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記》第五十回,李紈向眾人講了自己和李綺作的謎語,。書中寫道:
李紈因笑向眾人道:“……昨日老太太只叫作燈謎兒,,回了家和綺兒、紋兒睡不著,,我就編了兩個《四書》的,。他兩個每人也編了一個?!北娙寺犃?,都笑道:“這倒該作的。先說了,,我們猜猜,。”李紈笑道:“‘觀音未有世家傳’,,打《四書》一句,?!毕嬖平又f:“就是在‘止于至善’,。”寶釵笑道:“你也想一想‘世家傳’三個字的意思再猜,?!崩罴w笑道:“再想?!摈煊裥Φ溃骸芭?,是了。是‘雖善無征’,?!北娙硕夹Φ溃骸斑@句是了。”李紈又道:“一池青草草何名,?!毕嬖朴置Φ溃骸斑@一定是 ‘蒲蘆’也。再不是不成,?”李紈笑道:“這難為你猜,。紋兒的是‘水向石邊流出冷’,打一古人名,?!碧酱嚎粗柕溃骸翱墒巧綕??”李紈道:“是,。”又道:“綺兒的是‘螢’字,,打一個字,。”眾人猜了半日,,寶琴笑道:“這個意思卻深,,不知可是花草的‘花’字?”李綺笑道:“恰是了,?!北娙说溃骸拔炁c花何干?”黛玉笑道:“妙得很,!螢可不是草化的,?”眾人會意,都笑了說:“妙,!”
我們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石頭記》是一部有正(小說),、反(歷史)兩面的奇書。這部書是曹雪芹“一字一淚,,一淚化一血珠”哭成的,。他絕不會在這樣一部書中,寫進與隱史無關的無聊的謎語,。這組謎語必然隱喻著某一主題,。其主題便是:曹雪芹既是《石頭記》的作者,又是《石頭記》的批書人,。下面我們就這個問題進行解析,。
(二)對李紈、李綺和李紋所作之謎的解析
對于李紈,、李綺和李紋所作之謎有不同的解析,。在這些解析中,,我們選擇一位農(nóng)民“石迷”的解析。這位“石迷”名叫劉仕魁,,在新疆務農(nóng),,上過五年學,原籍山東,,現(xiàn)今年已古稀,。他二十年前,曾讀過《紅樓解夢》(1989年版),,受到啟發(fā),,便努力挖掘《石頭記》背后之隱秘,對該書有許多獨道見解,。在20世紀90年代曾與筆者有很多書信來往,,少數(shù)幾封信刊于《紅樓解夢》第五集的“讀者對‘解夢’學說的理解、思考和補充”部分,。下面對這組謎語的闡釋,,就是參考了劉仕魁先生的書信。
1.賈家四代人名字的排列帶有一定規(guī)律
賈家四代人名字的排列帶有一定規(guī)律即按人(偏旁為“亻”,,如賈代善),、文(偏旁為“攵”,如賈敬),、玉(偏旁為“玉”,,如賈璉)、草(字頭為“艸”,,如賈蓉)的順序,。“人,、文,、玉、草”的喻意即:《石頭記》一書中的人物和文字都隱喻著曹雪芹之人之事,。其中“玉”諧“喻”,,“草”諧“曹”。有了這種理解之后,,我們再看燈謎中的隱喻,。
2.“‘觀音未有世家傳’,打‘四書’一句,。”
李紈等人的謎語都有正,、反兩面之喻,。下面先看“觀音未有世家傳”這一謎語。
正面之喻
“觀音未有世家傳”?!笆兰覀鳌币庵浮妒酚洝分袨橹T侯寫的傳記,,按著諸侯的世代編排。此謎是借用《史記》中的這種說法,。
如書中所說:
一是“在止于至善”,,即達到最完美的境界。源于《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strong>
明德:美德。明明德:彰明美德,。至:極,,頂峰。此句意為:《大學》的道理,,在于彰明美德,,在于關愛百姓,在于將此二事做到至善至美,。
二是“雖善無征”,。語出《禮記·中庸》意謂先王的禮制雖好,但無從證實,。此處“征”字系雙關語,。其一,意證驗,,證實,;其二,意“納征”,、“納彩”,,以成婚禮,見《儀禮·士婚禮》,?!半m善無征”意即:觀音雖善,但無人向她納彩定親,,故不能傳宗接代,,與謎面“未有世家傳”暗相關合,。
反面之喻
“四書”一句,,諧:“是書”一句,,即指《石頭記》一書。(東北人發(fā)音,,“四”,、“是”不分,。)
其謎底“在止于至善”,,比喻的是帶脂批的八十回本《石頭記》,已至善至美,。
“雖善無征”,,按會意法,即雖然至善,,但卻“絕后”,,即喻八十回以后并無續(xù)書。
綜合起來看,,這段謎語的意思是:是書(指《石頭記》)雖然只有八十回,,表面看沒有完結,但曹雪芹寫《石頭記》的目的是為了記“史”——記被乾隆皇帝刪削的關于香玉皇后的歷史,。從《石頭記》的背面歷史來看,,由于其史已經(jīng)完結,所以謎語用“在止于至善”作謎底,,以此來說明至八十回已經(jīng)盡善盡美,。或者說,,八十回以后不再有續(xù)書,,即已“絕后”,這就是“雖善無征”的含義,。
3.“一池青草草何名”
正面之喻:謎底為“蒲蘆”,。
反面之喻:此處的“蒲蘆”意為:占立于水中(沾)之草?!安荨敝C音“曹”,;“沾”即“霑”,合在一起即“曹霑”,,作者之名也,。——喻指這部《石頭記》是由曹雪芹所著,。
4.水向石邊流出冷”
正面之喻:謎底為“山濤”,。
反面之喻:水傾瀉石上,沖刷,、澆注石頭,,不是“注石”嗎?這里可作出兩種解釋:
其一,,“注石”可諧音“著石”,,即曹雪芹著作了《石頭記》(“著作”的“著”是“注”的諧音),。
其二,,“注石”又可理解為批注了《石頭記》,。由此得出的結論便是:曹雪芹既是《石頭記》的作者,又是《石頭記》的批書人,。
5,、“螢”打一個字
正面之喻:
謎底為“花”,因為螢是從草化來的,。
為什么書中說“螢可不是草化的”,?
——螢于夏季將卵產(chǎn)在腐草中,然后孵化而成,,因而古人誤認為螢是由腐草變成的,。在“四書”中的《禮記·月令》中寫道:“季夏之月,……溫風始至,,蟋蟀居壁,,鷹乃學習,腐草為螢,?!?/strong>
正是這個原因,古人認為螢是草化來的,?!安荨笨梢圆葑诸^(即“艸”)代?!捌H”下加“化”,,即“花”。因此謎底為“花”,。
關于“螢”的謎底為什么是“花”,?書中借林黛玉的話告訴讀者道:這是由于“螢是草化”的。
反面之喻:
前面提到湘云“咬舌”,,黛玉也學她“咬舌”,,“寶玉笑道:‘你學慣了他,明兒連你還咬起來呢,?!薄拔灴刹皇遣莼模俊边@句話恰恰是黛玉說出的,。黛玉若咬舌,,所說出的“是”可理解為“四”,諧音為“思”,。
“螢可不是草化的,?”意即“螢是草化”,,可諧音為“應思曹話”。亦即這些脂硯齋批語的核心內容是出自作者曹雪芹之手,。告誡讀者:應當按照曹雪芹注釋的指引來閱讀《石頭記》,。換句話來說便是:應將脂硯齋批語看作閱讀《石頭記》的向導。
