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阜村,,屬桐廬縣江南鎮(zhèn),,村委會駐地石阜,故名,。北至窄溪,,南至珠山,西至蓮塘,,東至小潘,。1950年春為石阜小鄉(xiāng)第一行政村,1956年為石阜大鄉(xiāng)石阜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1958年為窄溪大公社石阜管理區(qū)核算單位一部份,,1961年為石阜公社石阜大隊,1992年為石阜鎮(zhèn)石阜村民委員會,。2004年行政村規(guī)模調(diào)整后,,由原石聯(lián)、石合,、石豐,、石伍、石阜合并為新“石阜村”,。行政村面積1.78平方千米,,耕地172.73公頃,林地19.23公頃,。轄石合,、石聯(lián)、石豐,、石伍,、石阜、中市塢,、大龍山,、水碓里、唐家塢,、趙龍山,、王家塘11個自然村,19個村民小組,,1159戶3726人,。
石阜位于狗頭山東,,呈條塊狀。村東,、南,、北三面臨田畈,江南公路于村前穿過,,富春江南渠和肖嶺水庫之水流經(jīng)本村,。昔為荒溪,南宋時,,方姓由浦江遷此造田,,后石積成阜,故名,。別名下石阜,。
石合位于石阜村東南,窄石路穿過,,地處石阜,,取合作生產(chǎn)之意得名。
石聯(lián)位于石阜村南,,與珠山村相連,。以石阜一部分、唐家塢聯(lián)合組成得名,。
石豐位于石阜村西側(cè),,取期望豐收之意得名,。
石伍位于石阜村北側(cè),,窄石公路穿過。昔為原石阜小鄉(xiāng)第五行政村,,故名,。
中市塢位于紫竹山麓山峧里,呈條塊狀,。東,、西臨田畈,南,、北臨山,。昔塢中多柿樹,名中柿塢,,后諧稱今名,。清道光年間,趙姓由富陽縣大桐洲后江趙家遷居此地,。
大龍山位于大龍山山腳,,山以形似大螺山,,土語諧音為今名。村以山名,。
水碓里東臨山,,三面臨田,原有一座水碓得名,。清道光年間,,方姓由石阜村遷居此地,漸成村落,。
唐家塢位于亭子山南麓,,呈條塊狀。東靠唐家?guī)X,,南有天井塘,,西臨田畈,北臨亭子山,。肖嶺水庫東干渠從村前由西向東經(jīng)過,。地處塢中,原唐姓居住,,故名,。清同治年間,石阜方姓首戶遷住?,F(xiàn)唐姓已無,,村名仍舊。
趙龍山位于趙龍山腳南側(cè),,呈條塊狀,。北靠趙龍山,東,、南,、西臨田。俗名“討飯澳”溪水從村前由西向東流過,。地處趙龍山腳,,山形似橋龍(當(dāng)?shù)卦?jié)彩燈),故以山名村,,后方言諧音為今名,。
王家塘位于石阜村南,聚落于珠峰山側(cè),。村西北鄰大因山,,東鄰珠山吳家,西南臨近大源溪,距江南公路不遠,。近村有塘(現(xiàn)已填平),,原為珠山王家所有,故名,。
石阜歷史悠久,,積淀深厚,也因耕阜積石而成名,。古時村中有方畈秧歌,、古澳鳴琴、斛山飛云,、阜成禪鐘,、大源分流、農(nóng)閑樵唱,、先祖耕阜,、路亭遺韻、時節(jié)風(fēng)尚,、仰臥松菊,、眠犬弄雪、隆阜月影十二景,,按“春夏秋冬,、漁樵耕讀、風(fēng)花雪月”為序,,以景配詩,,從多個維度來贊美石阜的歷史人文及自然風(fēng)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