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侯祠位于淮安市,,是紀(jì)念漢初軍事家韓信的祠,,位于淮安市鎮(zhèn)淮樓東約200多米處,韓侯祠是淮安城著名的名勝古跡,。漢韓侯祠,,即漢初開國大將韓信的祠堂。 韓信(,?一前196),,淮陰人。初屬項羽,,繼歸劉邦,,被任為大將。他善于將兵,。因功勛卓著,,先后被劉邦被封為齊王、楚王,,后來發(fā)現(xiàn)韓信有謀反跡象,,降為淮陰侯。后為呂后所殺,?;搓幦藶榱思o(jì)念這位從貧苦家庭走出的英雄,為他建了這座祠堂,。他少年喪親,,家貧如洗,自今還留傳著他在淮安遭受胯下辱和向原母乞食的故事,。 韓侯祀祠始建年代不詳,,但唐代已有詩文記述韓侯祠,據(jù)《重修山陽縣志》記載,,祠為明萬歷年間(1573—1620)由于黃河奪淮,,由淮安市碼頭鎮(zhèn)遷至淮安山陽城區(qū),,推官曹于對重建,清康熙年間(1662—1722)縣令徐恕重修,。 韓侯祠原建有大殿,、中殿、前殿,,以及其他一些附設(shè)建筑,。祠廟坐北朝南,東西寬約23米,,南北長約130米,。前為大門,中殿是穿堂,,道中立一石刻碑記,,后殿前檐有走廊,殿內(nèi)設(shè)神臺,,帷幕佛龕,,韓信坐像置于龕中,兩山墻內(nèi)嵌韓信事跡和明,、清名人題詞石刻,。 漢韓侯祠門臉并不大,大約三四間屋面寬,,大門靠著馬路邊大門兩側(cè)立有一對石鼓,,顯得有些局促。一側(cè)墻上鑲著兩塊石碑,,一塊碑上刻著:淮安市文物保護(hù)單位:韓侯祠,。 另一塊碑上刻的是《韓侯祠簡介》:韓信(?—前196年)興漢三杰之一,,初封齊王,,改封楚王,后封淮陰侯,,祠始建于唐,,明重修,1982年重建,,為淮安市韓信紀(jì)念性建筑之一,。 走進(jìn)大門,迎面一座磚砌照壁上刻著“靈武冠世”四個鎏金大字,。該詞出自晉陸機《漢高祖功臣頌》:“灼灼淮陰,,靈武冠世。”意思說,,光彩奪目的韓信,用 照壁后面有兩排高大的柏樹,,中間是一條碎磚鋪筑的通道,通道盡頭是一座祭堂,。 殿中供韓信塑像,,正中立有一尊韓信塑像。只見韓信一身戎裝,,年輕英俊,。后壁掛著一副對聯(lián): 開四百年帝業(yè),功冠蕭曹,;奠數(shù)千里長淮,,神留桑梓。 這副對聯(lián)本是周燾所撰,。周燾,,貴州都勻人,附貢生,,清道光十二年淮安知府,。上聯(lián)說漢朝四百年基業(yè),韓信的功勛蓋過丞相蕭何,、曹參,;下聯(lián)說韓信的功績與品行為江淮流域人民世代所懷念。 祭堂門楣掛著一塊“勛冠三杰”的匾額,?!叭堋敝笣h初三位杰出的人材。 殿堂四周墻上鑲有十多塊石刻,,為歷代文人雅士紀(jì)念韓信的詩文,。另有十幾幅連環(huán)畫,介紹韓信光輝而短暫的一生,。 再看,,前廊柱上掛有一副對聯(lián): 英雄既許驅(qū)馳,固已誓忠漢,,詎肯聽蒯生之計,; 豪杰非無智略,顧乃罔籌劉,,只為酬蕭相之知,。 上聯(lián)說韓信之忠?!霸n”,,豈?!柏嵘?,指蒯通,本名蒯徹(司馬遷為避漢武帝諱而改),。韓信封齊王后,,蒯通“知天下權(quán)在韓信?!北銊耥n信背漢自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然后相時度勢,,一統(tǒng)天下。他還告誡韓信,,劉邦是個背信棄義的人,,“天與不取,反受其咎”。蒯通的勸說被韓信拒絕,。下聯(lián)寫韓信之義,。“顧”,,特,,或反而?!柏琛保瑹o,、沒有,。“籌劉”,,籌劃防備劉邦,。意思說,韓信并非沒有智謀的人,,所以沒有防備劉邦的“兔死狗烹”做法,,為的是酬謝蕭何的知遇之恩。如果自己作出了背漢之舉,,必然連累到蕭何,。然而,蕭何卻并非那樣的人,,出于明哲保身的需要,,竟然迎合劉邦的猜忌,與呂后密謀殺害了韓信,。 介紹韓信生平的文字,,最早見諸于司馬遷的《史記·淮陰侯列傳》。這里,,不妨將《淮陰侯列傳》中“少年韓信”,、“蕭何追韓信”、“韓信獻(xiàn)策”等片段翻譯成白話文來欣賞,。 淮陰侯韓信,,淮陰人。最初因家貧,,品行不夠好,,常寄居別人家吃閑飯,鄉(xiāng)鄰多厭惡他,。韓信常到城下釣魚,,有位漂洗絲棉的老大娘見他餓了,就拿出飯給他吃,一連幾十天都是如此,。后來韓信感激地對大娘說:“以后我一定重重的報答您,。”大娘生氣地說:“我是可惜你,,才給你飯吃的,,難道希望你報答嗎?” 有一天,,淮陰城里有位年輕的屠夫見韓信腰間掛著劍走過來,,便跟別人說:“你看他人高馬大的,其實是個膽小鬼,?!闭f著站到橋中間攔住韓信的去路說:“你要是不怕死,就拿劍來與我搏斗,。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表n信打量他一番,,低下身去,從胯下鉆過去,,頭也不回地走了,。街上的人見了,都笑話韓信膽小,。 那一年,,秦末農(nóng)民起義的戰(zhàn)火燒到了淮陰,韓信投奔到項梁部下,,卻沒名聲,。項梁戰(zhàn)敗后,轉(zhuǎn)屬項羽,,項羽讓他做郎中,。