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日 普救寺的梨花深院,著名歷史戲劇《西廂記》中的“請宴”、“賴婚”,、“逾垣”,、“拷紅”等場次,皆發(fā)生于此院之中,。試以在梨花院中拍攝到的與西廂有關的景色和實物,,與當代著名畫家王叔暉先生的連環(huán)畫串聯(lián)起來,重新演繹一出《西廂》的梗概,,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是元代著名雜劇作家王實甫的代表作,中國家喻戶曉的愛情故事,。當代畫家王叔暉先生的連環(huán)畫,,再現(xiàn)了這個千古傳誦的愛情故事。 普救寺之梨花院,。是崔鶯鶯一家人路經(jīng)河中府借居的臨時寓所,。院內(nèi)北房三楹專為老夫人的居室,室內(nèi)右臥室,、中堂屋,、左佛堂。西廂房三間,,為鶯鶯和紅娘的居室,。東廂房三間為歡郎的居室。 畫說唐貞元年間,,前朝崔相國病逝,,夫人鄭氏帶女兒鶯鶯、侍女紅娘和小童歡郎一行30余人,,護相國靈柩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梨花深院暫住,。崔鶯鶯年方十九歲,,針指女工,詩詞書算,,無所不能,。 此時,河南洛陽書生張珙(字君瑞)赴長安趕考,,路過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馬將軍杜確,,順便游覽普救寺,恰好與鶯鶯相遇,。張生見到鶯鶯容貌俊俏,,贊嘆道:“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誤人?!?/p> 張生為能多見上鶯鶯幾面,,便向寺中方丈借宿。 張生借宿的住所就在這間書齋,,與鶯鶯所住的西廂只一墻之隔,。 夜深人靜,月朗風清,,僧眾都睡著了,張生來到后花園內(nèi),,偷看小姐燒香,。隨即吟詩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 鶯鶯也隨即和了一首:“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憐長嘆人,?!痹瓉恚瑥埳挂箍嘧x,,也感動了鶯鶯,,她對張生即生愛慕之情。 叛將孫飛虎聽說崔鶯鶯有“傾國傾城之容”,,便率領五千人馬,,將普救寺層層圍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內(nèi)交出鶯鶯做他的“壓寨夫人”,。崔夫人四處求救無援,,因而許愿:“誰有退兵計策,就把鶯鶯嫁給誰,?!?/span> 張生此時挺身而出,寫信給白馬將軍杜確,,請惠明和尚殺出重圍下山送信,。三日后,白馬將軍杜確的救兵趕到,,孫飛虎兵敗被擒,。 不料崔夫人言而無信,在酬謝席上卻不肯把女兒嫁給張生,只許二人以兄妹相稱,, 并厚贈金帛,,讓張生另擇佳偶,主要原因是因為張生當時還是布衣身份,。(梨花院老夫人住所的蠟像,,人物塑造栩栩如生。) 張生和鶯鶯都十分痛苦,??吹竭@些,丫寰紅娘便安排他們私下聽琴相會,。 夜晚,,張生以琴聲向鶯鶯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鶯鶯也向張生傾吐愛慕之情,。(梨花院內(nèi)的聽琴蠟像) 自那日聽琴之后,,因多日不見鶯鶯,張生害了相思病,,趁紅娘探病之機,,托她捎信給鶯鶯, 鶯鶯回信以“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約張生月下相會,。(梨花院西廂房內(nèi)“傳簡”蠟像) 夜晚,鶯鶯在后花園彈琴,,張生聽到琴聲,,攀上墻頭,見是鶯鶯在彈琴,,急欲與小姐相見,,便翻墻而入。由于紅娘在場,,鶯鶯只好假裝生氣,,訓斥張生不禮貌。 墻上方指示牌上書“張生翻墻處”,。 張生從此一病不起,。 紅娘再次前來探望,暗示當夜鶯鶯一定前來相會,,張生的病立即痊愈,。 深夜,,鶯鶯來到張生書齋,與張生私訂了終身,。 梨花院的西廂房,,鶯鶯與紅娘住所 鶯鶯小姐閨房 此事被崔夫人覺察,她怒氣沖天,,拷問紅娘,,紅娘拒理相爭,巧妙地說服了崔夫人,。崔夫人雖答應將鶯鶯許配給張生,,但又逼迫張生必須上京考試,如考不中,,仍不肯把女兒嫁給他,。 老夫人的房間 房間內(nèi)有“拷紅”蠟像 張生不得不上京應試,鶯鶯在十里長亭擺下筵席為張生送行,,再三叮囑張生休要“一春魚雁無消息”。 張生金榜題名,,考得狀元歸,。張生和鶯鶯這一對堅貞不渝相愛并敢于沖破封建禮教束縛的“有情人”,終成眷屬,,并肩漫步在這條“鶯鶯小道”上…… |
|
來自: 葉老師YP > 《原創(chuàng)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