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最少記一味中藥-紫菀 本品為菊科植物紫菀Aster tataricus L.f.的干燥根和根莖,。 主產(chǎn)于河北、安徽,、河南,、黑龍江等地。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有節(jié)的根莖(習(xí)稱”母根”)和泥沙,編成辮狀曬干,或直接曬干,。 本品根莖呈不規(guī)則塊狀,,大小不一,頂端有莖,、葉的殘基,;質(zhì)稍硬。根莖簇生多數(shù)細根,,長3~15cm,,直徑0.1~0.3cm,多編成辮狀,;表面紫紅色或灰紅色,,有縱皺紋;質(zhì)較柔韌,。氣微香,,味甜、微苦,。 飲片 紫菀 為不規(guī)則的厚片或小段,。根外表皮紫紅色或灰紅色,有縱皺紋,。切面淡棕色,,中心具棕黃色的木心。氣微香,,味甜,、微苦。 蜜紫菀 形如紫菀片(段),,表面棕褐色或紫棕色,,有蜜香氣,味甜,。 辛,、苦,溫,。歸肺經(jīng)。 本品辛散苦降,,溫潤不燥,,專入肺經(jīng)。善潤肺下氣,、化痰止咳,,凡咳嗽無論外感、內(nèi)傷皆可酌投。 潤肺下氣,,化痰止咳,。 (1)外感咳嗽、咳痰不爽,。 (2)肺虛久咳,、痰中帶血。 內(nèi)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感暴咳宜生用,肺虛久咳宜蜜炙用,。 本品辛散苦降溫潤,,故溫燥咳嗽或?qū)崯崽邓圆灰藛斡谩?/p> 史堪,字載之,,北宋四川眉山人,,政和年間中過進士和任過太守。同時他又是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醫(yī)生,。有一天,,北宋微宗時的宰相蔡京因大腸秘固不通,十分難受,,雖經(jīng)御醫(yī)調(diào)治,,然病情毫無好轉(zhuǎn)。原因之一,,是蔡京不準使用瀉下要藥大黃,,怕?lián)p傷正氣。 正當眾醫(yī)皆感束手時,,有人推薦史堪為其診治,。當時尚無名氣的史堪不僅未被同行看好,而且往診時還被蔡家看門人輕之而不報,。入室后,,史堪經(jīng)詳細切脈診查一番,并未處方,,史對蔡說:“給我20錢即可,。”蔡感到更是莫名其妙,,半天沒有反應(yīng),。最后還是叫人給了史堪20錢,史堪囑人買回紫菀一味,,當面碾成粉末,,叫蔡調(diào)水服下。蔡服藥后不久,其腸“須臾遂通”,,立即見了奇效,,蔡驚喜萬分,定要史堪講明道理,。史微微笑道:“這很簡單,,氣與肺相連,腸乃肺之傳送器官,。由于你所患的大腸秘固不通是由‘肺氣濁’造成的,,現(xiàn)用紫菀給你清理肺氣,這樣大腸也就隨之而通達,,所以藥到病除,,道理就在這里?!?/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