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是兒童常見的呼吸道變應性疾病,危害嚴重,,眾多指南和共識均推薦采用生理鹽水沖洗治療兒童鼻炎,。到底什么濃度的鹽水洗鼻是合適的呢? 鼻炎嚴重影響兒童身心健康
我國兒童鼻炎平均發(fā)病率為9.8%,,而鼻炎對兒童的身心健康都會產(chǎn)生巨大的不良影響[1],。鼻炎影響兒童睡眠質量及注意力,會造成兒童缺氧和頭暈,,導致兒童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嚴重降低生活質量[2],;鼻炎將改變兒童的精神心理狀態(tài),,還會使兒童缺乏自信,嚴重時甚至會伴有抑郁和焦慮[3],;鼻炎還會導致多種并發(fā)癥,,如結膜炎、鼻竇炎,、鼻音,、鼾癥,,造成腺樣體和扁桃體肥大,、慢性中耳積液、咽鼓管功能障礙,、聽力下降,,誘發(fā)哮喘和濕疹等[4]。
怎么治合適,? 鼻腔是呼吸道的門戶,,由于解剖部位表淺及鼻粘膜的吸收功能等特性,,給鼻部的干預治療提供了條件,鼻內局部用藥已成為治療鼻病的主要手段,。
鼻腔鹽水沖洗作為一種安全,、方便、價廉的治療方法,,通常用于鼻腔和鼻竇炎性疾病的輔助治療,。研究顯示,40℃鼻腔沖洗可明顯改善變應性鼻炎患者噴嚏和鼻塞癥狀,,并降低鼻腔沖洗液中組胺和白三烯的含量[5],。
2010《兒童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6]、《中國專家共識》[7],、《兒童鼻-鼻竇炎診斷和治療建議》[8],,2012 EPOS[9]、2014 EAAC等指南共識中均推薦采用生理鹽水沖洗治療兒童鼻炎,。2012年《中國慢性鼻-鼻竇炎診療和治療指南》[10]中明確指出鼻腔清洗是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的有效手段,,也是鼻內鏡手術后常用的輔助治療方法。
起效迅速,,區(qū)分病程序貫療法應運而生
一般沖洗鼻腔的生理性海水濃度為0.9%,。而緩沖高滲海水為2%,可以刺激和快速改善鼻腔黏膜纖毛的清除功能,,減輕黏膜水腫,,改善鼻腔通暢度。
鼻粘膜自身的生理特性給鼻部給藥提出嚴格要求,,鼻腔沖洗液的理化性質必須符合鼻黏膜的生理特性,。有研究顯示,生理性海水聯(lián)合鼻內皮質激素可顯著改善變應性鼻炎患兒的臨床癥狀,,顯著減少鼻分泌物中平均嗜酸性粒細胞計數(shù)[11],。
有研究顯示,緩沖高滲海鹽水沖洗兒童急性鼻竇炎患者5天的療效優(yōu)于生理鹽水(表1)[12],。 表1
還有多項研究也證實,,高滲海水鼻腔沖洗可顯著改善過敏性鼻炎患者癥狀,顯著減少嗜酸性粒細胞的釋放,;高滲海鹽水沖洗治療慢性鼻炎,,顯著縮短鼻黏液纖毛清除顆粒時間;對于鼻中隔術后患者,,緩沖高滲海水更顯著緩解鼻通氣,,縮短鼻黏液纖毛清除顆粒時間;鼻內鏡手術后及時高滲鹽水鼻腔沖洗,將顯著改善患兒生活質量,。
2015年我國《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5]中明確指出使用生理鹽水或2%高滲鹽水進行鼻腔沖洗,,可清除鼻內刺激物、變應原和炎性分泌物等,,減輕鼻黏膜水腫,,改善黏液纖毛清除功能。
由于起效迅速,,鼻炎發(fā)作及圍手術期更適合高滲海水沖洗,,目前唯有諾斯清?于國內最早提出“高滲快速緩解+等滲日常護理”鼻腔疾病序貫治療的新理念。
當患者出現(xiàn)噴嚏,、鼻塞,、流涕(清水樣或膿性)、頭痛,、嗅覺減退或喪失等問題中的2項以上(含2項)癥狀,,以及癥狀每天持續(xù)或累計1小時以上,患者可以選擇居家護理或就醫(yī),。選擇居家護理的患者可先進行高滲鹽水治療2周,,2周后癥狀緩解可自行等滲鹽水日常護理,若無好轉,,及時就醫(yī),。
選擇直接就醫(yī)的患者,根據(jù)病情輕重程度,,一般有手術和藥物兩種治療方式,,手術患者術后先進行高滲鹽水治療,出院后遵醫(yī)囑并進行等滲日常護理,;藥物治療的患者可高滲鹽水聯(lián)合抗組胺藥和/或鼻用激素治療2周,,2周后癥狀緩解可遵醫(yī)囑進行等滲鹽水日常護理,若無好轉,,遵醫(yī)囑持續(xù)高滲治療(建議使用不超過1個月),,待病情好轉后進行等滲鹽水日常護理。
此外,,過敏性鼻炎和慢性鼻炎鼻腔內環(huán)境pH值與正常鼻腔內環(huán)境有所不同,,過敏性鼻炎鼻腔內環(huán)境pH值偏酸性,而慢性鼻炎則是偏堿性[13],。研究證實,,添加碳酸氫鈉的緩沖溶液沖洗鼻腔,患者使用舒適度更高[14],,且弱堿性清洗液可顯著改善患者全部鼻部癥狀[15],。諾斯清?緩沖高滲海水鼻腔護理噴霧以2%高滲海水為基礎,添加碳酸氫鈉緩沖液保持溶液弱堿性,,可用于糾正偏酸性鼻腔內環(huán)境,,在鼻炎急性發(fā)作期、鼻部手術圍術期,、急慢性鼻-鼻竇炎,、過敏性鼻炎等情況下均可安全舒適使用,快速改善鼻癢,、鼻塞,、流涕、噴嚏,、鼻出血等鼻腔不適癥狀,。 參考文獻: 1.FeiLi,et al. BMC Public Health.2011;11:437. 2.王敏,等.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2014,;14(4):250-252. 3.呂小飛,等.中國耳鼻喉科頭頸外科.2014,;21(11):577-580. 4.G.Roberts,etal.Allergy. 2013;68:1102-1116. 5.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鼻科組.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6;51(1):6-24 6.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鼻科組,等.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1,;46(1):7-8. 7.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鼻科組,等.中華兒科雜志.2011,;49(12:116-117. 8.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鼻科組,等.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3;48(3):177-179. 9.WytskeJ,etal.Rhinology. 2012,;23:1-298. 10.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鼻科組.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3;48(2):92-94 11.Jia-RuiChen,et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 Otorhinolaryngology.2014,;1115-1118. 12.牛小燕等.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2015;15(5):356-357. 13.劉永革等.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01;9(2):84-85. 14.Keojampa BK,et al.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4,131:679-682. 15.Chusakul S,et al.Laryngoscope.2013;123(1):5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