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生在公元前403年的“三家分晉”,,被主流的史學家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時期步入戰(zhàn)國時代的標志性事件,通常也被看作是中國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分水嶺,。
周朝建立時封了70多個諸侯國,,現(xiàn)在無非是其中的晉國三個伙計合伙炒掉了老板,按說不算什么大事,,為什么會有如此重大的意義,?
在此之前,國與國之間也會掐架,,臣子也時不時犯上作亂,,但事后都會遭到周天子和廣大諸侯同志們的嚴厲懲罰。后來,,周天子雖被架空,,諸侯們也不怎么鳥他,但看到不順眼的事還是要罵上幾聲,,一來刷刷存在感,,二來表示天下總算還有個正義公理。
風起于青萍之末,,窺一斑而見全豹。一件小事對歷史的重大影響,,往往要經(jīng)歷數(shù)百上千年才能看得更加真切,。如果說以前各路諸侯像個竊賊,,辦壞事時偷偷摸摸,還需要樹起道義的遮羞布,,那么自此以后就變身為江洋大盜,,改為明火執(zhí)仗殺人越貨了?!案`鉤者誅,竊國者諸侯”,,就是這么來的,。
最有希望稱雄天下的“戰(zhàn)國老大”
這件事影響巨大,還因為它發(fā)生在晉國,。如果是隨便一個小諸侯國被人給切了,,史官們都懶得記錄。
周朝時的晉國 在春秋時期,,晉國絕對稱得上超級大國,,特別是在晉文公重耳之后,接連挫敗楚,、齊,、秦等大國,稱霸諸侯,?!按呵镂灏浴敝校瑒e人都是當幾年老大就知趣下臺,,大家輪流坐莊,。唯獨晉國霸住臺面就再也不肯下來,雖然內(nèi)部早被自己家里的伙計給大卸八塊,,但用漿糊粘粘,,外表上看依舊是硬梆梆的江湖霸主。
實力真不是吹出來的,,就算是后來一分為三,,韓、趙,、魏也都是當時的一流強國,,“戰(zhàn)國七雄”老晉家一門就占了近一半。要不是這哥仨喜歡窩里斗,,秦國人連函谷關(guān)都不敢邁出來一步,。
依當時的情形看,歷史的版圖根本沒必要搞成后來這么零碎,,最有希望取代晉國甚至取代周天子統(tǒng)一天下的,,不是韓、趙、魏中的任何一家,,而是另外一個晉國上卿——智氏,。
在各諸侯國中,晉國與眾不同,。一方面它國力強大,,人才濟濟;另一方面,,國君子孫即公室力量卻敗落衰微,,被排斥在核心權(quán)力圈外。
在多年的征伐和擴張中,,晉國形成了以軍隊首領(lǐng)為核心的政治家族世襲制度,。晉國軍隊分為中軍、上軍,、下軍三部分,,每軍設(shè)“將”、“佐”各一人,,按照職位的高低,,順序是——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這六個職務(wù)都是“上卿”,后來又曾創(chuàng)建了新軍,,但中間加加減減,,大體上是以六卿為主。
時間一長,,掌控軍隊的上卿跟國君一樣也搞成了世襲制,,經(jīng)過一番激烈的淘汰賽,慢慢形成了智,、范,、中行、趙,、韓,、魏六大家族。
在這六家上卿中,,智氏一度把持了晉國朝政,,成為公雞中的戰(zhàn)斗機,,六卿中的老大。特別是找借口吞并了范氏,、中行氏之后,,智氏實力和胃口進一步膨脹,大有吞并其它幾個小弟,,取晉國公室而代之,,進而獨霸天下的勢頭。
然而,,這個勢頭卻因智氏與趙氏在接班人的不同選擇發(fā)生了逆轉(zhuǎn),,“智氏代晉”終于演變?yōu)椤叭曳謺x”。
