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攝影心得:攝影進階的層次 攝影是用工具(相機)記錄瞬間的藝術,個人認為攝影的進階大致分為以下四個層次: 1)技術層面:攝影這門藝術是需要工具的,,這個工具就是相機,,那么掌握相機的基本工作原理、工作參數(shù)等技術性內(nèi)容,,就成為是否入門的標志,。具體來說要明白以下問題: 1.旁軸相機和單反相機的工作原理? 1,、旁軸和單反相比沒有反光鏡,,這樣一是減少了相機的厚度,二是減輕了機震,,三是可以使用鏡間快門實現(xiàn)閃光全同步,。 2、旁軸相機由于對焦基線的原因和沒有反光鏡的限制,,一般廣角鏡頭可以做得非常貼近底片,,結構和成像也比單反的要好。所以短、標焦距是它的強項,,長焦幾乎是虛設,。而單反的優(yōu)勢是焦段覆蓋廣,在長焦和微距有旁軸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 3,、拍攝態(tài)度的不同。旁軸屬于其貌不揚,,通過取景器能看到畫面外的場景,,審時度勢隨時按下,讓你有導演的感覺,。而單反是招搖過市,,而且一按快門就兩眼一黑啥也看不到了,但讓你有攝影工作者的成就感,。 4,、旁軸有視差,而單反是所見必所得,。旁軸是想好了拍,,單反是看準了拍。 旁軸相機介紹: 也稱為旁軸取景式相機,,由于取景光軸位于攝影鏡頭光軸旁邊,,而且彼此平行,因而取名“旁軸”相機,。在整個照相機技術發(fā)展過程中,,這種相機的品類是最為繁多的一種,結構上亦大相徑庭,,因此也最具文化特色,。從出類拔萃的徠卡產(chǎn)品,到著名的祿萊雙反,,再到世界第一臺旁軸數(shù)碼相機愛普生R-D1等,,都是旁軸相機的成員,所以,,旁軸相機無疑是相機發(fā)展的重要組成,。 旁軸相機是在單反取景系統(tǒng)出來之前使用比較廣泛的相機,其取景器也是由早期平視取景器(或則叫光學取景器,,也就是傻瓜機上用的取景器)改進來的,。旁軸相機的取景方式和單反相機不一樣,不是通過鏡頭取景,,而是通過獨立取景器取景,,所以近距離時取景會存在一定視差(高級旁軸有視察補償機構),。 旁軸相機可以更換鏡頭,高級的帶有聯(lián)動測距機構,,這與傻瓜機還是有一定區(qū)別的,。但由于旁軸相機自身結構的限制,沒法安裝超廣角或者超長焦鏡頭,,所以后來被單反相機取代,。但是旁軸相機也有其優(yōu)點,主要就是機身設計小巧,,而且沒有單反相機反光鏡工作時噪音和機振,,所以最廣泛適用于紀實攝影,、人文攝影等題材,。 2.數(shù)碼相機與膠片相機的區(qū)別? 膠卷相機和數(shù)碼相機的成像原理是一模一樣的,,同樣原光學系統(tǒng),,部分中畫幅膠片相機,直接把后背換成數(shù)碼的,,就要以共用成像部分了,。但是兩者的成像,還是有差異的,。數(shù)碼拍不出膠片的感覺,。膠片是銀鹽感光,當快門按下葉片打開的瞬間,,進行的是光學化學變化,,化學變化的過程可以記錄無數(shù)信息,而且色彩無級過度,,更加有數(shù)碼不曾有的“空氣感”,,可能理解為厚重感和層次感,只要掃描儀夠給力,,膠片什么都可以給,。數(shù)碼做不到,其感光芯片畢竟是人工制造,,規(guī)律性排列,,即使色階再多層,它還是無法接近無數(shù),,在越好的顯示器上展示就越是蒼白,,而且數(shù)碼無色彩變化,追求還原,,給后期留出足夠的自由調(diào)整的空間,,一切創(chuàng)作都要后期處理,,這必然又成為另外一種累贅。 所以膠片依然未消亡有它的不可替代性,,至少在現(xiàn)代數(shù)碼工藝上還無法做到于光學化學變化相媲美,。 3.什么是快門? 快門就是用控制時間長短來調(diào)節(jié)光線進入相機感光元件的裝置,,與光圈相反,,快門與鏡頭無關,只和相機本身有關,,所以也稱相機快門,。