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成人av_抖音国产毛片_a片网站免费观看_A片无码播放手机在线观看,色五月在线观看,亚洲精品m在线观看,女人自慰的免费网址,悠悠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级日本片免费的,亚洲精品久,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分享

蘇軾其人其詞之略說

 虹72 2016-03-18


蘇軾其人其詞之略說


【中國散文名篇賞析】蘇軾《前赤壁賦》    蘇東坡不是專門的詞人,通常認為他是在三十七歲時才作詞的,,可是他一作,,就讓詞壇改天換地了。他是個“橫空出世”的“莽昆侖”,閱盡了人間春色,,涵涌著萬古深情,,不動作則已,一動作就動地驚天,?!霸~”這條路上在他以前已經(jīng)有很多人走了,而且走出了輝煌,??墒撬蛔呱蟻恚汀爸赋鱿蛏弦宦贰?,就“新天下之耳目”,,就讓“弄筆者始知自振”,這是何等的沖擊力! 他真有太陽須臾上天衢,,逐去群星逐去月的氣勢,。“傳統(tǒng)”讓他驚呆了,,作詞的讓他這么一擊好像明白了點什么,,道路好像一下子開闊了,沒想到原來認定的荊棘之地,,倏然變作通衢,。古之大禹也,鑿巨石而啟后世,,東坡亦啟后世者也,,所不同者,東坡似不著力,,似不刻意,,“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矣!
    東坡作詞,,通常說是始于杭州通判任上,其先,,他的精力用在科考和經(jīng)世致用的大文章上,,但也并不是絕對不留意歌詞,如其《與族兄子明書》中曾說:“記得應舉時,,見兄能謳歌,,甚妙。弟雖不會,,然常令人唱為何詞,?!蹦菚r他應該聽了一些柳永那類的歌詞的。那時的他,,青年熱血,,手中的筆,縱橫捭闔于政事之議論,,他是要建功立業(yè),,還無暇也無心流連坊曲。及其妻亡父歿,,扶柩還鄉(xiāng),,喪期滿而返回京師時,王安石已變法矣,。蘇軾并不反對改革,,他是不喜歡王氏的過激。這樣他自然成了新黨的對立面,,便請求外放,,去了杭州。潞經(jīng).潁州時,,和弟弟蘇轍去看了他們的恩師歐陽修,,陪歐陽公游潁州西湖,作了一些詩頌揚歐陽修,,歐陽修也為他介紹了在杭州的朋友,。這是他們師生最后一次見面,轉(zhuǎn)過年來歐陽公就去世了,,蘇東坡慟哭于孤山僧人惠勤禪室,。他是在政治上失意的情況下開始寫詞的,而且又是在杭州這樣一個暖風能熏得游人醉的地方,,這是很值得注意的,,也就是說,有了那種心情,,有了那種背景,,也有了較之于京師的閑暇。這個時期他作了很多的詞,,他的詞作集中在兩個時期,,一是“烏臺詩案”以至黃州之貶以前,他在杭州,、密州任上作了很多的詞,;再就是編管黃州時以至于惠州之貶以前這一段,也作了大量的詞,,惠州,、儋州,詞不多矣,。
    東坡始作詞,,少不了受別人的一些影響,除了柳永,、張先那一類的流行歌曲,,歐陽修對他的影響應該是很大的。歐陽不止是“疏雋”開啟了蘇子瞻,,還有他那種對于自己悲哀憂苦的能夠排遣,,對于宇宙萬物能夠取一種賞愛之態(tài)度,對蘇子瞻其為人其為詞,,都有所沾溉,。
    林語堂說蘇東坡是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這一方面有東坡個性上的原因,,另一方面,,大概也有他恩師歐陽文忠公的楷模力量在吧!
    到杭之初,曾有《浪淘沙》詞云:“昨日出東城,,試探春情,。墻頭紅杏暗如傾。檻內(nèi)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綺陌斂香塵,雪霽前村,。東君用意不辭辛,。料想春光先到處,吹綻梅英,?!彼谂未禾欤运桧灤禾?。秋天呢? 柳永常常悲秋,,蘇軾不然,他內(nèi)心不是沒有悲感,,但他卻出之以豪放,,如《南歌子》云:“苒苒中秋過,蕭蕭兩鬢華,。寓身化世一塵沙,。笑看潮來潮去了生涯?!蔽覀兛?,這里面是不是有他的恩師歐陽文忠公的影子?
    這時期他與八十多歲的老詞人張子野頗多過從,,相傳他與張子野游湖時曾同賦《江城子》詞云:“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 如有意,,慕娉婷。忽聞江上弄哀箏,??嗪椋舱l聽?煙斂云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shù)峰青,。”宋人袁文《甕間閑評》說這是蘇東坡與劉貢父兄弟游西湖時所作,,沒提張子野,,或許張子野在船上也未可知。詞之緣起是“忽有一女子駕小舟而來,,自敘‘景慕公名,,無由得見,今已嫁為民妻,。聞公游湖,,不憚呈身以遂景慕之沉,愿獻一曲,?!履藶橘x《江城子》詞?!边@應是張子野那一類的歌詞,,可東坡寫得何等澄澈! 詞末化人一片神霧,自不在人間艷情上徘徊,。這是東坡“韶秀”一類的詞,。金代元好問曾說:”唐歌詞多宮體,又皆極力為之,。自東坡一出,,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凡馬空氣象,。雖時作宮體,,亦豈可以宮體概之? ”大概地這樣說東坡艷情一類的詞,,應該沒有問題。但他寫標準的,、本色的艷詞,,也是好手,如其被貶黃州后過金陵所作之《臨江仙》詞云:
    昨夜渡江何處宿,,望中疑是秦淮。月明誰起笛中哀,。多情王謝女,,相逐過江來。云雨未成還又散,,思量好事難諧,。憑陵急槳兩相催。想伊歸去后,,應似我心懷!
