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發(fā)布衣著 三,、王朝之興——松贊干布的奮起 (12),、彪悍的唐使 1990年5月西藏日喀則地區(qū)基隆縣興修水利工程,發(fā)現(xiàn)了一塊刻有漢字的摩崖碑刻,,經(jīng)過考古學者判定此處碑刻就是湮沒千年的“大唐天竺使出銘”,,刻于大唐顯慶三年(公元658)六月,它比舉世聞名的“唐蕃會盟碑”還要早165年,。此處碑銘被當?shù)厝罕姰斪鳌吧袷蹦ぐ萘饲?,而它在漢地史籍中幾無可考,但隨著它的出現(xiàn),,這段久已塵封的往事漸漸浮現(xiàn)在世人面前,。 公元648年(唐貞觀二十二年),太宗皇帝遣使出訪天竺,,使團中以王玄策文正,、蔣師仁副之,隨行30余人,,攜帶唐朝的禮物一路向南而行,。 對于王玄策來說此次出訪可謂駕輕就熟,因為貞觀十七年,,作為副使的他已經(jīng)隨李義表出使過一次天竺了,,并且在上次出使得到了天竺戒日王熱情的款待,順利的完成了任務,。此回再次出訪天竺,,太宗皇帝希望從天竺引入蔗糖的制作工藝和匠人,對于王玄策來說這個任務幾乎是唾手可得,。 但是命運顯然是不按常理出牌的,本來是一次毫無壓力的出訪行動,,最終卻演變成了一次重大的外交事件,,使得王玄策不經(jīng)意間成了命運棋盤中的關(guān)鍵人物。 就在王玄策的使團在路上艱難跋涉的時候,,天竺發(fā)生了一個重大的變故,,天竺國王戒日王去世了。據(jù)季羨林先生所譯梵文《龍喜記》記載:“貞觀二十二年(648),,帝遣王玄策赍金丹冊,,率三十騎往印度,爾時戒日王卒,地方紛亂,。由于戒日王無子,,大臣名阿祖那者繼位,惱害內(nèi)政,,并擊中國使者,,奪取財物,殺其隨從,。王玄策僅余少數(shù)隨從,,夜間逃出,奔于西藏所屬尼婆羅國,,求松贊援助,。”就這樣王玄策的出使變成了送上門的肥肉,,被篡位者阿祖那一口吞掉,。險些丟了性命的王玄策和蔣師仁一路逃到泥婆羅才停住腳步,面對使團被劫,、財物被搶的命運,,王玄策實在是咽不下這口惡氣。在得到了泥婆羅國王的接待后,,王玄策沒有選擇上報唐朝,,采用外交手段解決此事,估計他心里也清楚,,大唐與天竺遠隔萬里,,就是上報了唐朝估計也只能不了了之,而這種解決方式顯然不符合他的性格,。 王玄策解決問題的辦法是,,直接向泥婆羅借兵,親自帶兵去天竺把場子找回來,。泥婆羅的國王不敢自己做主,,將此事報給了松贊干布,此時唐蕃的友好關(guān)系顯示出了重要性,,松贊干布一看你個天竺竟敢搶劫我老丈人的使臣,,你打了唐朝的臉,也就是讓我松贊干布在老婆面前沒面子,,這事叔叔能忍嬸子也不能忍,,直接下令召集拉薩周邊的衛(wèi)戍部隊1200人,又令泥婆羅出兵7000交給王玄策指揮,,出兵教訓天竺,。 說到這必須要指出的是,,在唐朝的文官可不是我們印象中的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酸秀才,唐朝這個朝代盛行胡風,,文人個個佩劍,,且大多熟知兵事,皆以縱馬西域,、橫行天山為榮,。據(jù)說太宗皇帝曾想將公主嫁與一大臣,公主不喜,,太宗問之何故,。公主曰:“別有所喜”,太宗復問之因何而喜,?公主答道:“喜其體碩而美髯,!”由此可見,王室都以健碩豪強為美,,唐朝的使臣王玄策直接帶兵教訓天竺,,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性。 王玄策帶領(lǐng)著吐蕃泥婆羅聯(lián)軍,,一路向南直撲北印度茶博和羅城,,首戰(zhàn)就擊敗了擁有戰(zhàn)象的天竺軍隊,阿羅順那大驚,,守堅城不出,,玄策隨即帶兵攻城,圍攻月余,。公元648年,,茶博和羅城兵潰城破,玄策一路追殺,,斬殺印度兵將三千人,,印度兵將落水溺斃者超一萬,被俘一萬一千,,阿祖那見大事不妙逃回中印度,。王玄策乘勢攻入中印度,阿祖那在中印度整軍再戰(zhàn),,再次被王玄策擊敗,,阿祖那無奈棄國東逃。逃入東印度王國的他,,在東印度王國召集殘兵敗將,,并游說東印度國王施以援軍,,發(fā)誓要擊敗王玄策復國,。只可惜阿祖那實在不是個帶兵打仗的材料,他的復國聯(lián)軍,反攻進中印度領(lǐng)土后,,他又中了王玄策的誘敵深入之計,,被王玄策和蔣師仁分兵引誘進了伏擊圈,泥婆羅和吐蕃軍隊四面圍攻,,阿祖那的軍隊全軍覆沒,,他本人也被生擒活捉。此時中印度只剩阿祖那妻子領(lǐng)兵固守的朝乾托衛(wèi)城,,王玄策命蔣師仁帶兵圍攻朝乾托衛(wèi)城,,自己則帶兵掃平此城周邊的城邑,以剪其羽翼,,周邊城邑見勢不妙,,望風而降,《新唐書.西域傳》記載,,歸降的城鎮(zhèn)聚落達五百八十余所,,未久朝乾托衛(wèi)城破,中印度就此滅亡,。