由于一般的日常拍攝速度均為1/125秒,所以稱為高速快門,,相比之下,,對于需要時間長的1/30秒以上時長的快門,簡稱為慢門,。 最最常見的作用:控制進光量,。 用速度控制進光量,以達到正確曝光,。通??扉T與光圈相配合,光圈加大一檔(即光圈數(shù)值變?。?,則快門相應變快一檔(即快門數(shù)值變大)。 2,、最有力的作用:凝固速4.什么是快門速度,? 快門速度通過秒或幾分之一秒來表示時間的長短。不同的相機生產(chǎn)廠家的機身會有不同的快門速度起始范圍,,這個范圍也是很重要的,。所有的單鏡頭反光照相機至少都有以下的快門速度(也許會更多):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和1/1000秒,。有些相機的速度會使用簡略方式,,如把1/30秒標記為“30”,。為了區(qū)分秒和分之一秒,一般會在機身上使用不同的顏色或其特殊的標記標示這些數(shù)字,。5.什么是光圈,? 光圈是數(shù)碼相機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物理部件,通常位于鏡頭的中央,,它是一個環(huán)形,,可以控制圓孔的開口大小,控制曝光時光線的亮度,。當需要大量的光線來進行曝光時,,就將光圈的圓孔開大;若只需要少量光線曝光時,,就將圓孔縮小,、讓少量的光線進入。 光圈主要的三個作用:控制進光量,、控制景深,、控制成像質(zhì)量,。 光圈由裝設在鏡頭內(nèi)的葉片控制,,而葉片是可動的。光圈越大,,鏡頭里 的葉片開放越大,。所謂「最大光圈」,就是葉片毫無動作,,讓可通過鏡 頭的光源全部跑進來的全開光圈,。反之光圈越小,葉片就收縮的越厲 害,,最后可縮小到只剩小小的一個圓點,。 光圈的功能就如同我們?nèi)祟愌劬Φ暮珞。怯脕砜刂婆臄z時,,單位時間的進光量,,一般以f/5、F5或1:5來標示,。以實際而言,,較小的f值表示較大的光圈。 光圈的計算單位我們稱為光圈值(f-number)或者是級數(shù)(f-stop),。首先我們來談談光圈值,。 標準的光圈值(f-number)的編號如下: 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5,、f/64 其中,,f/1是進光量最大的光圈號數(shù),光圈值的分母越大,,進光量就越小,。通常一般鏡頭會用到的光圈號數(shù)為f/2.8~f/22,光圈值越大的鏡頭,,鏡片的口徑就越大,,相對提高其制作成本跟難度。 級數(shù)是指相鄰的兩個光圈值的曝光量差距,,例如f/8跟f/11之間相差一級,,f/2跟f/2.8之間也相差了一級。依此類推,,f/8跟f/16之間相差了兩級,,f/1.4跟f/4之間就差了三級。 在職業(yè)攝影圈里,,有時稱級數(shù)為「檔」或是「格」,,例如f/8跟f/11之間相差了一檔、或是f/8跟f/16之間就相差了兩格,。 在每一級(光圈號數(shù))之間,,后面號數(shù)的進光量都是前面號數(shù)的一半。例如說 f/5.6的進光量只有 f/4的一半,,f/16的進光量也只有f/11的一半,,號數(shù)越后面,進光量越小,,并且是以等比級數(shù)的方式來遞減,。 光圈號數(shù)與進光量的關系 除了考慮進光量之外,光圈的大小還跟景深有關,。景深是物體成像后,,在相片(圖檔)中清晰的程度。光圈越大景深會越淺(清晰的范圍較?。?、光圈越小景深就會越長(清晰的范圍較大),。 大光圈的鏡頭非常適合低光量的環(huán)境,因為它可以在微亮光的環(huán)境下,,擷取更多的現(xiàn)場光,,讓我們可以用較快速的快門來拍照,以便保持拍攝時相機的穩(wěn)定度,。但是前面有提到大光圈的鏡頭不易制作,,必須要花較多的花費才可以獲得。 