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世民的生命中,,最重要,、最難忘的女人有兩個,一個是他的母親,,一個就是他的妻子長孫皇后,。長孫皇后也是中國歷史上出名的賢德皇后,,這從她的謚號為“文德圣皇后”也可以體現(xiàn)出來。 長孫皇后小字觀音婢,,河南洛陽人,。她的祖先為北魏宗室,父親名長孫晟,,為隋朝的右驍衛(wèi)將軍,,母親也是名門閨秀,為揚州刺史高敬德之女,。長孫皇后的舅舅高士廉,,是貞觀時代的名士。長孫皇后八歲喪父,,由舅父高士廉撫養(yǎng)長大,。 長孫皇后小時候遇一個算命的人,就預言她將來“貴不可言”,。長孫在十三歲時嫁李世民為秦王妃,,她性格溫柔賢惠,氣度寬宏,,還有過人的機智,,很得李淵后宮妃嬪的歡心。出于對長孫皇后的喜愛,,她們替李世民在李淵面前說了不少好話,,使李淵對李世民在諸子中被刮目相看,可見夫人路線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 在唐高祖李淵武德末年的儲位之爭期間,,長孫皇后與房玄齡等人齊心輔佐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時,,后宮之中,,李世民只帶了長孫皇后一人在身邊。她親自勉慰諸將士,,為李世民爭取了人心,,李世民即位十三天即冊封長孫為皇后。 在夫妻生活上,,長孫皇后給李世民留下了三男四女: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晉王李治,;四女:長樂公主,,城陽公主,晉陽公主,新城公主,。長孫皇后在后位時,,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為政的失誤,,并保護忠正得力的大臣,,在政治上給了李世民很多有益幫助。 臨終前,,長孫皇后與太宗辭訣,,提及還是國事。當時房玄齡因故被太宗譴歸,,長孫皇后言到:“玄齡事陛下最久,,小心謹慎,奇謀秘計,,皆所預聞,竟無一言漏泄,,非有大故,,愿勿棄之?!庇职才抛约旱暮笫拢骸白怨攀ベt,,皆崇儉薄,惟無道之世,,大起山陵,,勞費天下,為有識者笑,。但請因山而葬,,不須起墳,無用棺槨,,所須器服,,皆以木瓦,儉薄送終,,則是不忘妾也,。”言畢而終,,時年才三十六歲,! 長孫皇后香消玉殞,李世民悲痛萬分,。送長孫皇后下葬后,,他命人在宮外的棧道上修建了一間房舍,命宮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后的靈位——這種對已逝之人供養(yǎng)如生的例子極其少見,,為李世民首創(chuàng),。 李世民還在宮內搭了一座高臺,以便能時常站在哪里觀望長孫皇后的陵墓,,又是何等地癡情,。可惜魏征不解風情,,硬是勸諫李世民把這個高臺拆了,。史書是這樣記載的:“文德皇后既葬,帝念后不已,,即苑中作層觀,,以望昭陵?!?這種對愛情的真誠令人感動,。 在魏征的勸諷下,高臺與起舍最終拆除了,,但太宗對愛妻的思念卻并沒有因此而停止,,反而越發(fā)洶涌難以自控,以至于他在一次詔令中,,公然向大臣訴說起了自己喪妻之后的悲苦心情:“頃年以來禍釁既極,,又缺嘉偶,荼毒未幾,,悲傷繼及,。凡在生靈,孰勝哀痛,,歲序屢遷,,觸目摧感。自爾以來,,心慮恍惚,,當食忘味,中宵廢寢”(《答魏征手詔》),。真可謂一字一血淚,,看后令人不免唏噓。 李世民那么剛強的男子漢,,何曾會流淚,?英雄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這世上能讓李世民流淚的,,只有三個女人,。一個是他的媽媽,另外一個就是長孫皇后,,還有一位晉陽公主,,長孫皇后的女兒。 長孫皇后知書達理,,具有母儀天下的風范,,她曾著有《女則》三十卷,用來教育后宮的女性,,可惜均已佚失,。長孫皇后現(xiàn)存的文學作品僅有詩一首,但這足以讓我們領略到這位賢后的另一面,,這首詩名為《春游曲》: 上苑桃花朝日明,,蘭閨艷妾動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邊嫩柳學身輕,。 