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播放鍵收聽? 《壇經(jīng)》以無相,、無念,、無住為三大用心要領。 無相為體,,六祖的開示是:“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能離于相,,即法體清凈,。此是以無相為體?!毙牡捏w沒有任何相狀,。椅子是有相的,房子是有相的,,我們的心卻如虛空般無形無相,。平日,我們總在訴說各種心情:或開心,,或心痛,,或心想,等等,。但心究竟是什么,?當我們反觀自照,,無法找到絲毫蹤跡,所謂覓心了不可得,。 無念為宗的念,,即念頭,也就是心的造作,?!秹?jīng)》云:“于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于自念上常離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盡除卻,,一念絕即死,別處受生,,是為大錯,。”無念,,表面看似乎是排除起心動念,,心不造作。事實上,,禪宗修行并不排除起心動念,,更不會追求單純的無思無念的境界。乃念而無念,,心在造作的當下,,又不陷入造作心境中。換言之,,通過念契入無念的心體,,安住于無念又不妨起心動念。 無住為本的住,,即執(zhí)著,、住相,盡管搬柴運水,,行住坐臥,,心卻不會粘著于外境。所以,,禪師的吃飯睡覺,,與我們的吃飯睡覺有本質(zhì)區(qū)別。凡夫已習慣住相,,起心動念必會抓住某個對象,,使心陷入其中,。而禪師卻能于日用中保有觀照,所謂“三餐吃飯,,不曾咬一粒米”。這不是說,,他吃得什么味道都沒有,,那就與木石、癡漢無異了,。 許多人誤解禪宗的不分別,,以為是一概不知,事實并非如此,。無住的含義,,乃知分別而不執(zhí)著。雖知好知壞,,知冷知暖,,卻無絲毫染著,更不會將好惡情緒帶動起來,。了了分明,,卻一無所染。 ▼更多分享·法寶結(jié)緣 www.putishuyuan.com 微信·jiqunfashi |
|
來自: 發(fā)哥07domrg8zi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