    把它放到宮體,、花間一類的艷情詞里,本色自本色矣,,且又是本色中大氣的那一類,。所以,說東坡豪放詞時,,有人說是曲子中縛不住者,;我們說就是他的艷情詞,也是“宮體”縛不住者啊,。東坡以豪放詞著名,,而其婉約一類詞亦寫得極好,風韻如東坡,,晁無咎卻說他的詞短于情,,真不知東坡者也! 下面我們看他一首寫在這個時期的婉約詞《賀新郎》:
    乳燕飛華屋,悄無入,、桐陰轉(zhuǎn)午,,晚涼新浴,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漸困倚、孤眠清熟,。簾外誰來推繡戶? 枉教人,、夢斷瑤臺曲。又卻是,、風敲竹,。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濃艷一枝細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風驚綠,。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
    這是寫夏景的,,也可以說是寫石榴花,,但更是借寫景物而寫一種心情。因為寫得朦朧,,所以后人不能辨其旨,,因而有人說這是為杭州官妓秀蘭作的;有人說為侍妾榴花作的,;也有人說是在杭州萬頃寺作的,,因為寺中有榴花,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關于詞之本事的記載,不能一概視為胡言,,只是用時須謹慎而已,。若楊浞《古今詞話》類多小說家言,大都出于傳聞,,但說是一點影子也沒有的瞎編,,也不能那么看。宋人胡仔極力反對楊氏,,責之甚苛,,亦無謂。胡仔說,,東坡此詞,,“冠絕古今,托意高遠,,寧為一娼而發(fā)邪? ”其實為娼而發(fā),,為什么就不能托意高遠? 東坡此詞是橫遭楊氏點污,深為不幸,所以他說“吾不可無一言雪其恥! ”其實他也有點太道學氣了,。我們不在“本事”上糾纏,,其實蘇氏在這里不過寫了人們常常會遇到的那種懶懶的、微微的有些傷感,,說來無謂,,不說又神搖意動不能自禁的心情。這很有點像秦少游那首也頗朦朧的《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闋,。只是秦少游寫得抽象,、跳躍而又密不透風,人們也不會再附會進什么故事了,;東坡則都是具體之描寫,,且描寫頗連貫,容易給人以附會之機會,。我們只就詞說詞,東坡寫人之每一舉措,,榴之某種姿態(tài),,都是借具體之情事物態(tài),來寫一種難以言傳之心情,。必欲盯緊字面而不探究字面之下意,,則當然只會臆想出故事并去傳播故事了。而東坡作詞時之心情,,以及詞中所能讓后人解讀出的東西,,就常常被掩蓋在那些很具小說意味的傳說里,同時更不幸的是掩蓋在那些同源衍化出的不同之傳說之間的相互究詰與攻訐之中了,。倒是沈際飛的一段話頗為懇切,,他說:“凡做事或具深衷,或即時事,,工與不工,,則作手之本色。
    此詞詠景物是表,,詠人心情是里,。上片以人喻物,下片以物寫人,,是二實一,,至渾然莫辨?!叭檠唷比洳季?,初夏午后之境,幽靜已極,?!巴頉觥比?,寫人浴后之秀麗,亦未嘗不是寫雨后榴花之身潔,?!笆稚人朴瘛保瑢懭艘嗫?,喻花亦無不可,。寫人是直敘,喻花是移情,?!皾u困倚”至上片之末句,寫人孤眠,,旋又被竹風驚醒,,亦未嘗不是寫花之孤處,又經(jīng)風之搖曳以生姿態(tài),。寫風吹花枝,,而喻以夢斷瑤臺,由靜而動,,跌宕生姿,。下片似專寫花,”石榴三句,,寫花之品格忒高,,如寫梅之不與桃李爭春色,榴花則是·t浮花浪蕊都盡時,,一枝獨領于夏熱,。此中有人之孤獨感,亦有人格之純正感,。保有人格之獨立,,往往其代價是孤苦無依?!睗馄G”二句,,以花之“芳心千重”,寫人之情意獨厚,?!坝挚帧倍洌曰ㄊ轮y久,,寫世態(tài)之常變,。“恐”亦寫出《臨江仙》中“長恨我身非我有”的那種自己難以把握自己之命運的苦痛?!叭舸谩比?,寫花若再逢,必更憔悴,;人若再見,,徒嘆蒼顏。這是說時光如流水,,轉(zhuǎn)眼間就物是人非,。亦寫出一種被外物左右的不自由,而自己又無可奈何,。詞之末二句,,言“兩簌簌”,是花落簌簌,,淚落簌簌,,至是人與花合為一處。此為東坡詞中一較出色的婉約詞,,寫一種哀傷,,傷花的命運,亦傷人的命運,。與得婉轉(zhuǎn)而意密,,真是當?shù)帽旧?
