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指的是“語文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視覺認識書寫的文字符號,從中獲得閱讀技能和思想的程序,。其實質就是對書面信息進行理解的復雜過程,。”“閱讀教學的核心是思維能力,,閱讀是思維的過程,,閱讀教學就是訓練、發(fā)展思維的過程,?!?/p> 在實際閱讀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更是千方百計地致力于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提高,,希望學生在閱讀文本時能有一個滿意的理解,,在回答閱讀題時有一個理想的答案。令眾多教師感到不解的是學生滿意的答卷只出現(xiàn)在“我講過了”之后,,更多的希望總是一次次地變?yōu)槭?,在失望之余又感嘆學生在閱讀時為什么總是存在著這些不足: 一、 斷章取義,,缺乏準確性 學生在閱讀文章時,,經(jīng)常會在沒有認真通讀全文,把握重點詞句的情況下,,摘取文中的某句話,、某個詞,甚至是毫不相干的詞句作為自己的理解,。如:我在教《第八次》(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時,,我要求學生畫出生詞,其中有個生字叫“仗”,,文中是這樣寫的“打了七次仗”,,有同學畫了“七次仗”,有同學畫了“次仗”,。又如:在要求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時,,有的學生往往是在文中隨手拈一句了事。 二,、 望文生義,,缺乏深刻性 學生在理解句子或詞語時,根據(jù)字面意思理解不失為一種辦法,,但是過多的不加區(qū)分的使用或者完全脫離了文本進行理解就顯得不太適宜了,。如六年級的一次閱讀訓練,文章的題目是《冬天不要砍樹》,講的是在遇到挫折,、困難時,,我們不應該對別人或者自己失去信心,要相信,,困難,、挫折是暫時的,只要敢于同困難作斗爭,,最終會取得成功的,。有一題要求是說說“冬天不要砍樹”的意思,有學生的回答竟然是這樣的:在冬天這個季節(jié)里,,我們不能砍伐樹木,。 三、 以點代面,,缺乏完整性 學生在理解文章或回答問題時,,有時會抓住一個或兩個要點,就以為理解了文章或完成了答題,。如《小鎮(zhèn)的早晨》(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一位老師在初讀文章之后,要求學生說說小鎮(zhèn)的早晨的特點,,有的說恬靜,,有的說熱鬧,有的說緊張,。又如《海洋—21世紀的希望》,,有位老師在教學人類與海洋的關系時,讓學生談談人類與海洋的關系是怎樣的,,回答的同學都是只談了海洋對人類的貢獻,,忽視了海洋發(fā)脾氣時給人類帶來的災難。他們沒有從整體上去把握,,只抓住了一點,,就以為抓住了全部,。 四,、 生搬硬套,缺乏靈活性 學生在理解文章時,,常常會機械地套用某些詞句或憑借自己已有的認知習慣,,將某些似是而非的東西想當然地作為理解。如:教學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在檢查學生自讀效果時,,不少學生竟然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钡墓?jié)奏“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弊x破為“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p>
在分析了學生閱讀思維能力存在的不足之后,,我們又會思考,怎樣才能讓學生彌補這些不足,,使他們的思維逐步的具備準確性,、深刻性、完整性,、靈活性呢,?還是讓我們的閱讀教學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吧: 一、 激發(fā)興趣 培養(yǎng)思維意識 “學生的閱讀活動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是在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參與下,,在感知語言的基礎上,,對字詞句篇進行分析和綜合、比較和聯(lián)想,、抽象和概括,、判斷和推理的思維過程?!痹谂囵B(yǎng)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時候,,我們千萬不能忽視興趣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經(jīng)驗的語文教師總是不斷的激發(fā)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和自覺持久的熱情,。“強迫學習的東西是不會保存在心里的”(柏拉圖)只有這種強烈的愛好和求知的興趣,,才會在學習中產(chǎn)生良好的心理條件,,推動學生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當學生對閱讀感興趣了,,對待閱讀就不是敷衍塞責的態(tài)度,,對于問題糊弄過關了,他就會認真地去閱讀文本,,讀通了,、讀透了文本,,對文本的把握就會準確些、透徹些,,思維的效果就會好些,。 二、 養(yǎng)成習慣 奠定思維基礎 好習慣終身受益,。學生思維存在的不足一方面來自于年齡,、智力方面的限制,另一方面在于學生閱讀思維的習慣,。抓到書是認真地讀,,還是走馬觀花,直接影響著學生思維的效果,,如果對文本內(nèi)容還沒有弄清楚,,那么,他思維的結果又怎么可能令人滿意呢,?“不動筆墨不讀書”,、“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三思而后行”等都是閱讀習慣的范例,。蘇教版語文教材特別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在每冊書的起始處都設計了習慣教育課,。我們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好教材,,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抓到書能坐得下來,、靜得下來,、讀得下來、思得下來,。 三,、 精心設疑 促進思維發(fā)展 提問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提問“可以教會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問會使學生的注意力處于高度集中的狀態(tài)。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探索欲望,。