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 王志芬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共有六個單元,,第一單元是以家庭,親情為主題,。選文兼顧詩文,,兼顧古今,兼顧中外,。 一,、教材編者的意圖 第一單元共五篇文章,分別是《散步》《秋天的懷念》《羚羊木雕》《散文詩兩首》《世說新語》兩則,。編者把這這五篇文章組合在一個單元目的是讓學生以不同生活為背景,,體悟同樣感人至深的親情,。 二、第一單元內(nèi)容概括: 《散步》這一家人,,祖孫三代,,和和美美,相親相愛,,這是一個多么幸福的家庭,。《秋天的懷念》這是一篇懷念母親的文章,。作者以追憶的方式,,用樸實的文字、平常的話語,,寫出了母愛的深厚,,也對生命和生存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反思?!读缪蚰镜瘛分小拔摇卑蚜缪蚰镜袼徒o了最好的朋友萬芳,,父母發(fā)覺后,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著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我”,。我對朋友這樣反悔,,傷心極了。這篇課文講述的親情之間的矛盾,,正是我們很多家庭都會碰到的,,應該讓我們的孩子意識到只有商量、理解,、尊重才會讓我們看到親情的美,。《金色花》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間的親昵,。為什么孩子那么快樂,那么活潑,,那么可愛,?愛是互相的。小孩領受著母愛,,也想著怎樣回報母愛,。他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讓媽媽嗅到花香,,讓媽媽看書不傷眼睛,。從孩子對母親的愛,,可以想象到母親對孩子的愛?!逗扇~ 母親》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偉大的母愛總在我們遇到風雨時悄然而至,給我們慰藉和力量,;無私的母愛,,將永遠保護我們,伴我們一生,。《詠雪》勾畫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畫面,,兩代人在富有文化氣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種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傳承,。《陳太丘與友期》是寫陳太丘之子元方的聰穎機智,,小小年紀就知道維護父親的尊嚴,,可以見出父子情深。 三,、本單元的閱讀教學要求 準確流暢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結(jié)合閱讀提示和課后練習,,抓住重點難點問題,,深化理解;也要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情感體驗,,體會課文所表達的豐富多樣的情感,。 四、文體內(nèi)容特點 人教版教材的單元組合方式基本上是以人文主題來組元的,,兼顧文體,。第一單元就是以“感受親情”來組元的。文章大多是散文,。 王榮生教授說:“據(jù)我和同事的觀察與研究,,中學語文的散文教學,目前極少有教對內(nèi)容的,,往往是錯得一塌糊涂,,嚴重地違反讀與寫的常識?!保ㄍ鯓s生:《聽王榮生教授評課》65),。所以在教學散文時,我們必須先弄懂散文的文體特點,。 散文是作者個人化的情緒情感的本真流露,,散文的閱讀教學就是“理解,、感受‘這一篇’所傳遞的作者的認知情感,是理解,、感受‘這一篇’中與獨特認知情感融于一體的語句章法,、語文知識?!保ㄍ鯓s生主編,,散文教學教什么) 學生今天所面對的學習對象,是“這一篇”獨特的文本,,學生今天所面臨的學習任務,,是理解、感受“這一篇”所傳遞的作者的認知情感,,是理解,、感受“這一篇”中與獨特認知情感融于一體的語句章法、語文知識,。也就是通過作者獨特的言語形式,,去理解作者在文中傳達的個性化的情感。 用怎樣的方式去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傳達的個性化的情感呢,?我例舉了王君老師的《散步》和于永正老師的《秋天的懷念》教學實錄中的片段,。 王君老師在《散步》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朗讀文中“我們”的話,,通過朗讀,,讀出了“我們”中每一個人的性格特征,讀出字里行間作者所流露的情感,。 師:你覺得誰挺有意思,,你就把他的話讀好,并且點評幾句,。 【投影展示】 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span> 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伴同母親的時日已短,。