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路線圖 2010-08-22 14:02:59| 分類: 史海勾沉|舉報|字號 訂閱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不畏艱難的遠征,。跨越15個省份,,轉(zhuǎn)戰(zhàn)地域面積總和比許多歐洲國家的國土面積都大,。翻越20多座巨大山脈(其中5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而且終年積雪)。渡過30多條河流,,走過海拔最高的濕地,,那片濕地的面積幾乎和法國的國土面積相等。戰(zhàn)斗在400場以上,,平均三天一場大戰(zhàn),,始終在戰(zhàn)斗、饑餓,、寒冷,、傷病、死亡的威脅下,,平均每天急行軍50公里以上,。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不畏犧牲的遠征。中央紅軍初始8.6萬人,,到達吳起鎮(zhèn)僅為近8000人,;1935年4月,紅四方面軍近10萬人西渡嘉陵江,,到達會寧時為3.3萬余人,;1935年11月,紅二方面軍2.1萬人沖出國民黨30萬大軍的合圍,,到達將臺堡余1萬余人,;紅25軍最多時不足8000人,最少時僅有1000多人,。 紅軍指揮員平均年齡不足25歲,,戰(zhàn)士的年齡平均不足20歲,14歲-18歲的戰(zhàn)士占40%,。 紅軍長征期間實力統(tǒng)計中央紅軍(第1方面軍)實力統(tǒng)計年 月 兵力數(shù) 1934年10月長征開始時 86,000余人 1935年1月遵義會議時 37,000余人 1935年6月同第4方面軍會師時 20,000余人 1935年9月第1,、第3軍編為陜甘支隊北上時 14,000余人(不包括第5、第32軍人數(shù)在內(nèi)) 1935年10月陜甘支隊到達陜北時 7,000余人 1936年10月紅軍3大主力會師時 30,000余人紅軍第2,、6軍團(第2方面軍)實力統(tǒng)計年 月 兵力數(shù) 1934年8月第6軍團西征時 9,700余人 1934年10月第6軍團同第2軍團會師時 3,300余人 1934年10月第2軍團同第6軍團會師時 4,400余人 1935年11月第2,、6軍團長征時 17,000余人 1936年7月第2方面軍同第4方面軍會師時 14,300余人 1936年10月紅軍3大主力會師時 13,300余人紅軍第4方面軍實力統(tǒng)計年 月 兵力數(shù) 1935年5月嘉陵江戰(zhàn)役后 80,000余人 1935年6月同中央紅軍會師時 80,000余人 1936年4月在甘孜地區(qū)整編時 40,000余人 1936年10月紅軍3大主力會師時 33,000余人紅軍第25軍實力統(tǒng)計年 月 兵力數(shù) 1934年11月長征開始時 2,980余人 1935年7月由鄂豫陜蘇區(qū)北上時 4,000余人 1935年9月到達陜甘蘇區(qū)時 3,400余人 1934年10月長征開始時 86,000余人 1935年1月遵義會議時 37,000余人 1935年6月同第4方面軍會師時 20,000余人 1935年9月第1,、第3軍編為陜甘支隊北上時 14,000余人 (不包括第5、第32軍人數(shù)在內(nèi)) 1935年10月陜甘支隊到達陜北時 7,000余人 1936年10月紅軍3大主力會師時 30,000余人 紅軍第2,、6軍團(第2方面軍)實力統(tǒng)計 年 月 兵力數(shù) 1934年8月第6軍團西征時 9,700余人 1934年10月第6軍團同第2軍團會師時 3,300余人 1934年10月第2軍團同第6軍團會師時 4,400余人 1935年11月第2,、6軍團長征時 17,000余人 1936年7月第2方面軍同第4方面軍會師時 14,300余人 1936年10月紅軍3大主力會師時 13,300余人 紅軍第4方面軍實力統(tǒng)計 年 月 兵力數(shù) 1935年5月嘉陵江戰(zhàn)役后 80,000余人 1935年6月同中央紅軍會師時 80,000余人 1936年4月在甘孜地區(qū)整編時 40,000余人 1936年10月紅軍3大主力會師時 33,000余人 紅軍第25軍實力統(tǒng)計 年 月 兵力數(shù) 1934年11月長征開始時 2,980余人 1935年7月由鄂豫陜蘇區(qū)北上時 4,000余人 1935年9月到達陜甘蘇區(qū)時 3,400余人 紅軍長征路線圖動態(tài)路線Google earth地標 本文檔完整版為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及25軍和北上抗日先遣隊的路線,,目前四方面軍的路線只是依照伍云甫日記標繪,因其他資料不全,,故四方面軍其他路線暫未繪出,。
