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發(fā)展史及其書法代表 一、金文是甲骨文的繼承和發(fā)展 在我國考古學上,,青銅器主要指的是夏,、商、周三代用銅錫合金鑄成的器物,。當時,,許多青銅器上都有銘文,最初人們把它叫做鐘鼎文,,后來覺得這個名稱不能概括鐘鼎文以外的其他器物上的銘文,,于是又改稱金文,表示刻鑄在所有金屬上的文字,。因此,,金文可謂是甲骨文的繼承和發(fā)展。其產(chǎn)生于殷商時期,,興盛于西周,,主要內(nèi)容包括祭祀典禮、征伐記**,、賞賜錫命,、訓誥臣下和頌揚先祖等方面,涉及當時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和宗教等各個領域,為后人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史料,,引起了史學家的高度重視,。同時,金文所表現(xiàn)出來的特定的點畫和結構形態(tài),,往往同它的物質載體一起,,產(chǎn)生一種震懾人心的歷史韻味和氣量,,不僅填補了商周時代書法歷史的空白,成為書法理論研究者的關注對象,,而且為書法藝術的發(fā)展提供了臨摹和取法的對象,。 從現(xiàn)在發(fā)掘的材料和傳世品來看:金文在秦漢以前最多,最早的是在商代,。西周金文大多出于西周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周原和豐鎬,,以及陜西寶雞,、臨潼、長安等地,。自西漢神爵四年的尸臣鼎首次出土以來,,往后各地又陸續(xù)出土了大量珍品。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出土的青銅器如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盤,、虢季子白盤,、利簋、大克鼎,、小克鼎,、墻盤等均為重器。每件重器都視為國寶,,價值連城。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到目前為止,,已見到的鑄有銘文的青銅器就有4000件以上,,因數(shù)量之多、制作之精美而被視為瑰寶,。絕大多數(shù)收藏于中國歷史博物館,、陜西省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河南省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河北省博物館等。 二,、金文的特征和風格 根據(jù)專家和學者們的研究,,金文的特征與風格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 一是殷商時期,。商代的金文一般較簡短,只有一兩個或十個字左右,。如“父乙”,、“父丁”等主要是人名,大多數(shù)是氏族名,、人名,、被祭祀的祖先名、器名,、制造人的名字以及族徽等,。商代的金文中有不少象形文字,種類較多,,大多數(shù)是動物,,如馬、虎,、鳥,、魚、象,、豬,、狗,也有兵器,、家室,、舟車、亞形,、山形,、子孫等各種形象。這是商代金文特有的現(xiàn)象,。這些象形字較甲骨文更原始而寫實,,可以說是金文中較古老的字體。這個時期銘文的字體均端嚴不茍,,其款識筆劃鋒銳,、氣魄雄偉。代表作有:《司母戊鼎》,、《戌嗣子鼎》,、《司母辛鼎》等,雖字少卻獨具風格,,有的樸拙凝重,,有的流暢瘦勁,開啟了西周金文的先河。 