好的數(shù)碼相機會根據(jù)測光的結果等情況自動計算出光圈的大小,,一般情況下快門速度越快光圈就越大,,以保證有足夠的光線通過,所以也比較適合拍高速運動的物體,,比如行動中的汽車,、落下的水滴等。光圈大比較容易使用較快的快門外,。 6.什么是感光度,? 感光度指的是指數(shù)碼相機處理器對光線的敏感程度,感光度越高,,對光線的敏感度越強,,感光度越低,對光線的敏感度越低,。在膠片相機中是指膠片對光線的敏感程度,。感光度的英文標識是ISO,一般相機的感光度從ISO100,、ISO200……ISO1600、ISO25600等,。數(shù)字越大,,感光度越高。但感光度越高,,圖像的燥點越多,。7.什么是焦點? 光學上指平行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或凹面鏡反射,,形成的會聚點叫焦點,,這一光學現(xiàn)象叫聚焦。8.什么是景深,? 使被攝物體產(chǎn)生較為清晰影像的最近點至最遠點的距離就是景深,。也是被攝物體能清晰成像的空間深度。在景深范圍內(nèi)景物影像的清晰度并不完全一致,,其中焦點上的清晰度是最高的,,其余的影像清晰度隨著它與焦點的距離成正比例下降,。因此可以得出(或者簡單來說):景深的深淺取決于焦點的位置。 如何控制景深 調(diào)節(jié)焦點的位置,,景深也就自然而然得到相應的調(diào)整,。相信大家都知道影響焦點位置的因素:光圈,焦距,,攝距(物距),。 這三者與景深的關系如下: 光圈大,景深??;光圈小,景深大,。 焦距長,,景深小,;焦距短,,景深大。 物距近,,景深?。晃锞噙h,,景深大,。 9.什么是焦距? 焦距就是鏡頭中心點到感光器平面的距離,。10.如何獲得準確的焦點,,即自動/手動對焦的原理? 1.將鏡頭對焦模式開關設為mf(手動對焦)2.顯示放大框:在相機的背面,,按下放大按鈕,,可以在相機屏幕上看到,局部放大圖像: 3.移動放大框,,把放大框移動到想要精確對焦的位子,,如果想讓放大框返回中央,可以按下設置鍵或者刪除鍵按鈕: 4.放大圖像:每次按下放按鈕框,,放大倍率為,,一倍、五倍,、十倍和取消放大中循環(huán): 在注視放大圖像的同時轉(zhuǎn)動鏡頭對焦環(huán),,對放大器中的圖像進行對焦,在合焦后,按放大按鈕5. 5.取消放大顯示,,回到通常顯示界面: 6.得到合適的對焦和曝光后,,按下快門按鈕,拍攝照片 每張照片上哪個地方最應該是焦點,,這是由拍攝照片的人在拍攝的時候控制的,。 對焦在攝影中非常重要,一張好照片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正確對焦,,確保對焦點清晰,。那么,如何對焦才能拍出清晰的照片呢,? 1.拍攝人像:一定或盡量對準人眼聚焦,。 2.拍攝大場面的風景:對準無限遠處聚焦,或把相機的對焦點對準畫面前1/3的位置處,,這樣可獲得景深最大,、最清晰的照片。 3 . 拍攝近距離的特寫(如微距攝影):對聚焦的要求更高,,因為通常拍攝這樣的主體時,,鏡頭離得很近,光圈也較大,,如果焦點不實,,照片會非常模糊。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要很仔細地進行對焦,,或者選擇手動對焦以保證清晰 4.弱光環(huán)境:自動對焦是利用反差來實現(xiàn)的,。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反差小,,有時自動對焦會“失靈”,,你可以對準主體附近的線狀物體或有較明顯分界的位置進行對焦。如果拍人像,,可以讓對象豎起一根手指,,放在眼睛旁邊,以供你對焦,。 11.如何控制正確的曝光,即快門,、感光度與曝光值之間的關系,? 相機自動選擇適合的曝光組合,一般都是合適的曝光,。