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邊將軍兆惠
鵬
鳴
說起定邊將軍兆惠,,不能不首先提起著名的“黑水河之戰(zhàn)”,“黑水河之戰(zhàn)”是兆惠一生的作戰(zhàn)生涯中,,獨具光彩的一頁,。
“黑水河之戰(zhàn)”是如何引起的呢?這就得說說大和卓,、小和卓叛亂的事情,。
乾隆二十年(1755年)四月,清軍奔襲伊犁,,粉碎了準噶爾汗達瓦齊的叛亂,,打了大勝仗,把被準噶爾汗囚禁在伊犁的回部大和卓,、小和卓解救出來,。大小和卓當時表示要歸附清廷,。乾隆聽說大小和卓歸順,很是高興,,就派兵護送大和卓回到葉爾羌,,去統(tǒng)領他的舊部;讓小和卓留在伊犁,,掌管回部事務,。可是,,這兩個人賊心不死,,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四月,小和卓竟然自立為巴圖爾汗,,召集兵馬,準備與清軍作戰(zhàn),。
庫車,、拜城、阿克蘇的頭領不肯跟著叛亂,,就奔至伊犁報告并請求清軍支援,。當時,駐伊犁的定邊右副將軍兆惠正與阿睦爾撒納作戰(zhàn),,他派副都統(tǒng)阿敏道率兵前去彈壓,。可是,,小和卓打敗了清軍,,還殺了阿敏道。
乾隆十分生氣,,決心發(fā)兵征討大小和卓。為此,,他宣諭做了許多準備工作,。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阿睦爾撒納叛亂被基本平息,,清廷遂轉軍征討大小和卓,。正月二十六日,乾隆帝宣諭回部各城,,宣示了專剿首逆,、招撫多數(shù)的方針。同時,,委任指揮平定回部作戰(zhàn)的將帥,,以雅爾哈善為靖逆將軍,。五月,,雅爾哈善率滿,、漢清軍萬余人抵達庫車,。雅爾哈善未以優(yōu)勢兵力迅速攻下城池,,而是采取圍困的戰(zhàn)術,,雖打退過守敵幾次進攻,但失去了破城的良機,。
六月,小和卓率領8000騎兵,,前來救援庫車。領隊大臣副都統(tǒng)愛隆阿攔截,,于和托鼐殲其前隊3000人,。十六日,,兩軍又在庫車城外鄂根河畔交戰(zhàn),,清軍殲敵1600余人,,把叛軍的大旗也奪了過來,。然而,,小和卓還是率領數(shù)千名精兵進入庫車,。攻城不易,,清軍就用圍困之術,,小和卓只好在二十四日夜撤出庫車,,逃往阿克蘇,。阿克蘇,、烏什都關閉城門,,不讓大小和卓進來。大和卓只好奔喀什噶爾,,小和卓逃至葉爾羌。
八月,,庫車守敵向清軍投降,,但是,活捉叛首的最好戰(zhàn)機已被雅爾哈善喪失,,致使戰(zhàn)爭升級,。這時,清軍已在西北連續(xù)作戰(zhàn)3年多了,,人困馬乏,,糧草奇缺??墒?,乾隆想趕快取勝,結束征戰(zhàn),。八月初,,乾隆下旨令定邊將軍兆惠率800京城健銳營營兵由伊犁前往庫車,指揮平回作戰(zhàn),。兆惠率部進入回疆,得知庫車已經(jīng)拿下,,便留副將富德駐阿克蘇,,為第二梯隊,自率馬步兵4000余往小和卓盤踞的葉爾羌,。
十月初三日,,“黑水河之戰(zhàn)”開始了。兆惠所率部隊抵達輝齊阿里克,,距葉爾羌城40里,,隔葉爾羌河扎營。黑水營,,維吾爾語就是葉爾羌河,。清軍大營安扎于黑水河畔,故名“黑水營”,。扎營后,,兆惠立即派出左、右兩翼兵,,搶占了城東土臺,,控制進出要道,。
葉爾羌城周長10余里,有城門12座,,易守難攻,。卻說那小和卓倒也非等閑之輩,他讓士兵在清軍必經(jīng)的城東5里處挖溝筑臺,,以為屏障,;他還實行堅壁清野的戰(zhàn)術,強迫周圍的老百姓全部進入葉爾羌城里,,斷絕對清軍糧草的供應,。初六日,從東,、西,、北三座城門中沖出數(shù)百名叛軍騎兵,兩軍廝殺,,大戰(zhàn)三個回合,,清軍三戰(zhàn)三勝,叛軍只好退回城中固守,。兆惠派副都統(tǒng)愛隆阿率兵800,,防截喀什噶爾的大和卓前來增援。