二是西周時期,。這一時期金文有了較大發(fā)展,,由于西周禮器極盛,因而留存于世的金文數(shù)量十分可觀,。從風格上來說,,西周前期的金文以樸茂凝重、瑰麗沉雄為主要特征,,起訖多不露鋒,,筆畫遒勁峻拔,整體上體現(xiàn)出線與塊面結合的形式美,。到了西周中期,,金文的風格由樸茂沉雄變?yōu)榈溲牌胶停霉P柔和酣暢,、筆畫圓渾,,但是裝飾意味趨弱、用筆意蘊增強,、行款布局疏朗自如,。西周晚期,金文趨于成熟,,筆畫由初期的肥瘦懸殊趨于統(tǒng)一,,字形更加自由,風格也呈現(xiàn)多樣化,,顯示了大篆成熟時期的風格特征,。這一時期著名的重器有大盂鼎、散氏盤,、毛公鼎,、小克鼎等??偟膩碚f,,這個時期金文的字體一般較為均衡,筆劃圓勻,,起筆、收筆,、轉換都為圓筆,,故筆劃整齊而凝重。 三是東周時期,。也是金文的式微時期,。這個時期刻款漸多,鑄款的筆劃瘦,。所以,,此時的金文很優(yōu)美,,比西周的文字字體稍短而多變化。引人注目的是,,金文中出現(xiàn)鳥書,,主要用于兵器的紋飾。同時,,這時的銘文除記名外,,還在其后面加有“子子孫孫其永寶”等祝辭。 四是秦漢以后,,也是金文的結束時期,。金文的款式逐漸發(fā)生了變化,與以前的銘文不同,。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廢除封建割據(jù),宮廷的彝器逐漸消失,,青銅彝器的制造從此宣告停止?,F(xiàn)留下來的秦代金屬器上的銘文,以度量衡為主,,主要的銘文大多是關于度量衡標準化的記載,。至于漢代金文中,大多為鑄器人的名字,、年代,、器具本身的大小等,還有一些吉祥的語言等等,。 三,、金文主要代表: 西周中期《靜簋》 《 靜簋》為西周中期穆王時代器物。器內(nèi)有銘文八行九十字,,屬于大篆書法,。此時期金文大篆字體正由西周中期向晚期過渡?!鹅o簋》通篇銘文均稱舒適,,淳樸典雅,有“筆短趣長”之勢,。不失為西周中期金文書法藝術的代表作,。 《靜簋》釋文: 唯六月初吉,王在 京,。丁卯,,王令靜司射學宮,小子及服及小臣及夷仆學射。越八月初吉庚寅,,王以吳 ,、呂剛合幽 師邦君射于大池。靜教無尤,。王賜靜鞞 ,。靜敢拜稽首,對揚天子丕顯休,,用作文母外姞尊簋,,子子孫孫其萬年用。 西周金文《散氏盤》 散氏盤在康熙年間出土,,嘉慶年間被進貢上京,,作為慶賀嘉慶皇帝壽辰的賀禮,從此成為 皇室收藏,。盤上的銘文共 357 字,,記載的是西周晚期的土地契約。位於今日陜西寶雞鳳翔 一帶的散國,,被西北方的 國侵占了土地,,兩國議和,戡定國界,,國割地賠償,,過程與合約 均鑄在盤上,作為證明,。散氏盤 造形與紋飾均呈現(xiàn)西周晚期青銅器簡約的風格,,文字線條 宛轉靈動,是研究西周金文重要的材料,。 散氏盤又名“矢人盤”,,是西周歷王時期重器。清乾隆初年陜西風翔出土,,曾藏于乾隆內(nèi) 府,。以其長篇銘文著稱于世。散氏盤銘文鑄于盤內(nèi)底上,,共三百七十五字,。是一件風格非常突出的作品。其書法渾樸雄 偉,,字體用筆豪放質樸,,敦厚圓潤,結字寄奇雋于純正,,壯美多姿。有金文之凝重,也有草書之流暢,,開“草篆”之端,。 散氏盤釋文 : 用夨[戈菐]散邑,廼即散用田.眉:自瀗涉,以南至于大沽,一封;以陟,二封,;至于邊,柳.復涉瀗,陟雩[虘又]■■[阜美],以西,封于播城,楮木,;封于芻逨,封于芻道;內(nèi)陟芻,登于廠湶,封[者刀],[木厈].[阜美]陵崗,[木厈].封于原道,封于周道,;以東封于■東疆,;右還,封于眉道;以南,封于■ 逨道,;以西,至于[工隹]莫.