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識茶品茶精彩文章,,歡迎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壹茶網(wǎng) 茶具,是愛茶者繞不過的話題,。 每每走過那些琳瑯滿目的茶具櫥窗,,無論我們已經(jīng)有了多少把紫砂壺,、多少個蓋碗,、多少個品杯,,都會忍不住再敗一個,無論事后多么悔恨交加,,下次依舊死心不改,。 都說女人永遠缺少一雙鞋,愛茶者么,,總是缺一把壺,、一個碗、一對杯,。 從這一期開始,我們將陸續(xù)奉上一些關(guān)于茶具的科普文章,,和大家一起聊一聊茶具的那些事兒,。 今天,先從10個入門級的常識性問題開始吧,。 01 | 全國人民喝茶都是用一樣的茶具嗎? 顯然不是嘛,。茶葉是我大中華的特產(chǎn),,大江南北幾乎都喝茶,但由于各個地區(qū)的飲茶方式不同,,喜愛飲用的茶類也不同,,因此選用的茶具多種多樣,。 北方人愛喝香高味濃的香片(花茶),家里桌上往往放置一個搪瓷或塑料茶盤,,盤里放把大的瓷壺和幾個瓷茶杯,,也有用玻璃杯的。 在盛產(chǎn)名優(yōu)綠茶的南方地區(qū)則大多用玻璃杯,,高的矮的,、胖的瘦的,沖泡綠茶方便又美觀,。南方也有些地區(qū)用竹茶具的,,因為南方氣候濕潤,盛產(chǎn)竹子,,但總體來說這種茶具受環(huán)境限制很大,,一到了氣候干燥的北方就不行了,你放在桌上不管它,,它自己就會開裂,。 廣東潮汕一帶的人喜歡用紫砂壺泡茶,泡上一小壺茶,,自斟自飲,,別有一番情趣。講究一點的,,就是潮汕功夫茶了,,林林總總用到的茶具有好幾樣,適合慢慢細品,。 另外,,西南地區(qū)的茶館多使用瓷質(zhì)蓋碗。正宗的川茶館應(yīng)是紫銅長嘴大茶壺,、錫茶托,、景瓷蓋碗,加茉莉花茶一小撮,??腿俗ê螅镉嬐幸淮蠖巡柰雭淼阶狼?,抬手間,,茶托已滑到每個茶客面前,蓋碗咔咔端坐到茶托上,,隨后一手提壺,,一手翻蓋,一條白線點入茶碗,,迅即蓋好蓋,,速度驚人卻紋絲不亂,,如果雜技表演一般,技藝高超,。 在邊疆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喝的茶以緊壓茶居多,所以都習(xí)慣用金屬茶壺煮飲,,有銅的,、鐵的、鋁的等,,茶碗有金銀的,,還有木和瓷的。 在日常生活中還有一些其他材質(zhì)的茶具,,如用石,、竹、漆等做的茶壺和茶杯,,這些茶具的觀賞價值都大于實用價值,,適合當(dāng)作小擺設(shè)或用于收藏,所以把它們視為茶具工藝品更合適一些,。 02 | 除了茶壺、茶杯外,,還有哪些茶具,? 那可多了去了。走進愛茶人的家里,,茶具就能擺上一柜子,。 儲茶罐:買茶喝茶多了,家里的茶葉罐總會特別的多,,鐵的,、鋁的、錫的,、竹的,、陶的、瓷的,,擺出來真是不少。 茶則:用來將罐中的干茶傾倒在其中(有的用茶荷),,以便于看清干茶量,。 茶勺:把茶罐中的干茶葉撥在茶則中;換茶時,,將泡過的濕茶葉從茶壺或茶杯里撥出,。 茶針:在壺內(nèi)流口被茶葉堵塞時,,用來通堵。 茶夾:用來夾住茶盅清洗,。 茶巾:用來抹拭或吸附茶壺底的水漬,。 壺承:用來置放茶壺的木座,考究點的還有蓋置,,就是用來放壺蓋的小座子,。 濾斗:用來過濾茶湯,使壺中倒出的茶湯潔凈,。 公道杯:茶湯經(jīng)過濾斗注人公道杯中,,再分到各個茶杯中,從而保證各杯濃度一致,。 茶洗:用來盛放廢水的工具,。 茶刀:緊壓的普洱茶、茯茶,、千兩茶等,,因為很硬,開茶要用的一種專門小刀,。 03 | 喝茶專用的茶具是一開始就有的嗎? 一件專門工具的出現(xiàn),,肯定是在某件事成為社會時尚流行之后才會有的,。 茶具是為飲茶服務(wù)的,飲茶方式的改變也會導(dǎo)致茶具的改變,。 在先秦時期,,人們把茶葉煮成菜羹,稱為“茗菜”,,當(dāng)時茶是以食用為主,,鍋碗瓢盆就行,不需要什么專門的茶具,。 漢代出現(xiàn)了煮茶,,茶開始從菜變成為一種飲料。最早提到茶具的是西漢辭賦家王褒寫的《憧約》,,里面有“烹茶盡具”四個字,,這是我國對茶具的最早記載,意思是煮茶和洗凈茶具,,但沒有說用的是什么專門茶具,。 