十三日,,兆惠據(jù)探馬報知,,葉爾羌城南有叛軍的牛羊牧群,就留部分兵力守大營,,親率干余騎兵去搶截牛羊,,好補充部隊的給養(yǎng),并可以誘敵出城作戰(zhàn),。前面有河,,清軍奪占橋頭,登橋而馳,。想不到中了叛軍的計策,,兆惠率兵剛過橋400多人,橋忽然斷了,!城中隨即沖出叛軍5000騎兵,、10000步兵,張開兩翼攻圍清軍,,并截斷清軍后路,,使援軍不能前進。兆惠身先士卒,率士兵力戰(zhàn),,他的戰(zhàn)馬中槍死了,,換了一匹戰(zhàn)馬,不久那匹英雄的戰(zhàn)馬又受傷倒下,。兆惠的臉上和腿上也負了傷,。清軍許多戰(zhàn)馬陷在淤泥中。經(jīng)過一場浴血奮戰(zhàn),,兆惠率軍殺出重圍,,來到河邊,終于在天黑時浮水回到黑水營,,掘壕固守,。叛軍連續(xù)5晝夜沖擊清營,清軍士兵身處危地,,無不拼死一戰(zhàn),,使叛軍傷亡慘重,不能得手,。叛軍萬余人乘勢渡河,,包圍清軍大營。
十四日,,小和卓組織叛軍向黑水營發(fā)動猛攻,。兆惠指揮士卒邊戰(zhàn)邊筑起臨時工事。戰(zhàn)斗持續(xù)了整整5天5夜,。小和卓見強攻不下,,就派兵筑長圍,妄圖困死清軍,。兆惠率領人數(shù)很少的士卒同1萬多叛軍相持,,自十月至次年正月,3個月中進行了艱苦的防御戰(zhàn),。當時天寒地凍,,彈盡糧絕,,援兵不至,,無險可依。在此期間,,叛軍在上游挖河水灌清軍大營,,清軍在下游挖溝排水。叛軍槍彈如雨,,清軍大營建在林中,,他們砍掉林木,由樹干中挖出數(shù)萬顆彈丸,再反過來打擊叛軍,。叛軍編織蘆葦蔽體以防槍彈,,前來進攻,清軍就使用火來對付,,又挖掘溝壕前進,,以接近叛軍突然打擊。清軍挖水井,,掘窖糧,,補充了給養(yǎng)。兆惠還把俘獲的敵軍士兵放回去,,散布清軍得神相助的謠言,,以動搖敵軍。但是時間長了,,軍糧漸盡,,只得煮鞍革為食。
十一月間,,布魯特人搶掠了喀什噶爾所屬英吉沙爾城,,恰好黑水營清軍縱火焚燒叛軍的兩座營。小和卓以為清軍與布魯特人有約,,害怕被兩面夾擊,,就暫時放松了攻黑水營。兆惠趁機派出5名士兵,,分別往阿克蘇告急,,駐阿克蘇頭等侍衛(wèi)飛章奏報朝廷。乾隆帝急命靖逆將軍納木札爾前往增援,。駐阿克蘇的定邊右副將軍富德與侍衛(wèi)舒赫德與巴爾楚克合軍,,共率3000余兵,冒雪赴援,。巴里坤辦事大臣阿里袞領兵600,,解馬2000匹、駱駝1000頭,,兼程來援,。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正月初六日,富德,、舒赫德所部遇由葉爾羌城而來的5000叛軍,,廝殺4日,清軍且戰(zhàn)且進,。初九日,,富德、舒赫德部已接近黑水營,卻被叛軍所圍,,處境危險,。阿里袞率部趕到,拉開橫陣,,大呼猛進,,兩軍會合作戰(zhàn),叛軍退往葉爾羌,。兆惠于黑水營中知援兵已到,,立即組織所部突破包圍,殺敵千余,,燒毀其大營,。叛軍大敗,退回葉爾羌城,。十四日,,兆惠軍與援軍會師,撤至阿克蘇休整,?!昂谒又畱?zhàn)”以艱苦卓絕的勝利結束。
定邊將軍兆惠在葉爾羌城外堅守黑水營的重要防御作戰(zhàn)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此戰(zhàn)使清軍穩(wěn)固地控制了黑水營等地區(qū),,進一步打亂了叛軍的攻擊意圖,是至關重要的一次防御戰(zhàn),。
