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姆斯基-科薩科夫 100多年前,俄羅斯作曲家尼古拉·安德烈維奇·里姆斯基-科薩科夫(Nikolai Andreivitch Rimsky-Korsakov,,1844-1908)創(chuàng)作的《野蜂飛舞》(俄語原名《Полет шмеля》,,英譯Flight of the Bumble Bee)原本是為歌劇《撒旦王的故事》第三幕第一場中王子變成大黃蜂并向反面角色發(fā)起攻擊的情節(jié)而譜寫的一段管弦樂曲。 100多年來,,由于該曲半音密集,,速度奇快。且音樂形象栩栩如生,,而分別被鋼琴,、小提琴等樂器移植為獨(dú)奏曲目演奏??墒?,近年來隨著全球音樂表演炫技化、娛樂化趨勢日新月異的迅速變化,,里姆斯基當(dāng)年的管弦樂曲《野蜂飛舞》早已“形形色色,,面目全非”——管弦樂隊(duì)木管聲部中的長笛、單簧管,;銅管聲部中的小號,、圓號;鍵盤聲部中的鋼琴,;弦樂聲部中的小提琴,,以及吉他、薩克斯等樂器的演奏家們都在用自己的樂器躍躍欲試,。就連聲樂也開始涉足了《野蜂飛舞》的炫技行列,。 里姆斯基如在天有靈,會不會驚訝地說:醬紫哦,? 小號演奏(一種窒息的感覺) 單簧管及人聲(那個自毀形象的人聲演繹的“顆粒感”真是驚人) 合唱版(可以斷定,,野蜂飛舞被玩壞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