眉井邑田:自桹木道左至于井邑封道,以東一封,;還,以西一封;陟崗,三封,;降,以南,封于同道,;陟州崗,登,[木厈];降, 棫,;二封.夨人有司眉田:鮮且,、微、武父,、西宮襄,、豆人虞考、彔,、貞,、師氏右眚、小門人繇,、原人虞艿,、淮司工虎、■龠,、豐父,、[工隹]人有司刑、考,凡十又五夫.正眉夨舍散田:司徒逆,、司馬單堒,、邦人司工[馬京]君、宰德父,;散人小子眉田:戎,、微父、效■父,、襄之有司橐,、州■,、修從■,凡散有司十夫.隹王九月,辰才乙卯,夨俾鮮且、■旅誓曰:“我既付散氏田器,有爽,實余有散氏心賊,則爰千罰千,傳棄之.”鮮且,、■旅則誓.廼俾西宮襄,、武父誓曰:“我既付散氏濕田■田,余有爽變,爰千罰千.”西宮襄、武父則誓.氒受圖夨王 西周金文《兮甲盤》 兮甲盤,,圓形,,附耳,盤沿外侈,,內(nèi)底趨平,,盤沿下飾竊曲紋,皮殼黑亮,,傳世狀態(tài)明顯,,圈足缺失,內(nèi)底鑄銘文133字,。記述了周宣王伐嚴允(原作“玁狁”)的戰(zhàn)爭,,獲得戰(zhàn)功而受賞賜一事。 兮甲盤,,因制作者兮甲,,字吉父,一作吉甫,,金文作兮甲,、兮伯吉父,作器者兮甲之甲舊時釋作田字,,故此盤又稱兮田盤,、兮伯盤、兮伯吉父盤,。西周晩期青銅器,。宋代出土。銘文一百三十三字,。記述兮甲(即尹吉甫)隨從周宣王征伐玁狁,,對南淮夷征收賦貢之事。清吳式芬《攈古錄》卷三作“兮田盤”,,吳大澄《愙齋集古錄》卷十六作“兮伯盤”,,方浚益《綴遺齋彝器考釋》卷七作“兮伯吉父盤”。參閱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 原文: 隹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王初格伐玁狁于(余吾),兮甲從王,,折首執(zhí)訊,,休亡敃(愍),,王賜兮甲馬四匹、軥車,,王令甲政(征)司(治)成周四方責(積),,至于南淮夷,淮夷舊我帛畮(賄)人,,毋敢不出其帛、其責(積),、其進人,,其賈,毋敢不即次即市,,敢不用命,,則即刑撲伐,其隹我諸侯,、百姓,,厥賈,毋不即市,,毋敢或(有)入蠻宄賈,,則亦刑。兮伯吉父作盤,,其眉壽萬年無疆,,子子孫孫永寶用。譯文:兮甲盤譯文(吉世芳,、吉家林,、吉建軍 收集整理)周宣王五年三月(月晦)庚寅日,宣王最初下令討伐玁狁,,逐之太原,。兮甲吉甫遵王命,克敵執(zhí)俘,,凱旋歸來,。宣王賞賜兮甲吉甫四匹良馬,一輛軥車,。宣王又命兮甲吉甫東去成周(洛陽)掌政執(zhí)法,,責令四方交納糧賦。至于南淮夷,、淮夷,,原向我周朝交納貢帛的農(nóng)人,不得欠繳貢帛,、糧賦,。他們來往,、經(jīng)商,不得擾亂地方和市肆,。若膽敢違反周王的法令,,則予以刑罰、征討,。特提請我周朝各地諸侯,、百姓,從事商貿(mào)應在規(guī)定的市肆進行,,不得到荒蠻偏僻的地方去做生意,,否則,也要給予處罰,。兮伯吉父特作此盤記載,。其眉壽(年壽)萬年無疆。子子孫孫永寶用,。 西周金文《毛公鼎》 毛公鼎,,現(xiàn)存臺北故宮博物院,是金文的經(jīng)典名作,。傳清道光末年于陜西岐山出土 ,。高 53.8厘米,口徑 47.9厘米,。圓形,,二立耳,深腹外鼓,,三蹄足,,造型端莊穩(wěn)重。頸部飾重環(huán)紋及弦紋各一道 ,,簡樸莊毛公鼎嚴 ,。腹內(nèi)鑄有銘文 32行、499 字,,毛公鼎因作者毛公而得名,,是現(xiàn)存青銅器銘文中較長的一篇。 全文道先追述周代國君君主文王武王的豐功偉績,,感嘆現(xiàn)時的不安寧,,接著敘述宣王同命毛公,委任他管理內(nèi)外事務,,擁有宣布王命的大權,。