制作路線時參考資料 1軍團路線以童小鵬日記為主 5軍團路線以陳伯鈞日記為主 9軍團路線以林偉日記為主 中央縱隊路線以伍云甫日記為主 3軍團路線為參照其他參考資料
其中,,村級地名90%都已找到,,相對來說3軍團的路線就顯得簡略些。
二方面軍的路線以《紅二方面軍戰(zhàn)史》為主 四方面軍的路線以伍云甫日記以及《紅四方面戰(zhàn)史-長征》為主 紅25軍的路線以《紅二十五軍戰(zhàn)史》和《【紅軍長征全史】第4卷:轉(zhuǎn)戰(zhàn)千里-25軍和陜甘紅軍》為主 北上抗日先遣隊路線以《【紅軍長征全史】第5卷:星漢燦爛-北上抗日先遣隊》為主
懋功會師后路線的說明 懋功會師后,,因各軍團資料不完整,,只有按照童小鵬日記的路線將各軍團合起來標定成一方面軍。
國民政府軍參考資料為 “國名黨將士話長征”中國文史出版社,,內(nèi)容與“圍追堵截紅軍長征親歷記--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內(nèi)容相同
其中東北軍的行動路線不全,,故未標示。
薛岳部到貴陽后的行動資料不全,,故未標注,。
其他說明 1.在文檔中將各部隊的實力附帶在圖標后,一框包含四個團,,一塊表示一個團,,一小塊表示一個營。 因紅軍實力不詳,,故未標定,。 2.目前在地標的“說明”框中,還比較簡單,。如果有心人可以采取填補說明框的方式增加本地標的內(nèi)容,。
3.暫時還未解決在GOOGLE earth 里自動播放時速度過快的問題(即使將動畫播放速度調(diào)至最慢也是如此)。利用GE的API可能可以解決該問題,,但是精力有限,,暫未解決,大家如有好的方法請告知,。
4. 當時的交通路線,,如粵漢鐵路,公路的數(shù)據(jù)暫缺,。 區(qū)域中的河流,、山脈數(shù)據(jù)在上帝之眼論壇里已有,,暫時未將其分離加入到本文檔中,可以自行加入,。
5.本文檔只是初稿,,圖標的顏色、形狀等還未仔細斟酌,,以及其他表示還有改進的地方,,等以后慢慢修改。
6打開音樂地標時,,GE的地圖移動會出現(xiàn)問題,,暫未找到好的解決方法,關閉后即可恢復正常,。
7利用netlink打開地標比較慢,,最好還是單獨打開KMZ文件。 關于本地標的地名說明
隊伍 | 行軍里程(km) | 本地標中的地點數(shù)量(個) | 平均兩地標間的距離(km) | 四方面軍 | 3102 | 145 | 21.4 | 北上抗日先遣隊 | 1815.5 | 49 | 37.1 | 紅25軍 | 3688.9 | 110 | 33.5 | 二方面軍 | 8423 | 232 | 36.3 | 一方面軍 | 19389 | 1343 | 14.4 | 合計 | 36418 | 1879 | |
從09年10月開始到10年5月結(jié)束,,整個過程中最復雜的是理順各種資料中的地名以及在GE中查找這些地名,花費了我大部分的時間,,完成這個工作一個人確實是很艱巨的事情。因為四方面軍的路線未能全部完成,,地標不該放出,但是一個人做完對于目前的我是件困難的事,,放出地標是希望有心人看到后一起補充,,如果有可能的話,,可將鄭和下西洋、抗日,、解放戰(zhàn)爭、世界大戰(zhàn)等戰(zhàn)爭以及歷史事件以本地標的形式繪制動態(tài)地標,,謝謝
滑動時間滑塊到“1935年1月15日”,即可以顯示遵義會議時的紅軍和國民政府軍的態(tài)勢圖,。其中,,綠色的線條表示黔軍王家烈,、侯之擔,、猶國材,、蔣在珍各部的行動路線。
滑動屏幕左上角時間滑塊到“1934年12月5日”,, 即可以顯示血戰(zhàn)湘江時的紅軍和國民政府軍的態(tài)勢圖。其中,,藍色、紫色,、白色線條分別表示中央軍薛岳、湘軍何鍵,、桂軍白崇禧各部的行動路線,,從動態(tài)演示圖中可以看出前期紅軍沒有充分利用國民政府軍各派系之間因利益糾葛而“讓出”的無兵防守的時機,反因輜重運輸而拖慢了部隊行軍速度,,從而導致紅軍在湘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由出發(fā)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