兩個影響歷史進程的接班人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在選擇接班人時,并不像后世儒家得勢后搞的嫡長子繼承制度那么嚴格,,基本上是當?shù)目凑l順眼,,或者看誰的娘順眼,就定誰,。
但事關(guān)一個家族的興衰,,特別是長期以來處于激烈的權(quán)力競爭中,挑接班人也不能太任性,。公平地說,,智氏與趙氏在選擇接班人時,確實都動了一番腦筋,,頗費思量,。
智宣子有兩兒子,一個智宵,,一個智瑤,。(感覺到了明教光明頂,遇到了左右光明使逍遙二仙)智氏的謀臣智果建議立智宵為嗣,,理由倒不是因為智宵多能干,,而是因為智瑤“不仁且貪”。
不仁也就算了,,關(guān)鍵是這小子別的方面都太突出,,比如長相好,典型的高富帥,;武藝出眾,,射箭駕車是技術(shù)標兵;能歌善舞,,藝術(shù)氣質(zhì)迷人,;口才好,,三寸舌勝十萬長矛;做事果敢,,從不拖泥帶水,。智果認為,一個不仁而且貪婪的人,,再配上出眾的才華,,簡直是天生的敗家好手,只怕將來智氏宗族要滅在他手上,。
智宣子不聽,,堅持選擇智瑤:這么優(yōu)秀的兒子打著燈籠都難找。智果一看勸不動,,直接申請脫離族籍,,改名換氏跑路了。
幾乎在同時,,趙氏也面臨著同樣棘手的接班人問題,。趙簡子決定自己出考題。他寫了兩支書簡,,內(nèi)容是他喜歡的心靈雞湯,,分別送給長子伯魯、幼子無恤(也作毋恤)說:好好念,,用心記?。?/p>
過了三年,,學生們該交卷了,,趙伯魯同學卻一句話也背不出,書簡也弄丟了,;而趙無恤同學倒背如流,,書簡似乎三年從沒離開過袖筒。
無論是學習成績和學習態(tài)度,,這兩位同學的反差太大,,結(jié)果毫無爭議。趙無恤成為嗣子,,長大后成為赫赫有名的趙襄子,;而趙伯魯以慘痛的教訓(xùn)昭示后人:對于領(lǐng)導(dǎo)交辦的事,哪怕你心里認為是一堆狗屎,,也要時時記在心里,,捂在懷里。
三個“心機婊”的小算盤
好了,,各路名角都到齊了,,好戲開場,。
智瑤上位后,繼續(xù)發(fā)揚光大晉國“世界警察”的國際形象,,帶領(lǐng)韓,、趙、魏三個小弟南征北戰(zhàn),,修理刺兒頭,,討伐蠻夷。一連串的成功,,讓智瑤更加目空一切,,開始不斷欺凌、壓制三個小弟,,甚至打定主意,,要讓韓、趙,、魏也跟中行,、范氏一樣,成為智氏的囊中之物,。
與智瑤的囂張相反,,他的三個小兄弟屬于典型的“心機婊”,,盡管心里對智氏又恨又怕,但臉上始終是春意盈然,,滿滿地寫著對老大的無限景仰與忠誠,。
話說有一天,“晉國四少”又去群毆鄭國,,智瑤動了歪心眼,,讓三個小弟中實力最強的趙襄子帶人爬墻頭,跟鄭國死磕,,想以此消耗他的元氣,。趙襄子不傻,找個理由就是不往前沖,,智瑤當眾發(fā)飚,,羞辱痛罵趙襄子。
貴族是很要面子的,,一般鬧到這個份上,,就基本上可以開撕了??哨w襄子沒有發(fā)作,,他脹紅著臉,,恭恭敬敬向智老大賠了個不是,誠懇認錯,,表示痛改前非,。 趙襄子和豫讓的故事 敲打了趙氏,智瑤接著找碴,。他找到韓康子說,,你的地盤太大了,不如交還給國家一座城吧,。韓康子想當然地要拒絕,,他的謀士段規(guī)說:不給他,他一定打咱,。不如給他,,他得了地更加驕狂,還會向別人要地,,等他與別人打起來,,咱看情況再說。
韓康子笑笑:這主意不錯,。于是恭恭敬敬送給智瑤一座萬家之邑,。
智瑤更加得意,接著又向魏桓子要地,。魏桓子也不想給,,他的謀士任章說:智氏無緣無故索要地盤,大家一定很恨他,。咱給他,他必然驕傲輕敵,,而其他家族因為懼怕智氏,,必然團結(jié)一心,智氏豈能長久,!何苦非要現(xiàn)在單獨跟他干,?