    說到這里,,我們不得不跳躍一下時間的階段,,來說一說東坡謫居黃州時的一首更出色的婉約詞,那就是被宋末張炎推為“壓倒古今”的和韻詞《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詞云: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M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這是一首“次韻”的詞,章質(zhì)夫曾作過一首《水龍吟》,,寫楊花,,那詞寫得也很美。所謂“次韻”,,就是按章詞的原韻和一首,。章詞是這樣的:
    燕忙鶯懶芳殘,正陌上柳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閑趁游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蘭帳玉入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繡床漸滿,,香球無數(shù),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游蕩,有盈盈淚,。
    我們說章詞寫得也很美,,“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也真是曲盡楊花之妙處了,,但若像《詩人玉屑》上說的,,“東坡所和雖高,恐未能及,?!边@就有些不切實際了。我們一比較就能看出,,蘇詞也真能應上那話: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就無顏色矣! 后人也有兩不得罪的話說:“蘇詞與原作均是絕唱,不容妄為軒輊,?!边@種騎墻之態(tài),可惡! 說章詞寫得好尚可,,說“絕唱”,,則置東坡于何地? 若說不可軒輊此二詞,不是沒有眼光,,必是沒有原則,。
    此詞是詠楊花的,“楊花”在這里自然是喻體,,整首詞也是擬人寫法,,借楊花寫的是一種人生的失落感,所以楊花在這里就不是“無情物”,,也不是“全無才思”,。這首詞的起句是關鍵,,統(tǒng)攝全篇,,將整首詞劃在一種似花又不是花、似人又未寫人的迷朦氛圍之中,,這就將那種貶謫心與失落感的微妙心態(tài)寫出來了,。正如廖輔叔《談詞隨錄》中說的:“一起統(tǒng)攝全篇,像花又不像花,,誰也不會愛惜它,,骨子里是蘊藏著一種被遺棄的感傷情調(diào)?!薄皰伡野贰币痪渥钇鄳K,,“無情有思”一句又極惻隱,。“無情有思”,,就是有情有意,,“無情”是前人說的,“有思”是東坡說的,,而有思無情是不可能的,。“情”猶“欲”,,“思”猶“理”,,前人曾說過:“吾心中之有理與欲,如磁極中之有南與北,,如電性中之有陰與陽,,有異焉者,非交相斥,,而交相引也,。其有真理者,必其有真欲存焉者也,;其有真欲者,,必其有真理存焉者也。非有真理,,必不足以動真欲,;非有真欲,必不足以得真理,?!边@是極中肯綮之言。東坡在這里說“思量卻是,,無情有思”,,是真理解楊花之言,而非表面觀也,。亦即他理解那種失落的苦痛,。

    杜甫《白絲行》詩句云:“落絮游絲亦有情”,東坡或由此繁衍成篇,,而自有東坡對世事的切膚之感在,。“縈損”三句,,進而言楊花有情,,至于愁損柔腸,寫出了被棄者的冷落與生活的沒有意義,。專制社會常常把人投入“生活的沒有意義”,,這是一種精神上的殺伐,,對于知識分子來說,這比殺身更殘酷!“士可殺不可辱”,,可是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常常被“棄”在屈辱之中,,至其恍恍惚惚,真如太史公司馬遷說的“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睎|坡在這里用婉約手法寫這種被棄的孤漠,,所謂“縈損愁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寫楊花美人,皆寓一己之情懷,?;ū粧仐墸吮粧仐?,又不甘,,就“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好夢是為了安慰苦心情,,可這“夢”還沒有到得好處,就被“鶯呼起”了,,被拋棄者連個做好夢的資格都被剝?nèi)×?,“薄幸郎君”何其? “專制社會”何其酷啊! 下片寫落花本已經(jīng)不得風雨,可偏偏又雨打風吹,,其境遇更不堪矣,。“一池萍碎”值得一說,,作者自注曰:“楊花落水為浮萍,,驗之信然?!辈还苁欠瘛靶湃弧?,值得注意的是由楊花而浮萍的這一轉(zhuǎn)換,,只是形態(tài)上的變異,,而楊花那種無依無靠、沒著沒落的內(nèi)在之質(zhì),,與浮萍并無二致,。一夜風雨,,楊花雖不見了,,可那無依無靠,、沒著沒落并無稍減。人又何嘗不是這樣?內(nèi)心的苦悶無減,,只把愁容變作歡顏,,強顏而不言辱,那也無非是不得已的以自欺而欺人,?!按荷比洌瑢憲罨ㄖw盡實是寫春的歸去,,是寫像春天一樣的美好的事與人的消逝,,美好淹沒進流水與塵土,花無人憐,,人亦無人憐,,這是世界對物的冷漠,對人的冷漠,。