我說:“走大路,。”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 生:我覺得孫子是個可愛的人。 師:你得把孫子的可愛讀出來,。 (生讀,。) 師:還不太可愛?;氐叫r候,,四五歲,五六歲的樣子,,尋找那種感覺,。注意重音。 (生再讀,。注意了重音“也”,。眾鼓掌,。) 師:你覺得這個孫子就僅僅是可愛嗎,?角度可以豐富一點兒,。這么說話,這個孫子真——,!不要再用“可愛”這個詞語了,。 生:這個孫子真聰慧,! 生:這個孫子真靈氣,! 生:這個孫子真狡黠! 生:這個孫子真善于觀察,! 生:這個孫子真善于提煉,! …… 師:是,別看這一小段話,,其中可有很豐富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的天賦呢,!就用你們的詞——! (師板書“慧”,。) 師:請繼續(xù)發(fā)言,。 生:我喜歡文中的“我”。 師:用你的朗讀來表現(xiàn)你的喜歡,。 (生讀,。) 師:我聽出了體貼。除了體貼,,你還想傳達其他的嗎,? (生再讀。) 師:我還聽出了溫柔,。 (生再讀,。) 師:哦,我還聽出了堅定,。你來評價一下這個“我”,。 生:“我”很孝順,,很理解老人。 生:“我”很理性,,知道自己的責任,。 生:“我”很顧全大局,他愛家里的一切人,。 …… (師板書“孝”,。) 生:我喜歡故事中的“母親”,我覺得她也是特別可愛的人,。 師:給你表演的機會,,你的讀要有動作。 (生表演: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眾笑,。) 師:像個老人,,表演很傳神。解釋一下,,干嘛喜歡“母親”呢,? 生:母親很慈祥,疼愛孫兒,。 師:僅僅是慈祥嗎,?他為什么要“改了主意”呢? 生:母親很理解兒子的難處,,他不想讓兒子不好辦,。她很開明。 生:她特別善解人意,,能夠感受所有人的感受,。 師:哦,一個開明的母親,。不是每一個老人家都這樣通泰喲,! 生:我覺得奶奶也很熱愛生活,她是真心實意想走走小路,。 …… (師板書“慈”,。) 在這一教學片段中,王君老師指導學生用不同的語調(diào)語氣讀出不同人物的語言,,在學生們投入的朗讀中一個活潑可愛,,一個聰慧懂事的兒子躍然紙上;一個深沉穩(wěn)重,一個體貼孝順的中年男子在腦海中浮現(xiàn),;一個年邁體弱,,一個善解人意的慈祥老人在眼前出現(xiàn)。讀懂這些人物,,我們也就走進了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感受到了作者對家,對家庭成員的喜愛之情,。 標點符號是人物語氣語調(diào)的標志,,是作者傳情達意的符號,因此,,抓住散文中的標點就等于抓住了走進人物內(nèi)心的線索,。于永正老師在教學《秋天的懷念》時,引導學生通過對“,?”“……”的品味來感悟母親說話時的語氣語調(diào),。 師:再來聚焦一個很不起眼的句號“?”(“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說,。) 母親是以什么樣的語氣? 生:試探,。 生:商量,。 師:(引導、小結(jié))母愛是小心翼翼,,母愛是平等,,母愛是尊重,。 聚焦母親臨死前 師:母親奄奄一息,,還想著她的孩子,(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那個未成年女兒……)母愛是什么,? 生:母愛是無盡的愛,! 師:(總結(jié))母愛是博大的,是很難用語言來形容的,。作家正是抓住一個個細節(jié)來描寫偉大的母愛…… 在該片段的教學中,,于永正老師通過“?”號引導學生去體會人物的語調(diào),,語氣,。“,?”號表疑問句末尾的停頓,,含有試探,征求,商量的意思,。母親跟兒子說:“你要是愿意,,就明天?”教學時引導學生讀出母親征求兒子的意見,母親在和兒子商量的口氣,。結(jié)尾母親奄奄一息時說的“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那個未成年的女兒……”引導學生讀出母親用盡力氣都未能說完的話,,體會母親對兒女們的牽掛之情。同時通過對母親語言的品味,,我們不僅看到了一個偉大,,無私的母親,更體會到了作者在文中所流露出的對母親的深深的懷念之情,。 于永正老師的《秋天的懷念》中引導學生抓住描寫母親動作神態(tài)的動詞“擋”,、“笑”的品味,讓學生在品讀中感受著母愛的博大,,在品味中體悟著作者對母親的懷念之情,。 師:母親為什么擋在窗前? 生:因為一片片數(shù)葉落下,,就意味著它的生命到了盡頭,。不想讓兒子傷感。 師:從“擋”字可以看出母愛是什么,? 生:母愛是讓孩子看到希望 生:…… 師:(小結(jié))母愛是讓兒子看到希望,,擋住絕望。母愛是呵護,。把書捧起來,,讀! 聚焦“笑” 師:一起把話讀一讀,。(“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么好準備的,!