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yī)胃病治驗良方14首(轉載) 發(fā)表者:趙東奇 1154人已訪問 1滋胃飲 【來源】周仲瑛 【組成】烏梅肉6克,炒白芍,、北沙參,、大麥冬、金釵石斛,、丹參,、生麥芽各10克,炙雞內(nèi)金5克,,玫瑰花,、炙甘草各3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3次。 【加減】口渴甚,、陰虛重者,,加大生地10克;伴郁火,,脘中燒灼熱辣疼痛,,痛勢急迫,心中懊惱,,口苦而燥,,加黑山梔6克,黃連5克,;舌苔厚膩而黃,、嘔惡頻作,濕熱留滯者,,加黃連,、厚樸、佛手各3克,;津虛不能化氣或氣虛不能生津,,津氣兩虛,兼見神疲氣短,,頭昏,、肢軟、大便不暢或便溏者,,加太子參,、淮山藥各10克。 【療效】屢用效著,,一般服3~5劑即見效,,繼服可愈,。 2加味黃連溫膽湯 【來源】謝昌仁,《名醫(yī)治驗良方》 【組成】黃連2克,,陳皮6克,姜半夏10克,,茯苓12克,,甘草3克,枳實6克,,竹茹6克,。【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3次,。 【加減】本方共十二種加味法:①肝郁化火,嘈雜泛酸加吳茱萸,,為左金溫膽,;②胃酸少加吳茱萸、白芍及戊己溫膽,;③脘脹痞滿加全瓜蔞即陷胸溫膽,;④肝胃不和,痛涉脅肋加柴胡,、白芍,,合四逆散意;⑤酸多加烏賊骨,、大貝取烏貝散意,;⑥痛甚加延胡索、川楝子,、白芍,;⑦伴失眠者,胃不和臥不安也,,加秫米,、首烏藤、合歡皮,;⑧胃脘灼熱,,重用黃連3克,加青木香,、蒲公英,、寓青蒲飲;⑨胃陰不足加沙參,、麥冬,、石斛,,養(yǎng)胃湯之意;⑩便秘者加瓜蔞仁,、火麻仁,、郁李仁;?脘痞煩熱加梔子,、黃芩,;?久痛入絡、夾瘀血證者加紫丹參,,赤芍,。 【療效】多年使用,若能靈活加減,,收效頗著,。 3治萎縮性胃炎方 【來源】鄧鐵濤,《鄧鐵濤臨床經(jīng)驗輯要》 【組成】太子參30克,,云茯苓,、淮山藥、石斛,、小環(huán)釵各12克,,麥芽30克,丹參12克,,鱉甲30克(先煎),、甘草5克,田七末3克(沖服),。 【加減】脾胃氣虛較甚者加黃芪或參須(另燉),;濕濁偏重者加扁豆、雞蛋花,、苡仁等,;肝郁者加素馨花、合歡皮,、郁金等,。 【療效】屢用屢驗,效果頗佳,。 4香砂溫中湯 【來源】李振華,,《名醫(yī)治驗良方》 【組成】黨參12克,白術10克,,茯苓15克,,陳皮、半夏各10克,木香6克,,砂仁8克,,川厚樸、干姜,、川芎各10克,,丁香5克,炙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加減】兼肝郁甚者,,加香附,、烏藥各10克;兼血瘀加丹參15克,,元胡10克,;濕盛泄瀉者,加苡仁30克,,澤瀉10克,,桂枝5克;濕阻嘔惡者,,加蒼術10克,,藿香15克;食滯不化者,,加焦山楂,、神曲、麥芽各12克,;陽虛甚者,,加制附子10克;氣虛甚者,,加黃芪15~30克,。 【療效】多年應用,療效滿意,。 5養(yǎng)胃湯 【來源】何止湘,,《中國當代中醫(yī)名人志》 【組成】紅參、黃連各3克,,半夏9克,,干姜3克,生甘草6克,,八月札,、佛手片各9克,,制香附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療效】多年臨床使用,,治驗甚多,,有效率為80%。 6治胃痛方 【來源】趙棻,,《中國當代中醫(yī)名人志》 【組成】潞黨參,、淮山藥各15克,麥芽,、谷芽各30克,,雞內(nèi)金9克,木香6克(后入),、神曲,、川厚樸各9克,香白芷6克,,元胡,、赤芍各9克,海螵蛸12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3次,,飯前半小時服藥。 【加減】(1)慢性萎縮性胃炎,,無酸胃脹者,,去海螵蛸,加烏梅5克,,北楂肉,、莪術各9克,北黃芪15克,。 (2)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有出血者,,加仙鶴草、紫珠草各15克,,去赤芍,。 (3)有膽汁返流引起胃炎者,加龍膽草9克,飯前半小時服藥,;(4)有面色蒼白,、嘔吐清冷水者,加肉桂粉2克(沖服),。 【療效】屢用效佳,。一般服5劑左右見效,多服可愈,。 