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言》編輯部邀我參加創(chuàng)刊三十年座談會,,因事未赴約,,但這讓我想起十年前《群言》創(chuàng)刊二十年座談會的往事。 那次,,周有光先生赴會,;這回,不知他去沒去,,甚念,。 追憶,時在二○○六年七月十四日全國政協(xié)禮堂,,我第一次見周有光老人,。周先生誕生于一九○六年一月十三日,時百歲有半,,俗稱一百○一歲,,屬人瑞級壽翁,是與會中最長者,。老先生中等個,,穿著樸素,,戴黑框眼鏡,面容滋潤,,目光炯炯,,頭發(fā)稀疏灰白,發(fā)際高峻,,風度儒雅,,乍看,六七十歲模樣,,只是步履稍蹣跚,。 座談會,是要“談”的,。當時別人的發(fā)言,,我多忘了,唯周老的話令我印象不滅,。他說,,自己已是一個“落伍者”。為什么呢,?“因耳背眼花,,從這兩個器官汲取外界信息的能力差了,不知新聞,,自然落后,。不過,還要追逐潮流,,希望《群言》慶祝四十周年之際,,再來恭賀,跟諸友重聚一堂,?!?/p> 顧況詩曰:“一別二十年,人堪幾回別,!”但百歲周老卻如谷建芬上世紀八十年代創(chuàng)作的一首歌所唱——“再過二十年,,我們來相會”,好浪漫,,真瀟灑,。其時,他就一百二十歲啦,。他的話一落,,會場笑聲、掌聲響成一片,,是欣慰,,是欽佩,,也是預祝。那次會后,,我寫《壽者的幽默》發(fā)于《人民日報》,其中便說到周老,。 我跟周老還有個淵源,。二○○五年第七期《群言》雜志,同時發(fā)了周文《女人不宜稱“先生”》及拙文《“先生”妙用》,。周文說,,稱某些女士為“先生”,“這股風極其不妥,,理由如下:一,、混淆性別。不知底細的人,,可能認為‘宋慶齡先生’是男人,。二、重男輕女,。稱先生是尊敬,,稱女士是不尊敬。這明明表示了重男輕女的下意識,。想要尊敬,,反而不尊敬了。三,、用詞混亂,。‘先生’一詞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里有六個義項,,沒有一項表示女性,。建議:慎重使用語詞,不再稱女士為先生”,。拙文也表示了同樣意思,。此前我未讀周老此文。周老是語言學權威,,編輯將兩文同發(fā),,也許有聲援小人物的意思。 據(jù)此我覺跟周老有緣,,廣搜這位極其獨特老人的軼事,。 為什么說其人“極其獨特”呢?因他長壽——當今已是老齡社會,,然而年逾百歲者畢竟極少,,周老呢,,乃是老中之老,此獨特一,。因他摩登——長壽之人多了,,長壽而時髦者卻不多見,此獨特二,。因他學問大——長壽摩登,,再加百科全書式的大學問,這樣的人,,沙里揀金,,尋尋覓覓也找不到幾個吧?此獨特三,。因他“不安分”——人老頤養(yǎng)天年,,萬事盡閱,有啥“過不去”的,?百歲老人周有光偏偏勤奮而頗“躁動”,,此獨特四。具此四大亮色,,您能不能找出第二人,?您說,他是不是“極其獨特”,? 這位逾百老人,,年輕時卻被算命先生一本正經(jīng)預測“活不過三十五歲”,夫人受“牽連”,,也被定成這個壽數(shù),。其實周太太張允和女士享年九十三歲,也屬高壽,。這對夫妻共同生活將近兩個三十五年,。可見一切“算命”,,全是扯淡,。 長壽美事,但膩膩歪歪湊合活著,、無法享受人生快樂,,并非壽者福音。周老不但高壽,,且健康多能,。他的健康長壽,并非遵循“養(yǎng)生大師”的信條得來。他只是粗茶淡飯,,過平常人的日子,。作為學人,周先生已著述等身,,百歲過后,,仍然“只知事逐眼前過,不覺老從頭上來”,,筆耕不輟,,一年寫一本書,是奇跡中的奇跡,。都說“人老腿先老”,實則腦萎縮才是老的實質(zhì)標志,。身心不分,,而心主導著身。大腦躍然,,即可激活肌體免疫細胞,,使筋韌骨固肢爽,渾身通泰,;腳勤手快,,又反作用于大腦神經(jīng)元,令人神清氣暢意遠,,永葆青春,。夕陽無限好,好在身心雙??;長壽令人羨,羨其有所作為,。 “年輕的心迎著太陽,,一同把希望去追?!钡?,將來在《群言》四十周年慶祝會上,還能聆聽這位老人的睿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