她也笑了……)兒子對母親態(tài)度好嗎? 生:不好,。 師:(看課文中的語句)母親反而笑了,?母愛是什么? 生:母愛是忍耐,。 師:還有更好的嗎,? 生:母愛是寬容。 師:掌聲,。只有母親對子女才會這么寬容??! 在該片段的教學中,于永正老師引導學生細品一個“擋”字,,一個“笑”字,,母親那刻意的一擋,擋住的是兒子的傷感,,擋住的是兒子的絕望,,她要給兒子的是希望,是自信,,透過這個“擋”字我們看到的是母親良苦的用心,,看到的是母親對兒子的呵護。一個“笑”字背后蘊含著多少的心酸,,盡管“我”的態(tài)度很惡劣,,盡管母親已病入膏肓,可是在兒子面前,,母親是勇敢的,,是寬容的?!靶Α弊肿屛覀兛吹搅四笎鄣膶捜?,母愛的博大。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細細品讀這些字詞,,我們讀懂的就不僅僅是母愛,,而是隱含在文字背后的作者的情感,是作者對自己當時自暴自棄,,不理解母親的悔恨,,是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懷念之情。 教學《秋天的懷念》可引到學生通過字詞的品味,,去體會作者眼中的母愛,,去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如果把該篇文章教成是引導學生分析母親的形象,,那就大錯特錯,,這篇文章并非是要讀出母親是個什么樣的人,,而是要讀出作者對母親的情感,。散文和小說教學的區(qū)別就在這里:小說是塑造人物,散文是抒發(fā)個性化的情思,。 五,、單元讀寫結(jié)合 讀寫的結(jié)合點,要根據(jù)課文的表達特點,、學生的實際,、單元主題和課后“研討與練習”來確定,。 “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借這個例子要是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與作文的熟練技能……”(葉圣陶語)一篇篇課文是讀寫結(jié)合的載體,,是學習、積累語言文字的例子,,也是學習表達的例子:學習作者運用語言文字來表情達意的經(jīng)驗,,學習作者如何遣詞造句、連句成段,、構(gòu)段成篇等,。 本單元單篇教學可挖掘的一些讀寫結(jié)合點。 《散步》 細節(jié)描寫,,生動傳神 課內(nèi)示例: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保ù颂幖毠?jié)描寫表現(xiàn)了“我”對母親的孝順)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義:“還是走小路吧,?!保ù颂幖毠?jié)描寫表現(xiàn)了母親對孫子的喜歡和愛護) 引導學生學會把細小事物(如: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一個特點,、)用特寫鏡頭放大,通過準確,、生動,、細致的描繪,使讀者“如見其人”“如睹其物”,。 《秋天的懷念》 借景抒情 課內(nèi)示例: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地活…… 拓展: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詩人通過對花鳥草木的描寫,,來抒發(fā)亡國的憂憤、離散的感傷,。在寫作中,,繪景而不只寫景,抒情而不只抒情,,借景抒情,,情以景興,是文章含而不露,,蘊藉悠遠,,情豐意密,深切動人,。) 引導學生,,借助景物,將自己的感情依附于一定的景物,,通過景物描寫來抒發(fā)情感,,使情和景互相感應,互相交融,。 《羚羊木雕》 真實細膩的心理描寫 課內(nèi)示例:我呆呆地望著她,,止不住留下了眼淚。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因為我對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這能全怪我嗎,? 引導學生可通過1、內(nèi)心獨白展心聲,。2夢境幻覺露心曲,。3、動作神態(tài)展心里,。4,、景物描寫襯心理。 單元作文導學設計: 從生活中學習寫作 寫作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感受平凡而真實的生活的能力,。 2、能夠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真善美一一真摯的情感和體驗,,善良的性格和心靈,,美好的情誼和境界。 3,、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真情實感,。 寫作指導:(《以秋天的懷念》為范文指導) 一:定中心(為什么寫) 《秋天的懷念》表達作者對母親深深的內(nèi)疚和懺悔之意。 