兆惠回阿克蘇休整后,,小和卓見清軍退去,乘勢占領和闐所屬兩座回城,。和闐共有6座回城,,人6萬戶,盛產(chǎn)糧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乾隆帝一再催促兆惠,迅速收復和闐,。四月,,兆惠遣富德率部奪回和闐,大小和卓一時無計可施,,便固守于喀什噶爾和葉爾羌,,觀望動向,,其兵力約有10萬,。清軍積極進行進攻準備。除兆惠、富德原有的8000清軍外,,又增調1萬綠營兵,,并配備了充足的攻城兵器,,有11門大炮和許多云梯,。六月初二日,,定邊右副將軍富德率部由和闐出發(fā),,和闐6城伯克帶650人回兵從征,,進攻葉爾羌,。六月十一日,,定邊將軍兆惠率部由烏什出發(fā),,進攻喀什噶爾,。兩支清軍密切協(xié)同,,同時深入,且走且停,,以息養(yǎng)馬力,。
清軍做好了打硬仗、打大仗,、打長期攻堅仗的準備,。想不到,號稱驍勇多智桀驁難馴的小和卓竟于清軍到達之前,,不戰(zhàn)而走,,丟棄他們的老窩,退往巴達克山(今屬阿富汗),,企圖待清軍糧盡退兵,,再重返舊地。原來,,乾隆二十三年六月的庫車之戰(zhàn)和十月開始的黑水營之戰(zhàn),,更使小和卓感到清軍的可畏。清軍以少擊眾,,大敗小和卓支援庫車的8000“最精巴拉烏槍”兵,,打得他落花流水,率殘兵800逃入城內,。尤其是黑水營之戰(zhàn),,兆惠僅帶400余騎沖過木橋,就敢于與小和卓1萬余士卒拼死廝殺,,后又以3000疲兵傷卒牢守大營,,堅拒2萬余叛軍于營外,“掘井得水,,掘窖得粟,,三月不困”,,使圍營的叛軍大驚,“駭為神”,。既然區(qū)區(qū)3000之軍都無法應付,,又怎能抵擋號稱數(shù)萬的雄師?
閏六月十四,、十八日,,清軍分別進入喀什噶爾、葉爾羌,。富德率部追擊叛首,。明瑞部千人于霍斯庫嶺同叛軍6000人交戰(zhàn)3小時,殲叛軍500人,。七月初七日,,富德于阿爾楚山追及小和卓,殲叛軍千余人,,陣斬其驍將阿布都,。七月初十日,大小和卓于巴達克山邊境和什珠克嶺阻擊清軍,,被清軍大敗,,僅率300余人逃進巴達克山境。
巴達克山汗索勒坦沙在阿爾渾楚嶺戰(zhàn)斗中擒大小和卓,。至此,,大小和卓動亂被平息,從而結束了天山南北地區(qū)的分裂局面,。
其實,,兆惠很早就參與了保衛(wèi)祖國邊疆的戰(zhàn)斗。
乾隆十九年,,乾隆帝同臣下積極籌劃西征事宜,,他命兆惠協(xié)理北路軍務,并總理糧餉,。這樣,,兆惠肩負著重大使命,開始為出征準部的軍隊準備軍需物資,。
乾隆二十年,,清軍分西、北兩路大舉進攻達瓦齊,,兆惠很想隨軍出征,,但未被獲準。這時,,乾隆帝遂命兆惠為領隊大臣,,駐軍于烏里雅蘇臺,。乾隆二十年八月,阿睦爾撒納興兵進犯伊犁,。當時留守該地的僅有500名士兵。在敵眾我寡的形勢下,,伊犁再次失守,,清政府聞變,于同年十月命兆惠總理北路臺站,,維護天山北路與內陸的通訊聯(lián)絡,。十一月,又調兆惠赴西路巴里坤辦事,,兼理額林哈畢爾噶臺站,,為進剿阿睦爾撒納籌備糧餉。
二十一年正月,,乾隆帝命兆惠任參贊大臣,。同年三月,清軍再次收復伊犁,,乾隆令兆惠自巴里坤移駐伊犁,,隨時準備增援。又于同年五月,,授兆惠為定邊右副將軍,。這樣,兆惠就由過去主要負責軍隊的后勤供應事宜,,而成為直接指揮軍隊作戰(zhàn)的將軍了,。后來,準噶爾部的騷亂再度發(fā)生,,伊犁處于叛軍的包圍之中,,情況十分危急。兆惠奉將軍達爾黨阿之命,,率1500騎兵自伊犁東還請援,。十一月啟行,叛軍前來截擊,,雙方首戰(zhàn)于鄂壘,,次戰(zhàn)于庫圖齊,再戰(zhàn)于達勒奇,。兆惠率清軍奮勇沖殺,,前后消滅叛軍數(shù)千名。