    東坡大半生被貶來貶去,,聯(lián)系到專制社會中被遺棄的正直與善良的人們,,那種被貶抑,、被遺棄,,簡直是司空見慣的事了,無人經(jīng)意,,無人垂顧,無人以為值得一提,,我們不但對別人的失落已經(jīng)付不出同情,我們甚至對自己的失落也到了麻木不仁的程度,,就像麻木于楊花的“拋家傍路”一樣,,這使得那種失落的苦痛之外,又添上更深的一種惆悵與悲哀,?!凹毧磥怼比洌苫ㄕf到人,,飛花與離人何其相似!這里并非僅止是將人的情感移人楊花,,而是將人的人性與物的物性作一種比照,人只有對人的人性有了自覺,,才更能將物的物性作一種平等的關照,,而能對物的物性作平等關照,才能以一種平等的,、理解的態(tài)度對待人的細微的情感,,才能對別人的苦痛報以真誠的同情。唐人“君看陌上梅花紅,,盡是離人眼中血”的詩句,,亦如此處這種物我關系,是物我兩忘而至于合一,。楊花有楊花的失落,,離人有離人的失落,形態(tài)上這失落各有其特性,,而從宇宙自然之通感此一角度言,,它們又有共通的東西,所以楊花與離人在這里融在了一處,,至于讓人不知到底這是寫楊花還是寫離人,。此詞以“細看來”三句作結(jié),發(fā)無窮之感慨,,有深遠之余哀,。正如俞陛云先生所說:“結(jié)句怨悱之懷,力透紙背,,既傷離索,,兼有遷謫之感?!比舾M一步說,,“離人”又非止言“遷謫之感”,而是言“離”人間一切美好之事物的失落感,,以東坡之開闊的胸懷,,必不只關注于自己,而更關注于群人也!東坡詞,,多以一己之情懷,,發(fā)宇宙之感喟,所以他能將古所謂“無情物”的楊花,,反其成見而寫出一種新意來,。東坡在這里用婉約之筆,寫一種“失落感”,代表著專制時代一些正直善良的人被棄置,、被冷落,、被忘卻的共同的悵惘與悲哀,。其詞清而其志潔,,這是他的婉約詞的過人之處。
    熙寧七年(1074)五月,,朝廷命蘇軾以太常博士直史館權(quán)知密州,。他是由杭州請調(diào)到密州的,原因是“請調(diào)東方,,實欲昆弟之相近”,,他與弟弟蘇轍的手足之情也可以說是千古稱道的,幾年沒有見弟弟,,他確實有些想,,那時蘇轍在濟南做官,調(diào)到密州,,離弟弟就近了許多,。蘇軾多情,告別杭州也有不盡的難舍之情,,可是大丈夫之別,,自是“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你看他在給他的同鄉(xiāng),、新任杭州太守楊繪餞別的那首《南鄉(xiāng)子》詞里這樣寫:“東武望余杭,云海天涯兩杳茫,。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xiāng),醉笑陪公三萬場,?!边@豪氣在詞中已出矣。
    在密州任上他寫了那首著名的“中秋詞”《水調(diào)歌頭》,,詞云: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此詞前有小序云:“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丙辰,,即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所謂“兼懷子由”,自不是專懷,,蘇軾在中秋節(jié)歡飲達旦,,乘醉而歌,自有一番感慨,。這首因“月”而起興的詞,,關于它的命意,真可謂聚訟紛紜,?;蛑^“思君”,鄭騫《詞選》駁之曰:“此說殊謬,,時地皆不合,。”或謂此詞反映了蘇軾出世人世兩種思想的沖突,,這是針對詞中“我欲乘風歸去”五句而言的,,說蘇軾原本有出世之想,繼而衡量再三,,復覺人間尚好,。而繆鉞先生則說“起舞”二句,是“在月色澄明中翩翩起舞,,顧影自喜,,這種境界已是仿佛天上,又哪像在人間呢?”此說取自黃蓼園《詞選》,,黃說:“仿佛神魂歸去,,幾不知身在人間也。”這是說已進入一種天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則天上、人間也就沒有什么區(qū)別了,。這是說進入了一種極高的境界,,所以像下片盡管因苦痛而無眠,也瞬間便可排遣了,。這種可以排遣,,在于心中可以融和不同的諸方面事理,。

    下片“轉(zhuǎn)朱閣,,低綺戶”,是寫月之由東而西移,,始終看著一個徹夜無眠的人,。人何不眠? 是不理解月圓人缺的不和諧。然而旋即解脫,,是人,,自有悲歡離合之情感經(jīng)歷;是月,,自有陰晴圓缺之物理變化,。說“此事古難全”,蓋謂月有月之物性,,人有人之人性,,人別與月圓本是兩兩無涉的事,何必多情自苦! 再退一步說,,人雖隔千里,,卻可共同擁有一個明月,又何怨之有? 這種融和之心,,開解之心,,或許與蘇軾讀佛道家書有關系。其實在這首詞中,,對人間天上,、悲歡離合并不欲作徹底的究詰,蘇軾此詞不過在表述著一種“信念”,。天上好,,人間好,或者人間在某一刻亦如天上一樣好,,這都須有一種比照在,,比照就有兩方面或多方面。天上好是一種信念,人間好也是一種信念,,人間亦如天上,,是把前兩種信念融合后又成的一種信念,蘇軾在這里沒有遽然對世界作出一種判斷,?!昂嗡圃谌碎g”,不是確論,,也是既無法證實又無發(fā)證偽的東西,。

    蘇軾在此詞中只是提出了兩種信念,誰是誰非,,似無定論,。這既無法定論,也無須定論,,后人必欲澄清也是徒勞,。東坡偉大處在能兼容,不作徒勞的深入之究詰,?!疤焐稀币嗳荩叭碎g”亦容,。謂“高處不勝寒”,,只云“又恐”,自非定論,;謂人間尚可居,,只云“何似”,亦非定論,。必欲詰其出世人世,,則喚起東坡于地下竟能知之耶?至于出世好人世好,自可任后人以后人之境遇作解,,而終極之解釋,,仍似不易。
    東坡這首詞出來,,真如詞中出了屈原與李白,,“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真是穿透時空之呼吁,,融合天人之祝愿,胡仔云:“中秋詞,,自東坡《水調(diào)歌頭》一出,,余詞盡廢! ”而又豈只在“中秋詞”哉? 此詞一出,,誠令天下人知道詞之空間原來是如此廣大,詞又豈止是詩之余耶? 于此自可與詩爭高下矣! 脫詞的“詩化”在東坡這里完成,,一點也不為過,,所謂詞的“詩化”,就是詞的“士大夫化”,,就是詞像詩一樣了,,是詞于是時能比較完整地寫出文人士大夫的生活面貌和深刻的思想面貌了。它從軟語幽怨的歌場的單薄,,走向了文人士大夫的內(nèi)心的豐富與深刻.這是絕不同于柳永的歌的,,即如蘇軾在密州所說:“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他的這種融文人士大夫深厚之學養(yǎng)與澄明之人格的自家面目,,雖不能絕對地說在詞壇“一洗綺羅香澤,,擺脫綢繆宛轉(zhuǎn)之度”,,卻實在是能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垢之外”的,。從完成詞之“詩化”這一角度說,蘇詞一出,,“花間為皂吏,,而柳氏為輿臺”,并非過譽之詞也!