二:寫什么,?(選材小而典型) 《秋天的懷念》中作者選取這幾件小事了 1,、我發(fā)脾氣時,母親躲著偷偷聽我的動靜,。 2,、母親重病纏身,卻不告訴兒子面前表露,。 3,、我同意去看花時,母親的激動興奮,。 4,、母親去世時還未說完的話。 事雖小,,但卻包含母親對我理解的,,無私的,博大的,,寬容的母愛,。 三:怎么寫(寫作方法) (1)巧擬題 文章的題目叫“秋天的懷念”,其原因有:“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寫景,、敘事、記人,,都與“秋天”有關(guān),;“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寫照,,具有象征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樂觀生活的象征,。以此為題,,抒寫了對母親的懷念之情。極為巧妙,,打動人心,。 (2)前后照應,影像動人深刻,,永不磨滅 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奥犝f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span> 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xiàn)出央求般的神色,。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 (3)中間巧事件支撐偉大的母愛 ①在我發(fā)脾氣的時候,,母親躲著偷偷聽我的動靜,。②母親重病纏身,卻不告訴兒子面前表露,。③我答應看菊花時,,母親的激動興奮。④母親臨死前還未說完的話,。 (4)巧用動作細節(jié)描寫,,重點刻畫母親的高大形象。如: 特寫鏡頭01: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 特寫鏡頭02: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span> 四,、請選一兩件“雞毛蒜皮+芝麻大點”的小故事,來巧妙的、真摯的贊美我們的爸爸或者是媽媽的愛,。(題目自擬) 【劉禮群點評】 王老師的教學設計,,能夠從宏觀到微觀,從課文品析到教學設計到讀寫結(jié)合,,都考慮得很全面,,有整體意識,,不錯,。對于單元教學設計,我們還要兼顧每篇課文的地位,。如《散步》屬于定篇,,花費的課時要多些,《秋天的懷念》屬于范篇,,地位次之,。《羚羊木雕》《散文詩兩首》屬于略讀課文,,側(cè)重某個方面的學習,。如《羚羊木雕》通過人物對話表現(xiàn)人物性格,這種方法在剛才所舉的王君老師的《散步》教學例子中就已經(jīng)涉及了,;《散文詩兩首》側(cè)重朗讀品析,。而《世說新語兩則》是學生進入初中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應側(cè)重教給學生文言文學習的方法,。 此外,《散步》一文的寫作資源還有如下一些可提取運用,。 一,、從課文中學習有特色的句式 課文中有許多有特色的句式值得學習,可以拎出來讓學生品析并仿寫,。例: 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品析:“我們在田野散步”,,非常簡潔的主謂句,交代了故事的起因,;“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是“我們”指代的具體對象,。之所以單獨提出來,,一是使前面的主謂句更簡潔;二是起強調(diào)作用。 這樣的句式在《春》這課中也有:“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地,,綠綠地?!睂W生理解了《散步》里的這個句式,,就能夠舉一反三品析《春》中的句子了。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 品析:該句中用了“慢慢”“穩(wěn)穩(wěn)”兩個連續(xù)的狀語來修飾“走”的狀態(tài),,很好地突出了主題,。 本課有許多對稱句,例: 她現(xiàn)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品析:這樣的對稱句在文中比比皆是,。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成雙成對的,把兩個方面集中在一起說,,力求把句子寫得整齊一點,,就可以構(gòu)成這樣對稱的句子。對稱的句子有對稱美,互相映襯,,很有情趣,,也能突出主題。 二,、從課文中學習描寫,、抒情、議論段 課文中許多精彩的語段,,或描寫,、或抒情、或議論,,值得品析并仿寫,。例: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到一種東西——生命,?!?