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對傷心的慰藉
就悲情而言,可能他是哲學家中感情最細膩的,。 1788年,,阿瑟·叔本華生于但澤。后來他以遺憾的心情看待自己的出生:“我的一生可視為一段無用之插頁,,是對我長眠于‘無’之極樂境界的干擾,。”他進一步闡明:“人的存在是一種錯誤,,可以說今天很壞,一天比一天壞,,直到最壞的事出現,。” 1831年,,他矚意于一名17歲是活潑美麗的姑娘弗羅拉·魏斯,。在一次游船的聚會上,他向她獻殷勤,,對她微笑,,遞給她一串白葡萄。弗羅拉在日記中寫到:“我并不想要這串葡萄,因為老叔本華接觸過它,,我感到惡心,,就悄悄地在身后讓它滑到水里了?!笔灞救A匆匆離開了柏林:“生命本質上沒有任何價值,,只是靠需要和幻覺保持運動?!?br style="FONT-FAMILY: "> 此時與他關系最親密的是一只接一只的卷毛狗,,他感到它們有著人類所缺乏的溫柔和謙卑:“一看到任何動物,我就開心,?!?br style="FONT-FAMILY: "> 1844年,他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出第二版,。這一版銷售量還不到300冊,。“吾人最大樂事莫過于受到仰慕,;但是仰慕者有種種原因不愿表達其仰慕之情,。因此,能以不論荷重方式衷心自我仰慕者是最快樂的人,?!?br style="FONT-FAMILY: "> 1851年,他出版了一部隨筆和格言的選集《雜文與筆記》,,出乎意料的是這本書成為暢銷書,。他收到許多崇拜者來信。他的反應是:“一個人長期處于微不足道,、倍受冷落之后,,人們終于敲鑼打鼓地來了,還把這當回事,!”不過他也從中得到一些滿足:“如果一個具有偉大思想的人把捉摸不定的輿論當作指北星,,他還能實現他的目標,堅持常年創(chuàng)作嗎,?” 1859年,,盛名之下,他受到了女性的關注,,他對她們的看法也有所緩和,。原來他認為她們“適合做幼兒的保姆和教師,,正是因為她們自己幼稚,、愚蠢和見識短”,現在的看法是:她們能做到無私和有洞察力。 1860年,,健康日益惡化,,看來離終點不遠了:“想到不久以后我的身體將為蟲豸吃光,我還能忍受,;但是想到那些教授們蠶食我的哲學,,使我不寒而栗?!?月底,,他在美因河畔散步回家,感到喘不過起來,,就此溘然長逝,,始終堅信:“人的存在是一種錯誤”。 我們比鼴鼠總還有一項優(yōu)勢,。我們同它們一樣需要為生存而奮斗,,為繁衍后代而求偶,但是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去戲院,、歌劇院和音樂廳,,晚上睡在床上還能看小說、哲學書和史詩——叔本華正是從這些活動中找到至高無上的源泉,,可以擺脫“生命意志”的需求,。我們在藝術和哲學作品中找到的是我們自己的痛苦和奮斗的客觀表述,通過聲音,、語言和形象予以詮釋和再現,。藝術家和哲學家不僅向我們展示我們的感受,而且以我們自己做不到的尖銳和智慧表達我們的體驗,;他們將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勾畫出來,,我們能認出是自己的,但是憑自己決不能理解得那么清楚,。他們向我們解釋我們的生存條件,,助我們解惑,并減少孤立無援之感,。我們也許不得不繼續(xù)挖地洞,,但是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作品,至少能獲得片刻的頓悟,,洞察我們的苦難,,從而可以免于苦難帶來的震驚、孤立(甚至受迫害)之感,。用叔本華的話來說,,藝術與哲學以其不同的方式把痛苦轉化為知識,。 這位哲學家仰慕他母親的朋友歌德,因為他把許多愛情的痛苦轉化為知識,,最著名的就是二十五歲時出版的使他享譽全歐洲的那部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描述一名少年對一位女士的單相思——那迷人的夏綠蒂,,她與維特對《威克菲爾子爵》一書有同好,,身穿袖子上飾有粉紅緞帶的白裙;但此書同時也描述了成千上萬讀者的戀情(據說拿破侖就讀過九遍),。最偉大的藝術作品是說給我們大家聽的,,盡管作者并不認識我們。叔本華如是說: 詩人從生活中擷取特定的個體,,準確地描述其個性,,然而由此卻啟示了普遍的人性……他表面上只關注這一個,但事實上他所關注的是古往今來普天之下都存在的,。因此,,一些詩句,特別是詩劇中的句子,,即使并非警句格言也經常適用于實際生活,。 歌德的讀者不但在《少年維特之煩惱》中認出了自己,而且也因而更加了解自己,,因為歌德將一系列尷尬的,、稍縱即逝的愛之瞬間明晰化了,讀者以前可能經歷過這種情愫,,但自己當時并不知其深淺,。他披露了愛情的某些規(guī)律,叔本華稱之為浪漫心理的必要“思想“,。例如,,歌德把不愛者對待愛自己的人那種貌似慈愛實則極端殘酷的態(tài)度描寫得入木三分。在小說的后半,,維特為自己的感情折磨得痛苦不堪,,在夏綠蒂面前爆發(fā)出來: “夏綠蒂,”他哭道,,“我再也不見你了,!”“為什么要這樣呢?”她回答說:“維特,,你還是可以,,而且一定要再見到我們的,不過別那么激動,。噢,!為什么你生來感情這樣激烈,,對一切身邊的事物都那么激情沖動,不能自制,!我求求你,”她拿起他的手接著說,,“冷靜點,。想想你的精神、你的知識和你的天賦能給你帶來那么多的快樂,!” 我們不必生活在十八世紀后半葉的德國就能充分體會其含義,。世上故事比人少,同樣的情節(jié)不斷地重復,,只是人名和背景有所變化,。此即叔本華所謂:“藝術的真諦就是以一概千千萬?!狈催^來,,意識到我們的境遇只不過是千千萬之一,就足以感到慰藉,。 亞當和夏娃離開天堂時的痛苦并不單單屬于他們自己,。馬薩喬通過這兩個人物的面部表情和身體的姿態(tài)抓住了痛苦的本質,也就是痛苦這一概念本身,。他的壁畫是我們可能犯錯誤,、我們的脆弱性的普遍象征。我們大家都是被驅逐出天堂之園的,。 摘錄 他同意蒙田的看法:我們的思想是從屬于肉體的,,盡管我們高傲地持相反的觀點。 人惟一的先天的錯誤就是認為我們是生而為追求幸福的,,只要我們堅持這一先天的錯誤,,世界在我們看來就是充滿了矛盾。因為每走一步,,無論大小,,我們必然會體會到這個世界和人生決不是為維持幸福生活而安排的……因是之故,幾乎每一個年長的人臉上都掛著一種叫做失望的表情,。 他特別同情鼴鼠,,一種發(fā)育不良的怪物,住在潮濕而狹隘的地道里,,很少見天日,,其初生兒長得像滑膩膩的軟體蟲,但是還是盡一切力量求生存和傳宗接代,。 堅持不懈地用它巨大的鏟狀腳爪挖洞就是它們畢生的事業(yè),,周圍是永遠的長夜,,它們的眼睛生來就是為了逼光它們受苦受難、毫無樂趣的一生到底獲得了什么,?生活的苦難和操心與得到的好處完全不相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