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惫糯鐣ㄖ撇蝗S多人出仕為官,,往往罔顧法紀,,以權謀私、中飽私囊,。所以,,在歷史上真正能稱得上廉吏的為數(shù)不多,,甚至用鳳毛麟角來形容也不為過,。 明朝中后期出了一個海瑞,剛正不阿,、清廉自守,,堪稱廉吏,可惜明朝的當權者有眼不識荊山玉,,并未予以重視,、重用。海瑞之后,,能配得上“廉吏”二字的,,當屬于成龍。 于成龍是現(xiàn)今山西呂梁方山縣人,,出生于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崇禎十二年(1639年),時年二十三歲的于成龍參加鄉(xiāng)試,。他在考卷上直抒胸臆,,痛陳時弊,結果可想而知——正榜無名,!只勉強考了個副榜貢生,。 清順治八年(1651年),已經(jīng)三十五歲的于成龍參加鄉(xiāng)試,,結果再次落榜,。順治十八年,,于成龍入國子監(jiān)學習,結業(yè)后被選授廣西羅城縣令(相當于現(xiàn)今的縣長),。 羅城縣位于廣西北部,,宋開寶五年(972年)置縣。現(xiàn)今的羅城縣社會和諧,,風景秀美,。但當年于成龍出任縣令時,羅城縣卻動亂不安,,百廢待興,,還經(jīng)常發(fā)生瘟疫,在被收歸清政府不到兩年的時間,,第一任縣令被殺,,第二任縣令上任未到一年就跑路了,無人愿意去那里做官,。 于成龍的親朋好友因此都勸他不要去赴任,,而于成龍卻執(zhí)意不肯。赴任前,,他在致友人的信中表明了自己的志向:“此行絕不以溫飽為念,,所自信者,‘天理良心’四字而已,?!比缓螅冑u家產(chǎn),,湊足一百兩銀子做路費,,義無反顧地去了羅城。 于成龍來到羅城,,不要說縣衙了,,就連個像樣的休息、辦公場所都沒有,,他只得寄居于關帝廟中,,沒有廚房,便在案邊設灶,,晚上睡覺時還要頭枕鋼刀而臥,,以防野獸襲擊。與他同來的五名仆從不久或死或逃,而他卻以堅強的意志,,扶病理事,,邁開仕宦生涯的第一步。 在羅城為官七年,,于成龍致力于打擊匪患,、安撫百姓、恢復生產(chǎn),,卓有成效,,但他自己卻始終住是三間破屋里。當?shù)匕傩找娝罹狡?,便過來關心和周濟他,,他都笑著說:“我一個人何需許多,你們拿回去奉養(yǎng)父母,,就等于我受了,。”大家因此親切地稱呼他為“阿爺”,。 一次,,于成龍的大兒子到羅城縣看望他,于成龍十分高興,,在吃飯的時候破天荒地買了一只鴨子。但鴨子買回來后,,他又舍不得全吃掉,,于是對兒子說:“我們兩個人,煮半只鴨子就足夠了,,剩下半只腌制起來,,留著過年再吃吧?!?/p> 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龍被兩廣總督金光祖舉薦為廣西省唯一'卓異',并升任四川合州(今重慶合川區(qū))知州,。 于成龍離開羅城縣時,,當?shù)匕傩胀纯蘖魈椋瑪r住馬頭舍不得讓他走,。于成龍無奈,,只得實話實說:“朝廷任命我到別處為官,我怎么能抗旨不走呢?” 老百姓們這才極不情愿地讓出道路,,跪在路旁恭送于成龍離去,。但人群中,有一個瞎子仍然不肯離開,,一直跟在于成龍的后面,。 于成龍問他為何不走,瞎子說:“于大人您為官清廉剛正,,沒有撈取一文錢好處,,而且,您自己的餉銀又多周濟了窮苦百姓,,平時都是一日兩餐吃青菜稀飯,。