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只要是皇上下達的命令或指示,,都可叫做圣旨,?!笆ァ敝富实?,“旨”即旨意,,“圣旨”就是皇帝的旨意。電視上出現(xiàn)的那種卷軸圣旨,,寬度一般是一尺,,長度則不限制。明朝圣旨一般長一兩米,,一米的圣旨展開來讀雙臂還能承受,,兩米的話必須拉面師傅才能勝任,。 清朝的圣旨用滿漢雙語,從最右端往左寫的是漢文,,從最左端往右寫的是滿文,,中間蓋上紅印。滿漢雙語內(nèi)容一致,,一個事說兩遍,,跟中英文練習本一樣,。這樣的圣旨長度加倍,最長的有六七米,,任你廣播體操伸展運動做到極致也拿不到兩端,,怎么讀?答:“兩個拉面師傅,?!?br> 明清圣旨一般是卷軸形式,,從軸的材質能看出級別,有玉的,、動物角的,、鍍金的……頁面材料清朝用江寧織造出品的綾錦,背景圖案多為祥云瑞鶴,,頁面兩端有銀龍圖案當防偽標志,。深度防偽的做法是:圣旨開頭第一個字要壓在銀龍圖案上,。從圣旨的顏色也能區(qū)分級別:給五品以上官員的圣旨顏色有三色、五色,、七色區(qū)別,,級別越高色越多——黃、紅,、紫,、青、藍,、赭石……遠遠望去仿佛法德兩國國旗縫在一起了,。這些顏色不是染上去的,也不是布料拼接的,,它是一氣呵成直接織出來的,。顏色的選擇也許與“五德始終說”有關,,黃,、紅、白諸色可能代表金木水火土,。五品以下,,一般就是用純白綾了。電視劇中每次都出現(xiàn)一面金黃色的圣旨是不符合實際的,。 圣旨第一行頂格寫,,以示皇上崇高無比;行文中若有“先帝”或“圣”,、“神”字樣,,也要頂格寫,表示尊重,。書寫結束后蓋章,,寫日期。明清時代圣旨的開頭一般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斷句是六二,不是四四,。這句話是朱元璋的專利,,意思是“上天派下來的皇上在發(fā)言”。在這之前并不固定,。漢代圣旨的開頭是“某年某月某日,某某皇帝”,,魏晉南北朝用“應天順時,,受茲明命”,唐代用“門下,,天下之本”,,元朝則用混合語“長生天氣力里,大福蔭護助里,皇帝圣旨”(跟海歸說話摻雜英語一樣),。 在措辭方面會因內(nèi)容不同而不同,,主要有“詔曰”、“制曰”,、“敕曰”,。有人說圣旨開頭寫“詔曰”是皇帝口述旁人代寫,開頭為“制曰”是皇帝親手所寫,,這是不對的?!霸t”和“制”的區(qū)別是看所下命令的內(nèi)容,,與書寫者沒太大關系。措辭分制,、詔,、敕、諭,、誥命,、敕命……用時嚴格區(qū)別:“制”主要用于國家大政,如科舉殿試,、封官授爵這類文書,;“詔”就是“告”的意思,是頒布全國使之家喻戶曉,,主要用于朝廷大典,、皇帝登基或親政;“敕”,、“諭”,,可合稱“敕諭”,或各加一個“上”字,,叫“上敕”,、“上諭”,用于訓誡百官以申明職守,。 明清時圣旨一般由翰林院庶吉士來書寫,,這是不成文的規(guī)定。宣讀圣旨的人沒有嚴格規(guī)定,,只要是皇上派的就行,。 并不是所有圣旨的內(nèi)容都那么嚴肅。史上最匪夷所思的圣旨是關于剩飯的:“諭膳房,,凡粥飯及肴饌等食……人不可食者,,則哺貓犬,再不可用,則曬干以飼禽鳥,?!庇赫辍⑽迥旮靼l(fā)過一次,。雍正規(guī)定剩下的飯不能扔,,留給貓狗吃,貓狗吃剩也不能扔,,曬干喂鳥吃,。 最搞笑的圣旨則是成吉思汗寫給丘處機的,通篇大白話:“丘神仙,,你春月行程別來至夏日,,路上炎熱艱難來,沿路好底鋪馬得騎來么,?下頭百姓得來么,?我這里常思量著神仙你,我不曾忘了你,,你休忘了我者,。”(文/張發(fā)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