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這座千年的江南古鎮(zhèn),主要官方景點可以概括為'一園',、'三橋',、'三堂'。買一張大通票,,可游覽十個官方景點,。不過這十個景點如壓縮至一天,雖能勉強看完,,似乎也是個囫圇吞棗的味道,。好在一張門票可使用2天,拿著住宿證明到票務(wù)中心或退思園游客集散中心蓋章即可延期,。游古鎮(zhèn)就是需要細細的品,慢慢地游,。
▼退思園是同里最有名的私家園林,,小巧玲瓏,是江南古鎮(zhèn)中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并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雖然比不上四大園林,但來一場也值得一看,。
▼園主任蘭生,,被彈劾盤踞利津、營私肥已,,雖經(jīng)所查均不實,,卻還是被革職了事。回鄉(xiāng)后花十萬兩銀子建造宅園,,名“退思”,,取《左傳》“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之意,。
▼退思園因地形所限,,也因園主不愿露富,建筑格局突破常規(guī),,改縱向為橫向,,自西向東,西為宅,,中為庭,,東為園。這在蘇州私家園林中也是獨特的風(fēng)格,。
▼園子的設(shè)計者袁龍,,詩文書畫皆通。他因地制宜,,精巧構(gòu)思,,歷時兩年建成此園。
▼園雖小而求齊全,,不失為園林建筑史上的杰作,,真是:莫道園林小,佳景知多少,。
▼園中建筑,、假山多貼水而筑,整個園子象浮在水上,,平添一分動感,。故有“貼水園”的美稱。
▼園子占地僅九畝八分,,既簡樸無華,,又素靜淡雅,具晚清江南園林建筑風(fēng)格,。
▼想想蘇州的拙政園,,留園等的頂級園林,每個園子的門票都在100元或80元,。而同里門票的100元中包含了一個同級別的世界遺產(chǎn)--退思園,,也算是物有所值了吧。
▼1986年,,美國紐約市在該市斯坦頓島植物園內(nèi),,以退思園為藍本,,建造了一座面積三千八百五十平方英尺的江南庭園,取名“退思莊”,??梢娦⌒⊥怂紙@自有其妙處所在。
▼若嫌老街之人多嘈雜,,不妨進到退思園中,,感受一下江南園林里的這份清閑自在。
同里處于五湖環(huán)抱之中,,也就留下了眾多的建于各個年代的古橋,,這些古橋經(jīng)歷歲月的風(fēng)雨,自然成為了解同里的一本耐讀的書,。
▼最著名的莫過于“三橋”——太平橋,、吉利橋和長慶橋,當?shù)亓鱾鞯拿袼住白呷龢颉痹唬鹤哌^太平橋,,一年四季身體好,;走過吉利橋,生意興隆步步高,;走過長慶橋,,青春長駐永不老。如今走三橋已是游客必不可少的項目,,“三橋”成為同里人氣最旺的橋,。
▼三座橋呈“品”字形,跨于三河交匯處,,自然形成環(huán)形街道,,以三橋為中心飯店、茶攤,、算命,、商鋪鱗次櫛比,沿街吆喝不絕于耳,,好不熱鬧,。
▼白日里,對旌旗飛舞的商業(yè)嘴臉有時會稍顯反感,,但在清晨,,溫柔的陽光給這里涂上一層溫暖的色彩,,老奶奶駐足閑聊,,這時仍然能看到一個原汁原味的江南小鎮(zhèn)的日常。
▼其實,,在小河邊坐著吃飯喝茶,,偶有搖櫓的船家劃過,也算是一種不錯的體驗。
▼中元橋又稱賭氣橋,,是一座梁式三孔石橋,。傳說以前有兩位財主,一有腿殘,,一有眼殘,。一天有腿殘的財主說會建石橋,到時另一位便可托他的福,,扶著他的橋欄過橋了,。有眼殘的一位不服氣,于是也蓋了一座中元橋,,搶先比泰來橋早些落成,,故老百姓稱它為“賭氣橋”。
▼烏金橋坐落在鎮(zhèn)西北郊,,是當年蘇州到同里的必經(jīng)之路,,也是古鎮(zhèn)的重要入口。
▼蔣家橋
▼同里歷史上出過很多進士舉人,,而最能反映同里人勤奮好學(xué)的橋,,則莫過于普安橋,初建于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在其西側(cè)石壁上,,刻著一副十分引人注目的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一泓月色含規(guī)影”,,下聯(lián)為“兩岸書聲接榜歌”,。
▼又到泰來橋,這座幾乎是同里象征的橋,,各種時辰里會有不同的光影表現(xiàn),。
▼也有不知名石橋,遠遠地靜臥于河道之上,。
▼嘉蔭堂的正門采用石庫門式的墻門,,墻面所用原料為水磨加工的細清水磚砌成,雖未登堂入室,,已給人神清氣爽的感覺,。
▼嘉蔭堂建于民國初年,門窗梁棟皆雕刻精美,。房主柳炳南,,北厙人,先于蘆墟開設(shè)油坊,,發(fā)跡后遷于同里,,這宅子共耗白銀貳萬兩,。
▼粉墻之下的街綠水曲,行人悠閑,,間歇地有游船劃水而來,,這俯瞰古鎮(zhèn)之地唯有嘉蔭堂了。
▼崇本堂面水而筑,,東與嘉蔭堂隔河相望,,西與長慶橋相連,整齊的石駁岸護衛(wèi)著這座古樸宅第,。
▼崇本堂的主人錢幼琴,,同里人,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購買顧氏“西宅別業(yè)”部分舊宅后翻建而成,。整個建筑群體沿中軸線向縱深發(fā)展,,雖不足一畝,建筑體量不大,,但卻緊湊和精致,。
▼崇本堂最吸引人的,當是它的各種雕刻,。
▼耕樂堂系明代處士朱祥所建,。有園、齋,、閣,、榭,莊重樸實,,高大寬暢,,形為清代后期建筑。
▼同里“民居多古樸,,住宅盡清幽”,,除了“三堂”之外,不時地能遇到未開發(fā)的古宅,。
▼承恩堂,,建于明末清初,現(xiàn)為民居,。
▼這古宅雖已破落不堪,,可堂前那株紫竹梅依然開得嬌艷,葉上殘留的水珠顯示著主人的呵護之意,。行走于眾多古鎮(zhèn)老街,,每每會尋訪一些非官方景點的地段,那里的景色固然稱不上多么的美麗,,原住民們或不富裕,、其住處或也粗陋雜亂,卻也能頻頻地看得到其窗前門側(cè)多有花草種植,,這愛美之心,,不見得就亞于一些自以為是的小資了。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