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腔(三) ——程嘯 第一天晚上由于是加演,,稀稀拉拉的沒多少觀眾,,主要是周圍二爺廟村、陳家寨村的村民。像我們樹莊村下面的周家灣,、鄧家坪,、何家灣等村,,接近縣城的楊家大灣,、關(guān)家新莊等村,以及更遠的崔家河,、何家川等村的村民,,第一天晚上就很少會來。 戲場四周的小攤子還在拾掇,,連戲臺都沒收拾干凈,,有小孩子在上面走來走去。高音喇叭則不停地放著秦腔,,和廟里的鞭炮聲相映成趣,。寺廟的對面是戲臺,意思是戲唱給二爺聽的,。我們拜完二爺,,便下了臺階再走下坡路到戲場。這個時候,,人群開始往戲臺底下圍攏,,聽臺子上前奏的聲音,戲就要開始,。 真的被小芳爹猜中了,,第一折子戲就是《拾黃金》。這是亂彈,,一個丑角從頭演到尾,,由于非常滑稽,,深得百姓喜愛,。這戲的主角叫胡來,家境本來很好,,但是他喜歡賭博,,最后輸盡了家產(chǎn),氣死了爹娘,,氣走了老婆,。大街乞討的胡來,有天晚上睡在城隍廟里,,夢見城隍老爺托夢給他一錠黃金,。第二天走路時被一個紅包絆倒。他于是認定是黃金,便去城隍廟感謝城隍老爺,。雖然是丑角戲,,但是在感謝的時候,要將秦腔的各種唱法都進行表演,,需要演員全面而扎實的功底,。感謝完畢,胡來邊拆紅包邊唱,,夢想著自己有了黃金之后,,吃香的、喝辣的,、取媳婦,、生孩子。一層層將紅包剝完,,里面卻出來一塊石頭,。胡來于是明白了,做人應(yīng)該踏踏實實,,不能心存僥幸,。 《拾黃金》是秦腔的經(jīng)典折子戲,總共半小時,,由于詼諧幽默且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喜歡秦腔的西北農(nóng)民幾乎能從頭到尾唱下來。 加演的戲結(jié)束后,,回家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雖然本村的人不多,同路的人卻不少,。于是一路談笑著,,說著戲,或者說著某個漂亮的女子,。在飄雪的山路上走兩個小時,,到家也后半夜了,倒頭便睡,。
正式上演的第一天,,由于演出時間較晚,大家也都起得很晚,,母親做好了早餐,,翻出給全家人做的新鞋來。大家都過年一樣,,穿戴整齊,,一起出發(fā)到戲場去,。出門前絕不能忘了,在所有衣服口袋里裝滿瓜子和麻子,。 這個時候,,周家灣、何家灣,、鄧家坪等村莊看戲的人都上來了,,其中有很多我們樹莊村的親戚,正如胡來所說,,大家穿地漂漂亮亮,、心心疼疼,、大大方方的一起出發(fā),。穿著紅棉襖的茂林自然是大家最喜歡的伙伴,尤其是我們孩子們,,就跟著他一起朝二爺廟走去,。 遠遠就聽見鑼鼓聲,那是高音喇叭的效果,,不自覺就放快了腳步,。二爺廟附近的大路小路上,都擠滿了人,。
第一天到二爺廟后,,第一件事必然是祭拜二爺。以前都是自己家里準備好祭品,,包括香燭,、黃裱紙等,以及各種貢品,,或者公雞山羊?,F(xiàn)在為了方便,大家都是帶好貢品,,到了二爺廟再買香燭等物品,,祭拜的過程,俗稱“燒馬”,。記得上小學的時候,,過完年大家上學了寫作文,班主任李明輝老師讓大家寫寒假趣事,。杜家寨的杜祥明同學作文題目就是《二爺廟燒馬》,,李老師開玩笑說,你是把馬牽著去燒的嗎,?三十年過去了,,那哄堂大笑的一幕還在我腦際清晰可見,,三十年后的今天,我在千里之外寫著二爺廟的文章,,也思念著老同學老朋友,,想念著二爺廟“燒馬”的往事。