1912年美國學者史蒂文斯第一次對課堂教學提出進行系統(tǒng)研究,,發(fā)現(xiàn)“教師提問和學生回答大約占去普通學日時間的80%”,進而得出提問是“有效教學的核心”的結論,。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卞X夢龍老師則認為,,提問是語文教學的“常規(guī)武器”。縱觀我們的一切教學活動,,可以說都是以提出問題為出發(fā)點又以解決問題為歸宿的,。因此每位教師都應該加強提問藝術的研究。思維訓練的關鍵在于思考什么,、怎樣思考,。作教師的應該引導學生去思考。一篇課文的重點,、特點,,一段文字的中心句、關鍵句,,以至于特有的標點符號,,是思維的誘發(fā)點;學生“不能答”“不開竅”的難點,,同樣是思維的誘發(fā)點,。引導思維最好的辦法就是精心設計好問題。教師設計的問題應該具有兩個特點: 1.問題設計具有可思考性 即教師設計的問題應該根據(jù)學生年齡,、年級特點,,能夠讓學生進行思考、有利于學生思考,,這種思考應該是一種真思考,。如三年級就不能設計諸如想一想這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是寫孫中山嗎一類的問題,。這些問題看上去好象是問題,,在讓學生思維,其實這是一種假思維,,因為學生根本不用思維就能獲得答案,,他不僅不利于學生思維,久而久之,,反而會限制學生的思維,。 2.問題設計具有提示性 在教師設計的問題中,學生應該能夠感覺到思維的方向,,在問題的提示下進行思維,。來看一看《冬天不要砍樹》,我們不妨改變一下問題的問法:作者寫這篇文章只想告訴我們在冬天這個季節(jié)里不要砍伐樹木嗎,,他還想讓我們明白什么呢,?又如《海洋—21世紀的希望》一文,在提問前我們不妨提示一下:關系有有利的一面,,也會存在不利的一面,,請大家想一想,,人類與大海會有哪些密切的關系呢?換種帶有提示性的問法,,學生的思維方向就不會錯,,就能在教師預想的軌道上發(fā)展與提高。 四,、 扎實訓練 提升思維能力 練習是課堂教學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是獲取知識、鞏固知識和深化知識,、提高智能的一種手段,,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一種措施。閱讀教學使用的文本僅僅是教學所使用的工具,,僅靠閱讀教學的文本培養(yǎng)思維的能力是不夠的,。我們應該配合課堂教學的需要,及時地開展閱讀訓練,,以期鞏固提高,。 1.同類型練習遷移 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之下或通過獨立思考運用一定的閱讀理解的方法,理解了文本,,此時學生的心理是喜悅的,,但對文本理解的方法還需要通過練習進行強化鞏固,我們可以趁著學生在感到成功的喜悅的時候適時的利用同類型的閱讀文本讓學生進行閱讀理解,,既是對學生之前閱讀理解的一種檢閱,,又是對學生掌握閱讀方法的強化鞏固。 2.讀寫結合鞏固提高 了解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可以使學生順利地閱讀相關的文本,,感受文本所要表達的情感。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閱讀的方法,,我們可以在讓學生進行同類型閱讀遷移的同時,,選擇有代表性的文本,讓學生學習例文的寫作方法進行仿寫,,通過讀寫結合的方法鞏固提高,。如《北大荒的秋天》,在教“原野熱鬧非凡”時,,我先讓學生進行討論:作者通過哪些景物的描寫,,反映原野熱鬧非凡的特點的?同學們通過討論知道了作者是通過對“大豆”,、“高粱”,、“榛樹”的描寫表現(xiàn)原野熱鬧非凡的特點的。然后又讓學生有選擇的思考:①,、下課了,,操場上頓時熱鬧起來了,,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②,、春天到了,,花壇里真美呀,,美的事物有哪些,,怎樣的美?思考之后分小組進行交流,,最后用筆寫下來,。通過讀寫結合的訓練,學生基本上就掌握了圍繞中心句進行描寫的方法,。 五,、 鼓勵質疑 拓展思維空間 古人云:“學貴質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教師留給學生一定的質疑的時間是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思維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一條省時,、省力的捷徑,。質疑本身就是一種主動思維,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jīng)說過:“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的思想的誕生,。”學生產(chǎn)生了問題意識,,就會產(chǎn)生解決問題的需要和強烈的內(nèi)驅力,;就會在試圖精確地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的各種思想時,積極調(diào)動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及動手操作能力,;就會養(yǎng)成好問、多問,、深問的思維品質,,為培養(yǎng)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精神,、發(fā)展求異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打下堅實基礎。問題是思維的主要誘因,,精心設計問題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但是,,在老師問題的指引下誘發(fā)的思維總是被動的思維,我們不僅要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進行思維,,更需要學生能夠自主思維,。讓學生發(fā)問是使學生自主思維的有效途徑。學生主動發(fā)問必定會建立在熟讀文本,、深層把握文本內(nèi)涵的基礎上,,問題更是在充分思維的過程中提出的,提出問題的過程其實就是熟讀文本,、充分思維的過程,。學生主動發(fā)問之后,得到的答案信息應該是多方面的,,發(fā)問的同學就會在多種信息面前進行思維,,以選擇自己感到滿意的答案,學生選擇信息答案的過程就是學生對信息加工,、整合的處理過程,,學生對信息加工、整合的處理促進了學生的思維,。因此,,我們應該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積極鼓勵他們敢于和善于置疑,,增強他們的問題意識,。讓他們的思維能力在問題中得到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