/span> 品析:通過初春景色的描繪,表現(xiàn)了春天蓬勃的生機,,使人感到生命的召喚,,暗示母親熬過嚴冬,將會獲得新的活力,。這段景物描寫絕不是可有可無的,。它為整個故事鋪上一層明亮的底色,烘托了一家人愉悅的心情,。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 品析:這句話描繪了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點明了兒子要走小路的的原因。同時也表達了母親對孫子的理解和疼愛,,烘托了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span> 品析:結(jié)尾句抒情議論,,卒章顯志,深化主題,。 三,、學習課文的構(gòu)思 《散步》一文為我們展示了一種實用、易學的記敘文一般寫作模式: 1,、開門見山,,概說事件 “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闭Z言簡潔,,開門見山,突出中心,。 2,、宕開一筆,交代原委 “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xiàn)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這段插敘很有必要,。交代了散步的原委,,而且通過母子對話表現(xiàn)了“母慈子孝”的家庭氛圍。正因為母親身體不好,,所以才會有“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的下文,才會有后文的分歧,;正因為母慈子孝,,分歧才會得以圓滿解決,。所以本段的插敘除了有交代原委的作用外,也為下文情節(jié)的發(fā)展作了鋪墊,。 3,、景物描寫,烘托渲染 (請參看前面的分析) 4,、散步過程,,詳略得當 文章5-7段是敘事的主體部分。 第5段是略寫一家人的散步——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蔽覀兌夹α恕?/span> 6,、7段詳寫分歧及解決方式,。 后來發(fā)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于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span>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彼难垭S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母親對我說,。 詳略得當?shù)陌才?,使故事情?jié)波瀾起伏,達到了“尺水興波”的效果,。 5,、總結(jié)全文,深化中心 文章最后一段以一幅特別的剪影結(jié)尾:陽光下,,小路上,,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波光粼粼的魚塘,。兒子背上母親,母親背起兒子,,一家人溫馨和諧地散步,。多么詩意感人的一幅畫面! 在描寫了這幅畫面后,,水到渠成地抒情議論:“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边@樣的抒情議論,,很自然地把一個家庭擴展到了整個社會;把散步中解決分歧上升到了一種重大的責任,;把“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上升到了“中年人肩負承前啟后的重大使命”這個深刻的主題上,中心自然深化了,。 這個寫作資源的提取,,并非刻意而為,,可以通過一些教學活動,貫穿到對課文結(jié)構(gòu)分析,、語言品析中,,再指導學生運用到寫作作實踐中去。 四層心“意” 叩開詩歌大門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教學探索 成都 姜莉 各位老師晚上好,!有感于羅老師對年輕教師的鼓勵和培養(yǎng),,今天我硬著頭皮第一次來正道語文發(fā)言,說得不對的地方請大家多批評指導,,謝謝,! 我將從四個方面來進行解說1、單元解讀2,、如何引導學生學習鑒賞詩歌3,、單篇閱讀教學4、單元讀寫結(jié)合,。 一,、單元解讀 柏拉圖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而我想把它表述為“善始善終”,。必修一第一單元是學生接觸的第一個高中語文知識點,,就好比是人與人初次相見,如何給對方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關(guān)系著日后雙方關(guān)系的發(fā)展,,成為知音還是僅僅是熟人,,關(guān)鍵在此一著,因此如何上好第一單元,,意義重大,。 第一單元是詩歌單元,一提到詩歌,,大多數(shù)同學是頭疼的,原因只有一個,,讀不懂,!