飲茶到了唐代才風(fēng)行全國,出現(xiàn)了真正的茶壺,、茶碗,。唐代盛行餅茶,,喝起來比較麻煩,先烘烤茶餅去掉水分,,再碾成粉末,,再篩一下,把篩出的茶粉放進鍋里煮,,然后才能喝,。 1987年,考古學(xué)家從法門寺地宮中發(fā)現(xiàn)了歷史上第一套“發(fā)燒級唐代宮廷茶具套裝”,,以金銀,、玻璃器皿為主,其專業(yè)度和精美度令人贊嘆,。(見下圖) 宋代流行點茶法,,簡單來說,就是先把茶餅?zāi)胨槌煞酆?,再把茶粉放進茶盞,, 注水調(diào)勻,之后用茶筅拍擊使之產(chǎn)生泡沫,。此時的茶湯以白色為上,,因而茶盞顏色尚黑,與今天完全相反,。 宋代以后,,老百姓發(fā)現(xiàn)把茶葉炒干了用水沖泡的方法簡便易行,特別是明代朱元璋下令改掉餅茶只用現(xiàn)在散茶的沖泡方法喝茶后,,茶壺,、茶杯才真正大行于世。 焙炙器 茶碾 茶羅 茶龜 貯鹽器 茶托 茶箸 茶勺 04 | 為什么一說到喝茶,大家都覺得紫砂壺最好,? 茶具的選擇要看泡什么茶,,好壞不能一概而論。 在陶瓷茶具的家族中,紫砂壺是明代才出現(xiàn)的小字輩,。紫砂壺之所以受到茶人喜愛,一方面是由于紫砂壺造型美觀,,風(fēng)格多樣,,另一方面也由于它在泡茶時有許多優(yōu)點。 明代的周高起在《陽羨茗壺系》中說,,紫砂壺“能發(fā)真茶之色香味”,。《陽羨茗壺系》是我國第一本介紹紫砂壺的書,周高起對紫砂壺很有研究,,他的老家在江陰,,離宜興非常近,陽羨就是宜興的古稱,。他說用宜興的紫砂做的紫砂壺泡茶,,能盡得茶之色香味,今天看來確實是這樣的,。紫砂壺的優(yōu)點大致有這么幾點: ① 紫砂是一種雙重氣孔結(jié)構(gòu)的多孔性材質(zhì),,氣孔微細,密度高,。用紫砂壺沏茶,,不失原味,且香氣不渙散,,能得茶之真香,、真味。 ② 紫砂壺透氣性能好,,用它泡茶不易變味,,夏天的隔夜茶也不會餿。一把壺好幾年不用,,翻騰出來打開壺蓋一聞,,絕沒有霉氣、雜氣的味兒,。 ③ 紫砂壺是陶器,,能吸收茶汁,所以即使壺內(nèi)壁不刷,,沏茶也沒有異味,。而且使用時間久了,壺壁積聚“茶銹”,,再倒進白水也會茶香氤氳,,這是紫砂壺獨具的品質(zhì)。 ④ 砂質(zhì)傳熱緩慢,夏天再熱的水也不會燙手,,冬天則可以焐手取暖,。 ⑤ 紫砂在使用的過程中,泥質(zhì)會變化,,使用時間越久,,壺身色澤越發(fā)光潤可愛,氣韻溫雅,。一邊品茶,,一邊欣賞摩挲著陪伴自己多年的紫砂壺,恐怕是很多愛茶人的一大樂事吧,。 05 | 為什么瓷器要被稱為“CHINA”? 瓷器是作為陶器的升級品出現(xiàn)在歷史中的,。早在漢朝時期就已經(jīng)有了瓷茶碗,、瓷盞托和瓷壺。 江西景德鎮(zhèn)附近的高嶺村一帶出產(chǎn)量的多質(zhì)優(yōu)一種“高嶺瓷土”,,特別適合燒制高質(zhì)量的瓷器,。早在戰(zhàn)國時期,這里就開始開采燒制瓷器了,。唐宋兩代大為興盛,,元代時,技藝達到頂峰,。后來的明,、清兩代都指定在這里燒造名貴的瓷器,成為中國的瓷都,,名揚海內(nèi)外,。 景德鎮(zhèn)原名叫昌南鎮(zhèn),外國人說的“CHINA”就是昌南二字的音譯,,后來干脆把中國也稱為CHINA了,,可見外國人對中國瓷器的喜愛。 06 | 瓷器的開片是用刀刻上去的嗎,? 當(dāng)然不是啦。開片是瓷器表面的一種紋理,,由于瓷胎和瓷釉的熱膨脹系數(shù)不同,,出爐冷卻后形成的。紋路裂而不碎,,自然質(zhì)樸,。有的開片時可以聽見“啪啪”聲,尤其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聲音尤為清晰,。 開片的過程在瓷器出爐時最強烈,,隨后頻率慢慢變小,但可以持續(xù)很長時間,,有的瓷器甚至在買回去兩年后還能聽到清脆的開片聲,。 鬼谷下山青花瓷 07 | 青花瓷明明是藍色的,,為什么不叫藍花瓷? 因為藍色在古代叫青色,。 藍是一種用來染色的植物,,就是藍草,還記得那句“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嗎,?