特殊情況下參考: 純白色或高亮度區(qū)域選擇增加1-3檔曝光補償,,純黑色或低亮度區(qū)域選擇漸少1-3檔曝光補償。 夜景請使用相機的夜景模式,并使用三腳架固定相機,。 單反的快門,、光圈和ISO(感光度)是攝影的三大參數(shù),這三個參數(shù)共同控制曝光量Ev的多少,。 1,、快門是進光時間的長短; 2,、光圈是指鏡頭開孔面積的大?。?/span> 3,、ISO是設置對感光敏感度的等級,。 三大參數(shù)影響成像的特點: 1、快門——表現(xiàn)動感,。 2,、光圈——控制景深。 3,、ISO——感光度,,即對光線的敏感度。 12.光圈,、焦距與景深的關系,? 景深與光圈有著密切的關系。當我們開大照相機光圈時,,實際上就是在縮小拍攝的景深范圍,,反之就是加大拍攝的景深范圍——這是一條不可違背的“鐵律”:即光圈越大,景深越??;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景深與照相機鏡頭的焦距的長短同樣有著密切的關系,。比如一支50mm的定焦鏡頭與一支100mm的定焦鏡頭相比,50mm的定焦鏡頭所拍攝的景深范圍肯定要比100mm的定焦鏡頭的景深范圍要大——這也是一條不可違背的“鐵律”:即焦距越長,,景深越?。唤咕嘣蕉?,景深越大,。 景深與拍攝距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只有在合適的拍攝距離范圍內(nèi)上述兩條“鐵律”方可成立,,一旦超越拍攝距離——指近距離拍攝時,,其景深幾乎不存在所謂的“范圍”的概念——只是一個面(點)了,微距拍攝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即距離越遠,景深越大,;距離越近,,景深越小。13.什么是閃光同步,? 是指“閃光燈正好在快門完全開啟的瞬間閃亮,,使整幅畫面均感受到閃光。(也就是快門的機械速度!)超過這個速度,,后簾就會在前簾全部打開之前開始關閉,,同時由于閃光的點亮時間非常的短,所以超過這個速度使用閃光燈,,只能使前后簾開口的位置得到閃光!有些頂級閃光燈可以實現(xiàn)高速同步,,是閃光燈在降低功率后高速頻閃實現(xiàn)的!14.什么是曝光補償? 曝光補償是一種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見在±2-3EV左右,,如果環(huán)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調(diào)整為+1EV,、+2EV)以突顯畫面的清晰度,。反之,如果光源偏亮,,則減少曝光值,。曝光補償就是有意識地變更相機自動演算出的“合適”曝光參數(shù),讓照片更明亮或者更昏暗的拍攝手法,。拍攝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想法調(diào)節(jié)照片的明暗程度,,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等。在拍攝模式為光圈優(yōu)先自動曝光模式(Av)時,,改變的是快門速度,,在快門優(yōu)先自動曝光模式(Tv)下,,改變的是光圈值,。另外,在程序自動曝光模式(P)下,,相機能夠根據(jù)周圍亮度,,巧妙地變更光圈值和快門速度的組合進行曝光調(diào)節(jié),。15.“白加黑減”是什么意思? 白加黑減,,是拍攝整體偏亮(白)的場景時要增加曝光,,拍攝整體偏暗(黑)的場景時要減曝光。 掌握了以上問題,,基本可以算是攝影入門了,可以獨立拍攝出焦點清晰,曝光準確的片子,。