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尋得上一貼案例之前,,已發(fā)現(xiàn)多個結作,,但基本都被人所用,其中有一個是以“展誥”為朝山的,,在上貼發(fā)表后,,感覺興趣還濃,現(xiàn)整理一并發(fā)表:
01,,于唇氈下看穴場 圖1,,此屬平崗龍結穴,文曲行龍,,亦是結于坪里,。所謂平崗,這里的土丘大部分是扁平的樣子,,穴星只是微起圓腦,,自腦頂隱隱有脈下來,,結穴處在實地可見左右蝦須水分合。但可惜穴位右上方十余米有一老族墳,,鑒于此村民風強悍,,雖然隔了十余米,但如果想做墳,,是分分鐘被推掉的,,所以此地只是欣賞了一會就放棄了。
02,,明堂全景圖 圖2,,穴前鋪開大唇氈,很是平穩(wěn),,在上一貼“拙作(12)翻身回轉”中題到的“展誥”作為這里的山,,“掛榜”和“三臺”居于白虎砂外方。
03,,明堂 圖3,,圣旨當前,可惜穴難下手,,無緣接受皇恩也,!
|
|
|
04,青龍砂 圖4,,青龍砂兩重,,較白虎砂略高。
05,,白虎砂 圖5,,白虎砂兩重,外有遠山相應,,少祖山發(fā)龍,,于穴星背后轉了一個大彎,再折從青龍方束咽入首,,橫龍結穴。
06,,俯看大唇氈 圖6,,再俯看唇氈,大鋪半圓,,站于穴中,,有極其安穩(wěn)的感覺。
此地亥龍來,,巳水出,,坐辛山乙向,,乙辛丁癸、子巳丙午起峰,。
因此地右上方有老族墳,,雖然隔了十余米,但此村民風強悍,,外地人來葬肯定不可能,,當時見如此,我也不再詳細到周圍攝影了,,爭取其它時間另尋吉壤,,故只照了少部分的相片,大家將就看看即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