網(wǎng)友“微型風箏”(注)說:綺兒,、紋兒,是曹雪芹專門為這組謎語‘信手拈來’的名字,?!薄熬_”、“紋”兩字諧音為“奇”,、“文”,。意指這一回的文字是一篇“奇文”。
“微型風箏”注意到作這組謎語之“琦”,、之“玟”是“信手拈來”的名字,,這很重要。我們查閱了一下《石頭記》,。在全書中,,“紋兒”只出現(xiàn)過這一次。而“綺兒”的名字雖然看起來除這次外,,在此前還出現(xiàn)過一次,,同樣是在第五十回。這是在蘆雪庵爭聯(lián)即景詩后,,因寶玉從妙玉那里討回一枝梅花,,于是便商議:怎樣以“紅梅”為主題吟詩。
……寶釵笑道:“這話是極,。方才邢,、李三位屈才,又且是客,。琴兒和顰兒,、云兒三個人也搶了許多了,我們一概都不作,,只讓他三個作才是,。”李紈因說:“綺兒也不大會作,,還是讓琴妹妹罷,。”寶釵只得依允。
作《詠紅梅花》后,,接著便是作燈謎,、解燈謎了。如此看來,,綺兒,、紋兒只是為了解謎才出現(xiàn),而且他們的謎并不由自己說出,,完全由李紈代理,。由此來看,,作者寫“綺兒”,、“紋兒”的名字,不是為了寫這兩個人,,完全是為了利用他們的名字,,達到寓意的目的。正是這個原因,,我們完全贊同“微型風箏”的看法:他認為“綺兒,、紋兒是曹雪芹專門為這組謎語‘信手拈來’的名字”,暗示這組謎語是“奇文”,。
“綺兒”,、“紋兒”兩人的名字合在一起隱寫著“奇文”二字,印證了脂批的揭示:“從起名上設色,,別有可玩,。”(第七十九回回后批)
按脂硯齋的指引,,我們對下面這段話作了進一步思索:
李紈因笑向眾人道:“讓他自己想去,,咱們且說話兒。昨日老太太只叫作燈謎兒,,回了家和綺兒,、紋兒睡不著,我就編了兩個“四書”的,。他兩個每人也編了一個,。”
在這段話中,,既然“綺兒,、紋兒”的名字有隱意,那么“李紈”的名字是否也應當有隱意呢,?
關于“四書”,,寶玉及其小姐們都比李紈熟悉,曹雪芹為什么不讓寶玉,、寶釵,、湘云,、黛玉、探春等人來編此謎,,偏偏選定李紈等人呢,?這使我們又作了進一步的思考。
按照小說背后所隱寫的歷史,,李紈隱寫著曹雪芹的母親(見《曹雪芹的母親馬氏是康熙的公主》一文,,載于《考證曹雪芹》一書,2015年出版),。
曹雪芹將自己的母親隱寫進小說時,,為什么讓她姓“李”,而非“張”“王”……,?
——原來“李”,,若用拆字法,可拆出“木”和“子”,。用會意法,,“木”的兒子當然也是“木”。
——“李”包含一個“木”,,再加上她的兒子,,是不是兩個“木”呢?雙“木”為“林”,。
清代周春在《閱紅樓夢隨筆·紅樓夢約評》中寫道:
我聞柳敬亭本姓曹,,曹既可為柳,又可為林,,此皆作者觸手生姿,,筆端狡獪耳。
“曹既可為柳,,又可為林”,,意即“曹”、“柳”,、“林”三個姓可以互換,。由此來看,李姓者編了這組謎語,,亦即林姓者編了這組謎語,,也就是曹姓者編了這組謎語。
“曹”姓者所編的謎語是關于“四書”——諧“是書”(《石頭記》)的,。
《石頭記》是怎樣一部書呢,?
李綺、李紋各編一個,其名字連在一起,,即“綺紋”,,按諧音法即“奇文”。意即《石頭記》一書乃“奇文”也,。
那么此“奇文”的著者為誰,?
