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擔任阿根廷國家圖書館館長的著名作家博爾赫斯曾說:“天堂應(yīng)該是圖書館的模樣,?!眻D書館作為國家文化精華的薈萃,毫無疑問是一城乃至一國的文化地標,。 法國國家圖書館是屈指可數(shù)的世界大型圖書館,迄今已有 500 多年歷史,。它由密特朗圖書館,、黎塞留圖書館、阿斯納圖書館組成,其中以密特朗圖書館最為著名,。密特朗圖書館被稱為“法蘭西最高等級的建筑藝術(shù)珍品”,,它的外形似四本打開的巨書,極具現(xiàn)代化風格,。奧地利國家圖書館位于維也納市中心,,前身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家圖書館。今天的奧地利國家圖書館是霍夫堡皇宮的一部分,,閱覽大廳中間是卡爾六世皇帝的全身雕像,,周圍廊柱上是16位哈布斯堡王朝皇帝的雕像,。大廳內(nèi)高達天花板的書柜,、畫滿壁畫的穹頂和側(cè)廊,,仿佛是渾然天成的大型藝術(shù)品。捷克國家圖書館所在地——克萊門特學院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市中心,,曾是著名的“耶穌會藏書圣地”。從1990年起,,它成為捷克的國家圖書館,,館內(nèi)藏有眾多來自捷克,、土耳其,、伊朗的史料。2005年因其在古籍數(shù)字化方面的卓越貢獻,,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記憶項目”,。巴西國家圖書館位于里約熱內(nèi)盧市中心的西尼蘭地亞廣場,其前身是前來避難的葡萄牙王室建立的皇家圖書館,,因此,,收藏了許多珍貴的圖書、手稿,、版畫,、地圖、錢幣和勛章,,是海外最大的葡文圖書館,。目前的館舍興建于1880至1887年,,以其新曼努埃爾式建筑風格著稱,,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國家圖書館。2000多年前,,埃及托勒密王朝國王托勒密一世建造的亞歷山大圖書館,,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后來慘遭火災(zāi),圖書館蕩然無存,。2002年,,埃及政府在原址附近重新修建了新的亞歷山大圖書館,,象征人類古代文明的復興,。新館建筑有著“世界最佳建筑”之稱,。梵蒂岡圖書館以收藏手抄本聞名于世,,其歷史可追溯到4世紀的羅馬教廷圖書館,。早期作為羅馬教廷內(nèi)部藏書樓兼具檔案館職能,13世紀后,,因教會大分裂導致收藏散失。圖書館于1451年尼古拉五世在位時初步建成,,經(jīng)歷文藝復興高潮時期得以迅速發(fā)展,其代表館藏以神學書籍為主,。圖書館位于馬德里的皇家修道院內(nèi),初建于1585 年,,原為腓力二世的私人藏書館。值得稱道的是,,其所在地——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是一座集修道院,、宮殿,、陵墓、教堂,、圖書館、慈善堂,、神學院、學校八位一體的龐大建筑群,,珍藏了歐洲各個藝術(shù)大師的名作,,并于1984年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圖書館內(nèi)藏有4000余份手稿和4萬冊書籍,,不乏稀世珍本。位于葡萄牙中部的科英布拉市,,在12 ~ 13世紀時是葡萄牙的首都,,而科英布拉大學亦是歐洲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2013年已入選《世界遺產(chǎn)名錄》,。該大學的中央圖書館迄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也是歐洲古老的圖書館之一,。圖書館藏有12~19世紀的各類圖書約25萬冊,以法學,、哲學和邏輯學等書籍為主,。建成于19世紀末的海牙議會圖書館是荷蘭眾議院的圖書館,內(nèi)藏大量會議記錄,、文獻典籍和歷史資料,。整體建筑風格充滿文藝復興特色。精雕細琢的樓梯扶手,、欄柵和吊燈融合了東西方的設(shè)計,。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建造時還沒有電燈,,設(shè)計師將天花板設(shè)計成巨大的玻璃穹頂,,使得天然光線能透過中庭及各層鏤空雕刻的地板,充分地照亮整座四層樓的圖書館,。通過減少蠟燭和煤氣燈的使用也可有利于保護文獻,。可惜的是,,該館對外開放時間非常短,,僅在每年8月底至9月底周末的歐洲遺產(chǎn)日才對公眾開放。英國牛津大學總圖書館的歷史可追溯到14世紀亨利五世時期,。該館以驚人的藏書量聞名于世,,超過1200萬冊藏書使其成為僅次于大英圖書館的英國第二大圖書館,尤其是東方抄本,、英國文學,、早期印刷、地方歷史等方面的珍貴收藏,,被研究者們視為學術(shù)寶庫,。坐落于都柏林的圣三一學院圖書館由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于1592年下令建成,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室圖書館,。館中藏有多件記錄愛爾蘭歷史文化的國寶級文物,,鎮(zhèn)館之寶當屬世界上最古老的書稿、最早的手抄本新約圣經(jīng)《凱蘭書卷》,。美國國會圖書館位于華盛頓國會山的國會大廈正東面,,由杰斐遜大樓、亞當斯大樓和麥迪遜紀念大樓構(gòu)成,,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聯(lián)邦文化機構(gòu),,亦是美國知識與民主的重要象征。圖書館始建于 1800 年,,由杰斐遜總統(tǒng)提出建設(shè),、專為美國國會服務(wù)的學術(shù)圖書館,,現(xiàn)在則擔負了美國國家圖書 館的職能。圖書館以1.28 億冊的館藏量成為圖書館歷史之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