    這個時期他還寫了兩首《江城子》,,一首悼亡妻,,一首敘出獵,前者極深摯,,后者極痛快,。先說第一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二日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微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乙卯這一年,,是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蘇軾的妻子王弗已去世十個年頭了,所以開篇即言“十年生死兩茫?!?。“不思量”二句,,是說妻亡十年間,,日日不能忘,不必有意去想,,而伉儷之情深卻每縈于心懷,。”千里孤墳”,,謂妻的葬處在四川老家,,相隔迢遞。而于此說“千里”,,說”孤墳”,,實在是含蘊著許多對妻子的悔意,那么遠地把她一個人拋在那里,,讓她獨嘗凄涼而沒有人說話,。她死了,本不需要說話的,,也無所謂凄涼,,可是在蘇軾心里,無論如何她一直是活著的,。其妻賢而慧,,可是恩愛夫妻卻不能到白頭,婚后只十個春秋她就被病魔奪走了,,這是蘇軾的大痛,。妻亡十年后,蘇軾仍在永恒不改的回憶中,,而歲月的侵凌,,卻使他添了許多的衰老與憔悴,。仕途顛簸,風塵滿面,;思念鏤骨,,青鬢添霜,這十年來已完全改變了舊時的模樣,,怕是相見也難以相識了,。思之苦思之摯,于此見之,。下片忽寫夢境,,軒窗梳妝,猶如生前,。夢是愿望的實現(xiàn),,寫夢中相會,實因日思夜想者就是能與妻子再相聚也,?!跋囝櫋倍洌钦f原有千言萬語,,乍一相逢競不知從何說起,,惟有淚眼相向了。夢中人,,往往是越要做什么就越是做不到,,越想訴說卻越說不出。幽明路隔,,惟有以夢聊可當一通途,可是見了面卻不能互致一言,,此真大憾者也!“料得”三句,,是說思念為之腸斷之處,就在明月夜里的短松崗上,,那里有亡妻的孤墳,,那里就牽動著東坡綿綿不斷的哀思。唐圭璋《唐宋詞簡釋》說此詞“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音響凄厲,誠后山所謂‘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也,。”是謂的評!
    下面我們再看他的那首《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前所引《與鮮于子駿書》中,,蘇軾還說:“數(shù)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jié),,頗壯觀也,。”當是指此詞,?!袄戏颉闭撸载撝Z也,。牽黃擎蒼,,是寫鷹犬共襄獵事;而繼以“千騎卷平岡”,,聲威之壯,,氣勢之大,蘇詞之前,,何曾見得? 百姓傾城而出,,太守執(zhí)弓射虎,真是寫得虎虎有生氣,,勢來不可當也!下片開首三句,,有不甘心老冉冉之將至的意思,亦寫得自負,,是自上片順勢而來的,。“持節(jié)云中”二句,,用《史記·馮唐列傳》故事,。馮唐持節(jié)赦魏尚,,復以為云中守的故事用在這里,就引起后世注釋家的爭議,,或認為東坡此處是自比魏尚,,也有人認為東坡自比馮唐。世多以自比魏尚說“文不對題”,,因為東坡移密州不似魏尚的因罪見拘,,何須馮唐持節(jié)來赦?然而說自比馮唐似亦不得其解,難道這里蘇軾是要借神宗之力,、欲負馮唐之使命去赦有罪之人嗎? 說亦無力,。其實凡詞人用典,未必非要自比典中人,,此處當是泛比,。時宋與西夏對峙,國祚受到威脅,,主要敵人是外族的侵略者,。蘇軾因黨爭被派為地方官,深知內(nèi)斗之害,,而內(nèi)斗足可消耗對外之銳力,。故東坡以此典故說對那些因個人恩怨或黨派之爭而受到不公平待遇者要寬容。國家方用人之際,,不應再有如魏尚那樣無謂之冤獄了,,不應在內(nèi)斗上將人才湮滅。

    梁任公《自由書》云:天下為豪杰之天下,,而豪杰數(shù)十人合為一點,,“則其力非常之大,莫之與敵也,;若分為數(shù)點,,則因其各點所占數(shù)之多寡,以為成敗比例差,。”北宋新,、舊兩黨若王安石,、司馬光,豈非豪杰? 但未合為一處,,故內(nèi)斗不已,,元氣大傷。必欲豪杰不爭,,內(nèi)部不斗,,則應如梁任公所言,,要大家都服膺公理,通達時勢,?!肮砼c時勢即為聯(lián)合諸群之媒,雖有萬馬背馳之力,,可以鐵鏈之,,使結(jié)不解也?!睎|坡引用馮唐故事,,即是寄予一種期望:天下人必須服膺公理,則個人恩怨,、黨派之爭,,遂于此公理之下渙然冰釋矣。當然,,蘇東坡與后來之梁啟超皆理想主義者,,所論皆應然者而非實然者也?!皯弧薄皩嵢弧?,其間有距離,故東坡引馮唐故事,,僅只是寄予一種希望,,其中亦存有哀痛,痛在魏尚不赦,,馮唐難遣也!棄射天狼之才于偏郡,,唯可射虎抒志于東州,豈東坡之哀,,實大宋之哀也!此詞雖表面豪放痛快,,而沉痛實隱于其間。
    “烏臺詩案”,,使蘇軾開始真正地倒霉,,也可以說北宋的黨爭開始不講理了,北宋的政治開始不可救藥了,。蘇軾離開密州任,,又做過徐州太守,后來又去湖州做太守,,那是神宗元豐二年初的事,,七月,御史何正臣、舒宣,、李定等,,在蘇軾的詩文中斷章取義,彈劾他譏切時政,,連篇累牘的彈劾表章,,讓神宗受不了。蘇軾若非名動天下的蘇軾也則罷了,,可偏偏這個大名人卻不支持他皇帝老子本來實施起來就不太遂順的新政,,他也就不能不對這個人們認為的以其才而與朝廷爭勝的蘇大才子起“殺一儆百”之心了。八月蘇軾赴臺獄,,李定等必欲致之死地,。朝廷上為給蘇軾定罪也是爭論不已。王珪說蘇軾詩“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是“不臣”。
