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繼續(xù)在位于港島金鐘太古廣場的香港保利庫房尋寶,。這幾年,,香港保利的青銅器拍賣每每都是他們的一大亮點(diǎn),今年也不例外,。 盡管藝術(shù)市場整體表現(xiàn)有些不溫不火,,但是近兩年來,關(guān)注和收藏商周青銅器的實(shí)力買家越來越多了,,收藏能夠回歸最能代表中華五千年文明最精粹的部分,,無疑是一件可喜的事情。
說起來,,中國的“頂級收藏家”對于商周青銅器的追捧和收藏傳統(tǒng)已經(jīng)延續(xù)了兩千年。我們在上半年曾經(jīng)寫過被正史扭曲的?;韬?,這位不幸被廢的西漢皇帝事實(shí)上是一位有著十分有理想有追求的文藝青年,可不,,近期,考古人員還在?;韬钅估锇l(fā)現(xiàn)了失傳1800多年的《論語》特別篇呢,。 在【五色炫曜】海昏侯考古大展上,,我們就可以看到這位文藝青年大藏家所收藏的一件西周早期的提梁卣,,精美之至,完全是頂級藏家的品位了,。 有著兩千年收藏傳統(tǒng)的商周青銅器在近一百年更是成為了全世界的寵兒,,我們在香港保利所看到的這組青銅器,幾乎囊獲了常見青銅器的各種器形,,它們中,,有的來自于美國傳奇古董大行安思遠(yuǎn)的舊藏,有的則傳為日本世家細(xì)川家族的舊物,,今天,,我們還是通過器形梳理,和朋友們一起欣賞風(fēng)靡了兩千年,,流行在全世界的中國璀璨高古文明吧,。 觥(gong1) 共父乙觥 上海博物館藏 “觥”是一種罕見的青銅器型,十分佩服3000多年前古人絕佳的想象力,,將一種酒具刻畫成了極具創(chuàng)意和感染力的動物形象,。青銅觥最早出現(xiàn)在殷墟文化二期,也就是商代晚期前段,,沿用到了西周早期,,目前見于著錄的不過六十余件。但存世的也就一半左右,。從考古發(fā)掘中可知,,在商周時期能享有青銅觥的人,一定是身份很高的奴隸主貴族,,一般貴族是沒有資格享用的,。
LATE SHANG DYNASTY, 13TH-11TH CENTURYB.C. AN BRONZE RITUAL VESSEL, GONG H 21.8cm L 23.3cm HK$ 12,000,000 - 18,000,000 銘文:天黽
簋(gui3) 西周伯作乙公尊簋 首都博物館藏 青銅簋出現(xiàn)在商代早期,。商周時期,,簋是重要的禮器。 奴隸主貴族等級越高,,使用的簋數(shù)越多,,造型越精致。特別是西周時代,,它和列鼎制度一樣,,在祭祀和宴饗時以偶數(shù)組合與奇數(shù)的列鼎配合使用,以顯示奴隸主貴族的身份地位,。據(jù)史書記載,,天子(周王)用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考古發(fā)掘出土的簋也是以偶數(shù)為多,。特別給朋友們看一件渾身都是大象的西周伯作乙公尊簋,。而像這樣帶有原蓋的簋,存世十分少見,。香港保利秋拍上,,我們能夠看到一件有著累累著錄,傳承有序的簋蓋,。
WESTERN ZHOU DYNASTY, 1046-771 B.C. COVER OF AN ARCHAIC BRONZE RITUAL FOOD VESSEL, GUI H 9.5cm D 25.4cm HK$ 100,000 - 150,000 銘文:?滔嫼乍(作)尊 ,,?滔嫼其邁(萬)年 子子孫孫永寶 著錄: 1.端方,《陶齋吉金錄》,,清光緒戊申(三十四)年(1908)正白旗滿洲端方石印本,,1908年,第2卷,,頁22,; 2.鄒安,《周金文存》,,1916年,,第3卷,頁 79,,編號2,, 3.劉體智,《小校經(jīng)閣金文拓本》,,1935年,,第7卷,頁101,,編號2; 4.