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又稱腦卒中,,是急性腦血管病的總稱,,包括腦梗死、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發(fā)病常與年齡、性別,、種族有關,,而高血壓、吸煙,、糖尿病,、心臟病、高脂血癥,、腦血管狹窄,、肥胖、短暫腦供血不足等因素易誘發(fā)中風,??茖W認識中風,做好中風病的一級預防至關重要,,但現實生活中仍有很多人對中風病認識不足,,甚至誤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誤區(qū)一:中風是一種病 中風不是一種病,,它是對急性腦血管病的統稱或俗稱,包括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腦梗死、腦血栓形成,、腔隙性腦梗死和小中風(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等疾病,。其中前兩種屬于出血性中風,后4種屬于缺血性中風,。 誤區(qū)二:中風是中老年人的專利 誠然,,中風的主要侵襲對象是中老年人,,臨床資料顯示,中風發(fā)病55歲以后每10年增加1倍,,但這并不能說明中風對于年輕人就無礙,。事實上,年輕人同樣可遭受其害,,而且近年來該病還不斷“年輕化”,,甚至兒童亦可患中風。年輕人中風的危險因素主要有高血壓,、酗酒,、吸煙、夜生活過度以及高鹽,、高脂肪的飲食習慣等,。因此,糾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年輕人拒中風于門外的關鍵,。 誤區(qū)三:瘦人不會得中風 美科學家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肥胖會增加心房纖顫的風險。心房纖顫引起的心律不齊可能導致中風,,患者若不能得到及時救治將會導致死亡,。胖人的確比瘦人更容易得中風,但并不代表瘦人不會得,,只是幾率略少。瘦人也可以患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而高血壓、動脈硬化正是引起中風的罪魁禍首,。此外,,近年來的醫(yī)學研究還發(fā)現,人體內蛋白質不足也是中風的一大禍根,,而瘦人往往攝入蛋白質偏少,,故更應當心中風臨身。 誤區(qū)四:血壓低或正常者不會得中風 誠然,,高血壓伴有動脈硬化的病人易患出血性中風,,但血壓過低時,血管不能正常擴張,,血液循環(huán)就會減少,,導致腦血管發(fā)生痙攣,腦組織缺血,、缺氧,。此外,,血壓過低,還可能造成血液中的血小板,、膽固醇與纖維蛋白沉積,,使血液黏度升高,形成血栓而發(fā)生腦血管病,,醫(yī)學上稱為腦梗死,,這就是血壓不高或者血壓低的人也會得中風的原因。 誤區(qū)五:中風治好后不會再發(fā) 其實不然,,中風很容易復發(fā),,復發(fā)率高達25%,而且還有多次復發(fā)者,。這是因為所謂中風治愈僅僅是臨床癥狀消失或好轉,。某些中風事實上是一些內科疾病的合并癥,只有將這些內科疾病有效控制,,如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癥,、腎臟疾病等,,才能減少中風再發(fā)。 誤區(qū)六:父母患中風子女也會得 中風并非遺傳病,,僅有一部分中風具有遺傳傾向,。因此,中風患者的子女不必憂心忡忡,。但應指出,,這些人患中風的危險性可能大于一般人群。為此,,他們應加強自我保健,,認真、積極地防治高血壓,、高血脂和動脈硬化等,。 誤區(qū)七:中風病人要靜養(yǎng) 其實中風病人靜養(yǎng),不但影響偏癱肢體運動功能恢復,,而且還易造成廢用綜合征:癱肢關節(jié)僵硬,、肌肉萎縮。現代康復醫(yī)學認為,,中風偏癱肢體運動功能的康復有賴于大腦高級神經中樞與肢體之間神經通道的促通,,這種通道的建立只有對肢體進行不斷有效的刺激才能完成。因此,中風病人應早期進行康復運動鍛煉,,只要病情穩(wěn)定(一般在發(fā)病后3~5天),,就應開始康復煅煉活動。 預防中風應糾正上述幾點錯誤認識,,平時對飲食調補,、情緒調整、改變不良生活習慣也應關注,,監(jiān)測血壓,、血脂、血糖,,積極治療內科系統疾病,,定期做健康檢查,做到及早發(fā)現,,及早治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