7補中消痞湯 【來源】李壽山,,《名醫(yī)治驗良方》 【組成】黃芪,黨參各15克,,枳實,、桂枝各10克,炒白芍,、丹參各15克,,炙甘草、生姜各10克,,大棗5枚,白術1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分2次溫服,。 【加減】噫氣矢氣不暢者加佛手,;脘中隱痛明顯者加元胡、香櫞皮,;胸脘拘急,、氣逆咽梗者加香附、蘇梗,;脅背脹痛加廣木香,、郁金;食少難消加雞內(nèi)金,、炒谷麥芽,;大便溏瀉加茯苓;大便秘結,,加肉蓯蓉,;貧血、頭眩者,,加當歸,、枸杞子。 【療效】臨床屢用,頗具效驗,。 8.治膽汁返流性胃炎(胃脘痛)秘方 健脾降逆湯 【來源】鄧鐵濤,,《鄧鐵濤臨床經(jīng)驗輯要》 【組成】吳茱萸1~3克,川黃連3~5克,,太子參30克,,白術、云茯苓各15克,,甘草5克,,威靈仙15克,桔梗10克,,枳殼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療效】多年應用,效果頗佳,。 9.治淺表性胃炎(胃脘痛)秘方 竹茹清胃飲 【來源】姚子揚,,《名醫(yī)治驗良方》 【組成】竹茹12克,蘆根30克,,蒲公英15克,,枳殼、石斛各10克,,麥冬15克,,薄荷6克,白芍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2次,取汁300毫升,,日早,、晚分2次飯前溫服。每周服5劑,。 【加減】胃脘痛甚者,,重用芍藥(30~60克),甘草,、加元胡15克,;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者,加兒茶10克,,瓦楞子粉15克,,去石斛,;口渴者,加生石膏15克,,渴止即去之,;便干者,加全瓜蔞20~30克,;嘔吐者,,加生姜10克。 【療效】屢用屢驗,,療效顯著,。 10.清中消痞湯 【來源】李壽山,《名醫(yī)治驗良方》 【組成】太子參,、麥門冬各15克,,制半夏7.5克,柴胡6克,,生白芍10克,,炒梔子、丹皮各7.5克,,青皮10克,,丹參15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加減】泛惡欲嘔者加竹茹、茯苓,;口干舌燥者加黃連,、生地,太子參易沙參,;噫氣矢氣不暢加佛手,;氣逆咽梗不適加旋覆花、生赭石,;食少難消加雞內(nèi)金,、炒谷麥芽、烏梅,;大便溏薄加山藥,、扁豆,減梔子,、丹皮量,;頭眩目澀者加枸杞子,、甘菊,去柴胡,。 【療效】多年應用,,效果頗著。 11.和中消痞湯 【來源】李壽山,,《名醫(yī)治驗良方》 【組成】黨參15克,,制半夏10克,黃連3克,,丹參,、蒲公英、白芍各15克,,炙甘草6克,,干姜3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加減】胃痛明顯加元胡,、香櫞皮,;胃中冷倍加干姜、肉桂,;灼痛口干者干姜易炮姜,,加石斛;噫氣矢氣不暢加佛手,、枳殼,;食少難消加雞內(nèi)金、炒谷麥芽等,。 【療效】屢用屢驗,,療效顯著。 12.清胃方 【來源】張鏡人,,《中華名中醫(yī)治病囊秘·張鏡人卷》 【組成】徐長卿,、平地木各15克,旋覆花(包)9克,,代赭石(先煎),、丹皮各15克,赤芍,、制香附各12克,,延胡索、連翹各9克,,水炙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療效】屢用屢驗,、效佳。 13.益氣養(yǎng)陰湯 【來源】危北海,,《中國當代中醫(yī)名人志》 【組成】當歸,、白芍、黃芪,、白術,、茯苓、澤瀉各15克,,甘草10克,,青黛15克,白芨12克,,黃連9克,,陳皮、蒲公英各15克,,三七面1克(沖服),、沉香面1克(沖服)。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3次、飯后1小時服,。 【療效】多年應用,,效果頗佳。 14.加味黃芪建中湯 【來源】楊澤民,,《中國當代中醫(yī)名人志》 【組成】黃芪20克,,桂枝、白芍各10克,,煅瓦楞30克,延胡索10克,,虎杖20克,,生姜3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兩次取汁300毫升,痛前服100毫升,,日服3次,。 【療效】屢用屢驗,,堅持治療,每獲良效,。 |
|
來自: 昵稱11739632 > 《胃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