于是魏桓子咬著牙也送給智瑤一座萬戶之邑。
這三個“心機婊”都在恐懼與憤怒中忍耐,,等待別人忍耐不住,,憤然出手的那一刻。
這種心態(tài)真是有些不可理解,,直到今天,,我們的文化傳統(tǒng)中仍有這種心態(tài)的魅影。有人認為這是中國古典智慧,,大加稱頌,,更多的人則嗤之以鼻,。N年之后,魯迅先生悲涼地寫道: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暴發(fā),,就在沉默中消亡!
平白得了兩座大城,,智瑤心花怒放,全然不知禍根已經(jīng)深深種下,,繼續(xù)在作死的道路上策馬奔騰,。
劇情反轉(zhuǎn),老大的腦殼被做成工藝品
薅了韓,、魏兩家的羊毛,,智瑤變本加厲,,又把手伸向趙襄子。這一次,,他的籌碼翻了一倍,,提出要蔡,、皋狼兩座城,。
忍無可忍,,便無須再忍。趙襄子新仇舊恨齊齊涌上心頭,,直接回復(fù)道:要地沒有,要命一條,!
智瑤等的就是這個,,對于開戰(zhàn),他有充分的準備,,也有足夠的信心,。他立即招呼韓、魏兩家組成聯(lián)軍,,許諾打倒老趙后,,共分其土,人財物隨便搶,。
當時趙氏有三個根據(jù)地,,長子(今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城墻高厚,,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倉庫充實,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地方官輕徭薄稅,,民眾懷恩,。趙襄子認為墻高倉實,恰恰說明百姓勞役繁多,,賦稅沉重,,不足以依靠;而晉陽政寬民和,,一定能上下同心,共渡難關(guān),。于是他率領(lǐng)宗族跑到晉陽,,決心跟智瑤對抗對底。
事實很快證明了趙襄子的判斷,。智,、韓、魏聯(lián)軍圍住晉陽一通猛攻,,在趙氏上下齊心協(xié)力的抵抗下毫無進展,。智瑤的智商真不白給,他讓人筑壩儲水,,水淹晉陽,,大水幾乎與城墻平齊。晉陽城內(nèi)積水數(shù)尺,,老百姓灶臺上蛙聲一片,,即使到了這步田地,愣是沒有一個想叛逃或投降的,。 智瑤站在高地,,望著大水浸灌的晉陽城哈哈大笑:我今天才知道用水也可以滅亡一個國家!
要不怎么說智瑤“不仁”呢,,同樣是打仗死人,,他跟看戲似的樂不可支,而后世的劉秀則說:每一發(fā)兵,,不覺須發(fā)皆白,!兩相對比,境界立見高低,。想到要死人,,仁者心里或者嘴里總是要表示一下難過,才能贏得眾人的愛戴,像智瑤這樣拿人命當兒戲的人,,難免會眾叛親離,。
同乘一車的魏桓子聽到這話,臉色驟變,,用胳膊肘輕輕碰了一下旁邊的韓康子,。韓康子面無表情,目不斜視,,卻悄悄踩了踩魏桓子的腳趾頭,。
這兩個心機婊終于沉不住氣了:汾河能灌進晉陽,也一樣能灌進安邑(魏氏老巢),,絳水也能灌進平陽(韓氏老巢),!
入夜,趙襄子的使者張孟談縋下城來,,潛入聯(lián)軍大營找韓,、魏做統(tǒng)戰(zhàn)工作。根本不用說太多高深的道理,,三家一拍即合,,馬上動手制訂了分工協(xié)作方案。
到了約定的日期,,韓,、魏軍殺了智氏守堤的官員,決堤放水倒灌智瑤的軍隊(“反水”一詞,,是不是這樣來的,?)。趁著智氏軍隊大亂,,趙,、韓、魏三軍分頭從正面進攻,,側(cè)翼包抄,,智氏全軍覆沒,智瑤被殺,,全族盡滅,。
這回真的是打土豪分田地,,三個小兄弟干掉了老大,,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吃飽喝足,,順嘴流油。受傷害最重的趙襄子覺得不解恨,特地將智瑤的頭骨砍下來,,讓一位漆器大師給做成了喝酒用的酒壺,。
老大成了酒器,剩下的三個小兄弟誰也沒能力獨自掌控晉國,,成為新的江湖老大,,力量的裂變已不可避免。隨著唯一有能力完成統(tǒng)一的晉國被分割肢解,,一個群雄并起,、縱橫捭闔的新時代來臨了。
|
|
來自: springer009 >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