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發(fā)美食類雜志稿)
食在汕頭的日與夜
——古著味的早餐和煙火氣的宵夜
每一次完美的城市旅行,除了用鏡頭捕獲城市變遷下的軌跡,、目光收集城內(nèi)犄角旮旯的小情小調(diào),、也要用敏銳的味蕾拾獲每一次食材入口后的一絲顫動,。當(dāng)然對于食物來說,我遵循品到一脈相承的古著味兒,。
阿鴻海鮮小炒
如果要細數(shù)國內(nèi)美食的古著味兒,,那我就先從剛?cè)ミ^的汕頭美食說起。來汕頭前,,規(guī)劃著看看汕頭的騎樓老市區(qū),、游覽汕頭的大宅和學(xué)校,怎知從到了汕頭的第一夜,,我就似跌入凡塵的天吃星,,在這片人間煙火氣十足的地界埋頭胡吃海喝起來。汕頭自古就是三江出???/a>,,宋元時期已形成了漁村,所以在保留至今的風(fēng)味里必不可少的有一味海味,。
深夜時分,,正是大排檔風(fēng)起云涌之時,汕頭食材的繁盛在這里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在福合埕的“阿鴻海鮮小炒”前,,外地游客和本地食客各爭心頭好,老板手忙腳亂,,廚師揮灑煙火,,伙計奔走如飛。我抹開一頭34度逼出的急汗,,飛身搶下才過晚八點就所剩無多的食材,。鯊魚肉、海瓜子,、蠔烙,、鵝腸,老板還推薦了一種用嫩姜做出的甜菜,。剛點下菜,,看著擁擠的菜市口,我問:“坐那兒”,?伙計手指一揮,,指著兩樓之間的過道,已然坐著5,、6桌人了,。這家排擋小炒,不說鵝腸的爽脆、不談海瓜子的鮮甜,、只單單說汕頭每家食店必備的蠔烙,,就有別于一般的蠔烙,地瓜粉放得極少,,純粹的彰顯了蠔在入口時的爆漿感,。
(海濱路長廊)
那頓海味過后,似乎夢中也聽聞海浪拍岸聲,。直到次日艷陽高照,,才發(fā)現(xiàn)住的酒店背靠海岸線,停泊著好幾艘軍艦,。都說這片介于汕頭市區(qū)與礐石之間的海是國內(nèi)唯一一片內(nèi)海,。整條海濱長廊橫跨金平區(qū)、龍湖區(qū)兩區(qū),,夜間燈火輝煌,、白天景色怡人,在汕頭的幾天總會時不時經(jīng)過這里,,見到納涼的老人和跳進內(nèi)海游泳的孩童,。走過一處破落仍使用中的輪渡碼頭,這處海濱路的廣場輪渡通往對岸的礐石,,至今承載著兩岸四十年的通航,。
廣場老牌豆花甜湯
國人用豆花搭配主食開啟每日之計在于晨的一餐,喝過口味獨特的豆汁兒,、喝過甜甜的山水豆花,、喝過加了蝦皮紫菜的咸豆?jié){、吃過只加辣子的豆腐花,,似乎個人口味上更偏愛甜豆花,。
一大早汕頭市區(qū)海濱路人民廣場附近的“廣場老牌豆花甜湯”鋪面前,排起了打包外帶的隊伍,,想要堂吃還等了會兒位子,。店內(nèi)的主打產(chǎn)品是豆腐花以及潮式糖水,我點了他們家最為經(jīng)典的潮式豆腐花和薏米水,。這種豆腐花有幾種不同的口味,,可以選擇單獨添加紅糖、白糖以及花生末,,也可選擇自由搭配以上任意兩種或三種一起。他們家的豆腐花比較特別在于顏色呈象牙白色,,與平日??吹降陌啄鄱够ú煌駥嵉亩够ㄉ嫌袝昂粑钡臍饪住,?诟猩喜皇悄欠N入口即化的細密感,,而是比較密實的厚重感。門面毫無驚人之處,,但口感卻那么特別,,怪不得門庭若市。