    他說:“陛下飛龍在天,,而軾求之地下之蟄龍,,其不臣如此! ”神宗聽了也覺牽強,說:“詩人之詞,,安可如此論? 彼自吟檜,,何預朕事? ”而且神宗說,諸葛亮自稱“臥龍”,,“豈不君耶”? 王宰相辦事無能,,害人有術,連后來也害得蘇軾不輕的章悖也說:“人之害物,,無所忌憚,,有如此也! ”害蘇軾的人有權(quán)力,保他的人也有勢力,,宰相吳充就對神宗直言:“魏武猜忌如此,,猶能容禰衡,陛下不能容一蘇軾何也? ”弄得神宗只好推脫說:“朕無他意,,只欲召他對獄,,考核是非耳,行將放出也,?!碑敃r閑居金陵的王安石也伸出救援之手,他為蘇軾上書皇帝曰:“安有圣世而殺才士乎!”據(jù)說此案以其一言而決,。其實宋仁宗的曹皇后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耆舊續(xù)聞》載:曹后病重時,神宗欲大赦天下以減后憂,,曹后說:“不須赦天下兇惡,,但放了蘇軾可矣! ”這么多人說情,再加上太祖趙匡胤早有不殺士大夫的誡碑,,自度必死的蘇軾終于沒有死,,在烏臺獄中呆了一百三十天,于十二月二十九日責受尚書水部員外郎充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署公事。
    “平生文字為吾累,,此去聲名不厭低,。”他就這么去了黃州,??墒撬牧嗣? 一點也沒改,而且詩文卻越作越來勁了,。編管黃州之時,,他作了很多的詞,而且不乏壓倒古今之作,,一曲“大江東去”,,就是這個時期唱出的。詞云: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云,,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這是一首懷古詞,,寫游赤壁之感懷。起筆寫江流之浩蕩,,高唱人云,。“浪淘盡”一句,,將無窮興亡故事都寫入其中,,這中間有悲哀,也有一種感慨中的通脫和通古今而觀之的氣度,。一切的風流人物總會被大浪淘盡,,這是歷史的法則,吾人不能左右,,作者不僅自己通古今而觀之,,進而亦將自己注入這如江水之東流的歷史中了。以東坡之博學,,不應不知道此黃州赤壁并不一定是三國“赤壁之戰(zhàn)”時的赤壁,,在《東坡雜記》上他就說:“黃州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傳云曹公敗處所謂赤壁者,或曰非也,。曹公敗歸,,由華容路……今赤壁少西對岸即華容鎮(zhèn),庶幾是也,。然岳州復有華容縣,,竟不知孰是?!庇纱擞^之,,他是權(quán)從傳說,就把它當作“周郎赤壁”,,這也是一回“想當然耳”的事,,不過借它說事抒懷而已,歐陽文忠公若在,,又會夸他“善用書”了,。他在這里用了“人道是”三字,表明自己是遵從傳說,,并非誤認遺跡,。起處“大江東去”是概說古今之流變,,此處則具體到.“三國赤壁”以扣主題。往下“亂石”三句,,寫赤壁之險,,山石而曰“亂”,波濤而曰“驚”,;寫山而曰“崩云”,是山與天接而劃破長空,;寫水而曰“拍岸”,,是水與陸接而驚動岸涘。寫山而有空間之動感,,寫水而有時間之動感,,用的都是極有力的字眼,讀來令人驚心駭目,,其健,、其實,其開闊,、其長遠,,如此之境界,舍東坡不知誰人能到得! “江山”二句,,一嘆而結(jié)拍,,如此美麗的江山,眾多的英雄人物,,那歷史上的一幕一幕,,讓人想起來就激動不已。

    下片一開始就把筆力集中在周郎身上,,我們看,,東坡在這里如用電影的“語言”,把鏡頭一步一步地推進,,由“千古”而至“三國”,,由“三國”而至“周郎”。赤壁之戰(zhàn)御曹的主力是吳,,統(tǒng)帥是周瑜,。“遙想”五句寫周瑜當年之英姿,。述周郎而言“小喬初嫁”,,是以美人為襯托,顯得英雄更加出色,?!帮L流人物”,,是光彩照人的人物,是風華超常的人物,,“風流”也者,,風行水流也。這里有著一種宇宙的氣象,,一種浪漫的氣質(zhì),。所以戰(zhàn)爭在這樣的人面前,就不是烽煙白骨,,就不是血流遍野,;成就一番功業(yè),像下一盤棋,,像聊一回天兒,,那么大的一場戰(zhàn)爭,“羽扇綸巾,,談笑間”,,就“檣櫓灰飛煙滅”了。這不是說古來成大事業(yè)者就那么容易,,而是說他們有大境界,,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能夠從容不迫,,指揮若定,。大敵當前,他們何其瀟灑自如!這是東坡所仰慕的英雄形象,。這以上是“懷古”之正文,,自“故國神游”而下,轉(zhuǎn)入自抒懷抱,?!肮蕠裼巍保堑寡b句法,,即神游故國,;“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也是倒裝句,,即應笑我多情,、早生華發(fā)。神游故國的是蘇東坡,,是他在做一種歷史之溯回,,見周郎少年英發(fā),建功立業(yè),,自愧弗如,,因傷時不我予事不我予也!過去的時代造就了周公瑾,,而現(xiàn)在呢?自己也像范滂一樣是“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的人物,可到頭來,,卻是“魂飛湯火命如雞”,,遭了“烏臺詩案”,到如今是九死一生,。對比前賢,,對比兩個時代,他不能不有很多的感慨,,所以說“多情”,;加上“應笑”二字,見出東坡的無奈,;“早生華發(fā)”,則是一種沒有成就感的悲哀,。這一句十分地沉痛,,他不止是“笑”自己,也是在“笑”這個時代,,在這種古今的對勘中,,他有一種對當下的深切的發(fā)問:這個時代怎么了? 英雄人物真的就一去不復返了么? 長江啊,你千古滔滔流的就是英雄血,,難道如今就凝固了嗎? 這個時代難道真的成了一個拒絕英雄的時代了嗎? 在這里他沒有瀟灑,,他沒有“跳出”,他直指向內(nèi)心追問,,直指向歷史的深層追問,,直指向當下的肯綮處追問。

