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jīng)》中有“腎者……通于冬氣”的記載,,意思是說,腎臟與冬天的氣候息息相關并相互適應,。因此,,歷代養(yǎng)生家都主張冬季應當注意養(yǎng)腎。現(xiàn)給大家介紹一些可以隨時隨地練習且具有養(yǎng)腎功效的小動作,,冬三月,,大家可以練起來! 叩齒咽津法以養(yǎng)腎 據(jù)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記載三國時期有位老人叫皇甫隆,“年出百歲而體力不衰,,耳目聰明,,顏色和悅”,其養(yǎng)生秘訣就是叩齒咽津,。研究證實,,經(jīng)常叩齒咽津,不僅能堅固牙齒,,改善牙周組織血液循環(huán),,而且還起到強腎固精的作用,。具體做法如下:早晨起床漱口后,先叩齒 36 次,,再用舌在口腔中上下運轉( 謂之“赤龍攪?!? ,左右各 18 次,,此時口中津液漸多,,便可含唾液作漱口狀 36 次。漱津后,,將津液分次緩緩下咽,。 提耳摩耳以養(yǎng)腎 中醫(yī)認為,, “腎氣通于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如果腎精不足,,則會出現(xiàn)耳鳴,、聽力減退等癥。經(jīng)常提拉耳朵或按摩耳朵則可以起到養(yǎng)腎的作用,。具體有以下幾種方法: 1.提拉耳垂法:雙手食指放耳屏內側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內向外提拉,手法由輕到重,,牽拉的力量以不感到疼痛為限,,每次 3~5 分鐘。 2.手摩耳輪法:雙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推摩,直至耳輪充血發(fā)熱,。 3.提拉耳尖法:用雙手拇,、食指夾捏耳廓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 15~20 次,,使局部發(fā)熱發(fā)紅,。 4.搓彈雙耳法:兩手分別輕捏雙耳的耳垂,再搓摩至發(fā)紅發(fā)熱,。然后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松。每天二三次,,每次 20 下,。 5.雙手掩耳法 兩手掌掩兩耳廓,手指托后腦殼,,用食指壓中指彈擊 24 下,,可聽到“隆隆”之聲。 6.全耳按摩法 雙手掌心摩擦發(fā)熱后,,向后按摩耳正面,,再向前反折按摩耳背面,反復按摩 5~6 次,。 按摩涌泉太溪等以養(yǎng)腎 1.涌泉穴 《黃帝內經(jīng)》中說:“腎出于涌泉”,,位于足心的涌泉穴乃腎經(jīng)的起始穴,,腎經(jīng)之氣猶如源泉之水,發(fā)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各處,。此穴具有益精補腎、滋養(yǎng)五臟六腑的作用,??擅咳账跋扔脺厮菽_, 再用手互相擦熱后, 用左手心按摩右腳涌泉穴, 右手心按摩左腳涌泉穴, 每次按摩100次以上, 以搓熱雙腳為宜,長期堅持,,便可見到良效果,。對于按摩涌泉穴的好處,有歌訣云“:三里涌泉穴,,長壽妙中訣,。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能益氣精神,,訶護三寶物;識得其中趣,,壽星隨手摘,。” (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 2.太溪穴 太溪穴是腎經(jīng)的原穴,是匯聚腎經(jīng)元氣的“長江”,,所以古人稱太溪穴為“回陽九穴之一”,,認為它具有極高的回陽救逆之功。古代很多醫(yī)家面對垂危的病人,,多用這個穴“補腎氣,、斷生死”。經(jīng)常按揉太溪穴具有很好的補腎的作用,,每次按揉5分鐘左右便可,,不必拘泥于方法;按揉的力度,,除了要有酸脹的感覺之外,,還要有麻麻的感覺。(取穴時,,可采用正坐,,雙腳平放在地上,太溪穴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3.按摩腰眼和丹田 經(jīng)常按摩一下腰眼(在第四腰椎旁約2 寸的凹陷處))和丹田(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也可以起到養(yǎng)腎的作用,。按摩腰眼時可將兩手搓熱后,向內做環(huán)形旋轉按摩, 逐漸用力, 以至酸脹感為好, 持續(xù)按摩10 分鐘左右,早,、中,、晚各1 次?!把鼮槟I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脈,,增強腎臟功能。二是揉按丹田,。按揉丹田時,,可先將兩手搓熱后,兩手疊加,,掌心貼于丹田處,,然后輕輕小圈按摩30-50 次。(圖片來自網(wǎng)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