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休眠枝插條的特點
休眠枝插條發(fā)育充實,積累了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有利于不定根的形成,,且處于休眠狀態(tài),因此
對外界條件不象嫩技那么敏感,。但是由于休眠枝內(nèi)含有大量的生根抑制物質(zhì),,而內(nèi)源生長素的含量甚微,因此在扦插前應(yīng)進行低溫黑暗處理,,促使抑制物質(zhì)的轉(zhuǎn)化,補充外源生根促進物質(zhì),,以促進不定根原基的形成,。此外,在休眠枝上,,芽作為一器官已經(jīng)形成,,而不定根原基還沒有形成。因此,,在扦插前必須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不定根的形成,,卻不利于芽萌發(fā)的條件,一般用控制溫度來達到這個目的,。
1.2,、采條時間
一般在葉黃未落時或落葉后進行采條,。
1.3、插條處理
最好是先用ABT生根粉或GGR處理后再貯藏,,為了方便也可先貯藏后處理,。用ABT生根粉或GGR處理時,在非金屬容器中配制成50-100ppm的溶液,,浸泡插條基部,,處理深度為2-3厘米,處理時間為2-6小時,,一般枝條浸泡2小時,。大枝條(如沙地柏40厘米以上的枝條)浸泡6小時,處理難生根的植物插條如松樹,、柏樹,、毛白楊、楸樹等用ABT1號生根粉處理,,較易生根的植物插條如杉木,、葡萄用ABT2號生根粉或GGR6號處理。
1.4,、插條的剪取
選取當(dāng)年生粗壯枝條以中部為佳,。每一插條保留3-4芽,插條長15-20厘米,。剪截時,,上剪口距芽1-15厘米平剪,下剪口在側(cè)芽基部的痕處平剪,。剪口要平滑,,剪后將插條立即用ABT或GGR溶液浸泡處理,然后進行低溫貯藏,。
1.5,、低溫貯藏
將ABT生根粉處理(亦可不處理)的插條貯藏在地窖或深溝內(nèi),貯藏時間為40天以上,。
1.6,、溫床催根
為了解決休眠枝地上部分發(fā)育不平衡而引起的代謝作用失調(diào)問題,最好在生長季節(jié)開始前1個月就進行溫床催根,。這里僅介紹一種倒插催根方法,。
溫床選在背風(fēng)、向陽,、排水良好的地方,,深30厘米,寬100厘米,長200厘米,,床底墊上5厘米厚潔凈的河沙,。將插穗成捆倒立在插床內(nèi)用河沙塞實,再在上面覆沙2厘米厚,,用噴壺灑水,,噴透為止。溫床表面用塑料小拱棚嚴(yán)密覆蓋,,以促進升溫,、保持水分,每日澆水保持插床溫度,。為了保持床內(nèi)土溫符合規(guī)定的要求,,夜間應(yīng)在塑料薄膜上面覆蓋保溫草簾,白天撤掉草簾,。
催根全過程需14-20天,,中間需要經(jīng)常噴水,溫床溫度不宜低于5℃,。每天通過遮蔭蓋草簾等方法調(diào)節(jié)溫度,。在催根過程中,提高插條基部(即插床上部)的溫度(15-20℃左右)與控制插條上部(即插下部)的溫度(5-10℃左右)是催根成敗的關(guān)鍵,。
當(dāng)插條下切口愈傷組織形成,,周圍分化形成一圈小根尖,而休眠芽還未萌動,,即可結(jié)束催根及時扦插,。
1.7、扦插
經(jīng)過催根的插穗,,因為扦插前已在適宜的溫度下(溫床里)生活了14-20天,,形成了幼根。因此
,,扦插時間應(yīng)在生長季節(jié)開始前一周或剛剛開始時進行,。
1.8、開溝水插
扦插前圃地要施足底肥,,進行土壤消毒,,深翻整平,開溝時,,要求溝寬20厘米,深
2.5厘米,,將土兩邊分開,,呈垅狀,隨即噴水,水量要足,。但不要浸過原來的地表面,,以便扦插和覆蓋。灌水后應(yīng)及時將插條略微傾斜地按進水溝的泥窩里,,插條頂端要略低于原來的地平面,,以利于保墑、防凍和培土,。同時還要注意使插穗頂端高低一致
,,以便覆土均勻。水落后覆土要下實上虛,,超過頂芽半指為宜,。亦可進行落水扦插,即在扦插前先引水落入苗床,,等水下滲到床面成泥狀時,,按株距15-20厘米進行扦插。如果在扦插時土壤仍然不夠松軟,,為防止擦傷幼根,,可先用稍粗的木棒戳孔,然后再將插條插入土中,。凡霉?fàn)€,、幼根受傷和無芽的插條應(yīng)揀出來。插條入土深度以上部第二個芽剛好緊接地面,,插條上切面一般距地面10厘米為宜,。如果插條生出幼根,為避免扦插時損傷幼根,,可將這些插條揀出,。另行開溝埋插,即在雨后或灌水后,,趁墑開溝,,溝深10厘米左右。將插穗靠溝壁排列,,填土后壓平床面,。填土?xí)r要先用細(xì)土埋住條根,小心不要壓壞幼根,,其它與落水扦插法相同,。
1.9、扦插后管理
從扦插到成苗,,大體可分為出苗期,,幼苗生長初期,、苗木速生期、高生長停止期等4個時期,。
1.9.1,、出苗期
即從種條下地到5月中旬,種條絕大多數(shù)都發(fā)芽出土,。如果管理不善,,種條只發(fā)芽不生根,當(dāng)年枝條營養(yǎng)耗盡后,,幼芽萎蔫(稱回芽),,插條就會死亡。在這個時間影響插條生根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的水分與溫度,。土壤過分干燥,,種條失水嚴(yán)重就不能生根,溫度過低,,種條難以生根或生根緩慢,。為了創(chuàng)造種條生根成苗的有利環(huán)境,當(dāng)種條下地后,,要灌兩次透水,,保證土壤水分充分,達到扦插苗和土壤密切結(jié)合,,促進插條皮層繼續(xù)軟化,。
以后根據(jù)墑情灌水,一般年份8-10天灌一次水,,直至根系基本形成為至,。
1.9.2、幼苗生長期(蹲苗期)
從苗出土到開始生長,。其特點是苗木地上部分生長緩慢,,而地下部分生長較快(故稱“蹲苗期”)。這個時期要促使幼苗多生根,、壯根,,為苗木速生打下基礎(chǔ)。其主要措施是:(1)適量灌水,;(2)追肥,;(3)培土,結(jié)合松土鋤草對苗木根際培土,,防止苗木倒伏,,也促使莖基部生根。
1.9.3,、苗木速生期
一般5-6月份苗木進入速生期,。此期應(yīng)抓好肥水管理,,及進防止病蟲害。
1.9.4,、高生長停止期
一般在9月份以后,為了防止苗木徒長,,促進苗木木質(zhì)化,,應(yīng)停止灌水。此時苗木莖粗生長增加顯著,,因此要加強對苗木管理,、保葉和防治病蟲害是這個時期的主要任務(w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