    “烏臺詩案”沒有改變他的那種真正的士大夫的良知與深情,,蘇軾出獄后曾有詩句云:“卻對酒杯渾似夢,,試拈詩筆已如神”,寫完后他私自罵曰:“猶不改也!”他當然不會改,,改了就不是蘇東坡了! 寫悲哀他就寫到家,,但不在悲哀上留連,他不像李商隱把自己沉人悲哀的底層在那里自虐,。他自信,,他向上,他永遠是那種“雙峰插云”似的人物,。他能深切地感知悲哀,,他又能曠達地超越悲哀。這種超拔的人格力量,,使他能感動當時感動后世,。他把自己放在大歷史中,,融進了古往今來的盛衰成敗與榮辱興亡之中,故其不自溺于政治理想之落空的悲哀之中,。所以他接下來寫道:“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睂⒁槐茷⑾蚪?,灑給江心的一輪明月,他在自己的悲慨中超脫而得以如江月一樣的澄明,。
    蘇東坡此類詞并不多,,但他在詞史上的地位,自應由此超曠類的詞立足,。后人也有不喜此類詞者,,然仍不能泯滅其輝煌。這類詞不易學,,稍不慎,,便入粗率惡道,沒有蘇東坡那一份對宇宙萬事萬物超曠的態(tài)度與襟抱,,是作不得這種詞的,。蘇軾初到黃州,寓居定慧院,,這時他寫了一首《卜算子》: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都說這是詠物詞,,其實這里人與雁都打并成一片,,人雁莫辨矣。詠物詞,,若不寫心情,,那就是一個空殼,那“物”也就詠死了,。東坡在這里是借詠孤鴻而寫一己之騷情雅意,,讀此詞,不必如“常州派”那樣句句說成有寄托,,這只是寫一種心情,,是個人身世之變與一己之人格持守間矛盾重重的一種心情,。他不被理解,卻又不愿流俗,,他不愿孤獨,,可又不得不自甘于孤獨。首句寫景:疏桐缺月,,寫出一片幽靜氣氛,。二句寫時間,漏斷人靜,,更覺萬籟俱寂,,纖塵不到。此二句將幽寂之境況寫盡,,為下面寫幽人起到極好之烘托作用,。“幽人獨往來”前面置以“誰見”,,是說無人見,,下又有“縹緲孤鴻影”,寫人之孤,、鴻之孤,由孤而冷,,向下片度去,。上片扣一個“孤”字,由“孤”而人鴻莫辨,;下片就扣一個“冷”字,,由“冷”而人鴻莫辨。
    “驚起”句,,既是鴻為人驚,,也是人為鴻驚,“驚”字寫出驚魂未定,,鴻自因離群而提心吊膽,;人則因方歷宦海之風險而心有余悸?!坝泻蕖币痪?,是說其苦痛唯自己最能知道而別人無法體會,也是說無人能夠,、無人愿意分嘗他們的苦果,。“揀盡”二句,,從“鴻”此一角度說,,是鴻不棲樹,,自宿沙洲,無枝葉之托庇,,有霜露之侵凌,。在人此一角度說,則是不欲流俗,,堅持德操,,人格不因處逆境而頹敗、而倒塌,。這是真正的士大夫的氣概,,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處貧賤而不改素志,,臨大難而不失節(jié)操?!肮陋殹蓖菍λ麄兞贾刂镜目简?。
    蘇軾固然善排遣,但那是以佛道之理將內(nèi)心的苦痛“化”掉,,從而有一種升華與超越,,而不是改變素志泯滅良知。所以他骨子里還是儒,,還是正統(tǒng)的中國文人的脾氣,。對待形骸與身外之物,他是佛的,,道的,,可他那顆心卻永遠沒有放下,那種“孤”,,那種“冷”,,是他終生的內(nèi)心感受。一般人只看到他的快樂,,不太關注他內(nèi)心的苦痛,。他的內(nèi)心是澄明的,所以苦痛,;也正因為他的內(nèi)心是澄明的,,所以他能夠快樂。這首詞是寫苦痛,,但不是歇斯底里,,不是死去活來,而是“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人語”,,通篇是空中傳恨,,一片神行。在北宋小令中,,實為別調(diào),,誠如黃庭堅說的:“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 ”
    他在定慧院住了一段,,很快就因為家眷的到來而搬到臨皋亭去了。臨皋亭是個好地方,,亭下不遠便是大江,,江水大半是從峨眉山上流下來的雪水,蘇軾說:“吾飲食沐浴皆取焉,,何必歸鄉(xiāng)哉? 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痹凇稌R皋亭》中他又說:“東坡居士酒醉飯飽,倚于幾上,。白云左繞,,清江右洄;重門洞開,,林巒坌入,。當是時,若有所思而無所思,,以受萬物所備?!睎|坡確如林語堂先生說的,,是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他現(xiàn)在是個閑者,,他就是江山風月的主人,,酒醉飯飽,在思與不思之間,,不在苦痛中沉溺,,而是因“化解”而進入快樂境。這時候他作了一首《臨江仙》,,詞題是“夜歸臨皋”: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敕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遷居臨皋亭后,,蘇軾自號“東坡居士”,。這首詞是寫他醉飲之后夜歸臨皋住所的事。上片寫醉歸而家門已閉,,童仆酣睡,,他無法進門,只得倚杖聽江濤之聲以遣時,。下片則是“倚杖聽江聲”時的思緒之敘寫,。”長恨”二句是檢討平生之語,。他其實一刻也沒有停止對人生的思考,,此時他被看管于黃州,前此給他加的“訕謗罪”不過是黨派之爭時欲加治罪的一種借口,,這種現(xiàn)實,,不能不對他自幼培養(yǎng)起的儒家用世之志意是一個很殘酷的檢驗。