乾隆二十二年正月,,兆惠率兵至烏魯木齊,,又遭到大隊敵軍的圍攻,。清兵無不以一當百,苦戰(zhàn)十余日,,猶不得出重圍,。軍中無食則殺弱馬,弱馬殺盡只好殺良馬,。最后軍中無馬可騎,,將士只得步行于冰雪淖中,且戰(zhàn)且走,,二十二日至特納格爾,。此時將士們又疲又饑,不再能戰(zhàn),,只好結營自守待援,,而天又降大雪,得不到驛站傳遞信息,,與外界完全失去了聯(lián)系,,兆惠軍已處于全軍覆沒的危險境地。幸虧巴里坤辦事大臣派遣侍衛(wèi)率兵2000人前來增援,,于三十日和兆惠會合,,叛軍始退。
乾隆帝聞訊,,特頒發(fā)諭旨,,對兆惠大為嘉獎:“兆惠系駐扎伊犁等處辦事大臣,適遇厄魯特等背叛,,奮勇剿賊,,甚屬可嘉?!薄胺庹谆轂橐坏炔?,世襲罔替,并將御用荷包,、玉牒,、鼻煙壺加恩賞賜?!辈痪?,又授兆惠為戶部尚書、鑲白旗漢軍都統(tǒng)和領侍衛(wèi)內大臣,。兆惠在這次突圍戰(zhàn)中的突出表現(xiàn)使他聲名大震,,乾隆帝也以此而知兆惠可擔當討敵重任,于是兆惠成為馳騁兩北邊疆的主要統(tǒng)帥之一,。
二十二年三月,,乾隆命定邊右副將軍兆惠出西路,,大舉征伐厄魯特叛軍,兆惠乘勢長驅直入,,連戰(zhàn)連勝,,厄魯特各部潰不成軍,其首領也先后敗死,,只有阿睦爾撒納未被擒獲,,又逃到哈薩克。同年六月,,兆惠和富德率軍窮追至左哈薩克,。時阿睦爾撒納與哈薩克汗阿布賚不和,,阿布賚派人和清軍聯(lián)系,,準備將阿睦爾撒納擒獲并獻給清朝。阿睦爾撒納害怕了,,僅與部屬8人徒步逃入俄羅斯,。乾隆帝認為,“逆賊一日不獲,,西路之事一日不能告竣”,,命理藩院向沙皇政府行文,要求把阿睦爾撒納引渡回來,。經(jīng)過再三交涉,,俄國政府才把患天花已病死的阿睦爾撒納的尸體移交清朝官員驗看。
阿睦爾撒納雖然敗死,,但厄魯特叛軍卻未完全平定,,他們采取時聚時散的方式,尋找機會襲擊清軍,。乾隆二十三年正月,,已被授為定邊將軍的兆惠奉命進剿厄魯特叛軍余部。兆惠遂將軍隊分成四路,,四路大軍最后要在伊犁會師,。在清軍的銳利攻勢面前,厄魯特叛軍余部紛紛潰逃,。
兆惠率清軍在黑水營之戰(zhàn)中所表現(xiàn)出的頑強的斗志,,乾隆帝更為欣喜,頒發(fā)諭旨,,對兆惠大加嘉獎:“忠誠勇敢,,朕實深為嘉予。兆惠著由一等武毅伯加二字,,晉封為武毅謀勇一等公,?!彼€撰寫《黑水行》,紀述黑水圍之戰(zhàn),,對兆惠極盡贊揚,。
乾隆帝為嘉獎兆惠在平定天山南路所立下的卓越功勛,加賞他宗室公品級鞍轡以示寵異,,還授他的一個兒子為三等侍衛(wèi),。十一月,兆惠上奏,,認為要使天山南路永息干戈,,“仍須駐兵彈壓。請于葉爾羌駐一千,,喀什噶爾駐一千,,英噶薩爾駐五百,阿克蘇,、烏什等處亦酌派兵駐守,。并令各城伯克輪班入覲”。乾隆帝批準了兆惠所擬定的這些善后措施,。
乾隆二十五年正月,,兆惠率西征軍凱旋回京。乾隆帝親自出京城到良鄉(xiāng),,“于城南行郊勞禮”,,對兆惠大加撫慰,賞賜御用朝珠與良馬,,并和兆惠一同回城,。乾隆給足了兆惠盡可能的恩寵,隨后又在豐澤園宴請兆惠,,賞賜給他許多銀幣,。兆惠的圖像被陳列在紫光閣。同年二月,,兆惠以一等武毅謀勇公,、戶部尚書入直軍機處。乾隆二十六年又授兆惠協(xié)辦大學士兼管刑部尚書,。
乾隆二十八年十月,,對兆惠加太子太保。
乾隆二十九年十一月,,兆惠去世,。乾隆帝親臨兆惠府第祭奠,并當即把公主許配給兆惠之子扎蘭泰,并賦詩悼念,,又下令加恩晉贈太保,,入祀賢良祠。十二月謚號“文襄”,。
兆惠死了,,但是,他大半生征戰(zhàn)疆場,,出生入死,,勞苦功高。他對維護祖國統(tǒng)一,,保衛(wèi)邊疆所做的貢獻,,將永留史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