讀都讀不懂,還談什么欣賞詩歌的美呢,?一個阿拉伯婦女在你面前整天蒙著面紗,,你憑什么說她傾國傾城呢?我們老師的任務應該是——詩歌,,我要掀起你的蓋頭來,!讓學生看到她的真實面貌,領略她的別樣風情,。 我們觀察這套教材的編寫規(guī)律可以發(fā)現(xiàn),,必修一安排的是現(xiàn)代詩,,包括《雨巷》、《再別康橋》,、《大堰河我的母親》,、《沁園春長沙》《(.其中《沁園春.長沙》是用舊體詩形式寫的現(xiàn)代新詩),編者如此安排,,其意在使學生將新詩與舊體詩比照閱讀,,感知新舊詩風格上的異同,但重心應該還是落在現(xiàn)代詩上,。 必修二安排的是古體詩,,如《涉江采芙蓉》、《短歌行》等,,必修三是唐詩,,包括杜甫詩三首等,而必修四是宋詞,。必修一第一單元就是詩歌的入門課,、奠基課,我們既要讓學生了解詩歌的特點,,感受到詩歌的美妙,,也要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還要關(guān)注詩歌鑒賞的常見題型,。 二,、如何引導學生學習鑒賞詩歌 在正式學習詩歌之前,我覺得給學生一個提綱挈領的詩歌分類介紹是有必要的,,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詩就分為古詩和現(xiàn)代詩,,如果你再問他宋詞和元曲是不是詩歌,很多人會沉默,,這樣就不如我先告訴他哪些是詩歌,,然后再和他們討論這詩美在哪里。這就是先告訴他我給他們介紹的對象是誰,,然后再讓他們?nèi)ソ佑|評價這個對象,。 如何鑒賞詩歌的美?聞一多的“三美”仍然具有指導意義,。 (一)音樂美,。 大多數(shù)詩歌都有韻腳,讀起來朗朗上口,,還有一種情況,,《大堰河——我的保姆》沒有韻腳,但是它的排比句眾多,,讀起來很有氣勢,,有一氣呵成之感,,這就要求學生要多讀,才能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美,,音樂感,。 朗讀常采用的是齊讀,教師范讀,,學生試讀等方法,,讀多了學生也厭倦,反而違背了當初探尋美感的初衷,,我們可不可以換個方式,?比如營造情境,配樂,,然后讓學生朗誦,,這樣學生很容易進入狀態(tài),效果可能超乎想象,。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向優(yōu)秀的人靠攏是人的內(nèi)驅(qū)動力,某一次一個學生做好了,,將會帶動班上的很多人練習朗誦,。 (二)建筑美。 建筑美即詩歌的形式,、結(jié)構(gòu),。古詩四言、五言,、七言十分整齊,,新詩較自由,但也不乏參差錯落美,,比如《再別康橋》,,而《雨巷》和《大堰河——我的保姆》也都分為許多小節(jié),形式上也比較規(guī)整 ,,但不要學生僅僅看它的外形好看,,更要注意的是詩歌的建筑結(jié)構(gòu)規(guī)律。 一個小節(jié)大致相當于一個段落,,有其主要的敘述、描寫內(nèi)容,,比如《再別康橋》一個小節(jié)寫的是一種景物,,《大堰河——我的保姆》每個小節(jié)介紹大堰河的情況也不同,就是詞也分為對稱的上闋和下闋,,其規(guī)律一般是上闋寫景,,下闋抒情,,掌握詩歌的結(jié)構(gòu)規(guī)律,對于把握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領會詩歌的主旨有很大幫助,。 (三)繪畫美。 這就要談到詩歌的意象和意境了,,為什么學生覺得詩難懂,?其一是詩歌語言太凝練且跳躍性大,其二是詩歌意象,、意境難領會,、其三是詩歌用典與學生原有知識結(jié)構(gòu)脫節(jié),最主要的還是無法理解意象和意境,。 詩人為什么要寫景,?目的只有一個——幫助抒情?!皯驯г谛闹械氖乔?,從嘴巴說出來的是話”,因此含蓄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有時候比直抒胸臆更動人,,這就要學生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通過對意象的揣摩探尋到詩歌的內(nèi)核——情感,。 我把這個過程分為四個步驟,,就是文章題目說的四層心“意”,“心”強調(diào)的是作者的主觀,,“意”即:意象→意境→意蘊→意旨(或者表述為意圖),。我之所以用箭頭符號,只是想表示它們之間層層推進的關(guān)系,。 1,、意象。我想用自己的話簡單說,,意象就是帶有詩人主觀情感的物象,。詩中所有的物象都是為詩人抒發(fā)情感服務的,這就要學生去研究物象的特點進而感知詩人的情感,。 有些特定的意象代表著特定的情感,,如:浮云——漂泊;丁香——憂愁;月亮——思鄉(xiāng)等,,這些需要學生自己去積累,,另一些意象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其蘊含情感也不同,這就需要引導學生分析它的特點, 比如《沁園春·長沙》中的山,、林,、江水、舸,、鷹,、魚等意象,我們必須結(jié)合“紅遍”“染”“碧透”“爭”“擊”“翔”等詞語,,感受萬物在秋天的生機與活力,,感受到湘江秋景的壯麗,。 