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八大山人 樹石八哥圖 紙本墨筆 149.5x70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作品鑒賞
八大山人《樹石八哥圖》中的景物集中于對角線一邊,,墨白對比鮮明,題跋有一鍾壓千斤之勢,??輼渲ι弦恢话烁缯癯崾狒幔蜗笊鷦油怀?,給人以初春萬物等待蘇之感,。奇怪的是八大山人在樹底下畫了一條大魚,表情特異,,從景物構成上顯得很不協(xié)調,。假若是別的畫家也許會將魚畫得小一點或多幾條,而他卻與從不同,,從構圖上講,,在黑白對稱上有平衡作用,至于其他則需讀者自己去理解領會了,。
“虛”“實”生輝——讀八大山人《樹石八哥圖軸》
□ 姜寶林
朱耷,族名朱統(tǒng)筌,畫上署名“八大山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權的九世孫。他的父祖都善書畫,因此朱耷從小就受到藝術陶冶,。八大山人一生以主要的精力從事繪畫,工山水,、花鳥、竹石,用筆極其簡練,筆筆中鋒,、筆筆到位,非常渾厚,畫的東西不多,畫面卻很飽滿,富有張力,。畫面具有現(xiàn)代構成意識,雖然傳統(tǒng)但形式感很新。他同徐渭一樣,把文人畫推進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樹石八哥圖軸》,是八大山人的一件精品力作,題癸未春日寫,。癸未,是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八大79歲,。他的花鳥畫與山水畫,筆法和造型都是一致的:先從右下角的三角形土坡拖筆開始,然后往上延續(xù),畫的是枯樹,以干筆為主,。上面的勢往上拉,下面的勢往下拉,這樣就形成“對角實、對角虛”的大趨勢,。鳥的外輪廓很美,像三角形,鳥的動態(tài)很難畫,。樹干畫完后,用干筆點苔,。潘天壽學他的點苔學得最好,好多枯樹上的點苔就是用了這種鏗鏘有力的枯筆連排點法。畫完樹干,就畫下面的石頭,。石頭的用筆有意畫得輕靈一些,線條細一些,這樣和上面的枯樹形成對比,就生動了,。點苔,濕墨用得比較多,這樣就增加了塊面感,與鳥的塊面形成呼應。這個枯枝與下面土坡成一條平行線,缺少變化,就加了一條魚,。這條魚的位置和角度加得非常得當,魚身幾乎是一條平線,頭略微上翹而直沖畫外,。這樣畫,一方面使右面岸邊石頭氣勢向左的延續(xù),保持畫面的平衡;另一方面,這一條魚的走勢,正好與上面掛下來的枯枝形成矛盾對比關系,而且也是下垂枯枝氣勢向下的延長。這樣,樹,、石,、鳥、魚就形成了一個大三角關系,所以說這條魚補加得非常巧妙,。細觀淡墨的魚,不僅增加畫眼,而且有在水里的感覺,這樣就有了變化,。左邊的題款沒連著寫,中間空一塊,是因為右邊的枯樹是從上到下連起來,如果左邊的字也連成一條,就與右邊平行了,所以他把左邊的款處理成斜勢,并且間隔一塊空白再題名款,這都經(jīng)營得很講究很有學問。
陰山工作室:此作又名《枯槎魚鳥圖》,,不知出自何處,。在介紹《楊柳浴禽圖》的時候往往會提到《樹石八哥圖》,但卻沒找到什么文章說《枯槎魚鳥圖》的,,懷疑此名稱為網(wǎng)友杜撰,。
畫家簡介
朱耷(1626—約1705),明末清初畫家,。本名由桵,,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
,、驢屋等,江西南昌人,。明寧王朱權后裔,。明亡后削發(fā)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譜道院,。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主,,形象夸張奇特,,筆墨凝煉沉毅,風格雄奇雋永,;山水師法董其昌,,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擅書法,,能詩文。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寫心意,,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筆墨特點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樸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神,。章法結構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對后世影響極大,。
━━━━━━━━━━━━━━━━━━━━━━━━━━━━━
陰山箴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