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原菌 此病是由真菌擔子菌亞門單孢銹菌屬病菌侵染所引起,。病菌在種子或病株殘體上越冬,,并可存活2~3年;次年在適溫適濕條件下萌發(fā),,產(chǎn)生菌絲和小孢子侵入寄主,,再生出夏孢子,隨風雨傳播,,再行侵染,。 2 、癥狀識別 病葉表面產(chǎn)生銹狀隆起病斑,,密集時葉表被破壞,,加速葉片失水而枯黃、皺縮,、脫落,;葉脈發(fā)病時,葉片變畸形;病莢尾端變小,、彎曲,;嚴重時亦為害葉柄、莖和豆莢,。 3,、發(fā)病條件 高溫多濕,葉面積有露水,、雨水時病害易發(fā),;植株抗病力弱,豆田低洼,、排水不良,,種植過密,通風厼透光不良,;榻架造成田間過濕的小氣候等,,都會有利于病害的發(fā)生。 4,、防治技術 ?、拧⑹斋@后清除田間枯枝落葉,,集中焼毀,。 ⑵,、實行與葉菜類,、瓜類等非豆科蔬菜輪作。 ?、?、選用優(yōu)良的抗病品種。 ?、?、加強田間管理,施足肥水,,不偏施氮肥,。 ⑸,、及時摘除病葉,、老黃葉,并要帶出豆田或燒或埋,。 ?、?、發(fā)病初期及時噴藥,可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萎銹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xù)用藥2~3次防治,。 |
|
來自: zhusuhua63tsg > 《農(nóng)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