當然隨著電子技術和光學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在的相機一般都具有自動對焦、自對曝光的功能,,使得現(xiàn)在的入門速度要比以前快得多,,但也會有缺點,就是造成相機的使用者對相機的理解不夠深刻,,就如同是windows和DOS之間的關系,。此層面達到后,拍攝者的特征是攝影興趣很大,,見什么都想拍,。 (2)美術層面: 在掌握技術層面,能拍出焦點清晰,,曝光準確的片子后,,還是不夠的,因為這些片子往往不夠美觀,,甚至看上去會別扭,。這時拍攝者需要掌握一定的美學基礎和正確的審美觀念。 具體來說有以下方面: 1.構圖的基本原則,,黃金分割,。 2.畫面焦點的安排。 3.透視感與鏡頭的選用,。 4.正確景深的運用,。 5.畫面的均衡感和節(jié)奏感。 6.前后景與主體關系的運用,。 7.光線的運用與駕馭,。等等。 這一層面是比較重要的,,達到美術層面后,,就可以拍出相對成熟的片子,可以初步稱之為“作品”,??创承┚拔飼r,已經(jīng)習慣用鏡頭取景的方式審視,,拍出的片子已經(jīng)比一般人看到的實景還要漂亮,,因為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美術加工。 此層面達到后,,拍攝者的特征前期是自信心得到提高,,自我感覺進步明顯,,處理畫面的方式和技巧日漸成熟,但到后期會出現(xiàn)一個平臺期,,感覺拍不出新意,,或是感覺沒有進步,甚至拍攝興趣大減,,不想拿起相機,。 (3)藝術層面: 在掌握美術層面后,可以拍出畫面優(yōu)美的片子,,還是不夠的,,因為這類片子看多了后,會覺得畫面雖然美麗但是顯得空洞,,缺少主題,,畫面不能與現(xiàn)場取得和諧的統(tǒng)一。這時候拍攝者需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綜合藝術/文學修養(yǎng),。這時候可以不急于拿起相機,,而是要看看散文詩歌、書法作品,、游覽河山,,探尋這些藝術作品后的深層次的東西,然后再拿起相機,,感受就是不一樣的,,能夠拍攝出與畫面主題相吻合的畫面,就可以控制并拍出“朦朧”,、“雄偉”,、“婉約”、“清新”等不同的感覺,,已經(jīng)擁有善于觀察美的眼睛,,能夠從平常的風景中拍出不平常,視角獨立,,有想法,。拍出的片子就會顯得比較有意境,也有一定的深度,,比較耐看,。此層面達到后,拍攝者會打破前一個平臺期,,感覺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個人具有一定系統(tǒng)的藝術修養(yǎng)。 (4)思想層面: 達到這一層面后,,基本上可以稱之為大師,。這個層面的拍攝者出的片子,,畫面有明顯的主題,并能形成有符合這種主題的明顯氛圍,,對主題的挖掘和對氛圍的把握深刻,,能夠拍出“歡樂”、“悲涼”,、“寧靜”、“堅強”等感覺,。而準確最顯著的特征是:這種片子有明顯的情感輸出,。也就是說片子能準確傳遞給觀眾一種作者的思想與想要表達的東西,而具有特定經(jīng)歷的觀眾往往會對其傳遞的思想形成強烈的共鳴,。通俗一點說:就是相片可以讓觀眾感動,,能讓觀眾歡笑,落淚,,深思,,或回味。,。能夠做到這一點,,就可以說是一幅(或一組)非常成功的作品了。此時作者是在用心看世界,,而不是眼睛,。此時的作者已經(jīng)跳出了攝影技術上的條條框框,達到畫腐朽于神奇的境界,。要達到這一點,,個人覺得首先拍攝者要有一定的人生閱歷,對人生和生活要一定的感悟,,最重要的是,,要懷著感情拍攝。要想感動觀眾,,首先要感動自己,。 以上是個人對攝影的一點看法,不一定正確呵呵,。本人自評目前正在(2)階段徘徊,,難以突破。所以對后期(3),、(4)階段的駕馭能力顯得明顯不夠,,寫的不一定準確與正確,還請各位論壇前輩,、大師和網(wǎng)友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