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我讀了第一本革命小說《紅巖》,,書中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讓我銘記在心,,久久難以忘懷。一看到封面上的那兩個血染的大字“紅巖”,,我的內心就沸騰了,。 《紅巖》是描寫重慶解放前夕許多革命先輩在獄中英勇不屈和敵人斗爭的故事。白公館,、渣滓洞---那曾經囚禁了無數革命者的地方,,至今想起還讓我不寒而栗;而革命先烈們的犧牲精神,,更讓我潸然淚下:英勇無畏,、忠于革命的許云峰,受盡酷刑,、視死如歸的江姐,,意志堅強、誓死維護黨的利益的成崗……然而,,在這么多永恒的形象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小蘿卜頭”,他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 小蘿卜頭,,原名宋振中,在出生八個月的時候,,就隨父母一起被關進了白公館監(jiān)獄,。牢房一年到頭不見陽光,陰暗潮濕,。吃的和大人一樣,,也是發(fā)霉發(fā)臭的牢飯。由于缺乏營養(yǎng),,他長得腦袋大,,身子小,面黃肌瘦,,獄友們都愛憐地稱他為“小蘿卜頭”。他是在敵人的監(jiān)獄里長大的,,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不知道糖是什么味兒。他和所有的孩子一樣,,渴望到學校里去讀書,,但是,他是“政治犯”,,敵人不讓他讀書,,經過地下黨的斗爭,,他才在監(jiān)獄里上了學,由監(jiān)獄的政治犯黃顯聲將軍教小蘿卜頭念書,。小蘿卜頭十分珍惜這次學習機會,,沒有紙、筆,,他用腦子記,,用小石子不斷的在地上畫、寫,,筆跡不清,,他擦了再寫。他學習非常努力,、刻苦,,進步很快。 然而,,萬惡的敵人并沒有放過這個瘦小可憐的孩子,,1949年,小蘿卜頭被他們殘忍地殺害了,。 望著胸前的紅領巾,,我感覺到心在劇烈的跳動,我仿佛看到小蘿卜頭雙手托著臉,,雙眼看著大家,,好象他在說:“我是多么想到外面去呀!多么渴望到學校讀書呀,!”他那種期盼的目光讓我覺得很慚愧,。回頭來看看我們呢:現在的學習條件是多么好呀,,有漂亮的學校,,寬敞而明亮的教室,有勤勞的老師傳授給我們豐富的知識,;還有運動場,、音樂室、美術室,、科學實驗室等學習設施,,中午可以在學校吃午飯,每餐還講究營養(yǎng)搭配,,早晚還有校車接送,。然而就是這樣的條件,我們卻不知道珍惜,將學習看成一種負擔,。 但我如今明白了,,血染紅巖,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是幸運的一代,,成長在和平的年代,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本領,,用優(yōu)異的成績回報他們,把美麗的祖國變得更加繁榮富強! |
|
來自: 李長梅 > 《原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