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一個姓張的知府,,任職期間為官清正,,辦事公道。后來,,這位張知府年紀大了,,要告老返鄉(xiāng),皇上念他在任時上為朝廷出力,,下為黎民分憂,,就叫他的兒子去頂他的職,仍舊到那里去當(dāng)知府,。 不料張知府的兒子上任后,,同他爹恰恰相反,貪贓枉法,,無所不為,,老百姓恨透了他。過年的時候,,這位新知府在門口貼了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子頂父職”;下聯(lián)是:“臣報君恩”,。過往行人一看,,背地里都罵:你有什么本事?還不是靠老子才當(dāng)了這個知府,! 這時,,一個姓李的老秀才路過這里,,了解了貪官的所作所為,又看見這幅對聯(lián),,不禁惱火:我苦讀寒窗,,磨穿鐵硯,考了十來次,,如今還是一個窮秀才,,你不費吹灰之力,就當(dāng)了知府,!老秀才畢竟文字功夫過硬,一眼就看出了這幅對聯(lián)的毛病,,他鼻子里哼了一聲:“好,!這次我不告倒你這個貪官,把我的姓‘倒吊’,!” 老秀才就寫了一張狀紙,,直接告到京城,沒過多久,,皇上降下圣旨,,把這位知府削職為民。 原來,,老秀才在文字上鉆了空子,,狀告這位知府不斷顛倒乾坤,還有欺君之罪,。狀紙上說:“‘臣報君恩’應(yīng)該君在上,,臣在下;‘子頂父職’應(yīng)該父在上,,子在下,;而且應(yīng)該上下聯(lián)互換?!?/p> 當(dāng)官要為民做主,,欺壓老板姓,能得逞一時,,但遲早落不了好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