如今大人您離開羅城縣去別地上任,走到半路沒有錢吃飯怎么辦,?我是個瞎子,,別的幫不了您什么忙,但是我會算命,,您沒有飯吃的時候,,我就給人算命,得來點算命錢,,好作為于大人餐飯開銷,。” 于成龍聽了十分感動,,熱淚長流,,點頭答應了瞎子的請求,讓他跟隨自己一同上路,。后來他們走到半路,,于成龍果真沒了飯錢,只好靠這個瞎子給別人算命,,得點算命錢,,解決途中的吃飯問題,一路如乞丐似地去合州上任,。 于成龍在合州任知州,,由于招民墾荒政績顯著,康熙八年,,被擢升為湖廣黃州府同知,,駐守岐亭。 同知是明清時期官名,為知府的副職,,正五品,,因事而設,無定員,,同知辦事衙署稱“廳”,。康熙后,,一些派駐在外分管某一事務的同知,,逐漸成為主持當?shù)卣盏膶嶋H長官,此區(qū)域遞為“廳”,,是為“散廳”,,這些散廳級別等同于州縣,同知視如州縣官,。 岐亭是魚米之鄉(xiāng),,物產(chǎn)豐饒,民間有歌謠說:“杏花村里三宗寶,,麻鴨,、鵝黃(酒)、豆腐腦,?!边@三樣都是于成龍平日喜歡的東西,可惜他雖貴為同知,,卻囊中羞澀,,竟“無福消受”這些在老百姓看來都不覺得稀罕的東西,于是作《無酒》詩自嘲:“強欲禁酤我,,通宵竟不眠?!?/p> 當初于成龍考中秀才后,,與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結社。其中有一位社友為人豪爽,,樂于助人,,同社十余人,唯獨此人家境稍微富裕,,社友大多得到過此人的無私幫助,,他的家道也因此逐漸衰落。后來社友們但凡出仕為官,都會厚報此人,。 于成龍也曾得到過此人的多次資助,,一直感念此人的恩德。一日,,這位友人突然來到岐亭拜訪于成龍,。說明來意后,于成龍才知道他是專門為一件案子而替別人說情來的,。 見了故交,,于成龍盡管十分高興,卻只是不停地暢敘往事,、感嘆情誼,,讓這位昔日好友根本就沒有機會提起請求之事。 最后,,這位朋友頗感遺憾,,起身告辭。臨別時,,于成龍傾囊相贈,,連自己的柴米錢都送給了這位朋友。朋友走后,,于成龍卻因此足足挨餓了三天肚子,。 另有一年,黃州府發(fā)饑荒,,岐亭周某是世家子弟,,突遇饑荒,又無謀生手段,,家里斷糧斷炊,,老婆孩子啼饑不已。 于成龍得知后,,馬上用自己微薄的俸祿買了兩石稻谷,,派人送給周某,而他自己卻以糠粥為食,。 所謂糠粥,,就是將稻谷磨下的糠秕炒干再磨成粉末,撒在稀飯中,。于成龍不僅自己吃糠粥,,還要求跟隨他的人也吃糠粥,,有時在招待客人時,也是以糠粥為餐,。 麻城有個名士叫魯晟,,素來敬仰于成龍的高風亮節(jié),他聽說于成龍?zhí)焯煲钥分酁槭?,便步行七十多里,,專門到岐亭于成龍家“嘗鮮”,于成龍卻以新客上門為由用白米飯招待他,。 魯晟因為沒有嘗到糠粥怏怏而返,,以未能嘗到于成龍的糠粥為終身之憾事。于成龍吃糠粥的故事因此在黃州廣為流傳,,時人有歌謠說:“要學于公清廉,,先吃于公糠粥?!?/span> 有的人為官,,喜歡大張旗鼓、轟轟烈烈,;有的人為官,,則清正廉潔、處處為民,。于成龍為官,,顯然屬于后者,所以康熙皇帝說,,于成龍是清官第一,,天下廉吏第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