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唐代侯寧極《藥譜》,。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栽培品)的塊根(主根)。主產(chǎn)于四川,、陜西等地,。 【異名】川烏、炮川烏,、炒川烏,、制川烏。 【性味歸經(jīng)】辛,,熱,。有大毒。歸心,、脾經(jīng),。 【功效應用】祛寒除濕:用于風寒濕痹,歷節(jié)疼痛,肢體麻木,,拘攣疼痛,,屈伸不利,常配伍麻黃,、白芍,、黃芪、甘草等,,如烏頭湯(《金匱要略》),;用于中風癱瘓,口眼喁斜,,語言謇澀,,步履不正,可與五靈脂同用研末,,人龍腦,、麝香研細和勻,滴水為丸服用,。散寒止痛:用于寒邪所致心腹冷痛,,常與附子、花椒,、赤石脂等同用,,如烏頭赤石脂丸(《金匱要略》);用于寒疝腹痛,,常與桂枝湯合用,,如烏頭桂枝湯(《金匱要略》);用于年久頭風頭痛,,可與天南星等份為末,,蔥汁調(diào)涂太陽穴;若面糊為丸如小豆大,,以綿裹之置痛處,,可治牙痛。此外,,搗碎水煎,,去滓溫洗,可治疥癬,。 現(xiàn)代常用于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坐骨神經(jīng)痛,、心絞痛等,。 【用法用量】煎服:制川烏,,1.5~6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 【使用注意】川烏頭毒性極強,,人煎劑宜久煎1小時以上,且陰虛陽盛,、熱證疼痛者及孕婦忌服,。 【現(xiàn)代研究】含烏頭堿、次烏頭堿,、新烏頭堿,、川烏堿甲及川烏堿乙等。具有抗炎,,鎮(zhèn)痛,,降低血糖,強心,,局部麻醉和抗癌作用,。 |
|
來自: 高級電工圖書館 > 《醫(yī)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