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里描繪的英雄人物,不論是何出身,,社會地位高低與否,,從事什么樣的職業(yè),身上大都有濃烈的江湖氣息,。
梁山好漢身份各異,,來源復(fù)雜,上山落草前干啥的都有,。這些人既有居廟堂之高者,,也有處江湖以遠(yuǎn)者。《水滸傳》如此形容道:“其人有帝子神孫,,富豪將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獵戶漁人,,屠兒劊子,,都一般兒哥弟稱呼,不分貴賤,;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對夫妻,與叔侄郎舅,,以及跟隨主仆,,爭斗冤仇,皆一樣的酒筵歡樂,,無問親疏,。或精靈,,或粗鹵,,或村外,或風(fēng)流,,何嘗相礙,,果然識性同居;或筆舌,,或刀槍,,或奔馳,或偷騙,,各有偏長,,真是隨才器用”。梁山泊里匯聚了一群大宋王朝的叛逆者,,他等意氣相投,,共尊山東及時雨宋江為大哥。他們來自各行各業(yè),,因各種原因落草為寇,,有被逼的,有自愿的,,有身不由己被裹挾的,,這伙人奉行著“該出手時就出手”的叢林法則,卻豎起了一面“替天行道”的杏黃大旗,。
梁山好漢們蔑視君父,痛恨貪官,,嘲笑規(guī)則,,以武力對抗官軍,彼此不分貴賤,,互稱兄弟,,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想嗨就嗨,,一旦路見不平,真乃拔刀相助,!他們不拘禮法,,不服世俗權(quán)力的管轄,端的是自由,、率性,、快活。這種無拘無束,、灑脫快樂的日子,,按漁夫阮小五的說法,叫:“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論秤分金銀,,異樣穿綢緞,成甕吃酒,,大塊吃肉,,如何不快活”?梁山好漢們本領(lǐng)高強(qiáng),,恩怨分明,,有仇報仇有恩報恩,將江湖義氣看得比身家性命更重要,,堪稱人人行俠仗義,,個個快意恩仇。
《水滸傳》中至始至終都離不開“忠義”二字,,然而,,仔細(xì)研讀,卻發(fā)現(xiàn)“忠義”二字不過是一塊冠冕堂皇的遮羞布,,背后體現(xiàn)更多的是血腥與暴力的比拼,,誰的拳頭大誰就是贏家,,誰有錢誰就是大佬,而贏家,、大佬就能通吃一切,。
梁山好漢們的“義氣”大都體現(xiàn)在兄弟情份上,這些人為了兄弟,,可以不遵守大宋律法,,可以踐踏固有的社會秩序,不在乎世間早就約定俗成的善惡美丑,,貌似正義,,實(shí)則叛逆、暴戾,、冷血,。自古就有“少不看《水滸》”一說,就是擔(dān)心人生觀還未成型的孩子學(xué)會反叛,,蔑視規(guī)則,,崇尚暴力,長大后形成反社會型人格,,戾狠好斗,,殘忍冷血,缺乏同情心,,難以融入成人社會,。《水滸》對青少年的影響究竟是好是壞,,則是見仁見智的事,。
《水滸》中大多描繪的是男人的英雄世界,,滿篇充斥的都是月黑殺人夜,風(fēng)高放火天的好漢行徑,,眾多豪杰們吃肉,、酗酒、尋仇,、打抱不平,、報恩,通篇洋溢著雄性荷爾蒙,,卻對男女歡愛的風(fēng)月故事著墨不多,。
《水滸》是部純粹的英雄戲,寥寥可數(shù)的幾位女子,,除了母大蟲顧大嫂,、一丈青扈三娘,、母夜叉孫二娘這三條讓男人也望而生畏的糾糾“女漢子”,其他的有正常女人味的女子屈指可數(shù),。在羅貫中,、施耐庵的筆下,除去上了梁山的那三位女中豪杰,,賢惠溫婉的貞節(jié)烈女只有林沖娘子一人,,而潘金蓮、潘巧云,、閻婆惜,、白秀英、賈氏等人美則美矣,,但無一不是心腸惡毒,,妖冶放蕩的壞女人,因此,,這幾位顏值很高的女人沒一個有好下場,。
梁山好漢能為兄弟赴湯蹈火,卻普遍缺乏憐香惜玉之心,,除那位癡情丈夫林沖,、被眾人視為“好色之徒”的矮腳虎王英外,其他的大都不諳風(fēng)情,,更不懂得尊重女人,。
江湖人稱及時雨的黑宋江,有“賽孟嘗”的雅號,,雖然他名聲在外,,但在女友閻婆惜的眼里,這位慣于雪中送炭的豪爽漢子居然一無是處,。
