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家路位于上海黃浦區(qū)(原屬南市區(qū)轄區(qū))老城廂朝陽門(今稱小南門)內(nèi),,是一條富有明,、清、民國建筑特色的馬路,。東起中華路,,西至凝和路,全長539米,,寬9.4-14.2米,。它原是一條河浜,名喬家浜,,因抗戰(zhàn)名將喬一琦居此地而故名,。歷史上喬家路文化底蘊豐富、人文薈萃,、人才輩出,。喬家路沿線及周邊地區(qū)會聚著許多名人宅院。有許多著名的寺廟,、善堂,、衙門、商號,、鐘樓,,至今遺有明清、民國,、現(xiàn)代等多種風(fēng)情的建筑,。喬家路是上海老城廂本土文化的一個縮影。 永泰街銀杏: 古銀杏位于永泰街(近喬家路路口),,編號:0043,,樹齡700年。 據(jù)清朝同治版《上??h志》卷三十一“甯海禪院在永興橋南,,本名五府廟,康熙間改三官堂,,乾隆三十六年易今名,,并建內(nèi)殿,咸豐四年寇毀,,七年重建,。寺門外有古銀杏一株,相傳闔邑攸關(guān),,康熙間,,有議伐者,,張錫懌捐資保留,世為張氏物,。”古銀杏樹旁,,至今仍立有三百年前康熙時所立的保護古樹的石碑。 古銀杏主干的木質(zhì)部已全部腐爛,,只剩下半圈皮層,,但它還好好的活在那里,胸徑仍有1米,,高13米,,冠徑9米,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市中心位置,,顯得格外的出類拔萃,,它也是上海建城歷史的見證者 上海縣建縣為元朝至元廿八年(1291年)8月19日(農(nóng)歷七月廿四日),,朝廷準松江知府仆散翰文奏設(shè)立上??h,,縣治定在宋朝設(shè)立的上海鎮(zhèn)(后來稱為南市的地方),。今中華路、人民路也就是當年上??h縣城的城墻和護城河,。直至1927年,設(shè)立中華民國上海特別市后,,上??h縣治于1931年治遷出南市地區(qū)。 王一亭與梓園: 梓園位于喬家路113號,。1907年,,王一亭以高價買下占地10畝的郁家花園住宅,因內(nèi)有百年梓樹,,遂取名“梓園”,。 王一亭(1867—1938年),祖籍浙江吳興(今湖州),,家境清寒,,從小喜好繪畫,13歲時進上海慎余錢莊當學(xué)徒,,業(yè)余時間,,一面在廣方言館學(xué)外語,一面勤奮學(xué)畫,,因此而被畫家任伯年收為學(xué)徒,,以后,,與吳昌碩結(jié)為知友。擅長山水花鳥,、人物,,其佛像作品留世甚多,在近代中國,,尤其在日本享有盛譽,。 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王一亭開始做經(jīng)營海運業(yè)務(wù)的天余號跑街,,后升任該號經(jīng)理,。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曾任中國同盟會上海分會機關(guān)部的財務(wù)科長,。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被聘為日本日清汽船株式會社在滬買辦,,以后又兼任日本大阪商船會社的買辦,。1907年他將積蓄起來的傭金以高價買下占地10畝的郁家花園住宅,因內(nèi)有百年梓樹,,遂取名“梓園”,。 宅子沿街兩層西式騎門樓上,羅馬柱和浮雕裝飾清晰可見,,中間為吳昌碩題額“梓園”字樣,。1922年,王一亭就在此接待了初次到滬的愛因斯坦夫婦,。王一亭向客人展示了珍藏的金石書畫等文物,,愛因斯坦高興地說:“今日得觀中國名畫,極為愉快”,,并合影留念,。 梓園舊貌現(xiàn)仍依稀可見,但在解放后,,花園里已駐扎著起重安裝隊,,已面目全非。 喬一琦與最樂堂: 喬一琦故宅,,本名“最樂堂”,,在喬家路西藥局弄口,現(xiàn)在是喬家路143號,,是目前該地區(qū)保存比較好的明清故宅之一,。喬一琦祖籍上海南匯,其祖喬鏜嘉靖中以諸生募兵抗倭,,其后一支遷入縣城,,其所居今在喬家路,,其后人遷至上海縣西鄉(xiāng)(今屬上海長寧區(qū)),,居法華鎮(zhèn)高封橋,。 喬一琦(?—1619年),,少時任俠仗義文武雙全,,33歲中武舉人,萬歷46年(1618年)金兵攻撫順,,喬一琦為游擊將軍,,與金兵激戰(zhàn),墜崖亡,。他的詩作和書法也是上乘之作,,在當時就有“儒將”之稱。今存所著18首詩的草書帖和在上海法華寺(明代名觀音禪寺)所書《金剛經(jīng)》石刻,,原并立南市也是園,,現(xiàn)都藏于上海市博物館。 最樂堂門口至今仍有一塊當年安插喬軍大旗的方形花崗巖旗桿石,,其正面刻有三支箭,,以示“連升三級”。這塊旗桿石,,現(xiàn)今和居民的晾衣竹竿為伍,,也在逐年風(fēng)化,。 徐光啟與九間樓: 明徐光啟故居位于喬家路234-244號(靠近光啟路),,是上海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建于明萬歷年間,因屋有上下各九間,故俗稱九間樓,。 九間樓為二層樓房,是區(qū)境內(nèi)僅存的一所明代宅第,。原屋曾經(jīng)修葺,但屋上部分斗拱等及古井一口,均為明代式樣。“文化大革命”中房修時改掉了原有房屋的特征,。至1992年,僅存上下各二間,有居民居住,。為上海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由于歷史的變遷,,曾經(jīng)的徐家大院落只保留了最后一進“九間樓”中的七間,。但這僅存的七間小樓前馬路菜場,自行車,、三輪車橫七豎八地停在故居前,,馬路只剩下了二、三米的狹窄空間,。 除去外界的干擾,,“九間樓”本身也已傷痕累累,,屋外凌亂的曬衣架,樓上樓下門旁窗旁懸掛的空調(diào)外機,,四百多歲“高齡”的老宅已是不堪重負,,它原本應(yīng)有的古樸風(fēng)貌也幾乎因此消失殆盡。 交通: 軌道交通9號線小南門站,,沿喬家路步行過去,。 看點: 永泰街銀杏(700年)、明徐光啟故居(市級文保),、梓園(區(qū)級文保),、喬一琦舊居、郁松年舊居,。 周邊看點: 上海歷史文化風(fēng)貌保護區(qū)——南市老城廂地區(qū),; 中華路:火警鐘樓及上海救火聯(lián)合會(區(qū)級文保)、火警鐘樓(優(yōu)秀歷史建筑),、上海電話局南市總局(優(yōu)秀歷史建筑),; 金壇路:集賢村(石庫門、優(yōu)秀歷史建筑),; 蓬萊路:廣玉蘭*3,、銀杏、29號住宅,; 艾家弄:66號艾可久舊居,; 天燈弄:書隱樓(市級文保); 梅家街:牡丹,、43號住宅,。
|
|
來自: 還舊樓主. > 《古鎮(zhèn)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