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這個王建,,曾經(jīng)在初夏季節(jié),,寫出過“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的詩句,;到了金秋時節(jié),,又寫出了“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這樣一句好詩,。很好,,你是一位合格的“探花郎”。 發(fā)現(xiàn)沒有,,不論四季如何轉(zhuǎn)換,,王建的目光始終聚焦在一個地方——中庭。中庭是中式建筑的標配,。一個可能并不大的四合院落,,勾心斗角(沒錯,這個詞的本意是形容建筑)的檐廊,,包圍著一塊“留白”的空地,,這就是“中庭”。中庭四角的常綠灌木是梔子,,中央是鏤空磚砌的四方圍欄,,種著一顆常綠小喬木——桂樹。 八月十五,,月明星稀,,暗香浮動。寒露暗降,,不覺間沾濕了衣物,,也沾濕了細細小小的桂花。桂樹上的黑色老鴉,,一動不動,,在月光下就像一個剪影。你們都別動,,誰也不要來,,我一個人想靜靜。 桂花是一種原產(chǎn)中國的物種,。在古代,,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木犀,。事實上,,植物學(xué)上的分類,,桂花就是木犀科木犀屬下的一個物種。你知道桂花的“桂”字是怎么來的么,?請仔細觀察木犀科植物的葉子,,它的葉脈就呈現(xiàn)出一個“圭”字形狀,中國人再給它加上一個“木”旁,,就成了“桂”,。 原生桂花,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長江流域和嶺南都有產(chǎn),。中國盛產(chǎn)桂花的地方不少,其中還有一個城市就以“桂”來命名——桂林,。長三角一帶的桂花也相當(dāng)有名堂,,南京、蘇州,、上海的桂花都不錯,,而最出名的,要數(shù)杭州: 白居易曾經(jīng)在杭州當(dāng)過刺史。我們都提倡,,地方官要做一個地方的“代言人”和“首席形象大使”,,老白這個“大使”當(dāng)?shù)孟喈?dāng)賣力、十分稱職,?!吧剿略轮袑す鹱樱ねふ砩峡闯鳖^”,,他明白無誤告訴你,,農(nóng)歷八月的杭州,就看兩樣?xùn)|西:山里的桂花,,錢塘的潮水,。當(dāng)年杭州有一座天竺寺,老白肯定沒有少去,。據(jù)他自己說,,寺里“每歲中秋有月桂子墮”,月亮中有桂樹,桂花就從月亮上墜落,,這真是一個美麗的傳說,,這就叫“天花亂墜”。 到了宋朝,,柳永柳三變,在《望海潮》里依然大書特書,,“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這么多“大咖”給杭州桂花背書,,你服不服,? 直到今天,大詩兄依然建議你,,在不是“黃金周”的秋日去一趟杭州,,到西湖南山路上走一走,或者騎上一輛公共自行車,,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會讓你知道,,為什么這里叫做“人間天堂”。杭州山里面還有一個地方叫“滿隴”,,最有名的景致就是“滿隴桂雨”,。去不去? 長三角一帶的人們,,不僅懂得賞桂花,,還懂得吃桂花。桂花糕,、桂花酒,、桂花糖藕和桂花藕粉,要不要來一點兒,? 講了那么久的桂花,,你曾經(jīng)好好觀察過桂花的樣子嗎?你知道桂花花朵開幾瓣嗎,?未必,。讓宋朝的楊萬里告訴我們: “身在廣寒香世界,,覺來簾外木犀風(fēng)”,,前面講過,木犀就是桂花,?!把┗ㄋ某黾豉Z黃”,原來桂花是四瓣兒的啊,?!把┗ā薄谤Z黃”,都是桂花的顏色,,現(xiàn)代園藝專家已經(jīng)總結(jié)好了,,秋桂主要分三大品種:銀桂,白色,;金桂,,黃色;丹桂,,紅色,。“金粟千麩糝露囊”,,金粟,,是古人經(jīng)常用來形容桂花的詞兒,形容它花朵兒小,,就像一顆顆金黃色的粟米,,或者許多聚攏在一起的麥麩。 “看來看去能幾大,,如何著得許多香,?”這句話特別可愛,好像一個三歲小孩在問話,。多大的花兒呢,,怎么就這么香? 大詩兄再告訴你一個冷知識,,這個楊萬里沒有講,,可能他也沒有機會觀察到:桂花的果實,長約2厘米,,狀如小芒果,,相當(dāng)可愛,。不過,一般只有在桂林這樣偏南方的地方才看得到,;長江流域,,因為秋后氣溫偏低,桂花一般不結(jié)籽,。 不得不承認,,宋朝人都是觀察“小世界”的高手。下面這位宋朝人,,形容起桂花來,,也是“無一字不妥帖”: 李清照,,大詩兄說過,,她是一枚標準的“文藝女青年”?!鞍档p黃體性柔”,,李清照的這一句,把桂花的品性說到了根子上,。