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周悌與與父親亦子亦徒亦友,,年輕時多次隨著父親參加各種重大書法篆刻活動,目睹前輩們揮毫操刀,,使他從小耳濡目染,,眼界漸寬。對篆刻的熱愛從小就在周悌的心中埋下了種子,。 攝影:陳敬華/包書平編輯:劉必泳 3/16篆刻的第一步就是創(chuàng)作印稿,,把印稿寫在較薄的紙上,再將設計好的印稿翻一面,,這樣就有了反字印稿,。周悌的篆刻印章既繼承傳統(tǒng),又在文字結構和印面章法等方面獨具匠心,。 攝影:陳敬華/包書平編輯:劉必泳 4/16周悌按照反字印稿用毛筆在印面上書寫印稿,。 攝影:陳敬華/包書平編輯:劉必泳 5/16篆刻是篆法、章法,、刀法三者的完美結合,,在我國有著三千多年的歷史。幾把刻刀就是周悌篆刻中最常用的工具,,而根據(jù)所刻印章的大小選用大,、中、小不同大小的篆刻刀,。 攝影:陳敬華/包書平編輯:劉必泳 6/16周悌用單刀陰刻刻法一邊運刀鐫刻,,一邊不斷吹去印面上刻下的石屑,。 攝影:陳敬華/包書平編輯:劉必泳 7/16一刀一刀刻進打好稿的筆劃中,,不一會兒的功夫,,印面上就刻下了“自強不息”四個字。涂上墨,,填上石粉,,讓印面黑白分明,以便進一步完善,。 攝影:陳敬華/包書平編輯:劉必泳 8/16刻好的印面邊角需要破邊,,破邊用稍大、稍重的刻刀敲擊,。周悌解釋說:“這樣是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印章的古韻,。” 攝影:陳敬華/包書平編輯:劉必泳 9/16將刻好的印章蘸上紅色印泥,,再蓋在宣紙上,,過大的印章還需要將印章翻過來,用牛角章或牙章在宣紙上砑磨,,使得印章蓋出來后顏色更加均勻厚實,。 攝影:陳敬華/包書平編輯:劉必泳 10/16一刀一劃中,周悌正在進行邊款的刻制,,即把文字刻在印章側面或頂部,。內容主要是篆刻作者姓名、創(chuàng)作時間,、地點等,,也有將詩詞、短文,、圖案等鐫刻在邊款上,。周悌的邊款以魏碑為主,傳承了父親的獨特風格,。 攝影:陳敬華/包書平編輯:劉必泳 11/16邊款刻制完成后,,就是進行拓片的制作了。工具,、材料包含拓包,、拓墨、白芨粉,、棕刷,、不同材質的紙等,細膩繁瑣的步驟在周悌老練的手中看似頗為輕松,。 攝影:陳敬華/包書平編輯:劉必泳 12/16周悌常常在他的“耕石寮”工作室里伏案操刀,,興之所至往往廢寢忘食。 攝影:陳敬華/包書平編輯:劉必泳 13/16近幾年,周悌又把篆刻藝術與藏書票藝術有機融合,。他選用壽山石為材料,,代替木刻、銅版等,,調制出十余種不同顏色的印泥制作藏書票,,色彩斑斕,形態(tài)多樣,。除了藏書票,,他還將篆刻融入硯臺、瓷器等載體,。 攝影:陳敬華/包書平編輯:劉必泳 14/16在周悌的書室里,,收藏有父親和自己收集的善本圖書多達3000多冊,其中與篆刻相關的書籍有上千冊之多,。在數(shù)十年藝術實踐中,,他更是注重理論總結,出版了《周悌篆刻選集》,、《篆刻教程》等多本著作,。 攝影:陳敬華/包書平編輯:劉必泳 15/16如今,周悌還為青少年,、老年人教授篆刻,,為弘揚傳統(tǒng)篆刻藝術不遺余力。 攝影:陳敬華/包書平編輯:劉必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