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載 話說《紅樓夢》絕代尤物秦可卿不幸香消玉殞,,賈府便烈烈揚揚地操辦了這樁喪事,排場之闊綽,,聲勢之浩大,,一一凸現(xiàn)于曹雪芹不朽的筆下。當(dāng)浩浩蕩蕩的隊伍將秦氏靈柩送往鐵檻寺寄靈,,一路上氣氛莊嚴(yán)肅穆,,而悲傷之情自見,。就在寄靈的鐵檻寺和鳳姐等人下榻歇息的饅頭庵,曹雪芹特意安排了一個回目,,即第15回,,名曰:王鳳姐弄權(quán)鐵檻寺,秦鯨卿得趣饅頭庵,。細(xì)細(xì)考究,,其用意是很深的。 “這鐵檻寺原是寧榮二公當(dāng)日修造,,現(xiàn)今還是有香火地畝布施,,以備京中老了人口,,在此便宜寄放,。其中陰陽兩宅俱已預(yù)備妥帖,好為送靈人口寄居,。”而“饅頭庵就是水月庵,,因他廟里做的饅頭好,就起了這個渾號,,離鐵檻寺不遠(yuǎn)”,。這兩個寺廟的名字,也是頗有意思的,,“鐵檻寺”的“檻”,,乃門檻,比喻生死界限,。唐代王梵志詩云:“世無百年人,,強作千年調(diào),打鐵作門限(檻),,鬼見拍手笑,。”“饅頭庵”的“饅頭”,喻為墳?zāi)?,王梵志詩云?/SPAN>“城外土饅頭,,餡食在城里;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故宋代范成大在《重九日行營壽藏之地》一詩中,有“縱有千年鐵門限,,終須一個土饅頭”,,鐵檻寺與饅頭庵之名,便可猜測由此而來,。 我們不能不注意到,,這個氛圍的獨特性,。秦氏之死,哀音不絕于耳,,而鐵檻寺與饅頭庵乃佛門清凈之地,,可用一“空”字概括?;蛘呖梢哉f:“死”是一種肉體的消亡,,而“空”應(yīng)是一種鮮活的屬于常人的精神世界的殞落。前者是“人”的一個恒定的模式,,即誰也無法逃避死亡,;而后者是一種企圖超越生命的虛幻形態(tài)。正是在這種死的底色上,,風(fēng)姐膨脹著她生的欲望,,濫用權(quán)勢,行賄受賄,,拆人婚姻,,導(dǎo)致一對青年男女的自盡,腰包里硬硬地落下了三千兩白銀,。秦可卿的弟弟秦鐘,,卻在“空門”之中,偷獲色欲的樂趣,。 假若說鳳姐包攬這場官司,,僅僅只是為了三千兩銀子,那理解就太膚淺了,。鳳姐身上的權(quán)勢欲,,在書中各處屢屢出現(xiàn),那種能干精明,,那種巧取豪奪,,那種頤指氣使,完全成了她的一種生存形態(tài),,也就是說她是為盡享權(quán)勢所帶來的快意而存在著的,,她的這種存在是對于死亡的另一種意義上的反抗。 當(dāng)鳳姐表示“我也不等銀子使,,也不做這樣的事”時,,老尼凈虛“嘆道:雖如此說,張家已知我來求府里,,如今不管這事,,張家不知沒工夫管這事,不希罕他的謝禮,倒像府里連這點子手段也沒有一般,。” 雖是激將法,,但鳳姐“便發(fā)興頭”。“興頭”二字真用得好,,無非指引起了鳳姐動用權(quán)勢小試鋒芒的興趣,。且聽她的一番慷慨陳詞:“你是素日知道我的,從來不信什么是陰司地獄報應(yīng)的,,憑是什么事,,我說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銀子來,,我就替他發(fā)出這口氣,。” 這就是鳳姐的性格,敢做敢為,,不信什么報應(yīng),,企圖用這種存在形式,來對抗不可逆轉(zhuǎn)的死亡陰影的威脅,。但反過來又證實她之所以不斷地強化這種存在形式,,是因為這種死亡的威脅時時刻刻糾纏著她,,使她不斷地處于內(nèi)在的驚嚇之中,。如第13回,秦可卿托夢對她進(jìn)行規(guī)勸,,說道:“嬸嬸,,你是個脂粉隊里的英雄,連那些束帶頂冠的男子也不能過你,,你如何連兩句俗語也不曉得,?