宣王一再教導毛王要勤政愛民,修身養(yǎng)德,,并賜給他以一些器物以示鼓勵,。毛公將此事鑄于鼎上,,以資紀念和流傳后世。 這是一篇典型的西周冊命銘文,,但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冊命體例,,分五段,各段均為“王若曰”起,,顯然是出自當時(周成王時,,公元前1115-1079年)史官之手。全銘文辭精妙而完整,,古奧艱深,,是西周散文的代表作。 毛公鼎銘文譯文如下: 周王這樣說:“父瘖?。ゴ笥⒚鞯奈耐鹾臀渫?,皇天很滿意他們的德行,,讓我們周國匹配他,我們衷心地接受了皇天的偉大命令,。循撫懷柔了那些不來朝聘的方國,,他們沒有不在文王、武王的光輝潤澤之中的,。這樣,,老天爺就收回了殷的命令而給了我們周國。這也是先輩大臣們輔助他們的主君,,勤懇奉天大命的結果,。所以皇天不懈,監(jiān)護著我們周國,,大大鞏固了降給先王的匹配命令,。但是嚴肅的上天突然發(fā)出威怒,嗣后的我雖沒來得及領略天威,,卻知道對國家是不吉利的,。擾擾四方,很不安寧,。唉,!我真害怕沉溺在艱難之中,永遠給先王帶來憂懼,?!?/p> 周王說:“父瘖啊,!我嚴正地遵守先王的命令,,命令你治理我們國家和我們家族的里里外外,,操心大大小小的政事。屏衛(wèi)我的王位,,協(xié)調(diào)上下關系,,考績四方官吏,始終不使我的王位動搖,。這需要發(fā)揮你的智慧,。我并不是那么平庸而昏聵的,你也不能怠忽茍安,,虔誠地時刻地惠助于我,,維護我們國家大大小小的謀劃,不要閉口不說話,。經(jīng)常告訴我先王的美德,,以便我能符合天意,繼續(xù)勉力保持大命,,使四方諸國康強安定,,使我不造成先王的擔憂!” 周王說:“父瘖??!這些眾官出入從事,對外發(fā)布政令,,制定各種徭役賦稅,,不管錯對,都說是我的英明,。這是可以造成亡國的,!從今以后,出入或頒布命令,,沒有事先報告你,,也不是你叫他們頒布的,就不能對外胡亂發(fā)布政令,!” 周王說:“父瘖?。‖F(xiàn)在我重申先王的命令,,命令你做一方的政治楷模,,光大我們的國家和家族。不要荒怠政事,,不要壅塞庶民,,不要讓官吏中飽私囊,不要欺負鰥公寡婦。好好教導你的僚屬,,不能酗酒,。你不能從你的職位上墜落下來,時刻勉力??!恭恭敬敬地記住守業(yè)不易的遺訓。你不能不以先王所樹立的典型為表率,,你不要讓你的君主陷入困難境地,!” 周王說:“父瘖啊,!我已對這些卿事僚,、太史僚說過,叫他們歸你管束,。還命令你兼管公族和三有司,、小子,、師氏,、虎臣,,以及我的一切官吏,。你率領你的族屬捍衛(wèi)我,。取資三十寽,,賜你香酒一壇,、裸祭用的圭瓚寶器,、紅色蔽膝加青色橫帶,、玉環(huán)、玉笏,、金車,、有紋飾的蔽較、紅皮制成的鞃和艱,、虎紋車蓋絳色里子,、軛頭、蒙飾車廂前面欄桿的畫縛,、銅車轡,、錯紋衡飾、金踵,、金秜,、金蕈席、魚皮箭袋,、四匹馬,、鑣和絡、金馬冠、金纓索,、紅旗二桿,。賜你這些器物,以便你用來歲祭和征伐,?!?/p> 《毛公鼎》拓片 《毛公鼎》其書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風格,結構勻稱準確,,結體方長,,較散氏盤稍端整。線條遒勁穩(wěn)健,,布局妥貼,,充滿了理性色彩,顯示出金文已發(fā)展到極其成熟的境地,。李瑞清題跋鼎時說:“毛公鼎為周廟堂文字,,其文則尚書也,學書不學毛公鼎,,猶儒生不讀尚書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