這個時候,,要擠上二爺廟的臺階可是不容易的,,幾十個臺階,十來分鐘也上不去,,大冬天的汗都擠出來了,。
終于到了寺廟門口,門牌上方“白鶴寺”三個大字引入眼簾,。二爺廟本名白鶴寺,,是九天圣母二后元君的行宮。秦安縣大大小小的廟會過百,,民間俗稱的“大爺”,、“二爺”、“三爺”,,分別指趙家川九天圣母太乙元君,、白鶴寺九天圣母二后元君、邢泉廟九天圣母三元真君,。
對于劉坪鄉(xiāng)的百姓來說,,到二爺廟燒香叩頭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年初一,、正月初九,、春秋廟會,基本都要來二爺廟叩拜,。我自然也是這其中的一部分,,擺好貢品,跪倒在地,,點燃香燭,、祭好茶酒,再跪拜起身,。在唱戲的白天里,,燒香叩拜的人絡(luò)繹不絕,基本是人貼著人向二爺磕頭,。
燒香叩頭完畢,,擠出廟門,戲場里已經(jīng)熱鬧非凡了,,各種小吃,、百貨,、各種游戲,琳瑯滿目,、應(yīng)接不暇,。孩子們笑的、鬧的,、跑的,、叫的,自然還有哭著的,。有的老朋友相見分外親熱,,問春節(jié)過的好嗎?家里殺豬了嗎,?或者兒子娶媳婦了嗎,?學生見面了,自然問寒假作業(yè)做好沒,?或者說看到某某同學了,,于是一齊去尋找。
一到戲場,,便不管父母了。老胡基本就站在鐘鼓樓上,,我們愛看戲,,也愛玩,更愛吃,。雖然生活拮據(jù),,但是看戲的時候,父母都給孩子幾塊錢,,對我來說,,一碗涼皮自然是不能缺少的。而最愛者,,就是打氣球,,我和老胡百發(fā)百種,經(jīng)常被老板轟走,,再打他就要虧大了,。也去打臺球,或者唱歌,。但是秦腔開始之后,,我們會很快擠到戲臺下,認真看起戲來,。
第一天的戲基本以拜二爺為主,,正本子一般會演唱《大登殿》,。中國的戲曲多數(shù)是大團圓的美滿結(jié)局,而以《大登殿》為經(jīng)典,。這出戲有兩條線,,一條是男主角薛平貴,從草民成為皇室,。一條是女主角王寶釧,,寒窯里苦等十八年。其中的《別窯》,、《趕坡》等都是秦腔的經(jīng)典折子戲,。 《大登殿》中的愛情不是主題,卻非常感人,。王寶釧是唐懿宗時期宰相王允的女兒,,偏偏愛上了貧賤的薛平貴。在薛平貴出征后不久,,王寶釧便得到消息,,說男人戰(zhàn)死了,但她依舊在寒窯苦等,。十八年之后,,男人再次出現(xiàn)時,王寶釧已成老太婆,,在山坡上揀野菜,,兩眼相望卻不敢相認?!袄狭死狭?,實老了,十八年老了王寶釧”,。這句經(jīng)典唱詞,,成為西北人形容自己老了的口頭禪。 西北的農(nóng)民也許不懂得浪漫,,但是他們深深感動于王寶釧等夫十八載的精神,,并且身體力行。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臺上唱著愛情,臺下自然也少不了愛情,。一本子戲中間有停歇,,在這停歇時,我和老胡經(jīng)常去觀賞臺下的愛情,,這臺下的愛情,,和麻子有關(guān),,所以俗稱“掛麻子”。
程嘯:1979年生于甘肅天水,,現(xiàn)居浙江,。作家,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國際催眠師,,國際完形治療師,中國心理學會會員,、中國電力作家協(xié)會會員,。著有散文集《西北風情錄》《醉美江南》長篇小說《未曾牽手》《一塵不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