本想尋個終身依靠的失足女閻婆惜,見宋江無意婚娶,,而且連個小妾的名份都不愿贈給她,,自己想邁進(jìn)鄆城縣中上階層社交圈的夢怕是難以實(shí)現(xiàn)了,一時難免有些心猿意馬,。閻婆惜見宋江疑似因自己出身卑賤而不愿娶自己,,又見他整日忙于結(jié)交江湖好漢,不會打情罵俏,,更不善哄自己開心,,而且他人又生的黑矮圓胖,沒有顏值不說,,還毫無情趣可言,,于是漸生去意,。閻婆惜除了索取更多的錢財外,還偷偷和宋江的同事,、小白臉張文遠(yuǎn)勾搭上了,。
張文遠(yuǎn)雖然兜里沒有幾個銅板,,時時要靠宋江接濟(jì),但在風(fēng)塵女子閻婆惜的眼里,,他要比江湖上大名鼎鼎的宋江有魅力得多,。“小鮮肉”張文遠(yuǎn)體貼溫存,,甜言蜜語,,善于討女孩子的歡心,更能日日相伴左右,,滿足閻婆惜的性欲,。與他相比,又黑又挫,、笨嘴拙舌,、不會逗自己開心的宋押司除了有錢外,其他簡直毫無魅力可言,。
或許,,在婊子閻惜嬌的心目中,宋江的江湖威望與強(qiáng)大號召力遠(yuǎn)不如張文遠(yuǎn)的幾句情話和一枝紅玫瑰頂用,。
閻婆惜以為,,花宋江的錢養(yǎng)小白臉,日后找個機(jī)會再隨小張三溜他娘的,。閻婆惜小算盤打得賊精,,可她低估了梟雄宋江的手段。宋江一身英雄氣,,平日里他忙于衙門中的瑣事,,業(yè)余時間又要扶危濟(jì)困,結(jié)交好漢,,閻婆惜與張文遠(yuǎn)偷情之事他也聽到些風(fēng)聲,,只是他志不在此,更懶得追究,。閻婆惜實(shí)乃婦人之見,,她以為宋江一輩子都只能做個唯唯諾諾的刀筆小吏,孰料人家絕非池中之物,,他能讓江湖上那么多身懷絕技的人物拜服,,沒兩把刷子可能嗎,?果然,她想用宋江忘在她那兒的招文袋里一封私通梁山的書信敲詐宋江,,惹惱了宋江,,最后枉送了性命。
一次偶然機(jī)會,,閻婆惜讀到了招文袋里晁蓋托人給宋江捎來的感謝信,,頓感發(fā)大財?shù)臋C(jī)會來了。私通梁山賊寇,,這可是要掉腦袋的重罪,!閻婆惜以此要挾宋江,宋江全都答應(yīng),,唯獨(dú)一百兩金子一時難以湊齊,,閻婆惜不依不饒,非得馬上要,。宋江百般央求,,那婆娘死不答應(yīng),非要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不見金子不還招文袋,。宋江見她嚷嚷著報官,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他搶過一把刀,手起刀落,,咔嚓一聲,,閻婆惜人頭落地。宋江是何許人也,,沒點(diǎn)權(quán)謀,、膽量、狠勁,,他敢私放被朝廷通緝的江洋大盜晁蓋,?能被眾多天不怕、地不怕的江湖豪杰頂禮膜拜,?眼光短淺、不知江湖手段的閻婆惜,,以為宋江的把柄握于己手就能任意勒索,,一個在鄆城毫無根基的風(fēng)塵女子,將在當(dāng)?shù)睾麸L(fēng)喚雨,、黑白通吃的宋江逼到了懸崖邊上,,惹來殺身之禍,,完全是自尋死路。
武松殺嫂事件則更廣為人知,。美麗的潘金蓮與侏儒武大郎本不匹配,,瀟灑多金的情場老手西門慶的出現(xiàn),讓潘金蓮重新燃起愛火,。潘金蓮伙同西門慶鴆殺親夫,,卻是赤裸裸的犯罪行為,沒人可以為她翻案,。殺人償命,,他倆也為自己的惡行付出了代價。但換種角度看,,武松殺嫂是一場慘絕人寰的悲劇,,潘金蓮真的該死嗎?武大愛她她不愛武大,,她愛武松卻是自己一廂情愿,,風(fēng)流浪子西門慶與她兩情相悅卻不能走正常途徑去解決,于是殺夫,、殺嫂的人倫悲劇輪番上演,。王婆、西門慶,、潘金蓮是謀殺犯,,而且證據(jù)確鑿,武松卻不能通過正常司法程序嚴(yán)懲罪犯,,于是鋌而走險,,自我執(zhí)法。武松斗殺西門慶后,,將充滿騰騰殺氣的眼神鎖住了瑟瑟發(fā)抖的嫂子潘金蓮,。
當(dāng)憤懣的武松用尖刀對準(zhǔn)曾經(jīng)的親嫂子雪白的胸口時,除了怒不可遏欲報兄仇,,可否還有一絲一毫的不忍與猶豫,?