羅振玉,,《三代吉金文存》,,北京: 中華 書局,1937年,,第7卷,,頁46,編號3,; 5.嚴(yán)一萍,,《金文總集》,臺北:藝文印書 館,,1983年,,編號2503,; 6.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 成》,,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編號3876 這件有著無數(shù)著錄的簋蓋最值得研究玩味的地方便在于其十八字銘文,,如今所見到帶有“嫼”字銘文的器物除了這件,,還有三件,兩件為晚清金石學(xué)家端方的舊藏,,一件則為晚清民國著名學(xué)者羅振玉的舊藏,。可見四間里面有三件都和這位端方有關(guān),。 目前查閱相關(guān)資料,,普遍的考證認(rèn)為,解讀現(xiàn)藏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觴姬簋(端方舊藏)銘文,,大約可知觴姬簋是一件媵器,, 也就是嫼的陪嫁嫁妝,那么“嫼”便是一個人的人名了,。有人大膽的假設(shè),,這四件簋極有可能同時被用作了嫼的陪葬禮器,晚清之前在一個墓中出土,,其中的三件為端方所得,。這位“嫼”究竟是一位怎樣神秘的女性,留給我們遐想吧,,而香港保利的這件嫼簋簋蓋則是如今唯一一件可以流通的和“嫼”相關(guān)的器物,。 觶(zhi4) 觶是中國古代禮器,做盛酒用,,流行于商朝晚期,、西周早期。商朝時,,觶為小瓶形狀,,大多有蓋,到了西周,,器形就發(fā)生了不少變化了,。《禮記·禮器》有著這樣的記載,,“宗廟之祭,尊者舉觶,卑者舉角”,。可見其高大上,,呵呵,。
SHANG DYNASTY, 1600-1046 B.C. ANARCHAIC BRONZE VESSEL, ZHI , WITH DOUBLE HOLDER AND GEOMETRICAL PATTERN H20.5cm W 13cm HK$ 750,000 - 1,000,000 來源:安思遠(yuǎn) (Robert Hat?eld Ellsworth) 舊藏 這件是較為典型的商代時期的觶,,帶有方形鈕的蓋,一眼看去,,氣質(zhì)頗佳,!蓋及圈足壁均飾云雷紋一周,頸部飾三角形蟬紋及幾何紋,、圓珠紋,,莊重卻不失靈動!值得一提的是,,它是美國一代傳奇古董大行安思遠(yuǎn)先生的舊藏,! 壺(hu2) 商周青銅器的很多器形名字對于今天的人們來說都有點(diǎn)生澀了,唯獨(dú)這個字,,沒有人不認(rèn)識,。哈哈。鄭玄注“壺,,酒器也,。 ”《詩·大雅·韓奕》中也有“清酒百壺。 ”的記載,,可見,,自古以來,“壺”就是一種酒器,。
WESTERN ZHOU DYNASTY, 1046-771 B.C. AN ARCHAIC BRONZE VESSEL, HU , WITH COVER H 49.5cm HK$ 2,200,000 - 3,000,000 來源: 1. 日本細(xì)川家族舊藏(傳) 2. 日本知名壺中居美術(shù)店舊藏 這件壺帶有原配蓋,,值得一提的是,它傳為著名的日本細(xì)川家族舊藏(就是曾經(jīng)出過日本首相細(xì)川護(hù)熙的那個細(xì)川家族),,后經(jīng)知名古董商壺中居經(jīng)手流出,。 爵(jue2)
SHANG DYNASTY, 1600-1046 B.C. A PAIROF BRONZE RITUAL CUPS, JUE H 21.5cm W 16cm HK$ 680,000 - 800,000 來源: 1. William and Penn Hines舊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