李紈原型(馬氏公主)之子,曹某也,。
將上面的闡釋綜合來看,,即“李”寓意“曹”?!熬_”,、“紋”寓意“奇文”?!八臅?,若咬舌便讀成“是書”,意即“這部書”——指《石頭記》,。意即:曹某(雪芹)所著之書《石頭記》是一部“奇書”。
《石頭記》第五十回在大家猜完李紈的謎以后,,接著寫道:
寶釵道:“這些雖好,,不合老太太的意,不如作些淺近的物兒,,大家雅俗共賞才好,。”眾人都道:“也要作些淺的俗物才是,?!毕嬖葡肓艘幌耄溃骸拔揖幜艘恢Α饵c絳唇》,,卻真是個俗物,,你們猜猜?!闭f著念道:
溪壑分離,,紅塵游戲,真何趣,?名利猶虛,,后事終難繼。
眾人都不解,,想了半日,,也有猜是和尚的,也有猜是道士的,也有猜是偶戲人的,。寶玉笑了半日,,道:“都不是,我猜著了,,必定是耍的猴兒,。”湘云笑道:“這正是這個了,?!北娙说溃骸扒邦^卻好,末后一句怎么解,?”湘云道:“那個耍的猴兒不是剁了尾巴去的,?”眾人聽了,都笑起來,,說:“偏他編個謎兒也是刁鉆古怪的,。”
此謎與李紈等人的謎,,都是春燈謎,,它們彼此是否相關呢?
對于湘云的《點絳唇》,,書中寫道:“有猜是和尚的,,也有猜是道士的,也有猜是偶戲人的,?!睂氂裥α税肴眨溃骸岸疾皇?,我猜著了,,必定是耍的猴兒。”湘云肯定了寶玉的看法——這正是此謎的謎底,。
為什么是“耍的猴兒”呢,?
猴子本來生活于澗溪谷壑之中。一些人將其生擒后,,帶出山林,,來到鬧市,用作娛樂工具,,讓猴兒演“戲”,,故稱“耍猴戲”。
下面對《點絳唇》作正,、反兩面的解析,。
正面之喻:
溪壑分離:意使猴子離開谷壑山溪,。
紅塵游戲:“紅塵”,舊時指繁華的社會,,可泛指人世間,。紅塵游戲,即“耍猴兒”已成為人世間的一種游戲,。
真何趣:有什么趣味,?
名利猶虛:猴戲往往讓猴兒身穿官服,頭戴官帽,,扮作文官武將的模樣,。(在我們幼時,還常能看到耍猴戲的走街串巷,,吸引人們圍攏觀看,,以掙口飯錢。)《燕京歲時記》:“耍猴兒者,,木箱之內,,藏有羽帽烏紗,猴手自啟箱,,戴而坐之,,儼如官之排衙?!比欢?,猴子所扮的文官武將,終與名利無緣,,因而說它“名利猶虛”。
后事終難繼:湘云對此作了解釋:“那個耍的猴兒不是剁了尾巴去的,?”——因為“猴戲”是讓猴扮演“人”,,“人”是無尾的,所以也就將猴尾剁去,。
背面之隱:
關于《石頭記》一書的形成書中寫道:
作者自云: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后,,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云云。
“通靈”之說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剩下一塊未用,丟棄于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后來此石幻化為“通靈寶玉”,,到人世間經(jīng)歷了一番,,又回歸青埂峰下,復還原型——一塊高經(jīng)十二丈,,周經(jīng)二十四丈的巨石——其上“字跡分明,,編述歷歷”,記載了此“玉”在人世間的經(jīng)歷,。
此即《石頭記》的來由,。
《石頭記》一書與《點絳唇》的謎面完全相合。
溪壑分離:“石頭”原在荒山谷壑澗溪之中,,一僧一道看到后,,那僧人將此石幻化成通靈玉,之后袖籠了此玉,,同那道人飄然而去,,來到人世間。
紅塵游戲:“石頭”來到人世間后,,經(jīng)歷了從富貴到貧窮的一生,,如同一場夢幻??煞Q作“紅塵游戲”,。
真何趣:這有什么趣味呢?