桂花,,初看其貌不揚,久處宜人芬芳,,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第二眼美女”,? “春牡丹夏芍藥,秋菊冬梅”,,你們不是不美麗,,你們不是不芳香,但是,,在李清照眼里,,只有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 我們接下來講菊花,。 觀賞菊花的老祖宗,是陶淵明。這一點,,從古至今的中國人都沒有意見,。陶淵明的詩歌里,很多次出現(xiàn)菊花,,而最有名的一首,,是這個: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菊花,是隱士的標配,;隱士需要一個小院落,、一道籬笆墻和一條大黃狗。 東晉時期的陶淵明,,他所觀賞的,、所采擷的菊花,不是我們今天在公園里看到的那些五顏六色,、花盤巨大的菊花,。根據(jù)植物學(xué)家和園藝專家考證,菊花是中國的原生物種,。中國人認識,、欣賞菊花也有很悠久的歷史,但是,,對于菊花的人工栽培,、育種,東晉時期可能剛剛起步,。也好,,根據(jù)陶淵明的品性,他可能還不待見后世的那些“妖艷”貨色,。 我猜,,原生態(tài)的,、小小的、黃黃的,,可能就是從山里挖出來,,移栽到籬笆邊上的半野生菊花,比較對陶令的胃口,。這種菊花不嬌貴,,可以看,也可以采,,采花來釀菊花酒,,采葉子做一盤菊花腦菜下酒。 因為陶淵明寫了菊花,,所以后來的唐詩宋詞里,,一寫到秋天,很多“陶令”“菊花”這樣的字眼,,就咕嘟嘟冒了出來,。 別人不說,你去翻翻辛棄疾的詞集,,“陶令”“淵明”的字眼估計不下一百處。一方面,,這是向偉大的前輩致敬,;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偉大的前輩把路都給走了,,讓后人無路可走,。倒也是啊,你一上來就是高八度,,后面的人怎么接盤,? 為了證明陶淵明的巨大影響力,我們看看唐朝的“元白”——就是元稹和白居易——是怎么寫菊花的: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看到?jīng)]有?“陶家”“籬邊”“東籬菊”,,你們這是給陶淵明做背書呢,。當(dāng)然,寫得也相當(dāng)不錯,! 元白的這兩首詩里面,,還賦予了菊花“擬人”的色彩?!安皇腔ㄖ衅珢劬?,此花開盡更無花”,不失時機地拔高一下菊花和自己,,喜歡你的傲霜精神,,向你學(xué)習(xí)、向你靠齊哦,。而在白居易的眼里,,到了這個時節(jié),芭蕉折了,,荷葉枯了,,“耐寒唯有東籬菊”,深秋寒風(fēng)中的菊花,,花冠華貴,,色澤鮮明,苦澀寒香,,總是那么挺拔,,帶著一點兒孤傲。風(fēng)骨,,嗯,,關(guān)鍵是風(fēng)骨。松梅竹菊,,為什么中國人喜歡給它們作詩,、為它們作畫?就是因為有風(fēng)骨啊,。 前面講到中國人對于菊花的培植,,從東晉到唐朝,經(jīng)過這么幾百年,,終于有了很多新的人工品種,。不信你看: “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這個我們不多講了,太重復(fù),?!鞍蛋档希谌谝币秉S”,,請大家留意這一句,。說明什么?說明到了李商隱所處的晚唐時期,,菊花的花色已經(jīng)多種多樣,,“融融冶冶黃”,這是它的本色,;“暗暗淡淡紫”,,這應(yīng)該是名貴的紫色菊花,而且有暗紫,、淡紫這些很細微的不同,。不僅是紫菊,白菊,、綠菊,、紅菊甚至墨菊,,到了唐宋時期,,都被培育了出來。 從本質(zhì)上講,,這些菊花,,就像金魚,不是大自然的天然產(chǎn)物,,而是高度人工化的品種,。如果你把它們放歸自然,不是無法生存,,就是幾代之后退化回去,。那個時候,人類尚未掌握現(xiàn)代遺傳學(xué),,能夠花這么大的勁頭,、一代一代培養(yǎng)純觀賞性的動植物,,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這種勁頭,。 大詩兄依然要普及一點冷知識:我們稱為“一朵”菊花的那一“朵”,,其實是一簇花??茖W(xué)上講,,這叫“頭狀花序”。這一朵花序上有兩種花:我們習(xí)慣叫做“花蕊”的是一簇“管狀花”,,它們帶有雄蕊和雌蕊,,可以授粉結(jié)籽;我們習(xí)慣叫做“花瓣”的,,是一片片“舌狀花”,,它們只有雌蕊,不能生育…… 如果你還不明白,,建議你觀察一下向日葵——原來它也是菊科植物,。向日葵中間的花盤就是“管狀花”,每個都能長成一個葵瓜子,;周邊金黃色的花瓣是“舌狀花”,,供大家觀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