他屢次向項羽獻(xiàn)計,以求重用,,項羽均未采納,。漢王劉邦入蜀,韓信脫離楚軍歸順了漢王,。因為沒什么名聲,,只做了接待賓客的小官。有一次,,韓信等人犯法當(dāng)斬,,同伙的十三個人都被殺了,。輪到韓信,他抬頭仰視,,見到滕公說:“漢王為何要斬殺壯士,,他不想成就統(tǒng)一天下的功業(yè)嗎?”滕公聽他的話不同凡響,,就把他放了,,與之交談,覺得他講的話很有道理,。于是報告了漢王,,漢王任命韓信為治粟都尉。這時,,漢王并不覺得韓信有出眾的才能,。 后來,韓信多次與蕭何接觸,,蕭何覺得他是個奇才,。漢王的軍隊進(jìn)駐南鄭(今漢中市)時,,各路將領(lǐng)在半路逃跑了幾十人,。韓信揣測蕭何等人已多次向漢王推薦自己,漢王卻不任用,,也就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跑了,來不及報告漢王,,便親自去追趕了,。 于是,有人報告漢王:“丞相蕭何跑了,?!睗h王聽了又氣又急,猶如失去了左右手,。過了兩天,,蕭何來拜見漢王,漢王雖然怒氣未消,,卻很高興,,故意罵道:“你都逃跑了,為什么呀,?”蕭何說:“我豈敢逃跑,,我是去追逃跑者的?!睗h王問:“你去追誰,?”蕭何回答:“追韓信,!” 漢王又罵:“各路將領(lǐng)跑了那么多,你沒有去追一個,,卻要去追韓信,,是騙我吧?”蕭何解釋道:“那些逃跑的將領(lǐng)都容易得到,,像韓信這樣杰出的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到第二人。大王如果只在漢中稱王,,那就用不著韓信,;如果要爭奪天下,除了韓信沒有別人,。 現(xiàn)在就看大王您如何決策了,。”漢王說:“我是要向東面發(fā)展??!怎么可以長久呆在這山溝里呢?”蕭何說:“大王決意要向東發(fā)展,,能夠重用韓信,,韓信就會留下來。不能重用,,韓信還是要跑的,。”漢王說:“看你的面子,,那就讓他當(dāng)個將軍,。”蕭何說:“讓韓信當(dāng)將軍,,他是一定不會留下來的,。”漢王沉思良久,,改口說道:“讓他當(dāng)大將軍,!” 蕭何高興地說:“那太好了!”于是,,漢王決定召見韓信委以重任,。蕭何說:“大王向來對人輕慢,不講禮節(jié),,任命大將軍如同呼喚小孩一樣,,這便是韓信等人離去的原因啊,!大王決定重用他,,就要擇定良辰吉日,,親自齋戒,筑高壇,,祭天地,,禮儀完備才行啊,!”漢王答應(yīng)了蕭何提出的要求,。眾將聽到要拜大將軍都很高興,人人都以為自己要做大將軍了,,等到儀式開始,,被任命的竟然是韓信,全軍都感到驚訝,。 任命大將軍的儀式結(jié)束后,,漢王便問韓信:“丞相多次稱道將軍,將軍有何高見指教呢”韓信謙讓一番后問道:“大王向東爭奪天下,,難道敵人不是項王嗎,?”漢王說:“是項王?!表n信問:“大王您估計一下,,在勇敢、強悍,、仁厚,、兵力諸方面與項王比,,誰強,?漢王沉默良久說:“我不如項王?!表n信拜了兩拜后說道:“我也覺得大王比不上項王呀,!我曾侍奉過項王,我來說說項王的為人吧:項王震怒時,,可將千百人嚇住,,但他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將領(lǐng),這只是匹夫之勇,。天下的人都有怨恨,,名義上他是霸主,實際上沒有民心,。 根據(jù)諸侯約定,,大王理當(dāng)在關(guān)中稱王,百姓都知道這件事,,大王失掉應(yīng)得爵位而進(jìn)入漢中,,秦地百姓沒有不怨恨的,。如今大王發(fā)兵東進(jìn),只要一道檄文,,三秦大地就平定了,。”聽了韓信這番話,,漢王特別高興,,只覺得起用韓信太晚了。于是,,聽從韓信的謀劃,,部署各路將領(lǐng)攻擊的目標(biāo)。 當(dāng)年八月,韓信率師進(jìn)軍中原,,一路破關(guān)斬將,,建下赫赫戰(zhàn)功。中國歷史上許多成語都與韓信用兵有關(guān),。如:“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拔旗易幟”,、“背水一戰(zhàn)”、“置至死地而后生”,、“十面埋伏”,、“問路斬樵”、“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人心莫測”、“韓信用兵,,多多亦善”等等,。 但是,封建社會君主用人靠的是權(quán)術(shù),,需要時求賢若渴,;一旦政權(quán)鞏固,則擔(dān)心“功高震主”,,便翻臉不認(rèn)人,,要“卸磨殺驢”、“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一代英杰韓信最后被呂后與蕭何合謀殺于鐘室,故留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成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