而石秀誅殺與和尚私通的義嫂潘巧云,雷橫枷打白秀英,,兩案中的女受害者雖有種種不是,,但都不到死罪的地步?;蛟S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中,,女人只能是從屬品,她們的喜怒哀樂無人在意,謀殺與復(fù)仇,,貞潔與淫蕩,,這種道德上的巨大撕扯力掩蓋或弱化了事件本身的悲劇本質(zhì)?;蛟S在《水滸》作者的下意識中,,有紅杏出墻心思或行為的女人罪不可赦,她們必須死,!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不缺帝王將相成就偉業(yè)的宏大敘事,,卻嚴(yán)重缺失人文關(guān)懷這一環(huán),尤其缺乏對生命的敬畏,,由宋江,、武松、楊雄,、石秀等梁山好漢身上展示出來的戾狠便可管窺全豹,。
孔子曾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三國梟雄劉備也曾說過:“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禮教上如此輕慢加上堆積日久的封建糟粕,在國人的腦海里已浸淫成難以清除的系統(tǒng)垃圾,。和劉備一樣,,在宋江、武松,、楊雄,、石秀、雷橫等人的心里,,女人只能讓人養(yǎng)著,,讓人欣賞,讓人玩弄,,如果想自作主張?zhí)暨x自己中意的人就是不可饒恕之罪,,若強(qiáng)調(diào)自己的性權(quán)利就是大逆不道的死罪。
假如潘金蓮能夠自由支配自己的愛情與婚姻,,她也不會去干謀殺親夫這等狠毒之事,,以至淪落成天怒人怨的犯罪分子;假如潘巧云能與裴如海自由結(jié)合,,大可以與楊雄好合好散,,而不用偷偷摸摸,楊雄,、石秀也沒有痛下殺手的機(jī)會,;假如武松能通過正常的司法程序?yàn)樵┧赖奈浯笥懟毓?,他就不會舉起復(fù)仇的利刃刺向追求戀愛自由的阿嫂;假如梁中書不用敲骨吸髓的手段搜刮民財,,而是用自己的合法收入買幾件生日禮物孝敬岳丈蔡太師,而不是動輒耗費(fèi)十萬貫巨資購買豪禮,,晁蓋就不會冒著殺頭的風(fēng)險“智取生辰綱”,,更不會將這種巧取豪奪的強(qiáng)盜行徑視作義舉;而宋江更不會私縱晁蓋這樣的巨盜,,亦不會擔(dān)心因盜魁捎來的一封感恩信而引來殺身之禍,,怒殺閻婆惜的慘劇就更不會發(fā)生了······
《水滸》雖是一部文學(xué)作品,但亦不乏對北宋末年社情民風(fēng)乃至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真實(shí)反映與細(xì)膩描繪,。歷史雖不能重復(fù),,但卻驚人相似,發(fā)生于宣和年間的那一幕幕跌宕詭譎的悲喜劇,,似乎從未真的結(jié)束過,,而是一次次輪番上演,一直不絕如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