由于東印度王援助阿祖那,,王玄策準備攜大勝之勢再攻東印度,東印度王尸鳩摩嚇得魂飛魄散,,忙送牛馬萬頭,,弓刀纓絡財寶若干,向唐師謝罪,,表示臣服大唐帝國,,王玄策方才罷兵回朝述職,同時將阿祖那押回長安獻俘于闕下,,自此劫持唐朝使團事件,,以一個彪悍的唐使借兵滅其國而告終,是不是有種“示明萬里之內(nèi),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氣度?,! 對于王玄策彰大唐天威的舉動,,太宗皇帝大喜過望,下詔封賞玄策,,援朝散大夫,。同時對于松贊干布仗義興兵幫助王玄策的舉動,太宗也非常高興,,下令“復于昭陵前,,造西藏贊普石像,,記其功績?!?/p> 王玄策帶兵滅國為唐王朝找回面子,,雖然值得表彰,但這還不是他全部的功績,。在使團被劫王玄策慌不擇路逃命的時候,,他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從拉薩到泥婆羅的捷徑,這就是“唐竺古道”的吉隆溝段,,所以在事件結(jié)束返回長安的時候,,這條從泥婆羅經(jīng)由吉隆到拉薩的捷徑便成了他的首選。而在他的帶領(lǐng)下,,押解印度俘虜阿祖那的隊伍,,攜帶著天竺制糖工匠及天竺諸國貢品經(jīng)吉隆返唐,其返回行程僅花數(shù)月,。 公元658年(唐顯慶三年)六月,,王玄策第三次出使天竺也是選擇了“唐竺古道”而行,并在吉隆峽谷的崖壁上刻石以為紀念,,這也就是“大唐天竺使出銘”由來,。 這條唐朝和天竺之間捷徑的打通,極大的方便了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在此之前,,唐朝和天竺之間已有交流,高僧玄奘法師就曾求學天竺,,并曾拜見戒日王,。其后兩國使節(jié)來往所選道路均為古絲路龜茲道,此路需繞行吐火羅,、大小勃律(帕米爾高原)經(jīng)由疏勒,、龜茲到達長安,由于路途遙遠,,往返竟需花費4年,。而唐竺古道貫通后,玄照法師赴天竺習經(jīng)后,,經(jīng)吐蕃拜見文成公主后歸唐,,“巡涉西蕃而至東夏(唐),以九月而至部,,正月便到洛陽,。”其整個行程僅用了4個多月的時間,。由此可以看出,,王玄策發(fā)現(xiàn)的這條唐竺古道對于漢地和天竺的交流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大唐天竺使出銘
大唐天竺使出銘
自文成公主公元641年入藏后,,至公元650年松贊干布去世,唐蕃之間再無刀兵戰(zhàn)事,,兩國持續(xù)的友好關(guān)系促進了文化經(jīng)濟的繁榮,,唐朝先進的文化習俗不斷滲透到吐蕃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漢地的農(nóng)耕,、醫(yī)藥,、文史典籍乃至絲綢文化,從各個方面改變著吐蕃的文化進程,,唐朝詩人陳陶在《隴西行》中寫到:“自從貴主和親后,,一半胡風似漢家?!?/p> 唐蕃之間的友好關(guān)系也反映在每兩國年均遣使互訪,,公元645年(貞觀十九年),太宗一征高句麗還朝,,松贊干布命祿東贊到長安朝賀,,獻上高七尺,可裝酒三斛的黃金所制大鵝一只,,奏表言道:'雁飛迅越,,不及陛下速疾''夫鵝,猶雁也,,故作金鵝奉獻',。 公元649年,太宗皇帝駕崩,,據(jù)說太宗皇帝將死之時,,仍不放心西南吐蕃邊事,擔心高宗皇帝不是松贊干布的對手,。不過當唐朝使節(jié)來吐蕃告喪的時候,,松贊干布還是表現(xiàn)出了作為女婿和臣子的禮數(shù),他立刻命大臣到長安吊祭,,并獻15種金寶請置太宗靈前,,并致書唐朝宰相長孫無忌:'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當勒兵赴國除討',。唐高宗下詔封賞,封松贊干布為'附馬都尉',、'西??ね?,。 公元650年,西藏地區(qū)瘟疫流行,,松贊干布不幸感染瘟疫,,一生中撐過無數(shù)血雨腥風的他,這次沒能戰(zhàn)勝命運,。當是年,,一代雄主松贊干布帶著他未盡的夙愿撒手人寰。松贊干布去世后,,祿東贊主持了他的葬禮,,將其葬于瓊結(jié)藏王墓。吐蕃派使者前往長安報喪,,唐高宗派左武候?qū)④婖r于匡濟為吊唁使,,持璽書代表唐朝皇帝前往拉薩吊唁,并拜訪了文成公主,。松贊干布死后,,文成公主又在藏地生活了30余年,直至公元680年方才去世,,去世后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合葬,,并尊享后世祭奠,這也是松贊干布五位王妃中唯一一位合葬,,并享受祭祀的王妃,。 松贊干布的故去,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結(jié)束,,同時吐蕃王朝在他的奠基下,,邁上了一個新的起點。他一生為吐蕃做出的貢獻,,永遠回蕩在藏民們心中,,可以說在他去世后,松贊干布終于成神,。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