花中來去看舞蝶,樹上長短聽啼鶯,。 林下何須遠借問,,出眾風流舊有名。 留在史書中的長孫皇后,,是她母儀天下的賢德端莊,而這首詩中展現(xiàn)的長孫皇后,,卻是一個生動活潑的女人,,是一個被皇帝丈夫深愛著,三千寵愛在一身的幸福女人,。她自豪地宣稱“林下何須遠借問,,出眾風流舊有名”,不用別人去宣傳,,自己的美名已遠播在外,。因為她知道,在丈夫的心里,,自己是一朵永遠怒放的盛世牡丹,! 在太宗晚年的感情生活中,還有一個女人也令人夢繞魂牽,,這就是后宮才女徐惠,。徐惠,是李世民晚年最受寵愛的妃子,。在李世的心中,,徐惠的地位僅次于長孫皇后。 徐惠是浙江湖州人,果州刺史徐孝德之女,。徐惠小時候就喜歡詩歌詩,,八歲的時候巳能出口成章,而且辭致清麗,,頗有水準,。 一次,父親徐孝德想考考她的文才,,就讓她仿照屈原的《離騷》作一首離騷體詩,。徐惠找來紙筆信手一揮,片刻即成《擬小山篇》一首:“仰幽巖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想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這首小辭寫得聲情并茂,流露出小徐惠對屈原高潔人品的崇敬與仰慕,。十一歲時,,徐惠的才氣已經名揚遐邇,以至傳到離江南千里之外的宮廷,,李世民聞其才名,,納為才人。 徐惠十一歲入宮,,先是當后妃嬪中最末級的才人,,不久就封為婕妤,又很快升三品充容,。宮中的藏書超過任何一個地方的收藏,,求知欲極旺的徐惠一入宮中,就如饑似渴地鉆入文學典籍中,,幾年下來,,已遍覽宮中藏書,才學和見識也迅速提升,。李世民是個極有品位的人,,對身邊的女人也有很高要求??吹叫旎萑绱撕脤W,,他也十分高興,對她也十分照顧,,,,而徐惠反贈給李世民的卻是許多的快樂,。 有一次,李世民派人叫徐惠來見自己,,本來興致挺高,,結果徐惠遲遲不來。李世民等了很久很久也沒見徐惠的影子,,好心情變成了一腔怒火,。當徐惠姍姍到來的時候,一眼就看到李世民冷臉如冰,,她知道了李世民的不快,,嫣然一笑,揮筆寫了一首詩遞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朝來臨鏡臺,,妝罷暫徘徊,。 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 這首小詩寫和既有傲氣,,還有嬌氣。既有青春女孩聰慧多情的嬌媚可人,,也有知識女性孤高自尊的品格,。這首詩就是后來收入《全唐詩》的《進太宗》篇,李世民讀完之后,,不禁哈哈大笑,。 雖說是李世民對徐惠寵愛有加,但后宮佳麗如云,,李世民畢竟不能把所有感情都專注于她一人身上,,徐惠做為后宮眾多妃嬪中的一員,也常常有失寵之憂,。下面的這首《長門怨》,就表露了她的這種擔憂: 舊愛柏梁臺,,新寵昭陽殿,。 守分辭芳輦,含情泣團扇,。 一朝歌舞榮,,夙昔詩書賤。 頹恩誠已矣,,覆水難重薦,。 《長門怨》原為樂府詩題,長門指長門宮,,是漢武帝罷棄陳皇后使之退居的地方,,相當于冷宮,,后代文人遂長門宮來指代失寵嬪妃的居所。徐惠這首詩所寫的是漢代班婕妤被漢成帝冷落之事,,但也表現(xiàn)了她自己心有戚戚焉,。 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李世民去世,,徐惠悲痛憂思成疾,,卻婉拒太醫(yī)診治,病危中,,還詩行連珠,,寄托對李世民的深厚感情與追思。唐永徽元年,,也就是李世民去世后的兩年,,徐惠告別人世,終年二十四歲,。 高宗感念徐惠的賢德,,下詔追謚她為“賢妃”。并按徐惠的遺愿,,把她葬于昭陵,,除了長孫皇后,她是離太宗最近的一位妃子,,了卻她“日夜侍奉在先帝身邊”的心愿,,她也是太宗后妃里唯一一位和長孫皇后一起被列了傳的。太宗病故前,,遺詔將后宮未有子女的嬪妃全部出家,,當時的才人武則天也在此列,但徐惠卻是個例外,。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聯(lián)系本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