2、意境,。意境是一系列意象組成的詩意的情境,,應該可以這么解釋吧,意象和它是點與面的關(guān)系,,“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 組成一種意境的意象其中必然有一定的相似性,有一定的共同點,,比如《沁園春·長沙》中的意象就都具有活力,,《雨巷》的意象都有頹敗的感覺,《再別康橋》的意象都是美好,、明麗的,,引導學生探尋意境還得從一個個意象入手,由淺入深,,整體感知,。 3、意蘊,。意蘊就是文學作品里面滲透出來的理性內(nèi)涵,。這就非常接近于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了。意境在學生的腦海里經(jīng)過加工,、重現(xiàn),,詩的意蘊就出來了,學生甚至能產(chǎn)生一種如臨其境的投入感,,對詩人的情感有了更深的理解,。 4,、意圖(意旨)。詩人創(chuàng)設這樣的意境有什么意圖,?就是想表達什么情感?學生通過對意象,、意境的揣摩已經(jīng)能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了,, 《沁園春·長沙》描寫得秋景如此壯麗有什么目的?原來是表達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表現(xiàn)詩人的革命熱情,,表現(xiàn)詩人對大好河山誰主沉浮的思考;《再別康橋》如此明麗的意象,,原來是表達對母校的依依不舍,,留戀?!队晗铩繁憩F(xiàn)詩人的彷徨,、落寞。 通過對意象,、意境,、意蘊、意圖的層層探究,,學生掌握了一些鑒賞詩歌的方法,,尤其能領會詩歌的主旨,再加上課堂上對一些常見考題類型的問題創(chuàng)設,,比如煉字,、表達技巧、分析人物形象特點等問題的創(chuàng)設,,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會進一步提高,。 三、單篇閱讀教學 以《沁園春.長沙》為例,,探究詩歌的教學方法,。 簡略呈現(xiàn)我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基本了解詩歌的種類,,掌握詩歌的鑒賞方法。 2,、領會詩歌抒情性的特點,,把握詩歌的情感走向。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反復朗讀,,讀出詩歌的音樂美,讀出詩人情感,。 2、仔細探討品味詩歌語言,,把握其精練、準確的特點,。 3,、揣摩詩歌中的意象,,把握詩人情感。 (三)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目標: 理解,、體會詩人崇高的情懷及豪情壯志,。 【教學重點】 1、結(jié)合詞作意象,,理清作者的思路,,體會作者情感。 2,、融入課文情景,,有激情的朗讀詞作。 【教學難點】 1,、讓學生從意象的角度來把握詞作中關(guān)于湘江秋景的描寫,。 2、領悟偉人的博大情懷以及人格魅力,。 【教學方法】 1,、點撥法。通過點撥關(guān)鍵字詞,,把握詞中意象特點,。 2、朗讀法,。在反復的朗讀,背誦中體會作者情感,。 3、比較法,??梢耘c作者的其他詞作對比,,也可以與古代描寫秋景的詩歌做對比。 【教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座各位同學已經(jīng)參加了9次開學典禮,,每次開學典禮幾乎都會聽到這樣的句子“金秋九月,丹桂飄香”,,這個9月大家又將迎來第十次開學典禮,今天我們吟誦一些描寫秋天的詩句給這個嶄新而美好的秋天獻禮,。 (二)比照閱讀《天凈沙·秋思》和《沁園春·長沙》 1,、多種方式結(jié)合朗讀《沁園春·長沙》,基本讀出詩歌的音樂美和詩人的情感,。(這一環(huán)節(jié),老師在做朗讀指導的同時引導學生揣摩情感) 2,、比較《天凈沙.秋思》和《沁園春.長沙》的意象,明確詩人情感的差異,。 《天凈沙·秋思》所選意象: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夕陽,,營造的意境較為蒼涼,,雖然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是靈動恬淡溫馨的,,但那是以樂景襯哀情,,表現(xiàn)游子天涯漂泊的孤寂和憂傷。 而《沁園春·長沙》所選意象山,、林、江水,、舸、鷹,、魚等卻是生機勃勃充滿活力,,這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找出具有表現(xiàn)力的字“染”“透”“爭”“擊”“翔”等(也就是指導學生煉字題型的訓練),。 