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日照·海邊舊事(18)——黃墩二月“鬧春?!?/font> 文/田文閣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二月二,,龍?zhí)ь^,萬歲皇爺使金牛,。
正宮娘娘來送飯,,黎民百姓五谷收。
小時過年,,半大小子,,嘴里嘟囔著這些順口溜,家家戶戶“鍋屋”的墻上,,當(dāng)然大都是離炕頭近的地方,,貼著些“小抹畫(年畫)”,有一張說的就是這件事,。
日照民間相傳,,每年二月二,皇帝在地壇使牛耕地,,以示天下,,祈求豐收。
二月二,, 俗稱“龍?zhí)ь^日”,,是“土地爺生日”,也有的叫“春龍節(jié)”,。一則意為萬物復(fù)蘇,,好耕地了;一則龍主雨水,,祈求雨足年豐,。
是日早起,家家先用簸箕盛上草木灰,,沿屋撒一圈,。再到院子、場里,,劃大小不一的圓圈,,叫“打屯子”。圈外畫梯子,,圈內(nèi)撒五谷雜糧,,謂之“上糧”,意思是五谷豐登,。
這天早飯,,不管窮富,都得吃頓餃子。飯前,,家家到土地廟送水餃——給土地爺過生日么。吃飯時,,有的人家還分一塊過年蒸的餑餑或發(fā)團(tuán),,早留好的,小孩先吃——吃了一年碰不著麻虎(狼)
在黃墩,,這天還要“鬧春?!薄,!棒[春?!保ǔT诒敬灞厩f,,養(yǎng)牛戶事先把牛洗刷干凈,,牛角上拴塊大紅布,精細(xì)的人家還用紅綢子扎一朵紅花戴在牛頭上,。這不知是為圖個紅紅火火的吉利,,還是象洋人斗牛,以撩牛的野性,。
早飯后,,把牛牽到平坦開闊的大田里,村里男女老幼都涌來,,劈劈啪啪的鞭炮后,,主人拿掉牛韁繩,任牛隨意跑,,一試身板,。
此時,休養(yǎng)了一冬,,牛膘厚體大,,撒著歡跑,養(yǎng)牛戶的老頭樂得皺紋都沒了,。沒牛的也在盤算著:好好攢,,來年咱也買頭牛,那怕是個牛犢子,。也有的村,,這天把牛牽出來,套上犁,,耕一圈地,,叫“試耕”。
1988年9月,在首屆中國農(nóng)民書畫大賽中,,宋全國的《鬧春?!帆@預(yù)選獎。
黃墩“鬧春?!?,始于何代,沒人知道,。但確定無疑的是,,這起源于農(nóng)耕文明的“牛崇拜”。
牛,,上古就走向祭壇,,是祭祀不可缺的神物。民間“牛崇拜”很普遍,,西北各地崇拜公牛,,南方多水牛崇拜。史書記,,戰(zhàn)國時,,秦國設(shè)怒特祠,專祀神牛,,這是最早記錄的耕牛崇拜,。納西、塔吉克,、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撒拉及哈尼等少數(shù)民族,,都將牛視為創(chuàng)世神獸。苗,、侗,、白、傣,、土家,、布依、鄂溫克族等,,亦有祭神牛習(xí)俗,。
如說黃墩“鬧春牛”,,多了縷縷人,、牛間的“牛情味”,;在許多地方,“鞭春?!本筒唤芭G椤绷?。
《泉州歲時記·迎春儀式》記:
明、清兩代朝廷規(guī)定,,立春日全國各地府,、縣均要舉行“迎春”儀式,以官員當(dāng)眾鞭打春牛,,來表達(dá)官府“重農(nóng)”的政策導(dǎo)向;同時,,通過迎接春牛入衙門的儀式,,表示官方一年一度的行政周期的開始。
明至清初,,泉州官府立春日的“迎春”儀式在東效迎春亭舉行,,亭名仁風(fēng)亭,原在東華門……俗稱“春牛亭”,。
泉州地方于立春日同時舉行“迎春”祭禮和“鞭春?!眱x式。當(dāng)天,,文武官員齊集迎春亭,,循古例先祭土牛和太歲即芒種神,祈求今年好年景好收成,。
《春牛探源》記:
除了漢族普遍鞭春牛外,,在民族地區(qū)也有鞭春牛或破土開犁的習(xí)俗……
一種是鋤耕式破土春耕,。如云南景頗族每年都祭祀山官廟……第一次祭祀在春季三,、四月,向祖先和天神,、地神獻(xiàn)供,,由山官以竹鋤刨三次地,下種后復(fù)土,,事后其它人才能開始播種早稻,。這種春耕儀式,是在鋤耕階段出現(xiàn)的,。
一種是人挽犁式破土儀式,。廣西壯族過春節(jié)時,由一人扶犁,,二人挽繩拉犁,,進(jìn)行破土春耕,,同時由兩人扮演春官,互相調(diào)情,,進(jìn)行表演,。然后其它人才能春耕。當(dāng)?shù)噩幾灞薮号S扇吮硌?,一人為牛,,一人扛犁,一人扶犁,,由樂隊伴奏,,在各村表演耕作儀式,向各戶送春,。
