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槐樹村 蟠龍塬上曾經(jīng)的百年古堡 2016.4.21寶雞日報記者 陳亮 渭河北岸的蟠龍塬,是寶雞歷史上舉足輕重的地方,。 如今狹長的寶雞市區(qū),,在百年之前只是芳草萋萋的渭河谷道,三千年的歷史人文都積淀在渭河兩岸的臺塬上,。馮家塬,、勝利塬、蟠龍塬,,這些被現(xiàn)在的寶雞人看作城郊農(nóng)村的地方,,埋藏著寶雞人的過往,收納著寶雞人文歷史的遺韻,。 槐樹 大槐樹村在蟠龍塬的中心地帶,,村名的來歷與全中國所有大槐樹村的故事如出一轍——這里的村民,是明朝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來的,。的確,,根據(jù)《明史》《明實錄》《日知錄之余》等史料記載,在明朝的洪武和永樂年間,,共從山西向全國移民18次,,其中洪武10次,永樂8次,,移民分布在全國30個省市,,2217個縣市。原因是元朝末年,,群雄紛起,,在中原打了16年,農(nóng)業(yè)基礎基本荒廢,。再加上期間還有水旱蝗災雪上加霜,,等到明朝建立政權(quán)準備發(fā)展經(jīng)濟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許多曾經(jīng)繁華的城池早已荒煙蔓草,。于是,,朝廷強行移民,重啟一個時代的繁榮,。 “我們是永樂年間遷來的,,全村都姓張?!贝蠡睒浯逋诵萁處煆垜?,對村上的歷史研究了幾十年,在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腦子里,,有一部詳細的村志,。“從明朝到清末的幾百年間,,村上出過秀才以上的‘知識分子’50多人,。在近代,村上出去的人也大都從醫(yī)或者執(zhí)教,,在村上,,重視教育是個傳統(tǒng)?!贝蠡睒浯逶?jīng)有一棵巨大古槐,,據(jù)說從離地兩米的高處分杈,夏天常有人爬上去玩紙牌,,在分杈的地方可以圍坐5,、6個人。 清咸豐年間,,農(nóng)民起義,,烽煙四起,大槐樹修起了堡墻,,防御隨時可能過境的各種隊伍,。大槐樹高高地伸出堡墻之上,十幾里外就能望見,。 在清末的一次土匪洗劫中,,堡子外集市街道兩旁的店鋪被夷為平地。然而,,卻有一座大房幸免于難,。“那房門上掛了一塊‘積德昌后’的匾,,老人說土匪的軍師看了匾上的字,,便喝令土匪們不許動這家人,因為這家人知道積德,?!睆垜f起這件真假莫辨的事情,,很自豪。土匪走后,,堡子外只剩下一座孤房在瓦礫堆中遙望著大槐樹,。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大槐樹也死了,,堡子外的街市卻又開始繁華起來了,。 堡子 那時候的老堡子現(xiàn)在看不出一點影子,但是在張應生的指引下,,這個漂亮的新農(nóng)村慢慢顯露出曾經(jīng)的滄桑,。 老堡子在現(xiàn)在村東的一個院子里,堡子墻被彩色的磚墻代替,。墻下的排水溝,,據(jù)說就是當年的城壕,只是已被填埋了大半,,所剩無幾,。堡子四四方方,占地十畝,。只有一個南門,,卻很氣派,像一個小城門,。 堡子不大,,卻很堅固,生活功能也一應俱全,。上世紀50年代之前,,這些城墻的頂部還有3米寬,能走牛車,。堡子里不但有水井,,還有油坊、磨坊和染坊,,可以想象,,只要能把堡子外的地里的糧食收回來,關上大門過上一年半載沒啥問題,。 堡子南門外的那個澇池還在,,被用水泥抹了之后就廢棄了,因為村上有了自來水,。但也沒誰想把它填了,,畢竟,它在那一天,,就能讓很多人想起過去的時光,。于是,,村上的許多沒用的老東西,也自然而然的被堆到澇池邊上,,巨大的石磨,磨光的碌碡,,以及不知道是哪座房上拆下來的石條,。 老堡子在2005年的時候被完全拆除了,拆的時候挖出一塊碑,,記錄著清道光年間重修崇教寺的事情,。 廟宇 老堡子里的崇教寺規(guī)模不小,因為挖出的碑文上說當時寺里有幾百間房,。對于一個不大的堡子來說,,這么大的寺廟顯然不是本地人可以供養(yǎng)的,碑文上的捐資修建人來自周邊許多村落,,可見這里曾經(jīng)是一個挺熱鬧的地方,,尤其是有廟會的時候。這里的廟會現(xiàn)在還在繼續(xù),,廟會那幾天,,平時空落落的街道上擠滿了人和攤販,戲臺上的秦腔唱得熱火朝天,,家家戶戶門口停著從城里趕回來的小轎車,,嶄新锃亮,襯托著這村子的古老,。 村上一年里的廟會有很多,,分別有不同的主題。因為過去除了堡子里的崇教寺之外,,在村上不足500米的街道上,,還有4座古廟。堡子南門的東西分別是周公廟和菩薩廟,,街道西邊的戲樓便是馬王廟,。戲樓北邊有魁星樓,據(jù)說是磚木結(jié)構(gòu)的二層小樓,,八角挑檐,,挑檐上的銅鈴一天到晚響個不停,提醒著村民得讓娃娃好好讀書,。 馬王廟其實就是莊神廟,,鄉(xiāng)規(guī)民約啥的要好好遵守,有神監(jiān)督著呢,。村民有個啥困難的話也在這廟里表達一下,,比如麥收之前莊稼高了,,狼就潛行靠近村子。為了保佑孩子們的安全,,馬王廟里在神像底下塑了個狼,,每到這個季節(jié),有娃的人家就去廟里拿繩子把狼拴到神像手上,,讓莊神把狼管住,。馬王廟挨著戲樓,戲樓隔著集市遙望堡子,,自然的劃分出內(nèi)與外,、動與靜。 薪火 大槐樹村明清時期出過一個張志圣,,十七世紀中葉在雒州山陽縣做過儒學訓導,。后來又出了好多貢生、舉人,,制訂了一套完整的家訓,,不但張家各門嚴格遵守,也讓周圍的鄉(xiāng)鄰紛紛效法,。知書達理讓大槐樹村的張家人有了仁厚的性格,,顯然,這種性格在很長一段時期里是得到鄉(xiāng)鄰們認可的,,因為乾隆年間的寶雞知縣喬光烈,,曾經(jīng)為此贈匾,上書“顯仁為美”,。 這個世代沿襲的風氣現(xiàn)在并沒有丟失,,在張應生粗略整理出來的,大槐樹村如今在外“做事”的人名單里,,一百多人中竟有大半是醫(yī)生,、教授和工程師。這是最讓張應生高興的地方,,也是他愿意花費自己的后半輩子,,把村上的文化和傳統(tǒng)挖掘出來,傳承下去的原因,。 做了一輩子教師的張應生覺得,,大槐樹村作為寶雞市區(qū)里最古老的村子之一,應該留下點什么,。老堡子拆了,,老房子沒了,老戲樓改了,都沒什么關系,。時代在發(fā)展,,生活總要變得現(xiàn)代化,但老輩人仁厚的人心不能變,,村子里的風氣得拾起來,,傳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