現(xiàn)在當(dāng)家的似乎是女兒和孫女,,家庭作坊式的開放式店鋪里有個老伯在收拾桌碗,,他應(yīng)該就是張伯,這家店鋪的創(chuàng)始人,。雖然已退居二線,,但仍然堅守著這份做了一輩子的小生意。他們店的豆花用料足,,下的黃豆多,,使得豆花更加結(jié)實。同時他們使用的是煮熟后攤涼的新鮮豆?jié){,,也就是熟粉,。在放置豆花的容器上選擇用了木桶,因為木桶更能吸收水分,,不易生水,,讓豆花變得更加密實。至于每家老店都有的獨特配方,,估計也只有代代相傳之人才有“秘籍”可循,。這家豆花店生意從早忙到晚,但為了保證豆花的品質(zhì),,張伯堅持每天只賣兩桶(將近500碗豆花),,所以要吃請趕早。
(汕頭大學(xué)最美圖書館)
打包走了兩份薏米水,、換了兩趟車才到汕頭大學(xué),。晃過大門警衛(wèi),,看見左前方出現(xiàn)的被譽為“全亞洲最美麗的大學(xué)圖書館”,。汕大圖書館遠觀像是一本躺在水面上中國線裝書,簡潔雅致的設(shè)計風(fēng)格一下子提升了我對汕大的整體感官,。由于地處南方,,夏日酷暑,在節(jié)能環(huán)節(jié)上,,設(shè)計之初考慮到了用一汪池水,,使圖書館的整體室溫下降了一至兩度,。穿著學(xué)生樣的我,借了同學(xué)的卡,,又過一關(guān)混進了汕大圖書館,。螺旋形的扶梯、羅馬教廷的那種錯層式的中庭,、還有議會廳那樣遞進式的自學(xué)課堂,,讓早已離開學(xué)堂十余年的我,各種羨慕嫉妒,。雅致的外觀下,,穿插著極具傳統(tǒng)園林空間風(fēng)格的設(shè)計理念,不管是圖書館的中央部分放置的大片竹林,,以及大量對日光的巧妙采集,。整個圖書館空間合理運用,在不同區(qū)域設(shè)置了休息區(qū)和互動小包間,,可以作為分組討論的興趣角,。也讓同學(xué)們放下手中的電子產(chǎn)品回歸到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書海中。
海記牛肉店
火鍋這個繞不開的“菜系”哪怕三伏天都有人吃,。在火鍋界輪流坐莊的從老北京涮鍋到重慶火鍋,,這不,又輪著潮汕牛肉火鍋了,。為了吃到那第一口鮮,,我飛到汕頭找到了源頭。
從汕大出來,,想著要吃頓硬貨,,打著三輪突突去找藏在深巷中的海記。拐進黃崗路,,在一可稱作陋室銘的店鋪前駐足,。已過正午飯點,人絲毫不少,,取了號再類似菜市口生肉攤前排隊等候,。還沒坐下已經(jīng)聞到陣陣肉香,我是個對生肉菜場抵觸的人,,最聞不得生食的味道,,但這奇香從這剛宰殺的牛肉段上散發(fā)出類似黃油的味道。店內(nèi)真是貌不驚人,,上鍋時也一點不花哨,,牛骨熬制的清湯鍋底配上白蘿卜,再加一碟沙茶醬,。海記主打正宗潮汕風(fēng)味牛肉火鍋,,當(dāng)然要先試試牛肉丸了,,鮮嫩多汁、彈牙筋道,,沒想過要在一顆牛肉丸上用上那么多輔助詞,估計食神里的牛丸應(yīng)該就是這種一錘子一錘子打出來的潮汕牛丸吧,!如果趕早到店,,除了嫩肉和牛丸外,還可以挑選牛的不同部位,,試試脖仁,、吊龍這些奇貨可居的部分吧!那一頓整個一全牛宴,,整個齒頰的回甘都是一股子牛氣,,估摸著回來后該時不時惦記著此種汕頭味道吧!