名利猶虛:《石頭記》的最終結局是“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名利不過是虛幻之物,。
后事終難繼:前面幾句寫的是《石頭記》的內容,這一句寫的是《石頭記》的形式——只剩下八十回,。作者親自將后三十回砍掉了,,如同“耍的猴兒”被剁去尾巴那樣。
上述謎語共同隱寫了《石頭記》一書,,其隱寫涉及不同的角度,。
1.涉及了《石頭記》的基本特點
——《石頭記》的基本特點是“奇文”。不僅有正面之喻,,還有背面之隱(“奇文”是“綺”和“紋”的諧音),。作者在這里使用了“諧音法”。此外,,也可認為作者使用了“拆字法”,,因為“綺”中可拆出“奇”字,“紋”則可拆出“文”來,。
2.涉及了《石頭記》的結構
——《石頭記》只有八十回,,作者已將后三十回砍去,就像“被剁去尾巴的猴子”(見對《點絳唇》的解析),。
——《石頭記》既有正文,,又有注釋(“‘水向石邊流出冷’,,打一古人名?!薄吧綕保?。——見對“山濤”的解釋,。
3.涉及了《石頭記》的主旨
——《石頭記》的主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關愛百姓,在于將此二事做到完美的程度(見對“止于至善”的解析),,因此說,,這是一部治風俗,理朝政之書,,而非言情小說,。
4.這些謎語隱寫了《石頭記》的內容
《石頭記》這部書即使十分完美,但人們若不理解(不能證實其完美),,便不會認識其價值(見對“雖善無征”的解析),。
5、涉及了《石頭記》作者的名字
《石頭記》作者姓“曹”,,名“霑”(雪芹)(見對“一池青草草何名”的解析),。
曹雪芹既是《石頭記》的著作者;又是《石頭記》的注釋者(見“水向石邊流出冷”的解析),。
6,、這些謎語隱寫了《石頭記》作者對讀者的要求:
《石頭記》作者希望讀者:“應思曹話”。既應當理解曹雪芹的著作,,又應當理解曹雪芹的注釋,;既應當理解曹雪芹著作的表面之喻,又應當理解其背后的隱義(見對“‘螢’打一個字”——謎底是“花”——的解析),。
綜上所述,,春燈謎要傳遞給讀者的意思是:曹霑著作并注釋了《石頭記》。這是一部“奇書”,,雖似剁去尾巴的猴只有八十回,但卻已至善至美,,讀者應思曹話,。
注:“微型風箏”,本名:朱博厚,。我們之間在研讀《石頭記》中多有切磋,。朱先生勤奮善思,有自己的博客,,著述甚豐,。文章積攢一定數(shù)量后,,便集結成書。2015年由中國言實出版社出版《石頭記心證》,。出版后即刻寄贈我們一部,。兩三個月后,我們也將新出版的《考證曹雪芹》回贈朱先生,。兩三天后,,朱先生的兒子打來電話,告知:“父親已歿,?!眴柤霸斍椋瓉砘加行难懿?。一個月前,,值國慶節(jié)前夕,只因多飲了些酒,,便魂歸西天,。聽后,不禁神傷,。今在文中提及“微型風箏”,,不禁又想起與朱先生生前的交往。為作懷念,,下引刊于《石頭記心證》首頁之詩,,題為“友人題《西江月》一首”:
不朽石頭萬年,大家研讀爭先,。
樹旗立派戰(zhàn)紅壇,,蟬噪鴉棲一片。
反照風月寶鑒,,適有心證開篇,。
抹倒不盡情理文,告慰芹溪脂硯,。
(待續(x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