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城說起從姑山,,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并且都去過。常有伙伴問從姑山是下面沒有一橫的“從”還是有一橫的“叢”,,其實從姑山也寫做“叢姑山”可以通用,,不必擔心別人說你寫錯了。前不久又去了一趟從姑山,,每一次去的感受都不一樣,,特別是山上若隱若現(xiàn)的石刻不經意間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到過從姑山的人,,應該對崎嶇的上山路,,兩峰之間的“一線天”,還有山上各處的石刻字印象最為深刻,。從姑山目前還沒有被開發(fā),,上山的路都是走的人多了才形成的山間小徑,上山的路也不只一條,,只要你肯探索朝山頂走,,滿山都是路。 從姑山在古時為文人云集之地,,明代思想家羅汝芳曾在從姑山麓建立“從姑山房”接待四方來和他共同講學的人,,明代偉大的戲曲家湯顯祖曾求學于此,著名學者,、旅行家徐霞客曾游于此等名人造訪為從姑山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山上到處林立的怪石加上秀麗的自然風景成就了這一臨江勝景。 從姑山位于南城的東南面,,往河東工業(yè)園方向G206路段,,前往從姑山其中一條路的入口。 沿著小路一直前行,,來到一個水庫旁,,前來的車輛都停于此,再徒步前行。 順著水庫邊沿小路朝山頂方向走,,青山綠水,,沿途的風景優(yōu)美。難怪古人都云集于此,,陶冶情操,。 山上許多怪石,山路也十分不平整,,許多細沙稍不注意很容易滑倒摔跤,。 登上小山頂,亦能看到南城縣城的景象,。 許多路段被雨水沖刷的凌亂不堪,,加大了爬山的難度。 路中的獨特一棵“迎客松”似乎在歡迎著你的到來,。應該有很多人上山或下山都有扶著過它,。 傳說中的油洞和米洞,因貪心的和尚給鑿大了,,再也不出油和米了,。 古人是怎么刻上去的呢?曾經的”從姑書房“是否建于此,?書房到了這個高度,?只能查詢古籍去考證了。 從姑山分南北兩峰,。北峰巍然當空,,如擎天一柱,稱天柱峰,。南峰如神鰲欲翔,,名飛鰲峰。飛鰲峰東西絕壁之上,,鐫有明代著名學者羅汝芳所書“飛鰲峰”三個大字近崖根處,,有“悟空”小字。 應該是絕壁掉落的大石,,站在崖底朝上巖壁看突兀的石壁,,用一種有大石欲墜的危險感。 稍北的洗心池,,洗心池旁有些小字已模糊不清,,難以辨認。水池也荒廢了,,濕透的山體和池底還在掙扎吐水向我們展示著昔日的光輝,。 叢林中若隱若現(xiàn)的石刻字“清還是滴翠崖”和被藤條爬滿的(原諒我沒認出來)。 步入兩峰之間的”一線天“,這段路很陡峭,,好在還留存石階梯,,也不是很難攀登。 看到這堆石景,,往大石下面穿過,,是什么原因造就這奇景。一直是這樣呢,?還是后來某種原因造就的呢,?成了我心中的疑問。 兩峰之間的巖壁有很多的石刻,,很多如今已經很難辨認清楚了,,只能借助之前的記載了,,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前來一一查看對照哦,,那也是一種閑情逸致。 兩峰之間的石拱小橋,。 天柱峰壁體的石刻字也難以辨認了,,應該是”蓬萊境“和”振衣千仞“。 這一處石刻字體已完全無法辨認了,! 沿著壁體鑿出的小路向上攀爬,,這段”石路“甚為驚險,為了順利安全登頂必須手腳并用了,。 難怪人人都喜歡登高望遠,,因為山頂?shù)娘L景獨好,確實很美,。遙想多少古人曾面對盱江盤坐于此,,對酒當歌,吟詩作賦,。那是怎樣的一個意境,? 兩峰之間的小橋,一般人不敢獨站上面往下看,。都是兩步做一步而走,。 很美,很有意境有木有,!這就是我們此行從姑山看到的一些景象,。供大家欣賞。從姑山壯麗,,需要仔細搜尋古跡,,石刻字等需要花很多的時間,每一次的搜尋都會有一次新的發(fā)現(xiàn)。 據(jù)《麻姑山志卷十二附從姑山》記載,,在此揮毫題句者,,達四十三處。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游玩哦,,確實是一個很值得去的地方,。 ▍信息來源:夢落夕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