我不知道他們是認(rèn)真的,,還是在效仿名媛,,通過自拍來拉近中外電影人的感情。后來,,自拍的主意沒有實現(xiàn),。可能是因為兩個老頭兒還不夠親密,,也可能是因為他們看到了女主角的手機殼 —— 那上面寫著 “Cliché”,。 劇組里有一個來自好萊塢的老牛仔,大家叫他老班,。他拍過《殺死比爾》和《蜘蛛俠》,,是血統(tǒng)純正的好萊塢制片人。他永遠(yuǎn)穿著花襯衫,,挺著肚子,,戴一頂沁有汗跡的氈帽。 有一天30多度,,我問老班戴著氈帽熱不熱,,他說,This is my look,。 有個翻譯看見了,,也買一頂氈帽來戴,買一些花襯衣來穿,在現(xiàn)場顯擺自己學(xué)到了好萊塢的樣子,。做道具的老師傅見了,,說他是個扛洋槍的。我后來才知道,,這個詞說的是睡老外的人,,并不是說他的范兒正。 鶴軍的女兵正在準(zhǔn)備往下跳,,綠布上其實是萬丈深淵 老班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天,,這也是我每天早上的任務(wù)。海上的天氣陰晴不定,,時而暴曬,,時而下大霧。老班訂購了青島氣象局的專家服務(wù),,讓我翻譯,,但氣象局總是說不準(zhǔn)我們這片海的天氣,對拍攝計劃沒什么幫助,。這讓老班非常無奈,,覺得氣象局的人大概都在打牌,沒有好好上班,。 老班每天的第二件事就是去長城上找 PJ,。PJ 是第一副導(dǎo)演,也戴一頂氈帽,。他是替導(dǎo)演喊 Action 的那個人,,大約五十來歲。剛剛拍完《瘋狂的麥克斯》,,瘦得像一只沙漠里的鷹,。 老班要跟 PJ 聊聊看哪個組今天拖了時間,導(dǎo)演有沒有突發(fā)奇想,,搞些劇本之外的創(chuàng)作 —— 這些都是很費錢的事情,。如果沒有什么意外,PJ 也會跟老班把導(dǎo)演對每個鏡頭的想法都過一遍,。他們對張藝謀的想法感到很好奇,,雖然他們聽不懂張藝謀說了什么,還是興致勃勃地聊 “The Director said”,,然后猜測翻譯有沒有翻錯意思,,揣摩導(dǎo)演內(nèi)心的創(chuàng)作意圖。 從左至右:PJ,、張藝謀,、Stuart 的翻譯,、Stuart [圖片來源 ] 聊完這個,剩下就都是花錢的事情了,。 最清楚導(dǎo)演意圖的是制片人羅異,,他是一個在中國待了20年的美國人 ,他為這個電影準(zhǔn)備了七年,,所有翻譯都怕他,。導(dǎo)演要創(chuàng)作,首先會跟他商量,,他再去跟另外十個制片商量,。羅異往上就不需要翻譯了,他們是在奧斯卡獎臺上自拍的人,,是真正的好萊塢,。 有一天,Stuart 離開了劇組,。翻譯們說,,是因為他對光影要求過于苛刻,老是讓馬特達蒙站在長城上等光,。這樣等下去,,馬特達蒙太累,錢也花得太多,。這一次,Stuart 是等不到了,。 “饕餮 ”的替身演員 對于我來說,,電影劇組是一個沒有時間軸的世界,人們在不同的場景中分離,,不久后又在另一個場景里重遇,。一會兒是平行時空里的宋朝,一會兒是共和國解放前的黎明,,光影和季節(jié)都是隨機的,。 對于好萊塢來說,這些都是縝密搭建出的現(xiàn)實,,場景和空間的轉(zhuǎn)換通過工藝來實現(xiàn),,張藝謀深諳此道。劇本的原名是 “The Monolith”,,翻譯過來是《巨石》,。然后在工匠的手里,巨石變成了長城,。 用張藝謀的話說,,要是都當(dāng)了藝術(shù)家,,那誰動手呢? 拍殿帥的葬禮時,,長城上放飛了孔明燈 風(fēng)從岸上來的時候拍什么都好,,可如果風(fēng)從海上刮過來,就只能拍打饕餮了,。 在電影的設(shè)定里,,饕餮是對人類貪婪的報復(fù),每60年來一次,,每一次都會進化,,變得更難對付。長城上年輕的將軍們都沒有經(jīng)歷過饕餮,,他們要抵御的,,是傳說中恐怖的過去。 8年前,,傳奇影業(yè)的 CEO 托馬斯·圖爾坐著私人飛機飛過中國,。他看見腳下蜿蜒的長城,覺得這里面一定有故事,,于是回去寫了一個在長城上打怪獸的劇本,。 傳奇電影公司可能是好萊塢最擅長怪獸題材的:《哥斯拉》,《侏羅紀(jì)》和《環(huán)太平洋》都是他們的制作,。這一次,,圖爾把饕餮的設(shè)計全權(quán)交給了張藝謀,花了1.5億美金,,打造一個屬于中國的怪獸,。 可是,直到片子拍完,,我們也沒有人見到饕餮到底什么樣,。 長城上的鷹軍正在準(zhǔn)備拍攝射饕餮的一場戲 美術(shù)指導(dǎo)是拿過奧斯卡的,五色的軍隊可以搞定,,饕餮的樣子卻遲遲定不下來,,前后一共改了700多稿 。好萊塢的視效團隊一直忙前忙后地給饕餮鋪綠布,,掛綠屏,,像一群默劇演員,鄭重其事地為這個東方怪物鋪上通往銀幕的紅地毯,。 劉德華說,,因為饕餮很大,演的時候像盲人摸象,,不知道該往哪里看,,很需要想象力,。劇本上中文寫的是 “饕餮”,英文寫的是 Tao Tei,;翻譯剛上手的時候都懵了,,不知道這兩個字到底該怎么念。 濃霧從海上飄過來,,長城上的演員們嚴(yán)陣以待,。馬特達蒙拉開弓,死死盯著底下的綠布,,等待從那里冒出一個好萊塢想象中的,、并不存在的東方怪獸;而在遠(yuǎn)方的熒幕之上,,虛無的饕餮早就張開了它的大嘴,,垂涎地看著這現(xiàn)實的一切。 作者:宮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