一種是牛挽犁式破土儀式,。廣西仫仫族在立春前一天,鄉(xiāng)親都集中在羅城縣東效春牛亭前,,把縣太爺抬出來,,他一拜神仙,二拜土地,,三拜民眾,,然后下田扶犁,喊曰:“立春了,。趕快下田,。”并向牛打三鞭,,唱鞭牛歌,,犁三下地,族長在后撒種,,宣布春耕開始……
據(jù)《鬧春?!酚洠?/font>
(貴族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立春節(jié),高高山頂上還是白雪皚皚,,龍勝侗鄉(xiāng)卻已春意盎然了,。
傍晚,寨中心巖坪上鑼鼓響了……于是每座木樓大門開了,,樓梯響了,,全寨的石板路上一陣噼噼叭叭。巖坪四周早圍成厚厚的人墻……巖坪中間伏著一頭灰白的大水?!蓛蓚€人鉆進(jìn)白布下邊,,舞步不似舞獅那般騰空竄跳,卻是穩(wěn)健,、大方而詼諧,。因為它很象農(nóng)民的性格,。所以,當(dāng)它一動起來,,就贏得一片喝采聲,。這時,扮演耕作的人,,由人群中口呼“嗚喂”而出,。有拿鋤頭的,有操犁耙的,,有提鴨籠的,,有背魚簍的,跟著水牛載歌載舞表演春耕的動作……一場熙熙攘攘的表演之后,,又出一位穿長衫賣春歷的人,。他裝上八字胡,拖著老學(xué)究的腔調(diào)唱道:春牛來得早,,陽春賽過草。要想地生寶,,耕牛保護(hù)好,。舞春牛的男女青年立刻接唱:多少年代羅多少年,我和耕牛命相連……
“鬧春?!?,起源于史前的春耕儀式,它不僅關(guān)系千家萬戶生計,,也與歷代統(tǒng)治者休戚相關(guān),。為國運昌盛,皆把立春等節(jié)日列為國家盛典,。每年六月,,專管天文歷法的欽天監(jiān)定出第二年的芒神土牛圖,頒發(fā)各地,,作為印制芒神春牛的范本,。
明周希曜《寶安春色篇》:
掀天爆聲徹夜鬧,沸地歌喉板敲檀,。
春牛高擁巡陌上,,瑞麟婆娑影盤桓。
清乾隆《協(xié)紀(jì)辯方書·公規(guī)·春牛經(jīng)》載:
造春牛芒神,,用冬至辰日,,以歲德方取水土成造,用桑柘木為胎骨,。牛身高四尺,,像四時,。頭至尾棒長八尺,像四節(jié),。每年六月,,由欽天監(jiān)預(yù)定來歲春牛,芒神式樣,,于冬至后辰日,,諸州縣依形色取水土制之。
《清嘉錄》載:
先立春一日,,郡守率僚屬迎春婁門外柳仙堂,,鳴騶清路,盛設(shè)羽儀,,前列社伙,,殿以春牛。觀者如市,。
“鬧春?!保粋€古老的節(jié)日風(fēng)俗,,它像一座歷史的貯藏庫,,保存了極其豐富的民間歷史文化和對好日子的憧憬與向往。
“牛馬年,,好種田”,。祝這塊古老的土地,牛氣沖天,! 往期鏈接:(點擊題目查看) 老家日照·海邊舊事(十八)——慈眉善目"土地爺" 老家日照·海邊舊事(十八)——二月二,,龍?zhí)ь^ 老家日照·海邊舊事(十七)——過年·華子 老家日照·海邊舊事(十七)——過年·趕集 老家日照·海邊舊事(十七)——過年·歲末憶往 老家日照·海邊舊事(十七)——過年·童年春節(jié)軼趣 老家日照·海邊舊事(十七)——過年·濤雒的故居 老家日照·海邊舊事(十七)——過年·春節(jié)憶舊 老家日照·海邊舊事(十六)-- 過年(攔門棍) 老家日照·海邊舊事(十六)-- 過年(辭灶) 老家日照·海邊舊事(十五)――劉克學(xué)(終) 老家日照·海邊舊事(十五)――劉克學(xué)(下) 老家日照·海邊舊事(十五)――劉克學(xué)(中) 老家日照·海邊舊事(十五)――劉克學(xué)(上) 老家日照·海邊舊事(十四)――石河縣 老家日照·海邊舊事(十三)――講古潭(下) 老家日照·海邊舊事(十三)――講古潭(上) 老家日照·海邊舊事(十二)――殺豬雜記 老家日照·海邊舊事(十一)――殺豬 老家日照·海邊舊事(十)――油坊 老家日照·海邊舊事(九)――推蝦皮 老家日照·海邊舊事(八)――壓水井 老家日照·海邊舊事(七)——桿秤 老家日照·海邊舊事(六)——老牙婆 老家日照·海邊舊事(五)——鐵匠 老家日照·海邊舊事(四)——尿素褲 老家日照·海邊舊事(三)——剃頭 老家日照·海邊舊事(二)——那碗面 老家日照·海邊舊事(一)――烙煎餅 掃一掃關(guān)注“日照大眾網(wǎng)”官方微信,同步推送《老家日照·海邊舊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