這時他想到了莊子,,《莊子’知北游》中說:“舜問乎丞曰:‘道可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夫有道?’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边@是“長恨此身非我有”一句所本。又《莊子·庚楚?!吩疲骸盁o使汝思慮營營,。”這是“何時忘卻營營”一句所本,。莊子主張心的自由,,不為外物所役使,這在蘇軾那里得到共鳴,。他在這里化用莊子的話,,也是在說他是用道家那種超曠之精神來開解他儒家用世之志意的落空。當其身處逆境時,,莊子的話為他帶來一些寬慰,,也使他更清醒于世界和自己的關系,。他在此一思考中由原來被貶后的內(nèi)心之不平而漸趨平靜?!耙龟@風靜毅紋平”,,寫江水,亦是寫心境,。身被拘管,,心卻是管不住的,從這里開始,,乘著思想之舟,,心游于物外,這余生也自得一個大自由,。傳說當時人聽到“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二句,認為蘇軾跑了,,黃州太守徐君猷怕在他手下走失了這個罪人,,便派人查看,原來蘇軾正在家中酣睡,。
    蘇軾不會逃跑,,這首詞寫了他思想上的一種開悟,是他心路上的一種前瞻,,他的內(nèi)心為之澄明,,所以他才睡的那么塌實。此時的蘇東坡,,非常人可解也! 這個時期他還寫了一首《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切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此詞前有小序云:“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睂懨鬟@是記沙湖道中遇雨的一種感受,,亦因之而表現(xiàn)出一種處世之態(tài)度。我們說過,,蘇軾是一個把儒家用世之志意與道家曠觀之精神圓滿融合為一體的人物,,所以當其居廟堂之高而為官時,即能盡一己之全部的真誠的匡世心與經(jīng)世致用之能力,,積極地為朝廷出謀劃策,、盡職盡能。而當其遭到不公平的待遇被貶謫州縣時,,也不至迷失彷徨不能自已,,他從不曾頹廢不起。
    這是一個最終完成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與持守的成功的人物,。這首詞寫出了他在逆境中的一種超曠的人生態(tài)度,。“莫聽”二句,,寫得何其輕松! “竹杖”三句,,寫得何其超曠! 逆境中能有如此之態(tài)度的實在不多。古來超曠者,,都不自苦,、自溺于人生之逆境,而是更能超越其匕,,作一種更遠的人生之展望,。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他們只把眼前的逆境當作人生途中必須經(jīng)過的一個小小的曲折,,所以下闋頭兩句只略言雨中稍覺的一絲涼意,,旋即寫山頭已見晴光。烏云不能長遮日,,天下必有轉(zhuǎn)晴時,,這一點風雨又何足道哉! 因而有末三句“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之超然曠達之觀照,。這既是寫雨后之實景,也是作者由此實境中超越出來而對人生前程所作的一種展望與設想,。人生苦痛經(jīng)過后,,再回首,一切即如平常,,那么當其風雨來時,,又何必倉皇狼狽?而倘無東坡那種將其立身之志意與超然之襟抱圓美地融合為一處的修養(yǎng),,則誰人能在逆境中有“余獨不覺”的超曠呢? 他的學養(yǎng)、他的襟抱,、他的那種作為精神支撐的“士”氣——即真正的知識分子的人格力量,,豈止是能夠使他面對黃州之貶,更使他能夠面對終生的苦難,。神宗說他“心中無事”,,實際上那就是他內(nèi)心的澄明無礙,所以他在驚濤駭浪中仍能穩(wěn)睡,,所以他在大苦大難中仍能笑呵呵地唱歌,。

    在北宋詞史上,蘇軾和柳永是兩顆巨星,,蘇軾是太陽,,柳永是月亮。歷代評論家都不愿意把蘇與柳等量齊觀,,愛蘇之心,,無可厚非;卑柳之論,,往往就下得太狠,。東坡并不卑柳,他對柳永那類有高遠氣象的句子如“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就十分推崇,。他也曾有“我詞比柳如何”這一類的發(fā)問,,這種發(fā)問本身就是一種平等的對待,當人們說,,柳詞須十三女孩持紅牙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蘇詞須關西大漢把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時,,蘇軾也不較量錙銖了,。柳永詞唱遍天下,自有柳詞動人的地方,;蘇軾詞指出向上一路,,自有蘇詞撼人的力量。他們走的是兩種不同的路,,各自都走出了輝煌,。柳永使詞在“音樂化”、“市場化”的路上走,;蘇軾使詞在“詩歌化”,、“文人化”的路上走。柳永在形式上開拓,;蘇軾在內(nèi)容上開拓,。蘇軾以其胸襟氣勢方面開后來張孝祥、陸游,、辛棄疾一派,;柳永以其工力技巧方面開后來周邦彥、姜夔,、吳文英一派,。蘇軾以詩為詞,使詞的領域擴大,,地位提高,;柳永深諳音律,使詞之本體得以長足發(fā)展,。世界上不能只唱“大江東去”,,也不能只唱“曉風殘月”,宋代的詞壇本來就是多元并存的,,后世評家又何必厚此薄彼呢?蘇軾散文的詩意美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