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的舞蹈2013-09-30 15:35:15 作者:admin 來源:中國網(wǎng) 瀏覽次數(shù):1622 網(wǎng)友評論 0 條白族的舞蹈
白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早在秦漢至南北朝時期,,白族先民之一的滇僰已將歌,、舞、樂三者融為一體,。晉寧石寨山出土的青銅器之紋飾中有銅鼓舞,、蘆笙舞,、羽舞、鷺舞,、盤舞,、盾牌舞等等。在一個銅扣飾上,,鑄有八人組成的歌樂舞組合圖像,。至今流傳在山區(qū)的各種原始舞蹈種類還有鳥獸類舞蹈、踏歌舞,、巫舞,、踩牛舞。如鳥獸類舞蹈為無歌相伴的純舞蹈,,流行于怒江勒墨白族青年婦女中,。人數(shù)不等,以步伐為節(jié)奏,,以雙手和身段的變化描述模仿鳥獸牲畜動作及人們采集,、勞動行為。1984年的表演達(dá)12種之多,。洱源西山對純舞蹈有個專有名詞叫“力格高”,,老少皆喜,尤為少男少女熱愛,。表現(xiàn)內(nèi)容與勒墨白族農(nóng)事生產(chǎn)內(nèi)容相同,。舞蹈動作達(dá)16種。為一步插,、二步插,、互插、互旋轉(zhuǎn),、四梅花,、四相迎、五子登科,、獅子紡麻,、雞反毛、老鷹展翅,、前后跳,、單雙腳跳、快縱,、搓衣洗線,、羊羔吃奶,、馬踢腳等,。 南詔,、大理國白族先民開始大量吸收漢文化,中原漢人舞蹈品種輸入白族地區(qū)者不少,,唐宋以來大致有:耍馬舞,、耍獅、耍龍舞,、耍麒麟舞,、耍鶴舞、漁樵耕讀舞,、霸王鞭舞,、“鹿鶴同春舞”、八角鼓舞和兵器舞等等,。 新中國建立后,,文藝團體整理加工編制出手巾舞、繞三靈舞,、霸王鞭舞等,,以在舞臺演出。 白族當(dāng)代舞蹈家有楊麗萍,、喻良其,、楊士景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