(老城區(qū)小公園)
要遵循汕頭的味道,,一定要去老城區(qū)的小公園走一走,。這曾見證汕頭歷史上的殊榮之地,已然慢慢凋零成“廢墟”,。掩不住的繁華,、講究從歐式的雕花墻體滲入到老汕頭人的骨子里,就如同汕頭美食講究食材的新鮮,、地道,、考究一般。海內(nèi)外的汕頭僑民在外駐扎后再次回到故里,,總會來小公園流連,,同時也惦記著去附近小食店再嘗一嘗飄香、蠔烙,、糕果,。周邊的安平路 、升平路 ,、國平路等騎樓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狀分布,,加上兩側(cè)的舊街坊“四永一升平”,東部的舊“鹽埕頭”,、北面的紅亭,、南面的“汕頭港”,依然保持著當(dāng)年二十世紀(jì)三十年代的建筑群風(fēng)格,。留下的“殘垣”恰恰也保管著久居海外游子們的那份思鄉(xiāng)情懷,。
楊記杏仁茶
掐指一算,我已南下廣東七次了,,如果一開始幾次去還是為了看風(fēng)景的話,,之后幾次就是赤果果的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自去年開始,我變本加厲的下了飛機直奔酒樓喝早茶,,獨自一人在廣東的食檔里“偷歡”,。就如在旋轉(zhuǎn)壽司臺,孤獨的“美食家”們埋頭海吃,,留下疊成一摞的碟子般,,我每次在茶樓的吞吐量也逐步遞增,沒七,、八道茶點下不了桌,。廣式早茶鋪一大早的都是鄰里街坊、祖孫三代聚首,,不緩不急的喝上兩三個小時才作罷,。而我自然每次都成為早茶鋪里被人側(cè)目最多的那個,我也不以為恥的繼續(xù)摞著一屜屜蒸籠,。
一早在龍眼路的楊記落座,,要了我的“老三樣”蝦餃皇、鳳爪,、叉燒包后,,看菜吃飯的又點了四五個小點。要說精致程度,,自是無法比擬廣式老酒樓的氣派,,但味道絲毫不輸。二十多平的“敞篷式”攤檔,,砌成一面墻的茶點蒸籠格占著一個沿街轉(zhuǎn)角,,在三十多度的汕頭街頭 “大口喘著熱氣”。楊記是周邊街坊最愛的早茶鋪,,絡(luò)繹不絕的往來客,,不停放上蒸籠的點心,各個洋溢滿足感的食客,。楊記的頭牌是杏仁茶,,說茶非茶,是種大米和杏仁做成的飲品,,濃稠似糊,,口感微甜而無杏仁的生澀味。據(jù)說這種飲品最早從清代流行起來,,當(dāng)?shù)爻鄙侨碎e暇時坐著慢慢品,,猶如喝功夫茶一般,故叫做杏仁茶,。雖平時不食杏仁,,但嘗試之后甚喜,,一飲而盡。杏仁茶用料簡單,,也無外乎大米和甜杏浸泡半日,,磨漿后放鍋中煮至到濃稠,加糖即可,。本以為端上來的會是冰鎮(zhèn)杏仁茶,,怎知酷夏中還要趁熱喝杏仁茶,伙計說:“趁熱喝,,涼了就喝不出其風(fēng)味了”。除了杏仁茶外,,西米露和黑芝麻糊也是食客經(jīng)典的TOP前三,。結(jié)賬時才發(fā)現(xiàn)杏仁茶才3元一碗,這種出身在市井的味道樸實無華,、內(nèi)容豐富,,這大概就是汕頭美食的真諦吧!
行走關(guān)懷:
交通:飛汕頭都是降落在揭陽機場,,機場位于梅州,、潮州、汕頭之間,,承載著這幾處的航運,。
景點:市內(nèi)海濱長廊、小公園和汕頭大學(xué)都可以去逛逛,,也可以去澄海的陳慈簧故居,、文園小筑。
購物:買幾袋真空包裝的福合埕牛丸和當(dāng)?shù)厣巢栳u是極好的,,回來后還可以嘗到汕頭的味道,。
氣溫:長期處于炎熱中,氣候和料理都讓人容易生火,,所以可以在街上找涼茶喝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