常言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們家赫赫揚揚,已將百載,,一日倘或樂極悲生,,若應(yīng)了那句樹倒猢猻散的俗語,豈不虛稱了一世的詩書舊族了,!”又說:“否極泰來,,榮辱自古周而復(fù)始,豈人力能可保常的,。” 托夢自然不可信,,但可知這些念頭是不斷地困擾著鳳姐的,所以才思慮而成夢,。這種困擾并沒有使她覺悟,,以致面對秦可卿真實的死,,她依然故我,企圖以自己獨特的生存形式,,來抵擋死亡的逼近,,實在是悲壯而又可憐。 作為秦可卿的弟弟秦鐘,,姐弟倆雖無血緣上的聯(lián)系,,但畢竟在一起生活多年,應(yīng)該是感情彌重,,一如手足,。可是他對于姐姐的死,,并不顯出極度的悲傷,,或者說只擁有一種淡淡的愁緒和惘然。當(dāng)他在饅頭庵見到情人智能,,那一點淡淡的愁緒和惘然,,亦被這個青年男子的愛欲之波,沖刷得一干二凈,。這就告訴我們,,死亡的陰影籠罩著人類生的全過程,而橫流的愛欲卻成為對死亡的又一種反抗形式,,不管是自覺的還是不自覺的,。秦鐘作為死者的弟弟,智能才是已入“空門”的尼姑,,他們的愛欲(表現(xiàn)為直接的調(diào)情和性交),,也就具有一種象征意味了。 試讀這段文字:“他(指尼姑智能)如今大了,,漸知風(fēng)月,,便看上了秦鐘人物風(fēng)流,那秦鐘也極愛他妍媚,,二人雖未上手,,卻已情投意合了。今智能見了秦鐘,,心眼俱開,,走去倒了茶來。秦鐘笑說:給我,。寶玉叫:給我,!智能兒抿嘴笑道:一碗茶也爭,我難道手里有蜜!” 另一段文字更是奇絕:“誰想秦鐘趁黑無人,,來尋智能,。剛至后面房中,只見智能獨在房中洗茶碗,,秦鐘跑來便摟著親嘴,。智能急的跺腳說:這算什么!再這么我就叫喚,。秦鐘求道:好人,,我已急死了。你今兒再不依,,我就死在這里,。智能道:你想怎樣?除非等我出了這牢坑,離了這些人,,才依你,。秦鐘道:這也容易,只是遠(yuǎn)水救不得近渴,。說著一口吹了燈,,滿屋漆黑,將智能抱到炕上,,就云雨起來,。那智能百般的掙挫不起,又不好叫的,,少不得依他了……” 這兩段文字,,充滿了一種親昵的歡樂的情調(diào),,把因死亡而造就的悲哀氛圍,,以及“空門”的寧靜莊嚴(yán),沖洗得了無蹤跡,。這里面的智能,,身受戒律,卻禁錮不了鮮活的情感波濤,,見了秦鐘便“心眼俱開”,,可見清規(guī)戒律何等的脆弱無能。她視佛門為“牢坑”,,力圖掙扎出去,,去盡享世俗的歡樂。以致秦鐘在這諱談色欲的莊肅廟堂,,以直接的“云雨”來褻瀆信奉的佛祖,,這是何等精彩的一筆! 而世俗歡樂的盡頭,便是死,。秦可卿的靈柩已經(jīng)觸目驚心地揭示出此中的聯(lián)系,,只是活著的人不肯承認(rèn)或熟視無睹罷了。 連多愁善感的賈寶玉,,對他們的這種性行為也是采取寬容,、同情的態(tài)度的。“正在得趣,,只區(qū)一人進(jìn)來,,將二人按住,也不則聲,。二人不知是誰,,唬的不敢動一動。只聽那人嗤的一聲,,掌不住笑了,,二人聽聲方知是寶玉。”賈寶玉不過給他們開個小小的玩笑,,便再不聲張,。 秦鐘終于死了。愛欲導(dǎo)致了死亡,。 秦鐘“秉賦最弱,,因在郊外受了些風(fēng)霜,又與智能兒偷期綣繾,,未免失之調(diào)養(yǎng),,回來便咳嗽傷風(fēng),懶進(jìn)飲食,,大有不勝之態(tài)”(第16回),;接著智能私逃進(jìn)城來找秦鐘,被秦父發(fā)現(xiàn),,逐出智能,,痛打秦鐘。秦父因而氣死,,秦鐘也終于承受不了這份痛苦而夭逝,。 而風(fēng)姐呢,弄死了兩條人命,,得了三千兩銀子,,飽嘗了一回“弄權(quán)”的快意。“自此鳳姐膽識愈壯,,以后來了這樣的事,,便恣意的作為起來,,也不消多記”(第16回)。 然而,,鋪陳在“生”的下面的“死”的底色,,總是抹不去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