古人把藍色的顏料都叫某某青,,比如從藍草里提煉出來的叫“靛青”,用藍銅礦加工的叫“石青”,。青花瓷的顏料最名的是“蘇麻離青”,,是進口的,燒成后色澤濃重青翠,,沉穩(wěn)不浮,。還有一種國產(chǎn)青料叫“平等青”,特點是淡雅柔和,、清澈明晰,。這兩種青具體出處都不明,比如蘇麻離青,,有人說是從印尼進口的,,還有的說是鄭和下西洋從索馬里帶回來的,應(yīng)該叫“索馬里青”,。 2005年7月12日,,英國倫敦拍賣了一件畫有“鬼谷下山”圖案的中國元代青花大罐,成交價可以買兩噸黃金,。青花瓷打破了以往中國瓷器的含蓄美,,而是強調(diào)奔放的人工美。藍色的花紋優(yōu)雅悅目,,誰都會喜歡,。 青花瓷并不是只有白地青花這一種,還有青地白花,、色地青花等,;此外,許多瓷種,如青花加紫,、青花單彩,、青花三彩、青花五彩也都與青花有關(guān),。青花瓷圖案種類豐富,,人物、走獸,、花鳥,、山水及細微的圖案都可以。青花可以施用在任何形制的器皿上,,在生活日用品中很常見,,比如口沿上有藍邊兒的大碗,畫著藍色花紋的瓷磚,,現(xiàn)代茶具中的蓋碗,、小杯及杯托都大量使用青花瓷。 法門寺地宮琉璃茶盞 08 | 中國人那么聰明,,為什么玻璃工藝會落后于歐洲? 如果歐洲人發(fā)明了瓷器,,估計也就沒興趣玩玻璃了,。 玻璃在我國古代叫琉璃,早在西周時代(大概3000年前),,中國人就在青銅器鑄造中發(fā)現(xiàn)并提煉出了琉璃,。唐代時有了琉璃的茶盞、茶托,。宋代有了生產(chǎn)規(guī)模較大的琉璃作坊,。元明清三代有了更大的發(fā)展。 但我們制作的僅限于低溫玻璃,,在工藝發(fā)展上遠不及歐洲,。為什么呢?因為我們發(fā)明了比玻璃更優(yōu)越的材料,,那就是瓷器,。玻璃比瓷器易碎、傳熱快,、不耐高溫,,除了透明之外沒啥優(yōu)點,所以也就沒得到什么關(guān)注,。這一點,,只要看看歐洲人對瓷器的瘋狂勁兒就知道了,。 09 | 泡不同的茶真的一定要用不同的茶具嗎,? 不一定,,視喝茶的段位而定。 喝不同的茶選用不同的茶具是因為對茶的熱愛和注重,。 如果只為解渴,,就不用選什么茶具了。 這也就是品和飲的區(qū)別,。品是咂摸滋味,,動用味覺,視覺等感官去感覺,、體會,,是飲的升華,是通過品茶來品味人生,、品味生活,自然也就要對茶具有所取舍了,。 專業(yè)一點來說,,泡茶應(yīng)該根據(jù)茶葉自身的特點選擇茶具。比如花茶最注重鮮靈的香氣,,因而沖泡花茶要用瓷茶具,,瓷茶具不吸附香氣,最好是大瓷壺更能釋放其本性,。 鐵觀音,、大紅袍等在加工中要經(jīng)焙火這道工序,用紫砂壺來泡,,除了可以發(fā)揮茶性外,,還可以用“洗茶”和沖淋壺身的流程增濕、增溫,,用玻璃杯就做不到,。 相反,泡綠茶的話,,用透明的玻璃杯可以快速降溫并觀察茶芽的色與形,,欣賞茶芽在水中舒展的美感,泡在紫砂壺或蓋碗中的效果就不一樣了,。 10 | 一個茶壺配應(yīng)該配幾個茶杯?3個,、5個,、還是6個,? 都對也都不對,一把壺配幾個杯是由容量決定的,。 比如說,,本來這把壺正好能倒?jié)M四個杯子,再倒就是茶葉了,,正好有五個人喝茶,,你準(zhǔn)備了五個杯,那第五個杯子怎么辦,?有人說再續(xù)水,,我買這茶能續(xù)好幾次水,大不了再泡一壺,,其實這都不太禮貌,。壺大也不好。一把大壺,,蠢蠢的配幾個小杯,,看著也不協(xié)調(diào)。 所以壺與杯的關(guān)系首先在大小,、容量上就得合適,。一把壺要根據(jù)其自身大小搭配外形合適的品杯,然后一壺茶的水量又剛好能倒?jié)M這些品杯就最好了,。 編輯:壹茶網(wǎng);圖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 更多識茶品茶精彩文章,,歡迎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壹茶網(wǎ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