素質(zhì)教育和應試教育并不完全矛盾,,找到中間地帶,它們也是可以完美的結(jié)合的,,一方面我們訓練學生對詞語表現(xiàn)力的敏銳感知能力,另一方面必須強調(diào)答問的規(guī)范性,,為以后答題做鋪墊,要求學生按照(釋義+闡述+作用)來解答字詞的作用,,具體就不贅述了。多媒體展示如下: 萬山紅(遍):紅之廣闊 層林盡(染):紅得深透 漫江碧(透):江水溢滿 清澈之極 百舸(爭)流:千帆爭發(fā) 充滿生機 鷹(擊)長空:矯健有力 魚(翔)淺底:輕快自由 萬類(競)自由:昂揚奮進 學生結(jié)合作者經(jīng)歷及時代背景總結(jié)出詩人情感:作者筆下的秋景如此壯麗多姿,,生機勃勃,,表現(xiàn)了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和革命的樂觀昂揚的精神。 3,、對比兩首詩的寫景方法,,學習多角度描摹景物。 馬致遠詩:俯仰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 毛澤東詩:遠近、俯仰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繪形繪色等,。 (三)聯(lián)系上下片,探究詩人情感,,領悟偉人的博大情懷以及人格魅力 1、梳理詩人情感變化的脈絡 壯麗秋景(激昂)→悵(領導權(quán)問題)→憶同學少年(樂觀慷慨) 2、了解毛主席的青年生活 3,、學生討論:作為新一代的青年應學習毛主席身上的哪些優(yōu)秀品質(zhì)?(勇?lián)鷩抑厝蔚呢熑胃泻褪姑?、在困難面前不彷徨,、失落的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 (四)拓展延伸 欣賞毛澤東書法和其它詩詞(《采桑子 重陽》,、《七律 長征》,、《浪淘沙 北戴河》) (五)板書設計 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 上片:寫壯麗秋景 巧妙設問 誰主沉?。?/span> 下片:抒革命豪情 委婉作答 同學少年,。 (景中有情 情中顯志) (六)作業(yè)設計 1、背誦這首詞,。 2、把《沁園春·長沙》中的毛主席獨立寒秋圖改寫成一篇散文,。 四,、單元讀寫結(jié)合 本單元是現(xiàn)代詩歌單元,,目的就是要學生了解現(xiàn)代新詩,學習現(xiàn)代詩的抒情方式和寫作方法,,并培養(yǎng)學生對現(xiàn)代詩的熱情。要了解現(xiàn)代新詩,,四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這還需要課外補充,, 如《雨巷》課后補充鄭愁予的《錯誤》,比較詩中兩位女子的性格異同,,《再別康橋》后補充《偶然》讓學生就進一步了解徐志摩細膩豐富的情感,,《大堰河——我的保姆》課后補充《我愛這土地》加深對艾青的理解,。 經(jīng)過一個單元的現(xiàn)代新詩的學習,一些同學心中的詩情正在萌發(fā),,蠢蠢欲動,何不給他們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寫寫自己心中懷抱有深情的事物,,說不定未來某位偉大的詩人的處女作能誕生于此,我們2016屆上完必修一第一單元后,,搞了一次詩歌創(chuàng)作大賽,擇其優(yōu)秀的作品輯錄成書,,取名《詩心·寫藝》,,其中不乏優(yōu)秀作品,我覺得這一方法值得我借鑒,。 關(guān)于讀寫結(jié)合,,我有三點建議: 1、指導學生在讀詩,、背詩的基礎上學習寫詩,。 2、“化詩為文”把詩歌進行詩意的散文改寫,,可以擴寫意境,,比如前文談到的“獨立寒秋”圖,,比如徐志摩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比如雨巷的相遇……(這個實質(zhì)上就是培養(yǎng)學生寫詩歌賞析的隨筆)3、詩歌的個性化解讀,。讓學生對詩歌的主旨、情感,、細節(jié)和手法或“煉字”等進行個性化賞析品讀,并寫成隨筆,。 【肖云龍點評】 一、名師介紹 肖龍云,,高級教師,省中學語文骨干教師,,市語文中心組成員,,市高級中學教師資格專家審查委員會委員。先后在各級刊物發(fā)表教育教學論文15篇,;參加編寫,、審校和獨立審校的書刊共15冊,;論文獲各級獎勵20余個;參加或主研課題共4個,。 二、名師點評 因為時間關(guān)系,,我簡要說說:姜老師精心準備,有思考,,有行動。朗讀法貫穿全課,,很好,。拓展部分可否獨立為第二課時。 提供一點參考,,將研究性學習和詩歌的理解結(jié)合起來。如:毛澤東不同風格的詩歌比較閱讀,;由文識人;傷春悲秋詩歌與人的性格等,。學生可以選擇,,可獨立研究,,可分組進行;在課堂交流,。不是全部學生將幾個內(nèi)容一起做,。 另外,,本單元處在初高銜接階段,學生在詩歌的由形象感悟到理性賞析的路上,,抓住意象,體悟情感,。本單元還可以整合起來, 不同的意象表達不同的情感——在體會意象表達情感的作用上,,把幾篇放到一起來進行教學。學生找出各首詩的意象,,然后來體會其不同,,表達的情感的不同,。 |
|